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44突擊步槍(stg44突擊步槍)

StG-44突擊步槍(軍事武器槍械)

stg44突擊步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稱MP44),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批使用了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StG44突擊步槍
  • 英文名稱:Sturmgewehr 44、STG44、MP44
  • 前型/級:Mkb42(H)突擊步槍
  • 次型/級:Stg44突擊步槍
  • 研製時間:1941年
  • 定型時間:1943年
  • 國家: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研製歷史,生產,二戰後,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特點是靜態消耗戰,作戰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所以這就造成強調步槍的遠射程,而在50米內的陣地爭奪戰,導致了近距離速射武器衝鋒鎗的大量裝備。
一戰結束以後,隨著工業科技的進步,各國的軍事戰略戰術理論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一戰後的幾次戰鬥中,如蘇俄內戰西班牙內戰,出現了一戰中沒有出現的情況。 雙方步兵的作戰距離比起一戰時期大大縮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戰鬥都集中在400米的距離之內。 在這個距離內,當時各國裝備的步槍並不能勝任。 無論是德國毛瑟步槍蘇聯莫辛-納甘步槍,還是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在400米內顯然沒有必要。這個距離內,傳統步槍的威力過大,遠遠超出實戰的要求。 同時,各國裝備的手動添裝子彈步槍的射速不高,優秀射手一分鐘也不過只能發射10到12發。這個射速顯然無法對敵人造成足夠的有效的火力壓制。
而各國步兵的另外一種裝備衝鋒鎗,也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二戰中的各國衝鋒鎗的有效射程均不超過150米,實戰中還不到100米。雖然在100米內,衝鋒鎗有著不錯的射速和火力壓制。但是衝鋒鎗使用的彈藥是手槍子彈,衝鋒鎗超過150米距離無法作有目的的射擊。衝鋒鎗的150米,步槍的500米,中間有一個150米到400米的火力的空檔。各國步兵部隊一般通過輕機槍來彌補,但是輕機槍在基層步兵中裝備較少,而且其彈藥威力也很大,在這個距離輕機槍彈藥的威力仍然過剩。 同時衝鋒鎗需要大量的手槍子彈,步槍輕機槍也需要大量的步槍彈藥,基層步兵同時裝備衝鋒鎗和步槍,這也就是說後勤人員必須同時準備二種彈藥。
如果能夠實現基層步兵武器彈藥的統一化,對於各國的軍工系統和後勤系統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出於這些目的,在30年代末期,各國就展開了對於突擊武器的研究。他們希望能夠生產出一種把步槍和衝鋒鎗的特點合一,能夠代替現有步槍,衝鋒鎗,甚至輕機槍的一種武器。簡單來說,德國的步兵班不需要再裝備MP40衝鋒鎗,毛瑟單發步槍和MG34通用機槍,只需要裝備一種自動步槍。但是,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自動步槍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較大不方便單兵攜帶。受當時槍械科技和金屬冶煉技術的限制,當然也有對於突擊步槍理念上理解並不夠的原因,德軍沒有一種武器能否符合這個需要。直到由德國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雨果·施邁瑟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的出現。

StG-44突擊步槍StG-44突擊步槍

研製歷史

早在一戰期間,德國軍方和槍械專家就意識到毛瑟步槍和MP18衝鋒鎗的作戰種種缺陷,在一戰後的幾次較大規模的戰役中,德國都以各種形式參戰(蘇聯內戰德國派出干涉軍,西班牙內戰德國派出禿鷲軍團),在實戰中更深刻的意識到這點。
德國軍工企業的各項成果和計畫,都必須向納粹元首希特勒本人匯報和展示,Stg-44最初的的設計方案也不例外。StG-44的設計方案最早送到希特勒手中的時候,納粹元首對其並不認可。希特勒參加過一戰,自認為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當時StG-44的設計思路還是比較初步,比較明確的口號是代替輕機槍。希特勒認為St-G44的射程有限(500米內),不可能達到輕機槍的標準,所以將其否決了。後來相關將領重新解釋了StG-44的設計理念,不再提及輕機槍。但是希特勒以一個老兵和國家軍事決策者的眼光認為,StG-44雖然設計理念先進,但是必須使用新式彈藥,無法利用原有的大量貯藏的毛瑟步槍子彈。StG-44還可以連發射擊,實戰中子彈消耗量並不亞於衝鋒鎗,消耗量非常驚人。一個國家在戰爭中重新準備一整套新式彈藥系統,並且滿足戰鬥需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德國當時已經陷入困境,大量的裝備和人員都損失在東線的拉鋸戰中,能夠彌補前線的損失已經非常不易。更不要說,重新增加新式裝備和相關的新式後勤系統的額外負擔。所以希特勒將其否定,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種觀點認為希特勒不能接受新事物,其實希特勒和傳統的德國軍人一樣,為了等待新式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希特勒甚至人為推遲了庫爾斯克會戰的時間。
但是軍方的有識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G-44的實際意義,也不可能放棄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們仍然把StG-44大量生產並且投入實戰。出於不違背元首命令的考慮,他們以MP-43/MP-44(衝鋒鎗的編號)的名稱,通過了元首的批准。果然MP-43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表現突出,不但壓制了蘇軍的波波莎衝鋒鎗和莫辛-納甘步槍,士兵軍官都對其讚不絕口,一致要求增加MP-43的裝備數量。這些報告送到希特勒的手中,希特勒在注意到來自軍隊對該槍的評價之後,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加上他已經知道MP-43所用的子彈仍然是7.92毫米口徑,只是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子彈生產線就無需作較大的改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原先對彈藥問題的擔憂。元首在下令加大MP-44的生產比率的基礎上,親自將其命名為Sturmgewehr44(簡稱StG-44。“Sturmgewehr”直譯是“暴風雨式的步槍”的意思,德文“Sturm”的本意是“暴風雨”,在軍事上“Sturm”也引申為“衝擊”、“突擊”、“衝鋒”等)
1938年,德國黑內爾公司受軍方的要求,開始著手研製自動步槍的工作,開始研究必然遇到很多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無法有效解決現有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在連續射擊中的穩定問題。但是,隨著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自動步槍的研製受到了德國軍方的重視,研製速度明顯加快。由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擔任方案設計師,提出用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代替原有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這是劃時代的觀念。法國人已經在一戰中研製了8×32mmSR利貝羅勒彈藥。而德國也在1934年開始威力小一些的減裝藥的短藥筒彈藥這方面的研究,使用短藥筒彈藥可以將衝鋒鎗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可保持步槍輕便以及連發射擊容易控制的特點。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研製成功一種7.92×33毫米步槍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彈縮短了,彈頭更輕,發射火藥減少,裝藥量由47格令(約3克)減至24.6格令(約1.6克),彈頭重由198格令(約12.8克)減至123格令(約8克)。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這種子彈長度比原有毛瑟步槍彈縮短三分之一。使得槍的後坐力大大減小,解決了自動步槍無法連續準確射擊的技術瓶頸。
隨著彈藥問題的解決,黑內爾公司1942年7月製造出了使用7.92×33毫米步槍短彈的50支樣槍(MKb-42(H),MKb是Maschinenkarabiner的縮寫,意為自動卡賓槍)。同年,軍方另外一個制定研究的公司——卡爾-沃爾特公司也研製出50支樣槍(MKb42(W)),這些武器經過德國軍方槍械專家的嚴格測試。最終黑內爾公司的樣槍MKb42(H)步槍由於綜合性能的優越而中標。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槍彈擊發後的火藥氣體被導出槍管,進入導氣管驅動活塞帶動槍機動作,完成拋彈殼,子彈上膛,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延伸到槍口附近。可選擇單發、連發射擊模式,由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機匣等零件採用衝壓工藝製造,易於生產成本較低。
根據軍方的要求,黑內爾公司在11月份生產了10000支試驗槍,全部在1943年春交付給東線的德國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進行實戰檢驗。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期實戰中,MKb42(H)步槍發揮了非常不錯的戰鬥作用,增強的火力密度以及良好的可靠性受到好評,不過戰鬥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通通都報告到黑內爾公司。 黑內爾公司根據這些報告,對MKb42(H)式步槍進行了改進,為了繞過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下令停止該槍研製的干擾,順利投入大批量生產,它借用了衝鋒鎗的命名方式,命名為MP43式。隨即開始裝備部隊,其在之後的庫爾斯克會戰中深受各級官兵的讚賞。MP43進行了改進,選擇單發射擊時處於閉膛待機狀態,可以達到精確射擊,在外觀上延伸到槍口附近的導氣管的長度縮短了。在會戰以後,MP-43進行了改進,1944年該槍完成改進定名MP-44。這種自動步槍具有衝鋒鎗的猛烈火力,連發射擊時後坐力小易於掌握,在400米射程上,射擊精度比較好,威力接近普通步槍,而且重量較輕。
MP44的出色性能受到前線部隊廣泛好評,終於被元首希特勒所認可,下令優先該槍的生產並親自為其命名,正式改稱Sturmgewehr 44(44型突擊步槍),簡稱:StG-44。Stg-44隨即大量生產。
德國軍方曾計畫1944年開始用該槍取代步兵班的步槍、衝鋒鎗和輕機槍,但終究因為德軍軍事上的截截敗退和最終的投降而中止。從1944年到1945年德國戰敗,在德國飽受轟炸和原料缺乏的情況下,StG44一共生產了40多萬支,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StG-44沒有普遍裝備德軍。可找到的資料顯示在1944年秋天所編成的44年裝甲旅中德軍士兵第一次大量使用了該槍。給它的敵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槍主要裝備東線和西線的德軍精銳步兵,比如死守卡昂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就大量裝備該武器。在柏林戰役,死守國會大廈的黨衛軍士兵也是裝備清一色的STG-44。整個柏林戰役中,大部分黨衛軍都裝備了這款武器。至今,在伊拉克地區被稱為AK42的一種突擊步槍,可以看出正是STG44步槍。

生產

1942年11月批量投產之後,MKB42(H)編號中的H被取消,改為MKB42。不久,元首注意到了這樣一種新式武器的存在,由於當時的戰事進行的並不順利,因此,元首對於採用這樣一種新式武器就沒有興趣。於是他下令停止MKB42的研製和生產,要求優先製造已經裝備部隊的現有武器。
MKB42(H)突擊步槍MKB42(H)突擊步槍
元首的命令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執行,但是很快又悄然違背,特別是在後來元首做出了部分的讓步,允許使用那些已經製造出來的武器及其零部件。即便如此,元首的命令還是干擾到了生產,嚴重製約了該槍的大批量生產。該槍投產之後,工廠開始對其進行部分改造,以便提高身長速度,消除任何新武器在服役之初存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兩個結果:一是該槍名稱改為7.92mm Maschinenpistole 43,簡稱MP43,這是一種典型的衝鋒鎗命名,為的是不讓元首察覺到該槍的真實面目,防止觸怒元首;另外一個結果就是MKB42的停產,此時總共有11833支MKB42完成了製造。
MKB42(H)突擊步槍分解圖MKB42(H)突擊步槍分解圖

二戰後

二戰過後,蘇聯曾對繳獲的StG-44作過技術評估,並把部份繳獲的步槍及其他二戰的過期軍火輸送到多個東方陣營及第三世界國家以作為軍事援助。
該槍仍然有限地在西德和東德軍警中服役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其後在兩者有了自己的國防基礎後便把StG-44完全淘汰掉。另外,其他華沙條約國家也曾裝備過援自蘇聯的StG-44。南斯拉夫亦有把納粹德軍遺留下來的StG-44配發給南斯拉夫人民軍傘兵部隊使用至20世紀1983年,直到它們完全被Zastava M70突擊步槍取代為止。後來,南斯拉夫把部份退役的StG-44賣給英國的收藏家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
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南人民軍皆有使用由蘇聯提供的StG-44。
時至今天,於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游擊隊及民兵手中仍然能夠找到StG-44的蹤影,美軍亦曾於伊拉克叛軍及民兵手上繳獲過StG-44。
敘利亞內戰期間,叛軍也曾繳獲過五千多支StG-44並於實戰中投入使用。
使用國
法國
東德
西德
納粹德國
蘇聯
南斯拉夫

技術特點

中型槍彈
德國突擊步槍用短彈(7.92×33毫米)德國突擊步槍用短彈(7.92×33毫米)
可以說,如果不能解決彈藥問題,就無法解決自動步槍連發射擊時控制精度的根本問題。美軍二戰裝備的白朗寧BAR1918輕機槍,也是作為突擊武器來設計,希望能夠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壓制敵方火力。但是由於觀點上的局限,仍用傳統步槍彈藥,這就造成了整槍設計的問題。為了克服後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白朗寧自動步槍重量過大,步兵攜帶仍然不便,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於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改進成為“貨真價實”的輕機槍,實際上扮演著重機槍的角色。
德國選取中間型威力槍彈,就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實際上,StG-44由於使用中間型威力槍彈,其子彈長度比原有的毛瑟步槍縮短了三分之一,子彈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槍和輕機槍。但是StG-44在400米射程上,連發射擊時比較容易控制,射擊精度比較好,可以連續射擊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較輕,便於攜帶,StG-44是步槍與衝鋒鎗性能特點的結合。
30發彈匣
StG-44突擊步槍和30發彈匣StG-44突擊步槍和30發彈匣
從衝鋒鎗的20彈匣,32發彈鼓,到機槍的300發彈鏈,50發彈鼓,德國設計師根據實戰對於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攜帶彈藥的體力上限,還是持續作戰的需要,終於選擇了30發弧形彈匣。30發彈匣重量適中,單兵可以大量攜帶。同時30發子彈,能夠很好保證火力的持續性。在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的德軍士兵,往往可以壓制住一個班的手持M1式加蘭德步槍的美軍士兵,和數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衝鋒鎗的蘇聯士兵。後來美國的M16以及蘇聯的AK仍然採用30發子彈彈匣,可見其成功之處。
缺陷
用過StG-44的人往往對這把槍有所不滿,StG-44在近距離射速較慢,因為使用短步槍子彈,連續射擊時候槍身跳動明顯,不如衝鋒鎗那樣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內,和MP-40衝鋒鎗相比,StG44是劣勢的。同時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過500米,超過這個距離就沒法保證精度。如果在很遠距離遇到了手持毛瑟步槍的敵人,是很難殺傷對方的。這些似乎很有道理,但是StG-44本來就有自己的使用範圍,並不是一款全能的武器。他主要就是在單兵手中使用對付400米之內的敵人,壓制敵人單兵的火力。
以上二種情況在現代戰爭實戰中是很難發生的,超遠距離一般有多人操縱的重武器或者狙擊武器壓制。比如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鬥中,由於AKM的射程較短,無法對付山崖上隱蔽的手持英國步槍的游擊隊員,被迫在基層裝備大量狙擊手。後來主要用卡車上的雙管高射炮和裝甲車的小口徑火炮對其壓制,效果很好。而現代戰爭50米之內的突襲戰是非常罕見的。所以StG-44在多數的情況下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轉角槍
StG -44的轉角槍StG -44的轉角槍
轉角槍的意念最早源自於一戰。當時的澳洲軍隊曾製作過類似的組件,二戰時期的StG -44也可以在槍口內加裝轉角裝置以更有效地攻擊死角位的敵人,而以色列所研製的牆角槍(Corner Shot)則是21世紀的現代化產品。

性能數據

名稱
Stg44突擊步槍
自動方式
導氣式
閉鎖方式
槍機偏轉式
發射方式
單發或連發
口徑
7.92mm
彈藥
7.92×33毫米短彈(Kurz彈)
供彈方式
彈匣(30發)
重量
11.5磅(約5.22公斤)
全槍長
940毫米
槍管長
419毫米
膛線
4條右旋,纏距254mm
槍口動能
1666J
槍口初速
685米/每秒
射速
550發/每分
射程
350~500米
有效射程
300米
原產國
納粹德國
瞄準裝置
球形準星,帶護圈;覘孔式照門,後期出現試用型夜視瞄具。
(以上內容來自鐵血網)

服役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
越戰
敘利亞內戰
其他戰爭

總體評價

StG-44是德軍繼MP40衝鋒鎗MG42通用機槍以外的又一款劃時代的經典之作。STG-44中間型威力槍彈和突擊步槍的概念對輕武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StG-44在二戰中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二戰結束以後,StG-44由於自身性能的局限和更先進的新式突擊步槍的出現而很快退出了歷史舞台。就StG-44突擊步槍本身而言,並沒有隨著德國的投降而消失,而是在一些國家軍隊中長期服役。蘇聯在1945年前繳獲的大量StG-44,在冷戰期間提供給它的友好國家。東德重新武裝之初,裝備的就是蘇聯紅軍繳獲的德國StG-44突擊步槍。在西德,當時的德國聯邦國防軍軍官甚至曾主張將StG-44作為新的制式武器。在近代非洲很多的地區衝突中,仍然有人使用這款古董級的武器。在韓戰時期,聯合國軍法國營的德國籍僱傭軍也有裝備此槍。
StG-44突擊步槍StG-44突擊步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