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名:ZG-1229“Vampir”Individual infrared night vision system
歷史,原理,組成,其他槍械上使用,
歷史
在三十年代早期德國就開始了對軍用夜視技術的研究。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走了不少彎路後,可以實用的設備才出現在了戰場之上。當然有許多人還是懷疑這種紅外夜視設備究竟是否用於過實戰,關於這點可以從一些資料里得到確認。最重要的證據之一來自1957年3月號的《德國士兵》雜誌(Der deutsche Soldat),本哈德(Erwin Bernhardt)先生、前國防軍第24裝甲團第1營的一名坦克修理技師提供了作為目擊者的寶貴陳述。一張由施密特(Franz Schmidt)先生提供的模糊照片顯示了許多人所不知的細節。還有一本反映在戰爭結束前一個月於德國小鎮Uelzen所進行血戰的書籍《Der Krieg in der Heimat》也對夜戰設備在實際戰鬥里的使用做了精彩描寫。 紅外裝備用於戰鬥的想法要回溯到20世紀30年代晚期。AEG公司在1934年製造出了“陰極放射管”(Braunsche Röhre),而這是把紅外圖像轉化為肉眼可視圖像的基本部件之一。1939年早期AEG提供了第一套軍用紅外照射/圖像接收裝置,裝在一門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上向軍方高層做了演示。儘管這只是一套樣型設備,體積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因各類機械和電氣故障而失效,但它清楚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在特定的距離上,該設備使這門火炮能在夜裡與敵軍的車輛作戰!HWA(陸軍裝備部)開始監督起所有的試驗來,他們要求所有用於火炮(例如37毫米炮)的夜間瞄準設備“必須使火炮達到與晝間相同的射擊精度”,而這在當時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所以進一步的試驗越來越少,任何支持這個新穎而又具有極大實用意義技術的方案都被擱置了。 1942年秋天,又有人想起了它。這回紅外觀瞄設備安裝在了一門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上,而荒謬的技術要求也降低了。經過一系列試驗和改進,最終在1943年中期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HWA為不同用途而訂購了第一批紅外夜視設備。1944年春天,大約1000套設備交付軍方,但陸軍官員又一次拒絕將其用於實戰!所有的已交付設備都被存放在Harz山中的一個礦井裡。據說一個總參謀部的將軍曾經說道:“我們不需要這類東西,我們的戰士將以公平的騎士精神贏得這場戰爭”。 情況最終在1944年6月6日盟軍入侵開始後發生了變化。在西線面對盟軍巨大的空中優勢時,德軍遭到了慘重打擊(例如1944年7月25-31日,在英美盟軍的對地攻擊機打擊下,德軍損失了400輛左右的坦克)。出於安全原因,所有的部隊運動都只能在夜間無燈光條件下進行。這樣的話,紅外夜視設備就成為了前線急需的東西,被列入最優先補給和訂購物資。幾個月以後,一定數量的紅外夜視設備被個別陸軍和空軍單位投入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