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爾”號大型核動力偵察艦

“烏拉爾”號大型核動力偵察艦

“烏拉爾”號是前蘇聯國防部於1977年決定開工建造的,集電子偵察、通信和指揮功能於一身的巨型核動力情報蒐集船。該級船隻建1艘,艦名“烏拉爾”號,代號“1941泰坦工程”。於1981年5月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動工,1983年5月下水,1989年8月服役。該船體積龐大,全長265米,寬30米,滿載排水量約3.5萬噸,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海軍所建造過的體積最大的情報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拉爾號
  • 國籍:蘇聯
  • 動力:核動力
  • 船長:265米
設計建造,情報功能,悲慘命運,

設計建造

“其船體基於“基洛夫”級巡洋艦的設計,尺度和“基洛夫”級相當,使用了一樣的主機配置,採用核動力與蒸汽輪機聯合推進。網上傳言該船原本是作為核動力航母來設計的,但由於航母項目中途下馬,於是就臨時將其已經開工建造的核動力航母船體改造成了大型電子偵察船。不過此傳言謬誤太多,因為:該船尺度過小,遠小於上一代“基輔”級航母,難以滿足蘇聯需要;其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同時建造“基洛夫”級巡洋艦,且並非傳統航母建造廠,所有蘇聯航母均系尼古拉耶夫船廠所造。”而globalsecurity上的文章更明言此船由基洛夫級船體改造而來.此外,沒有任何資料證明1153型航母開建過,而聲稱1153航母改建而來的中文文章都把1941計畫錯寫成了1194計畫。
當年蘇聯鑒於美國核動力艦艇:“企業”號航母,“班布里奇”號巡洋艦,“長灘”號巡洋艦遠洋航行的巨大優勢,開始開發核動力航母,不過內部意見不一致,再加上彈射器,核動力,艦載機遇到挫折,支持建在核動力航母的高層官員相繼過世,核動力航母被取消而相應地給了波羅的海船廠電子偵察船的訂單。

情報功能

與蘇聯海軍其他偵察情報船相比,“烏拉爾”號這艘專門針對美蘇冷戰而設計的“航母情報船”,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由於船體較大,“烏拉爾”號能夠安裝多種電子設備,不僅能監聽美國所有洲際飛彈和戰略航空兵機場的無線電信號及大部分美軍偵察和通信衛星發回的微波信號,還可用作海戰指揮預警中心,向俄軍政領導人直接傳送戰略情報。尤其是其無須加油,可長時間游弋在美國近海實施抵近偵察的特點更使得“烏拉爾”號成為美國政府最頭痛的蘇聯軍艦之一。

悲慘命運

“烏拉爾”號偵察船先天不足,後天乏力,一直不能充分發揮實戰效能。主要是建造質量有些問題,核動力裝置冷卻系統故障未能消除,噸位巨大,維修不便;加上生不逢時,蘇聯解體,俄羅斯實力急劇衰弱,這艘“巨無霸”基本上成了擺設。該艦在1990年由於水兵亂扔菸頭導致發生一場大火使得鍋爐受損,艦上電纜幾乎全部燒毀。此後“烏拉爾”號由於缺乏維修資金,常年趴窩在俄羅斯馬加丹軍港再未出海。2003年該艦核反應堆的隔離層出現破裂,經緊急搶修後未發生核泄漏事故。據俄海軍人士透露,近期“烏拉爾”號可能會正式退役,可能計畫仿照蘇聯航母的處置模式,在拆卸核反應堆後被拍賣到國外。2010年,據報 道該船已經在遠東的俄太平洋艦隊下游企業"星星"廠開始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