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PCCS
- 外文名:Practical Color coordinate System
- 類型:基礎的色彩組織系統
- 特點:明確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成分
色 相(Hue),明 度(Lightness),純 度(Saturation),色彩立體,色調(tone),
色 相(Hue)
成為人類色覺基礎的主要色相有紅、黃、綠、藍四種色相,又稱心理四原色,它們是色彩領域的中心。這四種色相的相對方向確立出四種心理補色色彩,在上述的8個色相中,等距離的插入4種色彩,成為12種色彩的劃分。在上述8個色相中,等距離地插入4種色相,成為12種色相。再將這12種色相進一步分割,成為24個色相。在這24個色相中包含了色光三原色,泛黃的紅、綠、泛紫的藍和色料三原色紅紫、黃、藍綠這些色相。
明 度(Lightness)
明度是白色和黑色之間的色彩感覺。PCCS明度細分為18個階段,把明度最高的白設為9.5,把明度最低的黑設為1.0。因為色標不能印刷1.0,所以明度階段是1.5—9.5。在色相環中,各色相的明度是不同的,其中黃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
圖(3)PCCS色彩體系明度表示
純 度(Saturation)
圖(4)PCCS色彩體系純度表示
色彩立體
日本色研主要是以Munsell體系為基礎發展而成,因為其等色相面均用不等邊的三角形構成,所以色立體呈橫臥蛋狀。
色調(tone)
PCCS體系的基本原理和孟賽爾體系的原理幾乎是相同的,根據的色彩三屬性加以尺度化,並形成等距離的配置,但PCCS體系的最大特點是將色彩綜合成色相與色調兩種觀念來構成各種不同的色調系列,便於色彩的各種搭配
9個色調是以24色相為主體、分別以清色系、暗色系、純色系、濁色系色彩命名的。色調與色調之間的關係同色彩體系的三要素關係的構架是一致的,明暗中軸線由不同明度的色階組成。靠近明暗中軸線的色組、是低純度的濁色系色調,Ltg色組、g色組。遠離中軸線的色組、是高純度的v色、b色組;靠近明暗中軸線上方的色組,是高明度的清色系P色組、Lt色組。中軸線下方的色組,是低明度的暗色系,dp色組、dk色組。中央地帶的色組,是明度、純度居中的d色組。
由此,形成9組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色調如下:
1.v色組,純度最高.稱純色調。
2.b色組,明度、純度略次,稱中明調。
3,Lt色組,明度偏高,稱明色調。
4.dp色組,明度偏低,稱中暗調。
5. dk色組,明度低,稱暗色調。
6.p色組,明度高、純度略低,稱明灰調。
7.Ltg色組,明度中、純度偏低,稱中灰調。
8.d色組.明度中、純度中,稱濁色調。
9.g色組,明度低、純度低.稱暗灰調。
一、色調的分類
二、各色調之間的關係
首先我們通過圖示直觀的理解色點間關係的分類,如圖6。然後再詳細地分析不同關係的色調組合在一起的色彩視覺,心裡效果。1)互補的關係
在24色色相色環中彼此相隔十二個數位或者相距180度的兩個色相,均是互補色關係。互補色結合的色組,是對比最強的色組。使人的視覺產生刺激性、不安定性。如果配合不當,容易產生生硬、浮誇、急躁的效果。因此要通過處理主色相與次色相的面積大小,或分散形態的方法來調節、緩和過於激烈的效果。
色項環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隔八個數位的兩色,為對比色關係,屬中強對比效果的色組。色相感鮮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潑又旺盛。配色時,可以通過處理主色與次色的關係而達到色組的調和,也可以通過色相間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圖8屬中明調,正是這種秩序排列形式的套用。(3)鄰近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