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火槍手(大仲馬創作長篇小說)

三個火槍手(大仲馬創作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俠隱記》,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1844年。

這部歷史小說以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權傾朝野紅衣主教黎塞留掌權這一時期的歷史事實為背景,描寫三個火槍手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和他們的朋友達達尼昂(故事主角)如何忠於國王,與黎塞留鬥爭,從而反映出統治階級內部勾心鬥角的種種情況。小說時間起止是1624-1628年。

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在首登報刊時便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並在各界讀者中得到廣泛傳閱。而如今的《三個火槍手》仍是讀者喜愛的書籍之一,其被譽為法國的經典通俗小說。《三個火槍手》也常被作為影視題材製成電影和話劇,在文化傳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個火槍手
  • 外文名:Les Trois Mousquetaires
  • 作品別名:三劍客、三銃士、俠隱記
  • 作者:【法】大仲馬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1844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人物形象,懸念製造,戲劇化敘述,重複敘事,不足之處,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內容是沒落貴族出身的達達尼昂到巴黎投軍,加入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手衛隊,和其他三個火槍手成為好朋友。他們為了保護王后西班牙公主安娜·奧地利的名譽,抗擊紅衣主教黎塞留,擊敗黎塞留設定的重重障礙,前往英國,從白金漢公爵那裡取回王后的鑽石,挫敗了黎塞留挑撥國王和王后的陰謀。
《三個火槍手》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一部歷史小說。在17世紀前半期的法國,統治者爭權奪利,矛盾重重。身兼紅衣主教和首相的黎塞留與國王路易十三各蓄私黨致使紅衣主教衛隊與國王火槍手衛隊之間彼此對立,屢屢發生衝突。
小說的主人公達達尼昂出身伽司戈尼一個沒落的地主貴族家庭。他懷揣父親給他的可憐的15個艾矩告別家鄉來到巴黎拜見他父親的老相識特雷威爾先生。從特雷威爾先生的辦公室出來,達達尼昂冒犯了三個火槍手。不打不相識,一架之後,他們成為如影隨形的朋友。為了維護國王和王后的利益,達達尼昂和三個火槍手經歷了種種冒險活動。
故事主要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紅衣主教與國王的明爭暗鬥,法國王后和英國白金漢公爵之間的愛情糾葛。紅衣主教一心想抓住王后跟白金漢公爵的曖昧關係的把柄,來打擊和削弱國王的力量。達達尼昂和三個火槍手為了維護王后的尊嚴,粉碎了紅衣主教一個又一個計畫,挫敗了紅衣主教一個又一個陰謀。另一條線索是達達尼昂經歷艱辛,營救他心愛的波那雪太太。波那雪太太是王后的貼身侍女,也是王后與白金漢公爵秘密約會的聯繫人,因此紅衣主教把她綁架而去。為了救出波那雪太太,達達尼昂和他的三個夥伴一道與紅衣主教的爪牙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

作品目錄

正文
原序
拉費爾伯爵回憶錄
譯序
第01章 達達尼昂老爹的三件賞賜
第02章 特雷維爾先生的候見室
第03章 謁見
第04章 阿托斯的肩膀、波托斯的肩帶和阿拉米斯的手絹
第05章 國王的火槍手和紅衣主教的衛士
第06章 國王陛下路易十三
第07章 火槍手的內情
第08章 宮廷里的陰謀
第09章 達達尼昂初露鋒芒
第10章 十七世紀的捕鼠籠子
第11章 牽線搭橋
第12章 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第13章 波那瑟先生
第14章 默恩鎮的那個人
第15章 法官和軍人
第16章 掌璽大臣賽基埃又1次想打鐘驅魔
第17章 波那瑟夫婦
第18章 情夫與丈夫
第19章 行動計畫
第20章 旅途
第21章 溫特伯爵夫人
第22章 美爾萊宋舞
第23章 幽會
第24章 小樓
第25章 波托斯
第26章 阿拉米斯的論文
第27章 阿托斯的妻子
第28章 歸途
第29章 籌辦裝備
第30章 米拉迪
第31章 英國人和法國人
第32章 訴訟代理人家的1頓晚餐
第33章 侍女與主人
第34章 阿拉米斯和波托斯的裝備
第35章 冒名頂替
第36章 復仇之夢
第37章 米拉迪的秘密
第38章 阿托斯當寶從戎
第39章 一個幻覺
第40章 紅衣主教
第41章 圍困拉羅舍爾之戰
第42章 昂儒葡萄酒
第43章 紅鴿舍客棧
第44章 火爐煙筒的妙用
第45章 夫妻一戰
第46章 聖熱爾韋棱堡
第47章 火槍手的集會
第48章 家事
第49章 厄運
第50章 叔嫂間的談話
第51章 長官
第52章 軟禁的第一天
第53章 軟禁的第二天
第54章 軟禁中的第三天
第55章 軟禁的第四天
第56章 軟禁的第五天
第57章 一個古典悲劇的手法
第58章 越獄
第59章 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朴茨茅斯兇殺案
第60章 在法國
第61章 貝圖納加爾默羅會女修道院
第62章 兩個惡魔變種
第63章 一滴水
第64章 身披紅大氅的男人
第65章 審判
第66章 處決
第67章 結局
尾聲

創作背景

為了寫《路易十四史》,大仲馬在皇家圖書館搜尋資料,意外地看到了一本《達達尼昂先生回憶錄》,像那個時期的大部分作品一樣,這本書是在阿姆斯特丹的紅石書店出版的,因為那個時期的作者既要堅持講真話,而又不想去巴士底獄或長或短地蹲上一段時間。達達尼昂敘述他初次拜訪國王的火槍隊隊長德·特雷維爾先生時,在候見廳里遇到了三個年輕人,他們當時正在他請求得到錄用的這個著名的部隊里效力,名字叫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這三個外國名字引起了大仲馬的注意,不過是些化名,是達達尼昂用它們來隱瞞一些也許非常顯赫的人名,要不然就是用這些名字的人自己在由於一時任性,由於心懷不滿,或者由於缺少錢財而穿上普通的火槍手制服的那一天挑選的。直到有一天,作者在當代作品中找到了與這些曾經引起好奇心的、離奇的人名有關的記載。
《德·拉費爾伯爵先生回憶錄——有關路易十三國王統治末期到路易十四國王統治初期的這段期間在法國發生的幾件大事》。這部手寫本是大仲馬的最後希望,在翻閱中在第二十頁發現了阿多斯這個名字,在第二十七頁發現了波爾多斯這個名字,在第三十一頁發現了阿拉密斯這個名字。大仲馬有句名言:“歷史是什麼?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三個火槍手》正是掛在1625年到1628年這段法國歷史的釘子上的一部優秀小說。
當時,以天主教為主的法國開始了宗教改革,由此,新教勢力日益強大,並占據了不少城市,形成國中有國的局面。為了法國的統一和政權的鞏固,1625年,紅衣主教親自指揮軍隊攻下了新教的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城,從此剝奪了新教的政治特權。這段歷史是當時法國重大的政治事件,本書以它為背景,卻不拘泥於歷史,把歷史中出現的事件和人物加以升華,演化成了一部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文學巨著。這也是大仲馬一貫的寫作風格,他熱愛歷史,卻不拘泥於歷史。
大仲馬於1844年寫就《三個火槍手》,並於當年的3至7月間在巴黎《世紀》報紙上連載。

人物介紹

小說角色
人物簡介
達達尼昂
路易十三的第一任警衛軍隊長和火槍手副隊長,年輕英俊,機智勇敢,後被提拔為法國大元帥等。在《三個火槍手》的第三部《布拉熱洛納子爵》的結尾,在提升為法蘭西元帥的時候被城裡的最後一炮炸傷身亡。
米萊迪
也作:米萊狄,小說中最大的女反派,外表美麗動人,風情萬種,實則精通狐媚之術,擅於利用花言巧語的哄騙已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人心狠手辣,毒如蛇蠍。執行紅衣主教大部分陰謀。曾與包括阿多斯等人有過結婚或是戀愛,並最終欺騙他們的感情,其中與阿多斯育有一子。最後被劊子手砍頭。
紅衣主教
黎塞留,權傾朝野的法國宰相,國王路易十三表面上所倚重的重臣,設計陷害王后有私情,挑撥王后和國王的關係,藉機削弱國王權威,以圖獨攬大權。但也擁有優秀的政治才能。最終將達達尼昂等人收為己用。
阿多斯
火槍手,達達尼昂好友之一,隱姓埋名加入火槍隊的貴族德·拉費爾伯爵,為人深沉,嫉惡如仇。在《布拉熱洛納子爵》中因私生子布拉熱洛納子爵的死亡而悲傷憔悴致死。
波爾托斯
也作:波托斯,火槍手,原名杜·瓦隆,達達尼昂好友之一,快人快語,胸無城府。在《布拉熱洛納子爵》中為掩護阿拉密斯而被巨石壓死。
阿拉密斯
火槍手,原名勒內·德埃爾布萊。達達尼昂好友之一,舉止文雅,表面上一心要作教士,實際上跟他的情人塵緣未了。在《布拉熱洛納子爵》里在波爾托斯的掩護下逃到西班牙成為公爵,是幾個火槍手中唯一一個善終的人。
國王
路易十三,為人虛榮,冷遇王后奧地利的安娜,跟手握大權的宰相黎塞留明爭暗鬥。
王后
安娜·奧地利,原為西班牙公主,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政治聯姻,二人同床異夢,其舊時情人是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寵臣宰相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特雷維爾
國王火槍隊隊長,達達尼昂等四人冒險的鼎力支持者。
博納希厄
達達尼昂的房東,裁縫店老闆,小市儈,軟弱虛偽,淪為紅衣主教的線眼。
博納希厄夫人
康斯坦斯,達達尼昂的房東夫人,王后的衣著侍女,王后與白金漢公爵幽會的引線人,達達尼昂的情人。後被米萊迪害死。
布朗歇
達達尼昂的跟班。
巴贊
阿拉密斯的跟班,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心希望主人能夠出家成為教士。
德溫特勳爵
米羅爾,英國官員,米萊迪曾經的小叔子之一,最終抓獲米萊迪。
菲爾頓
溫特勳爵的手下,看守米萊迪時被其花言巧語欺騙,放走米萊迪,並刺殺白金漢公爵,最終為此付出代價。

作品鑑賞

人物形象

故事是以英法戰爭為大背景,而法蘭西境內政權和教權相互抗衡,作品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環境下的多面軍人,他們既有鐵血英雄的氣魄,也有柔軟善良的心腸。作品的四個主人公,是為法國國王效力的火槍隊隊員,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英勇善戰,也曾多次和紅衣教主黎塞留的手下發生角斗,但作為國家戰爭機器的他們,同樣也是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內心裡同樣有著熱血青年的衝動,和面對愛情友情時的激越。達達尼昂是一位有著貴族氣質的少年,他勇敢善戰不畏強權,為了加入火槍隊甘願犧牲自我,他對國家和愛情都是忠誠的,他愛著樓上的博納希厄夫人,並為了保護她的生命安危,有著赴湯蹈火的熱情,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意義上軍人的形象:勇敢、正直、頑強、具有極強的行動力,同時也可以看到達達尼昂作為一個初入巴黎上層社會的年輕人的青澀和自信。

懸念製造

眾多懸念的製造是《三個火槍手》備受讀者喜愛的重要武器,在整個故事中,大仲馬通過留白、倒敘等敘事手法將故事情節串聯起來,製造了眾多懸念,給讀者帶來曲折離奇、路轉峰迴的閱讀體驗,懸念之間緊緊銜接,讓讀者欲罷不能,沉迷其中。例如,達達尼昂對米萊迪一片傾心,醉心其中,但最終卻發現自己喜愛之人是摯友之妻,且蛇蠍心腸,這給達達尼昂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讀者在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也感同身受,糾結不已,達達尼昂面對好友阿多斯和自己心愛之人如何選擇是大仲馬製造的巨大懸念,而在後面的章節中,這個懸念徐徐展開,米萊迪蛇蠍心腸、陰險狡詐的行為讓觀眾咬牙切齒,本以為這個情節會就此結束,卻又發現博納休夫身陷險境,生死未卜,可謂一個懸念緊接著一個懸念,讓觀眾時刻能夠保持著高昂的閱讀興趣。
對懸念套用的爐火純青與大仲馬豐富的想像力密不可分,大仲馬利用天馬行空的想像為讀者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驚天懸念,構建出一個又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整本書一波三折,讓讀者沉迷其中。

戲劇化敘述

小說和戲劇都是敘事性的文學形態,而這有著眾多相通之處,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就套用了眾多戲劇化敘事形式,使得整個故事有著戲劇化色彩,在許多地方利用戲劇化的對話來推動情節,例如在叔嫂間的對話這一章中,通過溫爾勳爵與米萊迪之間的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交代了抓住米萊迪的計謀,並通過米萊迪罪行被揭露之後的惱羞成怒以及對米萊迪的的斥責來展現米萊迪的蛇蠍心腸。在場景設計方面,大仲馬也運用了場景轉換的戲劇化手法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這在《三個火槍手》章節的命名中就可見一斑,例如“紅歌棚旅店”、“聖熱爾韋棱堡”等等,這些場景的轉換能夠讓讀者進行情節的推測,每一個場景相當於一個獨幕劇,將這些獨幕劇串聯起來,能夠讓整個故事更加流暢和緊湊。

重複敘事

重複敘事手法指的是不斷利用相同事件來重複申述主體的一種敘事手法,在《三個火槍手》中,大仲馬巧妙的運用了重複敘事手法,增加了故事情節的玄秘色彩和緊張氛圍,在重複性故事中調動了讀者情感,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以達達尼昂為皇后送信這一情節為例,達達尼昂為了能夠突破紅衣大主教的阻礙順利送信,邀請了自己的三個好朋友協助[3]。而在送信的過程中,達達尼昂和三個小朋友都深陷陷阱,與紅衣大主教爭鬥不斷,波爾多斯獨自與他人決鬥,阿拉密斯重傷直流客棧,阿多斯遭受陷害,獨自面對眾多敵人,達達尼昂也遭受圍剿,在一番爭鬥之下,達達尼昂最終送信成功,而三位好友也脫離險境,這三個故事的本質都是同紅衣大主教的較量,通過重複敘事手法凸顯出了送信這一情節的重要性和危險性,顯示出來紅衣大主教強大的力量,為後文的發展進行了鋪墊,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營造了緊張的故事氛圍。

不足之處

三個火槍手作為一部傳世經典作品,固然以它龐大的故事結構和巧妙的情節設定吸引了眾多讀者,但也有一些缺點:第一方面,在第一章出現與德·羅什福騎士的驛站一決,達達尼昂已將他設為宿敵,他也與達達尼昂今後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行文全過程中,除了幾次神秘的出現,卻從未出現過他與達達尼昂的正面衝突,然而兩者卻在小說結尾匆匆和解,太過倉促。第二方面,大仲馬筆下的人物擁有著鮮明的等級差別,大仲馬先生為三個火槍手分別設定了三個性格鮮明的隨從,但三個火槍手對其隨從卻是一種將其物化的態度,甚至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奴隸,例如阿拉米斯對隨從的拳腳相加,達達尼昂對隨從生殺大權的隨意處置等等皆可看出,這同樣是當時上層社會人士的生活狀態和封建思想的映射。

作品影響

1844年,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以連載小說的形式首次刊登在《辯論日報》上,並迅速激起了當時社會讀者的強烈反響,獲得了各界讀者的廣泛好評。歷經百變之後的今天,《三個火槍手》仍舊備受世界各地的讀者歡迎,更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法國歷史通俗小說的開山始祖。
《三個火槍手》發表之後,有人將其引發的轟動與《魯濱遜漂流記》的影響力相提並論,並戲言如果此刻在某個荒島上有個魯濱遜,那么他也一定在讀《三個火槍手》。此後,大仲馬也兌現了之前的承諾,相繼發表了《三個火槍手》的續集,即《二十年後》《布拉日羅納子爵》兩部小說。
《三個火槍手》(Les TroisMousquetaires,1844)與續作《二十年後》(V7ngt ans apres,1845)、《布拉熱洛納子爵》(Le Vicomte de Bragelonne,1848)並稱為描寫火槍手的三部曲。
1907年,伍光建用白話文將《三個火槍手》翻譯介紹到中國,書名為《俠隱記》,茅盾校注,當時影響很大。後來,李青崖從法文翻譯出全書,取名《三個火槍手》。《三個火槍手》還曾五次被翻拍成電影作品。

作品評價

翻譯家鄭克魯:《三個火槍手》“在所有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中,是最為成功的一部,情節曲折,波瀾起伏”。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pèr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文學界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作家。於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為黑白混血。同為作家的小仲馬是其與一個情婦所生,其晚年時曾說,兒子是其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其自學成才,一生所著主要以小說和劇作為主(達300卷之多)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其小說的特色。
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 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三個火槍手(大仲馬創作長篇小說)
大仲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