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是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而制定的法規, 2016年12月7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自 2016年12月7日起實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 發布機構:國務院
  • 發布日期: 2016年12月7日
  • 實施日期: 2016年12月7日
政策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

政策全文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把握機遇 迎接大眾旅遊新時代
第一節 “十二五”旅遊業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旅遊短缺型國家到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十二五”期間,旅遊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走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前沿,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
戰略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2015年,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全面繁榮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旅遊業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綜合性大產業。
綜合帶動功能全面凸顯。“十二五”期間,旅遊業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度為10.2%。旅遊業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並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
現代治理體系初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公布實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快推進。建立了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出台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等檔案,各地出台了旅遊條例等法規制度,形成了以旅遊法為核心、政策法規和地方條例為支撐的法律政策體系。
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出境旅遊人數和旅遊消費均列世界第一,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國際旅遊組織的合作不斷加強。積極配合國家總體外交戰略,舉辦了中美、中俄、中印、中韓旅遊年等具有影響力的旅遊交流活動,旅遊外交工作格局開始形成。
專欄1“十二五”旅遊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
規劃目標
完成情況
2015年
年均增速(%)
2015年
完成程度(%)
旅遊業總收入(萬億元)
2.5
10
4.13
165
國內旅遊人數
(億人次)
33
10
40
121
居民出遊率(次/人)
2.3

3
130
國內旅遊收入(萬億元)
2.1
11
3.42
163
入境旅遊人數(億人次)
1.32
3
1.34
102
入境過夜旅遊人數(萬人次)
5680
8
5689
100
外國人入境旅遊人數(萬人次)
2573
4.5
2599
101
旅遊外匯收入(億美元)
580
5
1136.5
196
出境旅遊人數(萬人次)
8800
9
11700
133
直接就業(萬人)
1450
4.7
2798
193
第二節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機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旅遊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國旅遊業將迎來新一輪黃金髮展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於大眾旅遊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假日制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快速發展,旅遊消費得到快速釋放,為旅遊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有利於旅遊業成為優勢產業。旅遊業具有內生的創新引領性、協調帶動性、開放互動性、環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與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將進一步激發旅遊業發展動力和活力,促進旅遊業成為新常態下的優勢產業。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和更為有利的產業政策,促進增加有效供給,促進中高端產品開發,最佳化旅遊供給結構,推動旅遊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遊業被確立為幸福產業有利於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旅遊業作為惠民生的重要領域,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將推動各級政府更加重視旅遊業發展,促進更多的城鄉居民參與旅遊,帶動企業投資旅遊,旅遊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最佳化。
良好外部環境有利於我國旅遊業發展。全球旅遊業將持續穩定發展,增速將繼續高於世界經濟增速。亞太地區旅遊業保持強勁增長,全球旅遊重心將加速東移,我國旅遊業發展處於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中。
“十三五”期間,我國旅遊業處於黃金髮展期、結構調整期和矛盾凸顯期,也面臨不少挑戰。主要是旅遊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與綜合產業和綜合執法的要求不相適應,政策環境有待最佳化;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滯後,補短板任務艱巨;遊客的文明素質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市場秩序有待規範等。這些問題要在“十三五”期間重點加以解決。
第三節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旅遊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消費大眾化。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推進,旅遊已經成為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助游、自駕游成為主要的出遊方式。
需求品質化。人民民眾休閒度假需求快速增長,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個性化、特色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旅遊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
競爭國際化。各國各地區普遍將發展旅遊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紛紛出台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旅遊市場全球化、旅遊競爭國際化,競爭領域從爭奪客源市場擴大到旅遊業發展的各個方面。
發展全域化。以抓點為特徵的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遊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
產業現代化。科學技術、文化創意、經營管理和高端人才對推動旅遊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大。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旅遊業的套用更加廣泛。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章 轉型升級 明確旅遊業發展新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將旅遊業培育成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推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引領產業、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生力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重要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要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旅遊市場內在規律,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的基礎環境、發展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
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體制機制,釋放旅遊業的發展活力,形成巨觀調控有力、微觀放寬搞活的發展局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內外聯動、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以創新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推動旅遊業從資源驅動和低水平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使創新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貫穿到旅遊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全過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旅遊業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民眾滿意作為旅遊業發展的根本目的,通過旅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旅遊業成為提升人民民眾品質生活的幸福產業。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旅遊經濟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出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遊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
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遊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
人民民眾更加滿意。“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旅遊交通更為便捷,旅遊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遊蔚然成風,旅遊環境更加優美。
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入境旅遊持續增長,出境旅遊健康發展,與旅遊業已開發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在全球旅遊規則制定和國際旅遊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專欄2“十三五”期間旅遊業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
2015年實際數
2020年規劃數
年均增速(%)
國內旅遊人數(億人次)
40
64
9.86
入境旅遊人數(億人次)
1.34
1.50
2.28
出境旅遊人數(億人次)
1.17
1.50
5.09
旅遊業總收入(萬億元)
4.13
7.00
11.18
旅遊投資規模(萬億元)
1.01
2.00
14.65
旅遊業綜合貢獻度(%)
10.8
12.00
-
第三章 創新驅動 增強旅遊業發展新動能
第一節 理念創新 構建發展新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主要依靠景點景區、賓館飯店等基礎旅遊要素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大眾旅遊新時代的要求。“十三五”時期,必須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加快由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促進旅遊發展階段演進,實現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
圍繞全域統籌規劃,全域資源整合,全要素綜合調動,全社會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標,在推動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創新規劃理念,將全域旅遊發展貫徹到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各類規劃中,在旅遊引領“多規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補齊短板,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推進融合發展,豐富旅遊供給,形成綜合新動能,在推進“旅遊+”方面取得新突破;實施旅遊扶貧,推進旅遊增收富民,在旅遊精準扶貧方面取得新突破;規範市場秩序,加強旅遊綜合執法,在文明旅遊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旅遊業發展評價考核體系,在健全旅遊業統計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保護城鄉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在最佳化城鄉旅遊環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間,創建500個左右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責任單位為多個部門的,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第二節 產品創新 擴大旅遊新供給
適應大眾化旅遊發展,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體系。
一、推動精品景區建設
全面提升以A級景區為代表的觀光旅遊產品,著力加強3A級以上景區建設,最佳化5A級景區布局。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觀光旅遊產品精品化發展。強化A級景區覆核和退出機制,實現高等級景區退出機制常態化。(國家旅遊局)
二、加快休閒度假產品開發
大力開發溫泉、冰雪、濱海、海島、山地、森林、養生等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建設一批旅遊度假區和國民度假地。支持東部地區加快發展休閒度假旅遊,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特色休閒度假產品。加快推進環城市休閒度假帶建設。(國家旅遊局、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
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大鄉村旅遊規劃指導、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力度,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建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開展鄉村旅遊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旅遊延伸。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行動,推動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遊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實施鄉村旅遊創客行動計畫,支持旅遊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創業就業,推出一批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範基地。創新鄉村旅遊組織方式,推廣鄉村旅遊合作社模式,使億萬農民通過鄉村旅遊受益。(國家旅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等)
四、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
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紅色旅遊打造成常學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課堂,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堅持實事求是,相關設施建設要體現應有功能,保障基本需要,同紅色紀念設施相得益彰。加強統籌規劃,注重與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相銜接,促進融合發展。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引導社會參與,增強紅色旅遊發展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等)

內容解讀

解讀一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未來五年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
《規劃》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遊大國,將旅遊業培育成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推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引領產業、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生力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重要貢獻。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旅遊業發展要實現四大目標。一是旅遊經濟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出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遊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二是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以上。三是人民民眾更加滿意。旅遊交通更為便捷,旅遊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遊蔚然成風,旅遊環境更加優美,“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四是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入境旅遊持續增長,出境旅遊健康發展,與旅遊業已開發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
《規劃》要求,要全面落實旅遊業創新驅動、協調推進、綠色發展、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任務。一是突出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和市場主體創新,推動精品景區建設、加快休閒度假產品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加快發展自駕車旅居車旅遊、大力發展海洋及濱水旅遊、積極發展冰雪旅遊、加快培育低空旅遊。二是最佳化旅遊業空間布局,做強5大跨區域旅遊城市群、培育20個跨區域特色旅遊功能區、打造10條國家精品旅遊帶、培育25條國家旅遊風景道、推進8大類特色旅遊目的地建設。三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諮詢等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旅遊各產業要素更新換代。四是從消費端倡導綠色旅遊消費,從供給端強調綠色開發與節能減排。五是構建旅遊開放新格局,實施積極的旅遊外交戰略,大力提振入境旅遊,深化內地與港澳、大陸與台灣旅遊合作,有序發展出境旅遊,提高旅遊業開放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六是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推進旅遊業創業就業,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大力推進文明旅遊,構築旅遊安全保障網,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畫,創造文明、安全、便捷、舒適、高效的旅遊環境。
《規劃》提出了旅遊業綜合管理體制、最佳化景區旅遊服務管理、導遊旅行社體制等方面的改革舉措,明確了強化政策扶持、加強法治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者專項規劃,落實工作責任;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抓緊推進工作進度。

解讀二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對“十三五”旅遊業發展作出戰略部署。記者26日就此採訪了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
進入大眾旅遊時代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介紹,綜合國際國內旅遊業發展情況,我國旅遊業在“十三五”期間將呈現出5大發展趨勢。
一是消費大眾化。旅遊已經成為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助游,自駕游成為主要的出遊方式。
二是需求品質化。人民民眾對個性化、特色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旅遊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
三是發展全域化。從“景點旅遊”發展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遊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入融合。
四是產業現代化。科學技術、文化創意、經營管理和高端人才對推動旅遊業發展的作用將日益增大。
五是競爭國際化。各國和地區普遍把旅遊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競爭領域從爭奪客源市場拓展到旅遊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
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十三五”時期,我國旅遊業將持續保持強勁的市場需求。當前旅遊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供給不足和供給結構不合理。因此規劃編制過程中通篇貫徹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
彭德成表示,我國將加快推進旅遊業的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等。加快由傳統景點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構建旅遊發展新模式,促進旅遊發展轉型升級,實現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
擴大旅遊新供給,包括推動精品景區建設、加快休閒度假產品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加快發展自駕車旅居車旅遊、大力發展海洋及濱水旅遊、積極發展冰雪旅遊、加快培育低空旅遊等。
此外,還將進一步促進旅遊骨幹企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形成一批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大力發展旅遊電子商務企業,支持中小微旅遊企業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構建人民民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旅遊業
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強調,規劃通篇突出以人為本、人民滿意這個宗旨,強調通過旅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旅遊業成為人民民眾品質生活的幸福產業。
如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實現“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旅遊交通更為便捷,旅遊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遊蔚然成風,旅遊環境更加優美等。
同時,規劃指出要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包括創新旅遊監管機制,依法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或變相強迫旅遊消費、虛假廣告行為專項行動。推進旅遊市場秩序常態化治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畫,推進旅遊標準化建設,完善標準體系,全面實施《旅遊質量發展綱要(2013-2020年)》,加快建立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