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詩文集》是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基本介紹
- 書名:聶魯達詩文集
- 作者:(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 譯者:袁水拍
- 頁數:296
- 定價:11000舊幣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53
- 統一書號:10019-46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袁水拍(1919.2—1982.10)
江蘇吳縣人,原名袁光媚,筆名馬凡陀。1935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不久到銀行任職。抗戰後在香港、重慶任編輯。1938年開始創作詩歌和報告文學。1940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人民》。1941年發表抒情詩《寄給頓河上的向日葵》》,抒發了對法西斯的憎惡和對社會主義蘇聯的嚮往。抗戰後期,在《新民報》、《大公報》做編輯,並用馬凡陀的筆名,以民歌、民謠的形式及格調,寫了大量的諷刺詩,有利地揭露了達官貴人荒淫無度的生活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後結集為《馬凡陀的山歌》出版,受到廣泛的歡迎。
1949年調北京任《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主編副刊《人民文藝》,曾兼任國《人民文學》、《詩刊》編委。除繼續詩歌的創作外,還發表一些詩歌理論文章,翻譯許多歐美詩人的作品。1961年任中宣部文藝處處長,1976年初曾任文化部副部長,後因與四人幫有牽連,被停止審查。1982年因病去世。
作者介紹
巴勃魯·聶魯達(PabloNeruda,1904-1973)智利詩人。生於帕拉爾城。少年時代就喜愛寫詩並起筆名為聶魯達,16歲入聖地亞哥智利教育學院學習法語。1928年進入外交界任駐外領事、大使等職。1945年被選為國會議員,並獲智利國家文學獎,同年加入智利共產黨。後因國內政局變化,流亡國外。曾當選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獲史達林國際和平獎金。1952年回國,1957年任智利作家協會主席。1973年逝世。
聶魯達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從1925年到西班牙內戰爆發.是聶魯達創作的第二個階段.基本上運用超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手法,追求神秘的內心體驗,主要詩作是《地球上的居所》(1933一1935)。1937年,進入創作的第三階段,亦是全盛時期,主要作品有著名長詩《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和代表作《詩歌總集》(195o),後者包括此時期發表的最著名的兩首長詩:《馬楚·比楚高峰》和《伐木者,醒來吧》(1948)。此後陸續發表詩集《元素之歌》(1954)、《葡萄和風》(1954)、《新元素之歌》(1956)、《一百首愛情十四行詩》(1957)、《英雄事業的讚歌》(196O)等。
聶魯達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代主義之後崛起的偉大詩人。他的詩歌以濃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表現了拉美人民爭取獨立、民主、自由的歷程,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力量。由於“他的詩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聶魯達於197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