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廬詩草》序

作品名稱:《人境廬詩草》序,作品年代:清代,作者:康有為,文學體裁:散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嶔崎磊落,輪囷多節[1],英絕之士,吾見亦寡哉!苟有其人歟,雖生於窮鄉,投於仕途,必能為才臣賢吏,而不能為庸宦,必能為文人通人[2],而不能為鄉人[3]。苟有其人歟,其為政風流[4],與其詩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絕俗,而有其可傳者也。吾於並世賢豪多友之[5]。我儀其人歟[6],則吾鄉黃公度京卿其不遠之耶[7]!
公度生於嘉應州之窮壤,遊宦於新加坡、紐約、三藩息士高之領事館[8],其與故國中原文獻至不接也。而公度天授英多之才,少而不羈。然好學若性,不假師友,自能博群書,工詩文,善著述,且體裁嚴正古雅,何其異哉!嘉應先哲,多工詞章者。風流所被,故詩尤妙絕。及參日使何公子峨幕[9],讀日本維新掌故書,考於中外政變學藝,乃著《日本國志》,所得於政治尤深浩。及久游英、美,以其自有中國之學,采歐美人之長,薈萃熔鑄,而自得之[10]。尤倜儻自負,橫覽舉國,自以無比。而詩之精深華妙,異境日辟。如游海島,仙山樓閣,瑤花縞鶴[11],無非珍奇矣。
公度長身鶴立,傲倪自喜。吾游上海,開強學會,公度以道員奏派辦蘇州通商事,挾吳明府德㴋叩門來訪[12]。公度昂首加足於膝,縱談天下事;吳雙遣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釣。之二人也,真人也,畸人也[13],今世寡有是也。自是朝夕過從,無所不語。
聞公度以屬員見總督張之洞[14],亦復昂首足加膝,搖頭而大語。吾言張督近於某事亦通,公度則言:吾自教告之。其以才識自負而目中無權貴若此,豈惟不媚哉!公度安能作庸人!卒以此得罪張督,乃閒居京師。翁常熟覽其《日本國志》[15],愛其才,乃放湖南長寶道。時義寧陳公寶箴無楚[16],大相得,贊變法。公度乃以其平日之學發紓之,中國變法自行省之湖南起。與吾門人梁啓超共事久,交尤深。於是李公端棻奏薦之,上特拔之使日本[17]。而黨禍作[18],公度幾被逮於上海。日故相伊藤博文救之[19],乃免。
自是久廢,無所用,益肆其力於詩:上感國變,中傷種族,下哀生民;博以環球之遊歷,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遠。益動於自然,而華嚴隨現矣[20]。公度豈詩人哉!而家父、凡伯、蘇武、李陵及李、杜、韓、蘇諸巨子[21],孰非以磊砢英絕之才,鬱積勃發,而為詩人者耶!公度之詩乎,亦如磊砢千丈松[22],鬱郁青蔥,蔭岩竦壑,千歲不死,上蔭白雲,下聽流泉,而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
康有為序於那威北冰海七十二度觀日不沒處。以為公度有詩,猶不沒也,光緒三十四年夏至。

作品注釋

[1]輪囷(qūn):樹木屈曲的樣子。
[2]通人:博覽古今的人。
[3]鄉人:鄉愿之人。語見《論語陽貨》:“鄉愿,德之賊也。”
[4]為政風流:典出《晉書庾亮傳》,陶侃評庾亮:“非惟風流,兼有為政之實。”
[5]並世:同一時代。
[6]儀:擬儀。
[7]京卿:清代官制的京堂,其後兼用為三四品京官的虛稱。
[8]三藩息士高:今譯聖佛蘭西斯科。又稱舊金山,即舊金山
[9]“及參日使”句:到了駐日使何子峨署中任參贊。
[10]自得之:自己有所體會。語出《孟子離婁下》。
[11]縞:白。
[12]吳明府德㴋:即吳德㴋。明府:對知縣尊稱
[13]真人、畸人:語見《莊子大宗師》。指具有德行、不合時俗的人。
[14]張之洞:1895年任兩江總督
[15]翁常熟:翁同龢,常熟人。
[16]陳公寶箴:陳寶箴(1831—1900),1895年任湖南巡撫,支持變法運動。
[17]李公端棻:李端棻(1833—1907),原奏請康有為出使日本,光緒想留康有為在京,故改派黃遵憲使日。
[18]黨禍作:指戊戌政變發生,維新派遭逮捕。
[19]伊藤博文:日本明治維新時第一任內閣的首相。1898年曾來中國,維新派想請他贊助新法。
[20]華嚴:華嚴境,為佛教修萬行萬德以達到的莊嚴境界。這裡喻指黃詩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21]家父:《詩小雅節南山》的作者。凡伯:《詩大雅板》的作者。二詩均為諷時之作。蘇武、李陵:西漢人,以五言詩著稱。李、杜、韓、蘇:李白杜甫韓愈蘇軾
[22]磊砢:樹木多節,比喻人有奇材異能。語出《世說新語識鑒第七》。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康有為詩文選》,是康有為為黃遵憲的詩集《人境廬詩草》所寫的序言。《人境廬詩草》收入黃遵憲1864至1904年間的詩作六百四十一首,是近代“詩界革命”有代表性的詩集,這些詩歌廣泛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西方許多新事物,獨具一家風貌,如梁啓超所評:“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公度之詩,獨辟境界,卓然自立於二十世紀詩界中,群推為大家”。(《飲冰室詩話》)
康有為這篇序言作於1908年,其時黃遵憲已經逝世三年了。康有為以飽含深情的筆墨,熱烈地讚頌了黃遵憲卓絕的人格和非凡的經歷:如他著《日本國志》,“所得於政治尤深浩”;他贊成變法而幾乎被逮於上海。其用意在於說明詩歌內容深刻:“上感國變,中傷種族,下哀生民”;又能“采歐美人之長”,“博以環球之遊歷”,使其風格“精深華妙,異境日辟”。
全文感情強烈,形容真切,比喻生動,表達了作者對黃遵憲其人其詩的敬佩之情,也隱含著作者不為世所用的憤激之情。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1927),近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原名祖詒,字廣廈,又字長素,號更生,別署西樵山人,清光緒進士。一八九八年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國外。善書,取法《石門銘》,參以《經石峪》、《金剛經》、《雲峰山石刻》等。符鑄評其書:“蓋純從樸拙取鏡者,故能洗滌凡庸,獨稱風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張,不如其言之善也”。著有《廣藝舟雙楫》一書,論書提倡碑學,攻擊帖學,有尊魏(碑)卑唐(帖)之說,對清末書風,頗具影響。另著有《新學偽經考》、《戊戌奏稿》、《大同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