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r過程
- 外文名:The R process
- 釋義:快中子捕獲過程
- 領域:物理學
中子俘獲,歷史,核子物理,天文物理的場所,
中子俘獲
在宇宙形成過程中,中子俘獲在一些質量數較大元素的核合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子俘獲在恆星里以快(R-過程)、慢(S-過程)兩種形式發生。質量數大於56的核素不能夠通過熱核反應(即核聚變)產生,但是可以通過中子俘獲產生。
歷史
R-過程似乎必須從重元素的同位素相對豐度和在1956年由Hans Suess和哈羅德·尤里重新印製的化學元素豐度表來觀察,尤其是鍺、氙、和鉑這三種元素豐度的峰值。根據量子力學和殼層模型,原子核經放射性衰變成為同位素時,會在接近中子滴線處關閉中子殼層。這暗示了有些含量豐富的核子必須經由快中子捕獲來創造,並且也只能估算哪些核子可以經歷這樣的過程。在1957年,B2FH理論提出了S-過程和R-過程的分攤表,也提出了恆星核合成的理論和設定了當代的核天體物理學的框架。
核子物理
緊接在核塌縮超新星之後,有高溫和一股強大的中子通量(大約有10中子每公分2每秒鐘),因此中子捕獲不僅進行的速率遠比β衰變為快,並且穩定;這意味著r-過程"沿著"中子滴線進行。只有兩件事情可以阻止這個過程超越中子滴線,一是著名的中子捕獲截面積因為中子殼層關閉而減小;另一則是重元素的的同位素穩定區域,當這樣的核變得不穩定時,便會自發性的產生分裂,使r-過程終止(相信中子的豐富數可以達到A= 270,這是在核種圖上的原子量。)。在中子通量減少之後,這些極度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迅速的形成穩定、中子豐富的原子核。所以,當s-過程創造穩定的原子核和封閉中子殼層時,r-過程創造的核子豐頂大約比s-過程的峰頂低10個原子質量單位,r-過程的核子衰變會退回而穩定在核種圖上原子數接近A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