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6a在腸源性內毒素促肝纖維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miR-146a在腸源性內毒素促肝纖維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姚群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iR-146a在腸源性內毒素促肝纖維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姚群燕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肝纖維化為代表的臟器纖維化形成機制及防治是目前研究熱點。腸源性內毒素在肝纖維化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機制不明。可能與內毒素激活肝星狀細胞的TLRs/NF-κB/Bambi信號通路有關,其中IRAK1和TRAF6是該通路的重要分子。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清除腸源性內毒素可減輕CCl4誘導的肝纖維化,miR-146a過表達小鼠其CCl4誘導的肝纖維化明顯減輕。IRAK1、TRAF6和Smad4是已證實的miR-146a的靶基因,故推測miR-146a可能通過調控這些關鍵位點發揮作用。本課題擬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套用慢病毒載體靶向調控肝組織中miR-146a的水平,研究miR-146a對內毒素激活肝星狀細胞過程中TLR4信號通路和TGF-β1信號通路的影響及其調控的關鍵分子,明確miR-146a在腸源性內毒素促肝纖維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機制,為探索干預肝纖維化進展的新靶點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肝纖維化是各種病因所致慢性肝病進展為肝硬化的必經過程,肝硬化及其併發症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研究肝纖維化發生、發展機制,發現干預肝纖維化進展的關鍵分子靶點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研究探討miR-146a是否能作為干預肝纖維化的靶點及其具體機制。研究分體內外實驗兩部分。體內部分,SD大鼠CCL4腹腔注射10周造肝纖維化模型,結果發現模型組較對造組miR-146a表達水平下降,尾靜脈注射miR-146a過表達腺病毒,結果發現miR-146a可減輕大鼠肝纖維化。機制研究發現,肝纖維化模型腸源性內毒素水平增高,運用PCR/WB/IHC等分子生物學方法發現miR-146a通過調控TLR4/NF-κB/Bambi通路和TGF-β1/Smad4通路,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HSC)從而發揮抗纖維化作用。體外部分,LPS刺激原代HSC模擬腸源性內毒素促HSC活化,通過慢病毒過表達或干擾HSC的miR-146a水平,運用PCR/WB/IHC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和rescue試驗等方法證實miR-146a通過調控TLR4/NF-κB/Bambi通路和TGF-β1/Smad4通路,抑制LPS誘導的HSC活化。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miR-146a通過靶向TGF-β1/Smad4通路抑制肝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EMT)減緩肝纖維化的進展。 通過該研究,我們發現miR-146a作用於肝纖維化發生中的多細胞多通路,可作為干預肝纖維化的重要靶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