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SUU-16/A機炮吊艙
- 全長: 5050mm
- 直徑: 560mm
- 總重: 780kg
結構和性能特點,基本戰術技術性能,研發背景,
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吊艙為圓柱形結構,帶前、後整流罩,具有流線型氣動外形,採用符合北約組織標準的762mm間距的雙吊耳,既適用於亞音速、也適用於超音速戰鬥機和攻擊機外掛。前整流罩為金屬材料製成的、鴨咀形外部整流罩,可防止炮口火焰損壞機體結構。20mm口徑M61AI“火神”6管炮的炮管組,位於吊艙前段。機炮固定支架、衝壓空氣渦輪傳動裝置和容納1200發炮彈的鼓形彈箱,以及輸彈道無鏈供彈系統,位於吊艙後段。
使用50系列標準彈藥,包括M55AI實心彈、M51及M51E6教練彈、M56爆破彈、M56A1爆破燃燒彈和M53A1穿甲燃燒彈。衝壓空氣渦輪通過鉸鏈同吊艙圓柱體下部相連。在機炮射擊之前,應將其打開並放入氣流之中,以提供機炮射擊時炮管旋轉所需的機械傳動動力。
由於衝壓空氣渦輪下伸,增大了吊艙的阻力,使載機的飛行速度受到一定影響,這是該吊艙的主要缺點。為保證機炮射速不下降,載機的飛行速度必須大於650km/h。為適應不同作戰環境下準確攻擊目標的需要,通過機炮安裝支架上的調節螺釘,可使機炮軸線移動±0.5°/±1.0°(方位/高低),以獲得所需的射彈散布精度。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全長 5050mm
直徑 560mm
總重 780kg
空重 484kg
電源 直流28V/15A;交流3相208V/400Hz/7A
配用武器 1門6管20mmM61A1機槍
配用彈藥 炮彈重/備彈量250g/1200發
校靶量 ±0.5°/±1.0°(方位、高低)
精度 8密位(80%命中數)
研發背景
航空機炮(槍)是機載武器中出現最早、套用最廣的一類武器,既能用於對空作戰,又能用於對地攻擊,曾是各類作戰飛機必備的武器。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噴氣式殲擊機和轟炸機的出現,使得50~60年代的截擊機普遍裝備了比機炮威力大、射程遠的武器——航空火箭彈。60年代的新型截擊機,如美國的F-87D、F-89D、F-94C,則把航空火箭彈作為唯一攻擊武器。60年代以後的新型戰鬥機,則普遍採用了新型空戰武器——空空飛彈。包括美國F-4B/C在內的其他戰鬥機,如美國F-102和F-106、英國“閃電”FMK.3、法國“幻影”ⅢC(裝火箭發動機型)、蘇聯蘇-9/11、蘇-15、米格-19ПМ、米格21ПФ、米格-25、雅克-28П,則把空空飛彈作為唯一攻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