基本介紹
- 外文名:Pulse Classic
- 書名(異名):《脈經》
- 作者:王叔和
- 成書年代:西晉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脈經》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脈經》晉·王叔和著。叔和名熙,生卒年代不詳,為晉太醫令。據《名醫傳》載:高平人(即今山東高平,鄒縣西南郭里集),性度沈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
《脈經/珍本中醫古籍精校叢書》是2016年1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柳長華。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共收錄15部中醫經典古籍,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神農本草經...
《脈經白話圖解》是2012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幸來。圖書目錄 脈經卷第一 第一節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 第二節平脈早晏法第二 第三節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第四節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第五節平脈視人大小...
《脈經白話精解》是 2010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竹星。內容簡介 《脈經白話精解》我國古代著名的中醫脈學著作,由西晉太醫令王叔和編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也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流傳於世的脈學經典著作,對後世...
1.作“脈經直指論”化繁為簡 作者研讀脈學諸書,認為王叔和《脈經》的七表八里九道之理論雖精微入辟,然隱顯莫測,初學之士難以掌握,所以以《脈經》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理論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一套淺顯易懂的理論體系,...
是漢代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中藏經》以闡述髒象現論為核心,深入探索了診斷、用藥的方法,是古醫籍中最具臨應酬參考價值的著作之一;《脈經》為專題討論脈學之首創,集漢代以前脈學之大成;《難經》以問答的形式討論了八十一個...
脈經.脈訣闡微 《脈經.脈訣闡微》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脈經圖注》是清代佚名編寫的一本診法類著作,刊於清光緒二 十七年(1901)。內容簡介 該書附圖論說脈診,包括脈之名義、 脈之部點陣圖說、寸口人迎,人迎氣口、關格脈證、三 部九候、表里臟腑、表里虛實、在經在腑、陽結陰結、 ...
《景宋本脈經》是由學苑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王叔和。本書我國現存最早的集西晉以前脈學之大成的脈學著作,使脈學獨立分科,奠定了中醫脈學發展的基礎。內容簡介 王氏認為“脈理精微,其體難辨”,故撰集岐伯...
重刻《脈經》書後 宋校定《脈經》進呈答子 宋刻《脈經》牒文 宋廣西漕司重刻《脈經》序 附錄 王氏《脈經》後序 元刻《脈經》移文 元刻《脈經》序二首 明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徐付校《脈經》手札 袁校《脈經》書後 重刻《...
《脈經校注》是201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炎南。內容簡介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脈經校注》十卷。前九卷分為九十七篇,第十卷不分篇,為手檢圖二十一部。《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脈經校注》論脈,其內容涉及面相...
《脈經語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炎南。內容簡介 《脈經語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脈經卷第一 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
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發展...
濡脈,是一種脈象名,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出自《脈經》。濡脈 脈象名。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脈經》:“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脈訣匯辨》:“濡者,即軟之象也。必在浮候...
又據《脈經》中載:“弦脈是六種殘賊脈之一,能與諸經作病。”張璐說:“傷寒壞病,弦脈居多,虛勞內傷,弦常過半。”在I臨床上確是如此,在很多種疾病中,弦脈較其他脈出現為多。一般認為高血壓弦脈,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李東垣...
王叔和的《脈經》,高陽生的《脈訣》是我國較早的兩部脈學專著。在此以前有關脈學的記載,則散見於各醫書之內。但不論專著也好,散載也好。既往有關脈學的知識均很不系統。並且受了舊文字的限制,令人難以體會及掌握。從醫生診脈時...
結脈: 脈象之一。脈來遲緩而呈不規則間歇。結脈 jiémài [knotted pulse] 中醫指慢而間歇的脈 主陰盛氣結,寒痰血瘀,氣鬱不調,症瘕積聚。《脈經》:“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訣刊誤》:“結、促者,因止以別陰陽之...
依據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泰斗任應秋教授的論斷,中醫經典著作共有10部,即《素問》、《靈樞》、《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藏經》、《脈經》、《針灸甲乙經》、《黃帝內經太素》。《素問》與《靈樞...
上自《內》、《難》,下逮明清諸大學脈學,苦王叔和《脈經》、崔嘉彥《脈訣》、載同父《脈訣刊誤》、滑櫻寧《診家樞要》、李時珍《脈學》、李中梓《診家正眼》、王惠源《四診脈鑒》等等不下六址余家,可謂貫古今脈學之論於一帙,集...
《脈經·大腸手陽明經病證》:“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大腸有寒,鶩溏。有熱,便腸垢。大腸有宿食,寒慄、發熱有時,如瘧狀。大腸脹者,腸鳴而痛,寒則泄食不化。”
《脈確》,脈學著作。一卷。清·黃蘊兮撰。約刊於1746年。內容簡介 黃氏以歌訣形式論述26脈及其主病。歌訣在編法上有其特點,如介紹浮、沉等脈,即用浮、沉等韻編成該脈歌訣。各脈主病以《內經》記載為主,並扼要摘取《脈經...
脈象: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按蔥管。《脈學刊誤》說:“芤草名,其葉類蔥,中心空虛。”《脈經》載:“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主病:主失血,傷陰。常見於大出血或暴吐暴瀉亡津液之後。4、革脈 脈象:浮大搏...
《靈樞經》歷史上又曾被稱《針經》和《九卷》。《九卷》《九卷》的名稱最早見於《傷寒論·自序》。《素問王冰序新校正》說道:“《素問》外九卷,雖張仲景及西晉·王叔和《脈經》只謂之《九卷》。皇甫士安(謐)名為《針經》...
《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因陽維分布頭肩各部,故主寒熱等表證。《脈經》卷二:“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者,苦肩息,...
《脈要精微》是明代施沛撰寫的一本診法類中醫文獻。約成書於明豢禎十二年(1639)。內容簡介 本書摘《脈經》之精要,卷上列臟腑、經脈、三部診候之類,論述中先列《靈樞》之論,再附諸家之說,後附施氏見解;卷下則以浮、沉、遲...
經脈不利 經脈不利,病名,出《脈經》卷九,指月經不調或經閉。
《王叔和脈訣》一卷,簡稱《脈訣》。多認為系六朝高陽生託名著作。此書的主體內容取自王叔和《脈經》, 編成四言歌訣形式,闡述脈理、脈法。將24種脈象分為 七表(浮、芤、滑、實、弦、緊、洪)、八里(微、沉、 緩、澀、...
高陽生,五代時入,著為《脈訣歌括》,托為王氏叔和。而今本雜以潔古“傷寒脈入式歌”,又被熊宗立妄注,大為俗學之疑。叔和,晉人,自有《脈經》,猶復牴牾,大段古書難盡信也。脈家書甚多,要不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外,求脈之明...
叔和既無《脈訣》,何傳訣而不傳經?以《脈經》之多不及《脈訣》之約也。然《脈訣》始於高陽生,非叔和原文也。鐸遇雲中逸老於燕市,傳法之備,而不傳《脈經》者,以《素問》《靈樞》二書言脈之多也。雖然,於多之中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