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Puerto Rico)

波多黎各(美國自由邦)

Puerto Rico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波多黎各自治邦(英語: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西班牙語: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簡稱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包括波多黎各島及別克斯、庫萊夫拉等小島。北臨大西洋,南瀕加勒比海、東與美屬維京群島、英屬群島隔水相望,西隔莫納海峽同多米尼加共和國為鄰。首府為聖胡安

作為美國的自治區,波多黎各居民為美國公民,不參與美國的總統選舉,但有權選舉一名無表決權的美國眾議院專員。

截至2018年,波多黎各國土面積9104平方公里,人口3659007人。其中波多黎各人占76.2%。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行政區劃,人口民族,政治,政體,政黨,政要,經濟,文化,軍事,交通,社會,媒體,體育,旅遊,

歷史沿革

波多黎各原為印第安人泰諾部落居住地。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徽章
1493年11月,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航行至此,並命名為聖胡安島(San Juan),以紀念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
1508年,西班牙人J.龐塞·德·萊昂在島上建立殖民據點,次年被任命為總督。
1509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島上原有的土著印第安人由此淪為奴隸,被驅趕到農場和金礦去做工。
1509年,行政中心波多黎各建成,當地政府於1521年,將島名改為波多黎各,其首府則改名為聖胡安
1511年,泰諾人在其首領瓜伊巴那領導下發動起義,遭殖民當局鎮壓,有6000印第安人遭到屠殺。
16世紀中葉,泰諾人被消滅殆盡,殖民者從非洲運來黑人充當奴隸,種植甘蔗。此後波多黎各先後受到海盜騷擾和英、法、荷等國的襲擊。
18世紀中葉,移民和黑奴不斷增加,咖啡成為主要出口物資。
波多黎各
地理位置
1869年9月23日,波多黎各人民在R.埃梅特里奧·貝當塞斯領導下,在拉雷斯鎮舉行起義(史稱“拉雷斯呼聲”),24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後被西班牙殖民軍鎮壓。經過長期鬥爭,波多黎各終於被西班牙賦於地方自治的權力。不過,從這時算起到美西戰爭後該島變為美國殖民地,當中僅有一年的時間。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戰敗,根據巴黎條約,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美國對波多黎各的行政管轄,首先採取了軍政府的形式。在其對該島的兩年治理中,軍政府建立起學校、公路、鐵路、醫院和衛生設施。在1900年,美國國會在該島確立了文官控制。總督、內閣和波多黎各立法機構兩院當中的一院由美國總統任命。波多黎各人選舉立法機構的另一院以及一位駐首都專員,該專員將在華盛頓代表該島利益,在國會有發言權但無表決權。波多黎各人還免於繳納美國稅收。
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瓊斯法案,將“美國公民籍”強加于波多黎各人民。
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領袖P.阿爾維蘇·坎波斯在蓬塞發動獨立起義,但再次遭到鎮壓。
1947年,美國國會允許總督由選舉產生。
1950年11月1日,波多黎各民族英雄奧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刺殺美國總統失敗,另外一些波多黎各民族主義分子在國會眾議院走廊開槍,射傷了好幾位眾議員。
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再次武裝起義,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31日失敗,100餘人被逮捕。
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聯邦的地位,實行自治,但外交、國防、關稅等重要部門仍由美國控制。
1972年以來,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多次重申波多黎各人民享有自決和獨立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向國會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張把波多黎各變成美國的第51州。
1982年11月,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總統發表聲明,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1993年11月,波多黎各再次就與美國的關係舉行全民公決,結果多數人仍主張維持美國的自由聯邦地位。
2012年11月6日,波多黎各再次進行了第四次公投。此次公投由兩輪投票構成。在第一輪中,波多黎各人就“在與美國關係上是否想改變現狀”進行投票。180萬人具有投票資格,有6.5萬人放棄了第一輪投票,在參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變關係。隨後,波多黎各人就如何作出改變進行選擇,有“成為美國一州”、“擴大自治權”和“完全獨立”三個選項供投票者選擇。在此輪投票中,只有130萬人進行了投票,61%的民眾支持成為美國第51個州,約33%希望擴大自治權,而僅有5%的人贊成完全獨立。
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島於當地時間就與美國之間的地位關係舉行第五次全民公決。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波多黎各島公投贊成向美國國會申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本次公決中,波多黎各人有三個選項:成為美國第51個州;維持現狀;與美國實行自由聯繫下的內部自治或獨立。但分析師預計,美國國會不會把波多黎各“扶正”。

自然環境

波多黎各面積9104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島面積的3/4。中央山脈橫貫東西,地勢從中央向四周伸展,由高到低,沿海為平原。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屬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足,1月平均氣溫24℃,7月平均氣溫27℃。易受颶風侵襲,全年平均氣溫28℃。

行政區劃

波多黎各分7個區:阿瓜迪亞阿雷西沃瓜亞馬烏馬考馬亞圭斯蓬塞聖胡安。首府和第一大城市是北部沿海的聖胡安市。

人口民族

波多黎各人是中美洲加勒比地區美屬波多黎各居民的總稱。約有365.9萬(2018)。通用西班牙語英語。多信天主教。波多黎各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和加勒比印第安人。2012年,歐洲血統的白人約占全體居民的73%,混血種人占23%,黑人占4%。還有2萬多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移民。經濟自立人口中20%從事工業,17.2%從事商業,7.3%從事農業,17%從事建築業和運輸業,33.7%從事服務行業。波多黎各國民均為完全意義上的美國公民,移居美國本土後有全國選舉投票權。

政治

政體

根據1952年由美國制定的憲法,總督為最高行政長官,由選舉產生,任期4年,下設部長會議。美國國會有權廢除波多黎各議會通過的法律。議會分參、眾兩院。該島選舉出地方專員常駐美國國會,但只能在眾院委員會參加表決。

政黨

有三大政黨:人民民主黨新進步黨波多黎各獨立黨。波公民無權投票選舉美總統,僅可參加兩黨初選。

政要

現任總督亞歷杭德羅·加西亞·帕蒂亞(Alejandro Garcia Padilla),人民民主黨。1971年8月3日出生於波多黎各,先後獲波多黎各大學政治學與經濟學學士學位、波多黎各泛美大學法律學位。職業律師。曾任波抗訴法院法官助理、波多黎各泛美大學法律教授。2005年至2007年,任波消費者事務部部長。2008年當選波參議員。2011年4月起任人民民主黨主席。2012年11月當選波總督,2013年1月就任。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聖胡安
歷任波多黎各總督
胡安·蓬塞·德萊昂,任期為1509年-1512年。
在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失敗,將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1900年,美國總統麥金利任命查爾斯·赫伯特·艾倫為第一任駐波多黎各文職總督,此後的總督列表如下:
任職時間
姓名
簡介
1949年-1965年
路易斯·穆尼奧斯
1898-1980,人民民主黨人,波多黎各第1-4屆總督,同時也是記者、詩人
1965年-1969年
羅貝托·桑切斯
1913-1997,人民民主黨人,波多黎各第五屆總督,工程師
1969年-1973年
路易斯·費雷
1904-2003,新進步黨人,波多黎各第六屆總督,工程師
1973年-1977年
拉斐爾·埃爾南德斯·科隆
1936-,人民民主黨,波多黎各第七、十、十一屆總督,律師
1977年-1985年
卡洛斯·羅梅羅
1932-,新進步黨人,波多黎各第8-9屆總督,律師
1985年-1993年
拉斐爾·埃爾南德斯·科隆
第二次任職
1993年-2001年
佩德羅·羅塞約·岡薩雷斯
1944-,新進步黨人,波多黎各第12、13屆總督,兒科醫師
2001年-2005年
西拉·瑪麗亞·卡爾德隆
1942-,人民民主黨人,波多黎各第14屆總督,商人
2005年-2009年
阿尼瓦爾·阿塞維多
人民民主黨人,波多黎各第15屆總督,法官
2009年-2013年
路易斯·福爾圖尼奧·布爾塞特
1960-,新進步黨人,波多黎各第16屆總督,法官

經濟

歷史上曾以甘蔗種植業為主,後工業超過農業成為經濟支柱。前五大經濟部門依次為製造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政府機構開支、貿易。主要工業包括製藥、電子、石化、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旅遊業也是波經濟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旅遊業收入占波總收入的7%。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聖胡安新城區
2011年GDP總額987.6億美元,人均GDP為26588美元,低於美國本土各州,但與加勒比島國比是最高的,經濟競爭力也是加勒比地區最高的之一。
據美商務部統計,2012年,波多黎各對外貿易總額約445億美元,其中出口約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占全美總出口額的1.2%。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為:比利時(24億)、荷蘭(21億)、日本(18億)、義大利(16億)、英國(15億)。出口額最大的產品依次為:化工產品(152億,占總出口額的81.6%)、計算機及電子產品(4億)、電器設備及配件(3億)、廢品及廢料(3億)、初級金屬品(2億)等。
2012年進口總額約258億美元,同比增長4.8%,占全美總進口額的1.1%。前五大進口來源地依次為:愛爾蘭(76億)、新加坡(41億)、日本(19億)、巴西(13億)、中國(8.6億)。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化工製品(144億,占總進口額的55.8%)、原油及煤炭類產品(56億)、運輸設備(8億)、油氣產品(6億)、食品(6億)等。
2015年6月17日,波多黎各總督加西亞公開承認,當局正研擬一項提案,打算請求美國國會允許負債累累的當地政府宣布破產。在陷入長達十年的經濟困境之後,波多黎各負債高達720億美元。
波多黎各總督里卡多·羅塞略表示,為確保必要的公共服務支出,他已請求聯邦監督委員會根據美國參議院通過的一項法案,對波多黎各債務進行重組並提供破產保護。波多黎各政府發表聲明說,波多黎各政府與債權人未能在債務談判方面取得足夠進展,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法案,可通過一個特別法院來對波多黎各的公共債務進行重組。羅塞略表示,波多黎各政府仍致力於與債權人達成協定,但也必須保障波多黎各民眾的利益。
由於美國政府原先對波多黎各提供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到期終止,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波多黎各經濟持續多年衰退,失業率和貧困率高企。當地政府常年靠大舉發行市政債券來彌補財政缺口和提振經濟,最後造成債務負擔大幅攀升。

文化

隨著現代化的推進,波多黎各文化的美國化傾向也日益明顯。但島上的有識之士認為,波多黎各的文化不應被同化到美國主流文化中去,否則將喪失波多黎各的民族特性。這一主張同波多黎各政治地位的爭論緊密相連,成為每一個波多黎各人所關切的政治問題。語言問題是爭論的焦點之一。人民民主黨上台後恢復了西班牙語的優先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波多黎各文化的發展方向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政府一貫重視教育,對6~16歲學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用西班牙語授課,但英語是必修課。高等教育很發達。
波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是波多黎各大學,該校成立於1903年,有11個校區。最大的私立大學是Sistema大學系統,旗下有六所大學。波還有4所醫學院、4所法學院。

軍事

美國負責其防務。實行義務兵役制,擁有主要由美國聯邦政府提供預算的國民警衛隊1.1萬人。美在波有軍事基地七個,駐軍5萬人。其中,羅斯福羅茲基地是世界最大的海軍基地,每年可接納4.5萬架次飛機和1200艘艦隻。

交通

波多黎各城市間由不同等級的公路相連,其他交通方式還包括渡船。波有3個國際機場、27個地方機場,位於卡羅來納市(距聖胡安市13公里)的Luis Muñoz Marin國際機場是加勒比地區最大、最繁忙的機場,有30多家國內及國際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場。是連線美國本土與加勒比地區的主要機場,被譽為“通往加勒比的門戶”。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有9個港口,其中聖胡安港最大,也是加勒比地區最繁忙、西半球第四大最繁忙的港口,商貿活動量和貨物運輸量在全美排名第10。貨櫃貨運量全球排名第16位,遊輪停靠數量排名僅次於邁阿密。波第二大港是位於蓬塞市的美利堅港(Port of the Americas)。

社會

媒體

主要報紙有:《新日報》、《聖胡安明星報》、《波多黎各代言人報》。
1995年,有廣播電台118家,電視台15家。美國軍隊也設有一個電台和3個電視頻道。

體育

波多黎各在拳擊項目上有一定的基礎,1948年奧運會在這個項目上獲得1枚銅牌,1984年他們取得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1銀1銅。截至2008年奧運會,他們總共獲得1銀5銅的好成績。傳統強項主要是拳擊,其次女排具備一定實力。
2016年8月13日,在2016里約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決賽,普伊格獲得波多黎各史上首枚奧運金牌。

旅遊

景點
簡介
卡亞-德穆爾托海灘
島上有植物、動物乾旱森林。從龐塞開始短途船游,沿途欣賞科芬島和數英里的海灘數以及茂盛的珊瑚區。
巴倫納斯海灘
座落在古安尼卡的亞熱帶乾旱森林之內。除了擁有各種珍稀鳥類,這裡還是“藍色礁湖”的精華海灘,有紅樹林、仙人掌和椰子樹。
卡納-喬達海灘
位於波多黎各西南海岸線的蓬塞馬亞圭斯之間。
博克龍海灘
波多黎各的西邊地區,在島上的第三城市馬亞圭斯附近。
里肯灣海灘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一個欣賞日落的絕佳之地。
救生艇海灘
位於波多黎各西北海岸的安瓜帝拉地中海風格小鎮旁。
瓜亞塔卡森林
位於島上的西北部,靠近阿雷西沃鎮。
比諾恩斯紅樹林
生長在沼澤和潮汐海濱地區的低樹林。
位於聖胡安自然保護區之內,是西班牙人於19世紀圍繞波多黎周界各建立的眾多燈塔之一。
雲蓋雨林
加勒比國家森林,也叫做雲蓋雨林,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波多黎各自然景點。
庫萊夫拉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總面積達1480英畝,是120多隻海鳥的棲息地,包括了波多黎各最大的烏海燕的棲息地。
黑牛森林
波多黎各的最高峰和最高的湖泊都位於黑牛森林保護區。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巴倫納斯海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