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為無用師和尚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將畫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今年正好是《富春山居圖》成畫660周年,中國郵政於日前發行了以該畫整幅為藍本的特種郵票,讓這幅命運多舛的畫卷首次“合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
  • 發行日期:2010年3月20日
  • 郵票規格:60×30毫米
  • 齒孔度數:13.5度
  • 整張枚數:12枚(連印)
  • 設 計 者郝旭東
  •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感言,郵票點評,

設計者感言

2010年3月20日,分別在江蘇常熟和浙江富陽舉行《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首發日。吸引了全國的集郵愛好者前來常熟索取郵票設計者的現場簽名,也再次讓社會各界對《富春山居圖》及兩岸交流充滿期待。為此,記者專訪了著名郵票設計師、《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設計者郝旭東。
郝旭東告訴記者:“《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的意義,可以引申到很廣泛的領域,但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它是兩岸同根文化的最好見證。”
1269年出生於江蘇常熟的黃公望,以山水畫見長,被稱為元四家之首。1347年至1350年間,黃公望在浙江富陽創作完成紙本水墨畫《富春山居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筆墨清潤、意境悠遠,有“畫中之蘭亭”的美譽,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600多年來,《富春山居圖》屢遭劫難,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寬31.8厘米,長51.4厘米,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被稱為《無用師卷》,寬33厘米,長636.9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郝旭東表示:“《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的設計,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還原原作的格調和品位。因此,最好的設計是不露痕跡的。”一是在色彩上儘量把握分寸,還原原作惜墨如金、簡淡的用筆特點,表現悠淡、深遠的意境;二是郵票共六枚,採取六連張的形式,而原作開闊大氣,因此每張的分割必須恰到好處。一般的郵票是50×30毫米,把《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設計為60×30毫米,連起來就有了長卷浩渺連綿的氣勢,顯得精美而壯觀。郵票首張取材於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
“兩岸文化界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將《富春山居圖》‘破鏡重圓’,‘合璧’展出還歷史名作的本來面目,但至今尚未實現。”郝旭東告訴記者,“還原《富春山居圖》的完整舊觀,我們覺得特別有意義,讓分存在大陸與台灣的傳世珍寶先在郵票上實現了‘團圓’。”
“畫也好,人也好,都是一脈相承的,希望這能成為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的紐帶。”郝旭東表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重視文化的氛圍非常濃厚。常熟至今還完好保存著黃公望的墓、祠堂,政府還修建了黃公望紀念館。希望台灣同胞不僅能看到博物館中的《富春山居圖》等代表中國文化的珍品,更能夠來大陸‘追根問底’。對文化的共同理解,可以淡化很多其他的因素。”

郵票點評

《富春山居圖》郵票已於2010年3月20日發行,郵票畫面設計得很有特色,淡雅古樸很好地體現出古畫的特點,雋永之風撲面而來,令人百看而不厭。此畫卷有畫中之“蘭亭”的美譽,只恨身處兩地不得完璧,溫家寶總理曾借畫而表達渴望早日統一的心聲,將心比心見到這套郵票不得不讓人期盼該畫可以早日合二為一,中國也可以早日結束分治局面。
在中國的郵票發行史上,特意為同一題材發行第二套的並不多。我私下認為,有朝一日,當中國統一之時,《富春山居圖》可以放在一起保存之日,中國郵政還會第二次發行該畫卷郵票。那時的意義自然不同尋凡,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點不言而喻,而且在方寸世界裡我們又會欣賞和感受到與此時不同的韻味與感情。為此,我也可以先下結論,只要這套郵票發行量適可,就會有較大的增值空間。它的價值不會就顯得很特別,可是從設計到題材再到日後的論點,在收藏該票正是時候,只要郵政在量上有配合,他年郵人定會有不菲的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