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早年時期
巴勃羅·聶魯達,智利詩人。原名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Ricardo Eliécer Neftalí Reyes Basoalto)。生於智利中部的帕拉爾城,卒於黑島(一說
聖地亞哥)。早年喪母,1906年遷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鎮。父親是一名鋪路司機。在特木科讀中學時開始寫作。
1917年7月在特木科《晨報》發表題為《熱情與恆心》的文章,署名內夫塔利·雷耶斯,是詩人第一次發表作品。此後,他不斷使用不同的筆名在首都和家鄉的學生刊物上發表習作。
1920年起,正式使用巴勃羅·聶魯達的筆名。1921年3月,到聖地亞哥教育學院學習法語。不久,詩《節日之歌》在智利學生聯合會舉辦的文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中年時期
從1927年起,在外交界供職,先後任智利駐科倫坡(1928)、雅加達(1930)、新加坡(1931)、布宜諾斯艾利斯(1933)、
巴塞隆納(1934)、
馬德里(1935~1936)的領事或總領事。在馬德里期間,主辦了《綠馬詩刊》。這時期的主要詩作是《大地上的居所》。第一捲髮表於1933年,反映“一個移植到狂烈而又陌生的土地上的外來人的寂寞”。第二捲髮表於1935年,色彩已經較以前鮮明。
1936年6月,
西班牙內戰爆發。他堅定地站在西班牙人民一邊,參加了保衛共和國的戰鬥。1937年發表詩篇《西班牙在心中》。然後奔走於巴黎和拉美之間,呼籲各國人民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1939年3月被任命為駐巴黎專門處理西班牙移民事務的領事,全力拯救集中營里的共和國戰士,使數以千計的西班牙人來到拉丁美洲。反法西斯戰爭的洗禮改變了聶魯達的詩風。
他於1940年8月到墨西哥城就任總領事,並訪問了美國、瓜地馬拉、巴拿馬、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家,寫下許多著名的詩篇。在此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蘇聯人民正在與希特勒法西斯浴血奮戰。聶魯達到處演說,呼籲人們援助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獻給史達林格勒的情歌》和《獻給史達林格勒的新情歌》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1943年11月,聶魯達回到聖地亞哥。不久,在黑島買下了一處別墅,著手創作他最重要的詩作《漫歌》。
1945年是聶魯達的一生中難忘的一年:他當選為國會議員。1946年
智利共產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大批共產黨人被投入監獄。聶魯達不得不中止《漫歌》的創作。他的住宅被放火焚燒;他本人也遭到反動政府的通緝,從此被迫轉入地下,輾轉在人民中間,繼續從事創作。在此期間,他完成了《1948年紀事》和《漫歌》兩部長詩的創作。
1949年2月他離開智利,經阿根廷去蘇聯,併到巴黎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此後他到過歐、亞、美的許多國家,積極參加保衛和平運動,並繼續從事詩歌創作。
1951~1952年暫居義大利,其間曾到中國訪問。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銷對他的通緝令,人民以盛大的集會和遊行歡迎他的歸來。回國後過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元素的頌歌》(1954)、《元素的新頌歌》(1956)和《頌歌第三集》(1957)。1957年當選為智利作家協會主席。
晚年時期
當反對魏德拉勢力的戰鬥在智利國內取得勝利,對左翼分子拘捕的命令撤銷後,聶魯達回到久別的智利。1953年,聶魯達獲史達林國際和平獎。1957年,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訪問期間被捕。聶魯達在他1958年的選集《放縱》(Estravagario)中反思了他的
馬克思主義理想。此後,聶魯達開始旅行,他去了
古巴和
美國。1959年
古巴革命勝利後,聶魯達寫了詩集《英雄事業的讚歌》,熱情歌頌
菲德爾·卡斯楚領導的革命和社會變革。1969年,
智利共產黨提名他為
智利總統候選人,後為了智利左翼的團結而退出競選,並支持
智利社會黨總統候選人
薩爾瓦多·阿連德。1970年阿連德當選總統後,聶魯達被任命為智利駐法國的大使。在他逝世前不久的9月11日,智利發生了美國
尼克森政府支持的
皮諾切特軍事政變,阿連德死於政變,聶魯達在智利的兩處住所被洗劫一空。
死亡疑雲
聶魯達在政變後曾計畫出逃並在流亡後公開反對皮諾切特政權,但他在打算出逃前一天被送往聖地亞哥的一家診所,在那裡死去,終年69歲。官方宣布他的死因是前列腺癌,但在皮諾切特的獨裁時代里一直流行著質疑官方版本的各種說法。
1990年,皮諾切特的獨裁統治走向終結,詩人的遺骸被移至黑島,重新安葬。對聶魯達死因的質疑之聲也開始浮出水面。詩人的死亡太蹊蹺了,入院後的幾個小時裡的醫療記錄離奇失蹤,軍政府是否介入其中,人們對此議論紛紛。
在多位證人,包括聶魯達的長期司機對聶魯達自然死亡的說法提出挑戰後,官方於2011年展開了對聶魯達死因的調查。
2011年,聶魯達生前的司機馬努埃爾·阿拉亞(Manuel Araya)接受一家墨西哥雜誌採訪時透露,聶魯達並非自然死亡,有人被當局主使,向聶魯達的胃中注射了致命的毒藥,詩人因此毒發身亡。
支持馬努埃爾·阿拉亞觀點的人指出,1973年9月22日,也就是聶魯達去世的前一天,他其實有途徑能從智利安全逃到
墨西哥去。而一旦聶魯達到了墨西哥,就意味著他會在那裡發表不利於皮諾切特的言論,使得皮諾切特政府受到嚴重的政治威脅。可是詩人沒有如期離開,隨後被一輛救護車拉到了聖地亞哥。
懷疑者還指出,1982年,軍政府另一個政敵、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在他聲明反對軍事獨裁之後,與聶魯達死於同一所醫院,死因是常規手術之後的膿毒性休克。但是2006年人們重新檢查他的屍骨發現,他是被殺害的,死因是芥子氣和鉈中毒。智利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據信在同一家醫院被六人下毒,其中數名皮諾切特的特工,因與弗雷1982年1月22日的死亡有關,而於2009年12月被捕。2010年12月,法醫還掘出了前內政部長何塞·托阿的遺骸,進行死因調查。近40年前的官方結論是,托阿於1974年在醫院病房的衣櫥內自縊,但是2012年10月,法官宣布,他是被人勒死的。
2015年,西班牙媒體報導,聶魯達可能因注射某種藥物致死。當年6月,西班牙法醫團隊表示,在新一輪鑑定中,在詩人遺骸發現一種異樣細菌。這以後,智利政府發表一份關於聶魯達的內政部檔案:“詩人被注射了一種令心跳停止的止痛藥,可能導致他的死亡。”這份檔案還指出,這種藥物由腹部注射,而非通常的靜脈注射。藥物成分和注射醫生均為“不明”。更令人懷疑的是,聶魯達在聖瑪麗醫院的醫療記錄完全消失,甚至連他幾年前擔任法國大使時的醫療記錄也找不到了。西班牙法醫團隊的盧納博士表示:“我們面對的是個謎。”
2017年,智利政府表示,非自然死亡的懷疑“高度可能”是正確的。10月20日,由16人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小組終於得出結論——他們一致否認聶魯達死於“前列腺癌”:“百分百肯定不是。”
當年,在獲知聶魯達死訊後,馬爾克斯曾寫道:“他離去時,一定包含深深的失望。智利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他一生的理想。”智利當地則有種說法,聶魯達既非死於癌症,也非死於陰謀,他“死於悲傷”。
2023年,據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報導,經法醫專家證實,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遺體內發現“強效毒素”,初步確認死者因毒殺身亡,具體分析報告已於當地時間2月15日移交智利司法官員。
個人作品
出版年份 | 作品 | 原文名 | 類別 |
---|
| | | |
| | 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 | |
| | Tentativa del hombre infinito | |
| | | |
| | El habitante y su esperanz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citación al Nixonicidio y alabanza de la revolución chile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a nacer he nacido/Passions and Impressions | |
| | | |
成就榮譽
1945年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並於同年加入了智利共產黨,1950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獎。197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郵差》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國,同名電影榮獲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中文版《郵差》是被翻譯的第31種語言。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巴勃羅·聶魯達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20年11月
《大地上的居所》是一部由[智利] 巴勃羅·聶魯達所著詩集,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個人生活
聶魯達第一次結婚在1930年,時任駐爪哇領事,妻子是一位有馬來血統的荷蘭女子,名叫瑪麗亞·安東涅塔·哈格納爾(1900—1965),這是一次失敗的婚姻。
1934年,他在西班牙認識了比自己年長二十歲的畫家黛麗婭·德·卡里爾(1885—1989)。黛麗婭是一位成熟、幹練、熱情、有魅力的女性,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兩人相互吸引,但對於聶魯達,黛麗婭不僅是情人,更像他的“導師和母親”。在和聶魯達相處的十八年中,黛麗婭一直像大樹一樣挺立在他身旁,像母親一樣為他遮風擋雨,陪伴他從苦吟詩人到革命戰士的成長曆程。聶魯達和黛麗婭並未正式結婚,只是於1943年在墨西哥舉行了一場不被法律認可的婚禮。
1946年在智利總統大選期間的一次露天音樂會上,聶魯達結識了歌唱演員瑪蒂爾德。三年後,兩人又輾轉在墨西哥相遇。當時聶魯達正在生病,瑪蒂爾德體貼入微,兩人墜入愛河。但他們都不願傷害黛麗婭的感情和自尊,始終秘密地保持情人關係。
社會評價
聶魯達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代主義之後崛起的偉大詩人。
聶魯達一生有三個主題:愛情、詩歌和革命。聶魯達把這三個主題都演繹得淋漓盡致,推向堪與馬丘·比丘高峰試比高的高度。他的愛情是與他的愛情詩互為一體的。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第一首就是《女人的肉體》,還有他的《我的船長》、《愛情十四行詩一百首》,都是愛之絕唱,在全世界引起長久的回聲。
人們對聶魯達愛情詩和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更感興趣的同時,他的《西班牙在我心中》、《逃亡者》,以及眾多反抗不公不義的詩篇,很值得懷念,即使他在涉及意識形態方面並非無可挑剔。
聶魯達的作品之所以能長期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是因為他是寫人民的。尤其在進入成熟期之後,他所描寫的都是時代的重大題材,如西班牙內戰、智利人民的鬥爭、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拉丁美洲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各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等。在將政治生活轉化為詩歌的過程中,他注意保持語言和形象的藝術魅力,將現實的政治內容與他所熟悉的各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