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解釋:是一句
俗諺,比喻一定的環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於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導致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徵也不同。
拼音:y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én
英文:Each place has its streams in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日文:風土が人柄を育てる
社會套用
比如說某山村風光優美,通常會說民風淳樸,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區的水土環境,人文環境都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人文歷史也就隨之而改變,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也會很相似。所以一塊地方的人都差不多。就像
新疆的人個個都是能歌善舞,長睫毛大眼睛的,上海的小姑娘個個都是能說善辯。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也是由於地理環境才會產生的也就是說地域的獨特性.是和全體國民性相對的。
造句
南北兩方人有很大的差異,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詞語出處
梁斌 《
播火記》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淀里水,憑著治魚解葦維持生活,不靠土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img/6/4e4/nBnauAjN1cDN1QGZzITOwQTNmRTM5EzNwkDM1YGZlVDOhRzMwYzY1EzMkJ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而我們學過的《
橘逾淮為枳》,
晏子說過:“為什麼橘子過了淮河就成了枸橘,它們雖然樣子相似,其實味道不一樣,因為‘水土異也’(生活環境,人文環境不一樣了)。那為什麼齊人在
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東西了呢?他的意思就是楚國人個個都是善於偷竊的,那齊國人到了楚國才去偷竊的。
所以,在一群很和善、很親切、很好客的人中,是不會在這裡從小生長著一個壞人的,就算曾經有過,也會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
其他
此俗語已被編入2013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中(北京教育考試院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詳見:語文,附錄五 俗語類(p.56)
為2011年考試說明中新加入的辭彙,被北京市
海淀區,西城區等多個區縣作為一模二模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