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9年3月5日,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召開《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部門意見徵詢會,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等12個省級部門參加會議。
2021年4月29日至2021年5月28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公開徵求《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意見建議,共收集到公眾意見建議648條。
2021年7月6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版)公眾修改意見建議採納情況表,形成共11大類反饋意見。
2023年12月21日,
國務院批覆《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2024年2月2日,浙江省舉辦《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
2024年8月9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規劃背景
建立
“多規合一”的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按照國家統一要求,結合浙江實際,浙江省自2019年起開展了《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編制工作,謀劃統籌、集約、和諧、高效、美麗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指導思想
《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
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心懷
“國之大者”,堅持
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為重點,堅持系統觀念,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堅持問題導向,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支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高質效改革先行省、高能級開放大省”建設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助力浙江省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視窗,勇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在國土空間上奮力譜寫共同富裕和
中國式現代化的浙江新篇章。
規劃原則
規劃目標
2025年
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持續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水平明顯提升,“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充分彰顯,基本形成支撐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中國式現代化先行的國土空間格局。
2035年
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打造長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金南翼、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2050年
建成更高水平的美麗浙江,省域發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浙江力量。
批覆全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
你們關於報請批准《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審查通過的《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浙江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浙江省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交匯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努力將浙江打造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視窗。
二、築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浙江省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76.0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652.0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3.67萬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1.46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於40%;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186.8億立方米。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共同將長三角打造成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和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布局,加快海洋強省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更高起點更高層次對外開放。
四、系統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最佳化主體功能定位,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集中保護和建設杭嘉湖平原等糧食主產區,在高度城鎮化地區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完善浙西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布局,強化浙東沿海、舟山群島等特色漁業建設,形成綠色多元的特色農產品生產空間。系統推進環太湖流域、杭州灣、舟山群島等生態保護修復,嚴格實施錢塘江、甌江等重要水域岸線空間保護,加強水資源戰略儲備。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以杭州、寧波都市圈為重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支撐,構建多中心、網路化、集約型、開放式、綠色化的區域一體空間布局,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打造城鄉生活圈,均衡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體現江南魚米之鄉、山水浙江的風采特色,打造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浙江樣板。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空間,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將寧波舟山港努力打造為世界一流強港。完善城市和區域災害風險防控設施布局,合理布局應急保障設施,健全綜合防災減災安全保障體系。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強化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系統活化利用,健全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空間保護機制,加強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等世界遺產保護,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彰顯詩畫浙江的獨特魅力。
五、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浙江省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規劃實施保障。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強化社會監督。組織完成地方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強化對水利、交通、能源、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軍事設施、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合理最佳化空間布局。建立健全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路,提高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自然資源部要會同有關方面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指導、監督和評估,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國務院
2023年12月21日
內容解讀
一、《規劃》出台的背景
國土空間是生存之基、財富之母、民生之本、生態之依,也是浙江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先行的物質載體。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是全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總遵循,也是全省其他各類規劃編制的基本依據。
《規劃》有機融合了主體功能區規劃戰略定位、土地利用規劃剛性管控、城鄉規劃科學布局的優勢,統籌了城市鄉村、陸地海洋、地上地下空間開發保護,系統解決了過去各類規劃種類繁多、各成體系、內容衝突、缺乏銜接、效率不高等問題,真正實現了“多規合一”。
《規劃》編制中,省政府建立了高規格的聯席會議制度,由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統籌了多部門力量、組織了高水平技術團隊、徵求並充分吸納專家和公眾意見。《規劃》成果經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審議後,由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
二、《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明確了空間戰略定位,為打造國土空間治理省域樣板提供了方向。浙江省是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交匯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規劃》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
“八八戰略”,加快建設
共同富裕示範區,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視窗。
《規劃》堅持底線思維,全面落實耕地和生態保護等空間底線。到2035年,浙江省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7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65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3.67萬平方千米。同時,《規劃》充分體現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統籌協調細化落實了自然資源保障、歷史文化保護、防災減災等空間控制線,築牢了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
《規劃》完善了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格局和高質量一體化的國土空間體系。《規劃》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35年,構建形成“一灣引領、四極輻射、山海互濟、全域美麗”的國土空間新格局,打造長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金南翼、未來版“富春山居圖”。《規劃》突出省際區域協調,推動省內重要生態地區、重大流域地區和城鎮密集地區協同,加快杭紹、甬紹、甬舟、甬台、嘉湖等空間一體化發展,與周邊地區一起,共同將長三角打造成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和改革開放新高地,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浙江先行的空間形象。
《規劃》最佳化高效和美的農業農村空間,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空間支撐。提出集中保護和建設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金衢盆地、溫黃溫瑞平原等四片現代農業生產集中區,推進浙西南特色林業區和浙東沿海特色漁業區兩大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多點”“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全省形成“四片兩特多點”的現代農業生產空間。全面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建設,圍繞“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總體目標,有序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持續最佳化鄉村用地布局,完善設施配置,加強風貌管控,提升鄉村品質,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風貌落到實處。
《規劃》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現路徑。全面提升全省山林綠屏和海洋藍屏生態功能,持續完善錢塘江等八大流域生態脈絡,逐步貫通山湖之間、山海之間、山與山之間的生態廊道,築牢“兩屏八脈多廊”的生態安全螢幕障。不斷彰顯“詩畫浙江”氣質,推進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構建自然和人文交融的“浙里美”網路,《規劃》落實了杭州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江郎山丹霞地貌等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空間和管控要求,保護好老天爺賜予的自然景觀、傳承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完善好老百姓喜歡的功能設施,創新空間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轉化通道。
《規劃》提升集約綠色的城鎮空間,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明確了“做強中心城市、做特縣域縣城、做精美麗城鎮”的城鎮化空間策略,形成“雙核四極多群”的中心城市體系。進一步明確城市發展方向,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努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提升溫州、金義都市區輻射帶動功能,積極培育區域中心城市;嘉興要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要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紹興要融杭聯甬接滬打造網路化大城市,台州要創建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和沿海沿灣支點城市,衢州要創新省際合作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麗水要創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舟山要創新海島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高質量發展。《規劃》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布局都市區1小時、城鎮30分鐘、社區5-15分鐘的高品質生活圈,為培育創新圈提供空間支撐。要進一步提高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於40%。
《規劃》統籌了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為構建安全韌性便捷的國土空間提供要素保障。貫徹“平急兩用”理念,完善颱風、洪澇、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防控和突發應急事件處置的設施安排,提高國防動員設施保障水平,建設韌性浙江。在此基礎上,《規劃》統籌了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我們與省級有關部門和地方一起,謀劃和梳理了近遠期5200多個重點項目,利用省域空間治理數位化平台,推動項目精準落地,“十四五”期間省級以上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空間得到“應保盡保”。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堅決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國務院批覆明確,《規劃》是全省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
二是進一步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保障。批覆要求,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要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
三是要進一步提升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批覆指出,要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提高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強化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統籌協調空間矛盾問題,合理最佳化空間布局。
四是要進一步強化規劃實施評估。我們要建立規劃“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現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如期實現。
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和實施,關係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真誠希望媒體朋友加大對《規劃》的宣傳,熱誠歡迎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參與到《規劃》中來,共同營造全省良好的規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