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爵士,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哲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牛津大學勞斯·鮑爾數學系榮休教授。
羅傑·彭羅斯於1952年獲得倫敦大學學院數學一等學位,1957年獲得劍橋大學幾何數學博士學位。在英美工作數年後,於1964年至1973年在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任教。1972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73年至1998年任牛津大學勞斯·鮑爾數學系教授。1983年至1987年任職於萊斯大學。1994年被英國女王授予騎士爵位。1998年退休,成為牛津大學勞斯·鮑爾數學系榮休教授,同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英國女王授予功績勳章,被封為爵士。2008年獲得科普利獎章。202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主要從事於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數學物理領域的研究工作,也涉及了科學哲學以及科普相關的工作。他在黑洞奇點方面的研究為人所知,此外他還提出了扭量理論、宇宙監督假設、彭羅斯鑲嵌等理論。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彭羅斯鑲嵌
- 科普著作
時間 | 名稱 | 備註 |
---|---|---|
1989年 | 《皇帝新腦》 | 人工智慧科普讀物 |
1994年 | 《意識的陰影》(Shadows of the Mind) | 人工智慧科普讀物,《皇帝新腦》的續集 |
1996年 | 《時空本性》 | 與史蒂芬·霍金合著 |
1997年 | 與艾伯納·西蒙尼、南希·卡特賴特、史蒂芬·霍金合著 | |
1999年 | 《White Mars: The Mind Set Free》 | 與布里安·阿爾迪斯合著 |
2004年 | 《通向實在之路》 | |
2010年 | 《宇宙的輪迴》 | |
2016年 | 《新物理狂想曲》 |
- 學術著作
時間 | 名稱 |
---|---|
1972年 | 《相對論中的微分拓撲技術》(Techniques of Differential Topology in Relativity) |
1984年 | |
1988年 |
人才培養
時間 | 姓名 | 學校 |
---|---|---|
1969年 | 胡爾希德·阿拉姆·坎(Khursheed Alam Khan) |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
1969年 | 馬丁·安東尼·沃克(Martin Antony Walker) | 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
1971年 | 阿斯加爾·卡迪爾(Asghar Qadir) | |
1972年 | 蒂姆·波斯頓(Tim Poston) | 華威大學 |
1975年 | A·J·戈達德(A. J. Goddard) | 牛津大學 |
1975年 | 安德魯·霍奇斯(Andrew Philip Hodges) | 倫敦大學 |
1975年 | 阿瑟·加里·里曼(Arthur Gary Ryman) | 牛津大學 |
1975年 | 喬治·A·J·斯帕林(George A. J. Sparling) |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
1975年 | K·保羅·托德(Kenneth Paul Tod) | 牛津大學 |
1976年 | 萊恩·帕爾默·休斯頓(Lane Palmer Hughston) | 牛津大學 |
1976年 | 約翰·麥克納馬拉(John M. McNamara) | 牛津大學 |
1977年 | 理察·塞繆爾·沃德(Richard Samuel Ward) | 牛津大學 |
1979年 | 麥可·C·謝潑德(Michael C. Sheppard) | 牛津大學 |
1980年 | 馬修·L·金斯堡(Matthew L. Ginsberg) | 牛津大學 |
1980年 | 史蒂芬·A·赫格特(Stephen A. Huggett) | 牛津大學 |
1980年 | 克勞德·萊布倫(Claude R. LeBrun) | 牛津大學 |
1981年 | 理察·喬薩(Richard Jozsa) | 牛津大學 |
1981年 | 羅斯·摩爾(Ross Moore) | 牛津大學 |
1981年 | 亞歷山大·波波維奇(Alexander S. Popovic) | 牛津大學 |
1982年 | 托比·N·貝利(Toby N. Bailey) | 牛津大學 |
1982年 | 喬治·伯內特-斯圖爾特(George Burnett-Stuart) | 牛津大學 |
1982年 | 托馬斯·R·赫德(Thomas R. Hurd) | 牛津大學 |
1983年 | 彼得·R·勞(Peter R. Law) | 牛津大學 |
1983年 | 約翰·P·穆蘇里斯(John P. Moussouris) | 牛津大學 |
1984年 | B·P·傑弗里斯(B. P. Jeffryes) | 牛津大學 |
1984年 | 菲利普·埃德溫·瓊斯(Phillip Edwin Jones) | 牛津大學 |
1984年 | 威廉·桑頓·肖(William Thornton Shaw) | 牛津大學 |
1985年 | 羅伯特·詹姆斯·巴斯頓(Robert James Baston) | 牛津大學 |
1986年 | 亞當·D·赫爾弗(Adam D. Helfer) | 牛津大學 |
1986年 | 特里斯坦·尼達姆(Tristan Needham) | 牛津大學 |
1986年 | 亞歷山大·麥可·彼拉多(Alejandro Miguel Pilato) | 牛津大學 |
1987年 | 麥可·A·辛格(Michael A. Singer) | 牛津大學 |
1988年 | 羅伯特·J·洛(Robert J. Low) | 牛津大學 |
1992年 | 克勞斯·G·普爾弗勒(Klaus G. Pulverer) | 牛津大學 |
2010年 | 西蒙·威廉士(Simon Williams) | 牛津大學 |
榮譽表彰
時間 | 獎項 | 授予方 |
---|---|---|
1971年 |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Dannie Heineman Prize for Astrophysics) | |
1972年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 英國皇家學會 |
1975年 | 愛丁頓獎章(Eddington Medal) | |
1985年 | 英國皇家學會 | |
1988年 | 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 | |
1989年 | 狄拉克獎章和獎金(Dirac Medal and Prize) | |
1990年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Albert Einstein Medal)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學會 |
1991年 | ||
1994年 | 英國皇室 | |
1994年 | 巴斯大學榮譽博士 | 巴斯大學 |
1994年 | 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 波蘭科學院 |
1998年 |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 |
2000年 | 英國皇室 | |
2004年 | 倫敦數學會 | |
2005年 | 華沙大學榮譽博士 | 華沙大學 |
2005年 | 魯汶大學榮譽博士 | 魯汶大學 |
2006年 | 約克大學榮譽博士 | 約克大學 |
2006年 | 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 | |
2008年 | 英國皇家學會 | |
2011年 | Fonseca Prize | |
2012年 | 理察·恩斯特獎章(Richard R. Ernst Medal) | |
2015年 | 墨西哥國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中心名譽博士 | 墨西哥國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中心 |
2017年 | 指揮官獎章(Commandino Medal) | |
2020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 | 瑞典皇家科學院 |
英國物理學會榮譽院士 | 英國物理學會 |
社會任職
時間 | 職務 |
---|---|
1992年至1995年 | 國際廣義相對論和引力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主席 |
2011年起 | 美國哲學學會會員 |
宇宙學哲學研究平台(Research Platform on Philosophy of Cosmology)創立者之一 |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 感情生活
- 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