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假設

道德人假設認為人們在追求物質需要的同時,能夠承擔對組織的道德義務和責任,並且能夠以道德自律的方式進行自我治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人”假設
  • 外文名:Moral Man
內容,缺陷,

內容

一是利他,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會在後天逐漸形成和發展利他傾向;
二是理性,人的理性(包括理性計算、理性的預期合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追求)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人的理性行為,並不自然和必然就意味著追求個人直接利益的最大化。人的自利行為是理性的,道德行為也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將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進行擴展,即利己的行為是理性的,動機上利他的行為也是理性選擇;
三是追求團體“利益”的最大化。利他主義追求的是他人或社會福利的改進。因此,有共同利益的個人總是試圖增進團體的利益。這個團體並不一定以組織的形式出現,通常情況下的組織只是這種團體的形式之一。

缺陷

“道德人”假設有如下兩點明顯的缺陷:
其一,它把政府看成不食人間煙火、沒有自身利益和缺陷的理性的行為主體,這與現實是不相符的。首先,政府是由具體人所組成的,這些人與現實的社會經濟每日每時均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必然也有自己的利益;其次,政府官員是有限理性的人,其知識和智慧型並不足以完全把握住複雜的現實社會,其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這就使政府行為的後果有可能偏離社會公共利益;再次,政治活動不受經濟市場中存在的贏利線的制約,因而預算最大化是其行為的基本特徵。以上方面表明,現實中的政府與道德人假設中的政府存在著巨大的反差。
其二,根據道德人假設的邏輯,還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由於政府行為的大公無私,政府行為沒有必要受公民或其他社會組織的約束”。這就為政府職能無節制擴張乃至於濫用職權埋下了伏筆。對於這一點,西方經濟學家早有警惕。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曾指出,應“區分三種本質上不同的意志”:官員個人固有的意志、全體行政官員的共同意志、人民的意志或主權的意志。就個別意志而言,它總是要儘量擴展個人利益而與公意相違背。“既然個別意志總是不斷地在反對公意,因而政府也就繼續不停地在反對主權。這種努力越加強,則體制就改變得越多;而且這裡既然沒有別的團體意志可以抵抗君主的意志並與之相平衡,因此遲早總有一天君主終於會壓倒主權者並破壞社會條約的”。因此,對政府及其權利必須時時警惕並設法子以限制。到了現代,公共選擇學派則從根本上否定了“道德人假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