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天下郡國利病書
- 作者:顧炎武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文學體裁:歷史地理著作
- 內容: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
- 重點輯錄:兵防、賦稅、水利
- 語言:中文
內容簡介
![天下郡國利病書 天下郡國利病書](/img/8/65b/1IDMmRzM5IDO0UWNwI2N5kTNldjY2Y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作者簡介
版本
![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創作的地理歷史著作) 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創作的地理歷史著作)](/img/7/0e0/czYzYzYycTNzQmMmlDZ1cjN4QWNyUWYjhDMyAjY3EGM1kDZxYDMlZDOwQG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創作的地理歷史著作) 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創作的地理歷史著作)](/img/c/057/czYkZjYmVTNkZDZzUWZlRDMjFzNiJTZlFmZ4AzYlBTYmhTM5MDM3YGMkNj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顧炎武撰。顧炎武自崇禎十二年(1639)後,即開始蒐集史籍、實錄 、方誌及奏疏、文集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並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
《天下郡國利病書序》是明代顧炎武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亭林詩文集》。作品原文 天下郡國利病書序 崇禎己卯,秋闈被擯,退而讀書。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於是歷覽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縣誌書,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冊之類,有得即錄,共成四十餘帙。一為輿地之記,一為利病之書。亂後多有散佚,...
《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全集-全六冊》是2012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炎武。本書是記載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內容簡介 凡史籍、實錄 、方誌及奏疏、文集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本書一一予以輯錄,並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以正得失。約於康熙初年編定...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一本202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記載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凡史籍、實錄、方誌及奏疏、文集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本書一一予以輯錄,並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以正得失。約於康熙初年編定成書,後又不斷增...
天下郡國利病書不分卷 《天下郡國利病書不分卷》是明顧炎武撰,稿本,六十冊。天下郡國利病書不分卷,明顧炎武撰,稿本,六十冊 是書由顧炎武外甥徐乾學傳是樓傳出,輾轉經王聞遠、黃丕烈收藏。書末有黃丕烈、錢大昕跋。
智者不襲常”是清朝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句子,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沿襲常規辦事。【智者不襲常】有智慧的人不沿襲常規辦事。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二八:“一切不得阻擾運鹽,提舉官悉選補廉史,如此而利不興,用不足,芻餉供億之費不給,未之有也。語日:“智者不襲常。'此之謂也。”
十八隘,古地名,在今山西繁峙、代縣、寧武等縣境。十八隘 《天下郡國利病書》: “雁門、平刑,盤道梁為阨塞,由雁門東顧則平刑,西顧則盤道梁。介乎東者則水峪,胡峪、馬蘭、茹越、小石、大石、大安,團城、凌雲焉;介乎西者則太和、白草、八岔、小蓮,夾柳、燕水、雕窠,元岡焉。是所名十八隘者也,...
亭林學派是清人顧炎武所創立的學派,主張實事求是,不分漢宋門戶,經世致用,規模宏峻。代表作有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簡介 亭林學派是清人顧炎武所創立的學派。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寧人,清崑山(今屬江蘇)人,因其故居有亭林湖,學者稱亭林先生,此學派因此而名。...
“有田應門戶,因田成禍門”,諺語,意思是有田可以支撐門戶,但也會惹來災禍,舊指苛捐雜稅給農民造成災難。注釋 應:支應。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八六:“田賦書:又一切諸價及兵費皆以田派,曰:以輕無田之小民也。然田未必皆腴,又時有水旱山荒之災……又邇令修城,大戶以田;兵餉,...
”何知盜穴,山岩葦茁“,諺語,意思是怎樣才能探知盜賊的隱蔽處,只有到深山林中去找。注釋 葦茁:蘆葦叢。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七二:“鄖陽介雍梁之交,控引宛洛,蔽翼襄郢。……諺曰:‘何知盜穴,山岩葦茁。’今四民安堵如故。但其山勢岩險,駢附稱盜穴者,蓋多有之。”
北人水旱,得命於天 ”北人水旱,得命於天“,諺語,意思是北方少湖泊,年成旱澇,全憑天命。解釋 意謂北方少湖泊,年成旱澇,全憑天命。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五O:“夫黃河之為中州患固矣,然而有利存焉,則人自棄之耳。諺有之日:‘北人水旱,得命於天。”’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比較素,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服飾簡介 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
臨淄出古物 “臨淄出古物”,諺語,意思是臨淄是戰國齊的國都,以出土古物多聞名。注釋 臨淄:舊縣名,現歸山東省淄博市。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四二:“青州府志:臨淄古為都會,承富庶之風,陵冢隆阜,埋葬皆奢,然卒起後來發掘之禍。諺傳‘臨淄出古物’,蓋本於此。”
“滄海不能實漏卮”,諺語,意思是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裝不滿一隻破漏的小滔器,比喻積存的財物再多,也經不起無休止的揮霍浪費。注釋 滄海:大海。實:裝滿。漏卮:破漏的酒器。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八六:“然田增至二乾頃,以增較舊為九倍也。何前加之少,而後加之多乎?語云‘滄海...
綱銀法,漢語詞語,釋義為明代中葉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歲費徵收辦法。解釋 成化、弘治年間,福建地區進行了徭役改革,時稱“綱銀”,又稱“綱派”。《天下郡國利病書》載云:“成、弘之間,乃令見段里長,隨其(指包括見役里長所屬的甲首人戶)丁田,或錢輸官,以供一年用度,謂之綱,以雇一年役之用者,謂...
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 ”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諺語,意思是冬天不能丟掉夏衣,夏天不能丟掉冬衣。比喻預先做好防備。注釋 葛:一種絲織品。出處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四五:“夏有修牆之役,冬則偏頭防河,皆所不廢。諺日: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蓋言預也。”
風門口 風門口位於山西省平順縣南風門下通河南林縣,明改今名玉峽關。 《天下郡國利病書》稱: “玉峽關舊曰風門口,在隆慮萬山之嶺,為兩河三晉之界,蓋天作之險也。
"凡先生之游,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他遍游北方,心懷探討"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的目的,一年之內半宿旅店"。"考其山川風俗,疾苦利病"。窮一生之功,寫出"務質之今日所可行而不為泥古之空言"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規...
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閩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從15世紀末期至17世紀,這裡曾是“海舶鱗集,商賈成聚”的對外貿易商港,市井十分繁榮,是閩南的一大都會。明初,朝廷施行“海禁”,但月港由於天高皇帝遠,所以施行不力,反而成了沿海對外經濟貿易的中心。月港興起於明景泰(1450-1456年...
輷鞫 輷鞫,讀音hōng jū ,漢語辭彙,意思是眾車行進時的隆隆聲。解釋 眾車行進時的隆隆聲。出處 清 顧炎武 《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上·琴江都》:“當其要道,日夜行,輷輷不絕。”
他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著每一代仁志之士,成為一代又一代旨在報國的炎黃子孫的座右銘。顧炎武一生還寫了三百七十卷著作,以《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為三大著作,顧炎武本人也被當代歷史學家評為兩千年中七十二位偉人之一,而千燈鎮就是這位偉大的思想家誕生的地方。千燈簡介 這裡是...
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學者。他一生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權貴。後又參加抗清起義。多次拒絕清廷薦舉。其研究學問、為文作詩,都主張經世致用。他的文章,內容充實,結構嚴密,且文情並茂。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據王文祿《策樞》記載,龍游商人李汝衡,擁有重資,常備百餘輛(艘)車船運銷貨物,把絲綢遠銷到湖北一省十五郡之地,占領了全省銷售市場。明嘉靖年間捕獲的走私貿易中,就有龍游商人參與其事。礦冶業 據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記載,有龍遊人祝十八,聚礦工有數百人,在平洋銅塘、吳村一帶從事礦冶。龍游...
猓玀 猓玀,讀音是luǒ luó。意思是猓猓。解釋 猓猓。出處 清 顧炎武 《天下郡國利病書·雲貴交阯·爨蠻》:“ 北勝 又有號 猓玀 者,與 四川 建昌 諸 猓 同類,純服氈毳,男女俱跣足。”清 鈕琇 《觚賸·綠瓢》:“ 滇 中 猓玀 有黑白二種,皆多壽。”
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學者。他一生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權貴。後又參加抗清起義。多次拒絕清廷薦舉。其研究學問、為文作詩,都主張經世致用。他的文章,內容充實,結構嚴密,且文情並茂。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楚人健斗賊所憚,義與天下同安危。會縛湘筠作大帚,一埽區宇淨氛垢。歸來共枕滄江眠,臥看寒雲歸谷口。作者簡介 左宗棠,清湖南湘陰人,字季高,一字朴存,自號湘上農人。道光十二年舉人。少時喜讀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後執教安化陶澍家塾,盡讀其藏書。鴉片戰爭後,復留心西學...
主張限制君權,擴大地方權力。在治學方面,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強調“博學於文”“行已有恥”。他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就是為了有益世用而著。在音韻學上,他對闡明音學源流和分析古韻部目等方面,多有貢獻。主要著述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主張限制君權,擴大地方權力。在治學方面,他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強調“博學於文”“行已有恥”。他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就是為了有益世用而著。在音韻學上,他對闡明音學源流和分析古韻部目等方面,多有貢獻。主要著述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