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00反艦飛彈

P-500反艦飛彈(北約代號:SS-N-12,綽號:“玄武岩”),是前蘇聯於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重型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P-500反艦飛彈
  • 國家:蘇聯 
  • 研製單位:蘇聯切洛梅伊設計局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設計思想,技術特點,火控系統,動力裝置,性能數據,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69年開始,蘇聯開始進行P-500前身P-350的測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遂將其從原本類似P-6/P-35的彈腹進氣設計,改為特殊彈腹環狀進氣口設計,成為P-500飛彈系統,於197l_1975年完成試射,射程達550公里。首先裝備P-500飛彈的仍然是核潛艇,1975年開始,原裝備P-6飛彈的675型潛艇中,有10艘改成為發射P-500飛彈,其中有9艘也裝備了Kasatka—B系統,與其他偵察平台利用Legenda與Uspekh戰術數據鏈聯繫。每艘675型具有8具發射管.,通常其中2枚為核彈頭,其他為常規彈頭。雖然P-500飛彈的射程遠高於P—120飛彈,但並不具備水下發射能力,675型仍沿用當年P-6飛彈的水面發射方式。但凶為Kasatka—B系統的衛星天線可在潛望鏡深度伸出海面,接受衛星傳送的雷達影像,比670M型潛艇又先進-些。1977年開始,P-500飛彈開始部署到蘇聯反潛艦隊的旗艦1143型直升機母艦(基輔級)上。頭3艘裝備8具發射管,第4艘,也是在1987年建造的最後l艘“巴庫”號增加到12具發射管。
當蘇聯為潛艇發展射程更遠的P-120飛彈時,也同時為大型水面艦艇思考未來的生存之道。如前所述,射程與被探測的距離-直是與航母對抗中最嚴肅的課題。只有在被探測前達到發射飛彈射程,才能有效懾阻航母戰鬥群入侵。大型水面艦艇易被艦載機發現並攻擊,要保持絕對的安全距離可能要上千公里外,這對飛彈設計是相當大的挑戰,也需龐大而精確的探測導引架構配合,因此,利用水面艦艇反艦並不是那么經濟。然而,大型水面艦艇除反艦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反潛。美國並不是只有雄壯威武的航母戰鬥群,水下鬼魅戰士的殺傷力也是毫不遜色。因此,在60年代開始計畫建造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的大型反潛艦艇的同時,蘇聯海軍仍然必須思考如何在艦隊會戰中自衛。
1969年開始,蘇聯開始進行P-500前身P-350的測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遂將其從原本類似P-6/P-35的彈腹進氣設計,改為特殊彈腹環狀進氣口設計,成為P-500飛彈系統,於197l_1975年完成試射,射程達550公里。首先裝備P-500飛彈的仍然是核潛艇,1975年開始,原裝備P-6飛彈的675型潛艇中,有10艘改成為發射P-500飛彈,其中有9艘也裝備了Kasatka—B系統,與其他偵察平台利用Legenda與Uspekh戰術數據鏈聯繫。每艘675型具有8具發射管.,通常其中2枚為核彈頭,其他為常規彈頭。雖然P-500飛彈的射程遠高於P—120飛彈,但並不具備水下發射能力,675型仍沿用當年P-6飛彈的水面發射方式。但凶為Kasatka—B系統的衛星天線可在潛望鏡深度伸出海面,接受衛星傳送的雷達影像,比670M型潛艇又先進-些。1977年開始,P-500飛彈開始部署到蘇聯反潛艦隊的旗艦1143型直升機母艦(基輔級)上。頭3艘裝備8具發射管,第4艘,也是在1987年建造的最後l艘“巴庫”號增加到12具發射管。
裝備了SS-N-12的“基輔”級航母裝備了SS-N-12的“基輔”級航母

設計思想

P-500反艦飛彈彈長11.7米,重4.8噸,彈徑880毫米、翼展2.6米,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最大巡航高度約13500米,彈頭為1噸規炸藥和35萬噸TNT當量的核炸藥,彈體為鈦合金製造,動力裝置為液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加兩具外掛固體火箭助推器,飛彈採用被動/主動雷達中段航空/衛星中續制導模式,須依賴艦上裝設的“活力皿”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和卡-27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

技術特點

火控系統

P-6/P-35飛彈的發射速度主要受限於發射艦控制導引頭去導引目標所需的時間,其實發射器只需要10秒鐘就可完成下-枚飛彈的發射準備。同樣,在戰場上,多艘戰艦與潛艇同時問可搖控的飛彈數量也有上限,而P-500飛彈企圖在短時間內集火投射時,首先飽和的其實是蘇聯海軍自己的火控體系。
光榮級”巡洋艦上的SS-N-12飛彈發射光榮級”巡洋艦上的SS-N-12飛彈發射
P-500飛彈最多可由8枚組成1個“編隊”,並指派其中l枚作為“長彈”。“長彈”會維持5000—7000米的高度飛行,並開啟雷達導引頭以搜尋目標,其它“僚彈”則關閉導引頭,維持低空30米的無線電靜默飛行,接收“長彈”傳送的資料。由於P-500型是蘇聯反艦飛彈中首先使用數字電腦的飛彈,因此“長彈”能指派-半的“僚彈”鎖定航母方位,其它的則分別指派1個明顯的目標。P-6/P-35飛彈雖利用飛行高度替母艦提供跨地平線視野,但飛彈本身也暴露在對方遠程監視雷達的視野中。P-500的編隊戰術即使有l枚到多枚的長彈可能在飛行中途遭到探測並擊落,但其他飛彈仍會保持低空高速以穿透防空網。

動力裝置

P-500反艦飛彈採用的衝壓噴氣發動機是-種利用迎面氣流進入發動機後減速,使空氣提高靜壓的-種空氣噴氣發動機。它通常由進氣道(又稱擴壓器)、燃燒室、推進噴管三部組成。衝壓發動機沒有壓氣機(也就不需要燃氣渦輪),所以又稱為不帶壓氣機的空氣噴氣發動機。
發動機簡易構造圖發動機簡易構造圖
衝壓發動機的構造簡單、重量輕、推重比大、成本低。但因沒有壓氣機,不能在靜止的條件下起動,所以不宜作為普通飛機的動力裝置,而常與別的發動機配合使用,成為組合式動力裝置。如衝壓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組合,衝壓發動機與渦噴發動機或渦扇發動機組合等。安裝組合式動力裝置的飛行器,在起飛時開動火箭發動機、渦噴或渦扇發動機,待飛行速度足夠使衝壓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時,再使用衝壓發動機而關閉與之配合工作的發動機;在著陸階段,當飛行器的飛行速度降低至衝壓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時,又重新起動與之配合的發動機。如果衝壓發動機作為飛行器的動力裝置單獨使用時,則這種飛行器必須由其他飛行器攜帶至空中並具有-定速度時,才能將衝壓發動機起動後投放。衝壓發動機或組合式衝壓發動機-般用於飛彈和超音速或亞音速靶機上。因此,SS-N-12反艦飛彈需要在彈體上加掛兩具外掛固體火箭助推器。
由於採用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該型飛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干擾強、戰鬥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毀傷能力強等特點。與現役俄羅斯其他反艦飛彈不同,“玄武岩”不是掠海攻擊模式而是採用先高空、後/低空最後俯衝攻擊的攻艦模式。飛彈發射後會先爬升到巡航高度,最大巡航高度約13500米,制導系統獲取目標後,在距離目標約90千米處下降至300米以下低空飛行,最後以小角度俯衝攻擊目標。

性能數據

彈長:11.7米
彈徑:0.8米
彈翼摺疊直徑:1.8米
展開直徑:2.6米
最大射程:550千米
最大巡航高度:13500米
飛行速度:2.5馬赫
戰鬥全重:5噸
戰部:1噸,可搭載35萬噸當量核彈頭。

總體評價

P-500反艦飛彈有很多缺陷,首先該彈發動機屬於早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需要外掛助推火箭。其次,作為前蘇聯的第二代超音速反艦飛彈,“玄武岩”雖然射程遠威力大,但該彈最大的缺陷是攻擊彈道呆板,尤其是攻艦末端不具備任何複雜的機動規避彈道模式,而且其巡航高度相對高,這造成“玄武岩”-旦被對方發現容易遭到攔截。伴隨著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成熟以及F-14“雄貓”重型戰鬥機、AIM-54“不死鳥”重型遠程空-空飛彈攔截組合的成軍,到上世紀80年代前期,美國海軍基本具備了攔截P-500/SS-N-12“玄武岩”重型遠程反艦飛彈的能力。這使前蘇聯海軍感到很大威脅,最終促成舉世聞名的前蘇聯/俄羅斯海軍最著名的航母殺手P―700“花崗岩”/SS-N-19“海難”重型超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誕生。
P-1000玄武岩的最新型號P-1000玄武岩的最新型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