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個五年計畫(“九五”計畫)

第九個五年計畫

“九五”計畫一般指本詞條

五年計畫,是中國國民經濟計畫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畫。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九個五年計畫,1996—200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畫。簡稱“九五”計畫。1996年3月,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畫,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九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確定為“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九個五年計畫
  • 外文名:The ninth Five-Year Plan 
  • 時間 :1996-2000
  • 簡稱:“九五”計畫
制定背景,計畫制定,計畫內容,實施效果,實施評價,

制定背景

“九五”計畫是20世紀的最後一個五年計畫。“九五”期間,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及其變化,是歷次五年計畫執行和實施中比較少見的。
國際上,世界範圍的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廣泛套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壓力。全球化進程加速,1997年始發於泰國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整個亞洲,對我國出口、利用外資以及經濟成長都帶來了較大衝擊。
在國內,通過巨觀調控,通貨膨脹過高得到有效控制,國民經濟實現“軟著陸”。同時,由於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與經濟的發展,市場結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九五”計畫後期,內需不足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導致企業開工不足,下崗職工增多,企業經營困難,出現經濟增速減緩,一些社會問題也隨之出現。
“九五”計畫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畫,也是跨世紀的五年計畫,在已有的改革成果基礎上,促進改革深化,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走向總體小康成為“九五”計畫實施期間的主要奮鬥方向。

計畫制定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建議》。1996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綱要》。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畫,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
“九五”計畫,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九五”計畫制定的指標更注重巨觀性、戰略性與指導性。其主要任務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計畫內容

詳細內容見參考資料:

實施效果

從實施的結果來看,“九五”計畫絕大部分指標基本完成,平均完成百分數144%,完成率76%,基本完成率94%。這一時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增長更加平穩,主要經濟成長指標基本完成。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為8.4%,完成105%;第一產業增長率為3.5%,完成100%。第二產業增長率為9.8%,完成98%。第三產業增長8.2%,完成91%。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成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為零增長,經濟效益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較快,農民純收入增長率為4.7%,完成了11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增長率為5.7%,2000年城鎮社會保障覆蓋面77%,完成96%。人口為12.7億,完成了控制在13億以內的目標。

實施評價

“九五”期間,中國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順利完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在1997年比預期目標提前3年實現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為進一步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體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進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但是,產權制度、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還比較滯後,要素市場“雙軌制”問題依然突出,收入分配製度仍有待完善。
在巨觀調控政策上,決策者適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調整巨觀經濟政策取向和力度,並注意把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加強了巨觀調控的預測性和指導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