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MP)-44自動步槍

STG(MP)-44自動步槍

STG(MP)-44自動步槍隸屬於納粹德國陸軍的主力二戰期間制式輕武器之一,該突擊步槍戰後出售給阿根廷、土耳其、敘利亞等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STG(MP)-44自動步槍
  • 英文名稱:MP-44
  • 前型/級Gew43步槍
  • 次型/級:FG42傘兵步槍
  • 國家:納粹德國
  • 用戶:納粹德軍
  • 類別:突擊步槍
  • 研發單位:黑內爾公司
性能數據,發展沿革,結構特點,設計歷史,

性能數據

項目
MKb42(H)式
MKb42(W)式
MP43/44式
口徑:
7.92mm
7.92mm
7.92mm
初速:
640m/s
500m/s
500m/s
有效射程:
500m
500m
500m
槍口動能:
1666J
1627J
1666J
理論射速:
500發/min
600發/min
500發/min
自動方式:
導氣式
導氣式
導氣式
閉鎖方式:
槍機偏轉式
槍機偏轉式
槍機偏轉式
發射方式:
單發、連發
單發、連發
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
彈匣
彈匣
彈匣
容彈量:
30發
30發
30發
配用彈種:
7.92×33mm槍彈
全槍長:
940mm
931mm
940mm
槍管長:
364mm
406mm
419mm
膛線:
4條,右旋,纏距254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
4.9kg
4.4kg
5.1kg
瞄準裝置:
準星:
球形,帶護圈
球形,帶護圈
球形,帶護圈
照門:
缺口式
缺口式
覘孔

發展沿革

MP44是現代步兵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MP44式7.92mm步槍是德國黑內爾公司與毛瑟公司和埃爾瑪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大量生產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最先使用中間型槍彈的突擊步槍。用了中間型威力槍彈。
STG(MP)-44自動步槍
1938年,黑內爾公司著手研製發射7.92mm槍彈的步槍的工作,1940年開始試生產。1942年7月製造出了50支樣槍。同年瓦爾特公司以其早期的GA115式半自動步槍為基礎,也研製出發射這種槍彈的步槍。這兩家公司各生產了約7800支槍,分別叫MKb429(H)式和MKb42(W)式,曾試用於德蘇前線戰場。
1943年春,黑內爾公司對MKb42(H)式步槍進行了改進,命名為MP43式,1944年改名為MP44式,後來又改名為StG44式,即44式突擊步槍。曾計畫於1944年開始用該槍取代步兵班的步槍、衝鋒鎗和輕機槍,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而未能實現。

結構特點

MP43/44式7.92mm突擊步槍與發射大威力槍彈的步槍相比,該槍質量減小,攜彈量增加,而且能在400m內實施有效的連發射擊。
MKb42(H)式步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環形活塞,活塞筒位於槍管上方。槍機通過其尾端向下偏移而使機頭抵在機匣頂部的閉鎖支撐面上,藉以實現可靠閉鎖。槍機後上端有一朝前的鉤,機框下方則有一朝後的鉤。當火藥氣體壓力推動活塞-機框後坐時,這兩個鉤便扣合在一起,先使槍機尾端上抬,然後槍機隨機框一起後坐。該槍沒有氣體調節器,擦拭簡便,結構也比較結實可靠。
MP43/44式與MKb42(H)式步槍的結構基本相同,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區別是:MKb42(H)式步槍採用較長的普通活塞,活塞裝在槍管上方的活塞筒內,槍管與活塞之間有明顯的空隙;其上有機柄導槽和刺刀座。MP43/44式步槍的活塞筒全部置於前托之中,而且沒有機柄導槽和刺刀座。
該槍擊針為楔形,沒有擊針簧。發射機構配有單發桿,可進行單發和連發射擊。
瞄準裝置:
STG(MP)-44自動步槍
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準星為球形,帶護圈;表尺為弧形,有缺口照門。
彈藥:
該槍採用7.92mm槍彈,彈頭質量7.97g,發射藥質量1.6g。

設計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裝備了9毫米MP18 I型衝鋒鎗。由於該槍採用了全自動射擊方式,可在短時間內傾射出大量子彈,因此在10-50米近戰距離上具有很強大的火力。為此一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監督委員會明令戰敗的德軍禁止使用MP18 I型衝鋒鎗。但這並不意味著MP18 I型就十全十美,由於該槍使用的是9毫米手槍彈,致使該槍在50米外的殺傷力明顯不足,且射擊精度也降低較多。
STG(MP)-44自動步槍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為德國的軍工企業掃清了障礙。為滿足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要,1938年開始先後生產出了MP38/40系列衝鋒鎗,就當時的技術而言,MP38/40可謂是衝鋒鎗的登峰造極之作。但是,德國陸軍技術部認為MP38/40衝鋒鎗的槍管較短,在300米距離上的命中率不佳,因此該局構想研製一種可象機槍那樣連發的步槍。經過集思廣益,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將衝鋒鎗的特點結合到步槍上,這樣可保持步槍輕便的特點,且成本比機槍低得多。
當時德軍步兵普遍使用7.92毫米M1898Kar式毛瑟步槍(簡稱98K),如果新槍要改變口徑,就必須更新原來的生產線。因此最後決定新槍仍然保持7.92毫米口徑,但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一來生產線就無需作較大的改動。
1942年6月和7月參與研製新槍的卡爾-沃爾特公司和黑內爾公司分別將自己研製的50支樣槍MKb42(W)和MKb42(H)交付德軍進行嚴格地測試,最後黑內爾公司的樣槍MKb42(H)步槍被選中,隨即進入試生產階段。到11月份共小批量生產了10000支,並於1943年春運送到東線的黨衛隊“維京”第5裝甲師進行實戰檢驗。
MKb42(H)採取導氣式工作原理,環形活塞位於槍管上方,槍機通過其尾端向下偏移而使機頭抵在機匣頂部的閉鎖支撐面上,藉以實現可靠閉鎖。槍機後上端有一朝前的鉤,機框下方則有一朝後的鉤。當火藥氣體壓力推動活塞—機框後坐時,這兩個鉤就扣合在一起,先使槍機尾端上抬,然後槍機隨機框一起後坐。由於MKb42(H)沒有氣體調節器,所以擦拭簡便,結構也堅固可靠。該槍靠30發弧形彈匣供彈,與當時的機槍相比其射速稍低一些,初速也低於7.92毫米大威力步槍彈,但它仍擁有兇猛的火力。點射和連射時,由於使用了中間型槍彈,該槍易於控制。在較遠距離上有相當好的射擊精度,並能隨時地充當應急的機槍使用。MKb42(H)在技術上可謂頗具特色,在工藝方面,MKb42(H)的部件多採用塑膠衝壓而成,這在當時的槍械制.造工藝中極為罕見,其優點是便於大批量生產。從外形上看,缺口式照門位於彈夾插口正上方,比其它的槍械靠前,加上MKb42(H)在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時都採用槍機偏轉閉鎖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其射擊精度。為了作戰需要,MKb42(H)還預留了安裝固定式槍榴彈反射裝置和槍刺位置。然而德國元首卻對MKb42(H)提不起絲毫興趣。一戰中當過下士的他使用過毛瑟式步槍,其深信槍的射程是越大越好,而MKb42(H)的有效射程相比較而言不是很大。另外,MKb42(H)必須使用7.92毫米中間型槍彈,而德軍的彈藥庫內7.92毫米標準彈庫存較多。基於這兩個原因,在二戰期間,德軍明顯增加了遠射步、機槍的裝備量,這樣一來,致使德國技術人員苦心研製的MKb42(H)問世伊始就遭到了國家元首的冷眼。
陸軍技術部的人員深知希特勒反覆無常的脾氣,他們借用了衝鋒鎗的名稱來繼續生產MKb42(H)的改型MP43型“衝鋒鎗”。這是因為衝鋒鎗是希特勒懷有好感的一種武器,另外還會給他造成衝鋒鎗不會象步槍那樣大量生產的假象。
與MKb42(H)相比,MP43進行了一些改進以適應大批量生產的需要。首先取消了刺刀的安裝位置,槍榴彈的反射裝置也可以拆卸。另外,活塞筒變短,槍機把手形狀也有一些小變化。MP43還有一種改型—MP43 I型,該槍的槍榴彈發射器變為彈簧式固定,因此槍的準星位置向後移動了一段距離,其它於MP43相同。
STG(MP)-44自動步槍
命名由來
MP43在蘇德戰場上顯示了威力,許多部隊紛紛要求增加該槍的配備量。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失利後,一些將領從前線回來向希特勒匯報戰況時,既談了蘇軍的裝備是如何精良,也讚揚了己方MP43的出色表現,並再三要求增加產量。此時,希特勒才知自己受騙已久,震怒之下,強令終止MP43的生產。慶幸的是,在將領們的強烈要求下,希特勒也了解到該槍的性能確實是非常出色,最終還是恢復了該槍的批量生產,而且還要求更多的公司參與生產,並親自將MP43命名為“突擊步槍”。就這樣,槍械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突擊步槍。
1944年,MP43易名MP44,後又改稱StG44型,也就德國通常所說的44型突擊步槍。後來根據戰場的需要,設計人員又為其設計了一些附屬備件。其中用於瞄準裝置的有ZF-4型光學瞄準鏡和ZG-1229型紅外夜視裝置,ZG-1229紅外夜視裝置於1943年研製,到二戰結束時共生產了約310套裝備部隊。有意思的是,設計人員還為StG44專門研製了兩種弧形附加槍管,一種弧度為30度,另外一種弧度為90度。前者是方便士兵從建築物後發射子彈,後者是為方便乘坐在坦克裝甲車輛內的士兵在車內掃射逼近的敵人。雖然沒有明確的記錄來證實這兩種弧形附加槍管的真實效果。
從1943年到1945年,德國總共生產了40餘萬支MP43/44/StG44型突擊步槍,主要裝備東、西兩線的德軍精銳部隊。看到MP44獲得成功,一些德國公司便開始了後續槍的研製工作,並主要推出了兩種:一種是06H[StG45(M)],該槍由於德國的投降而未能投產;另一種是VG1-5,該槍在MP44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於裝備國M突擊隊。從外形上乍看,VG1-5好像是具備自動和半自動射擊功能,但實際上其射擊方式只有半自動一種。該槍的設計思想只要求“子彈能從槍口中飛出去就行”,其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