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00重型反艦飛彈

P500重型反艦飛彈

P500重型反艦飛彈彈長11.7米,重4.8噸,彈徑880毫米、翼展2.6米,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最大巡航高度約13500米,彈頭為1噸規炸藥和5萬噸TNT當量的核炸藥,彈體為鈦合金製造,動力裝置為液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加兩具外掛固體火箭助推器,制導方式為被動/主動雷達+中段航空/衛星中續制導模式。與現役俄羅斯其他反艦飛彈不同,“玄武岩”不是掠海攻擊模式而是採用先高空、後/低空最後俯衝攻擊的攻艦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P500重型反艦飛彈
  • 翼展:2.6米
  • 行速度:2.5馬赫
  • 最大射程:550公里
研製背景,設計標準,攻擊模式,技術特點,發展歷程,裝備艦艇,改進型,

研製背景

當蘇聯為潛艇發展射程更遠的P一120飛彈時,也同時為大型水面艦艇思考未來的生存之道。如前所述,射程與被探測的距離一直是與航母對抗中最嚴肅的課題。只有在被探測前達到發射飛彈射程,才能有效懾阻航母戰鬥群入侵。大型水面艦艇易被艦載機發現並攻擊,要保持絕對的安全距離可能要上千公里外,這對飛彈設計是相當大的挑戰,也需龐大而精確的探測導引架構配合,因此,利用水面艦艇反艦並不是那么經濟。然而,大型水面艦艇除反艦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反潛。美國並不是只有雄壯威武的航母戰鬥群,水下鬼魅戰士的殺傷力也是毫不遜色。因此,在60年代開始計畫建造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的大型反潛艦艇的同時,蘇聯海軍仍然必須思考如何在艦隊會戰中自衛。

設計標準

蘇聯海軍替艦射飛彈的射程制訂了更高需求規格——500公里,雖然這並不足以遠離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但配合類似快艇的打帶跑戰術,水面艦艇應該來得及在航母還擊之前脫離。不過,由於防空系統的進步,反艦飛彈本身也成了標靶,蘇聯海軍首次思考飛彈本身的生存性。他們給出的答案是“飽和攻擊”。這不但是蘇聯反艦戰術的重大改革,同時也奠定了其領先西方反艦飛彈的地位,其他國家都未曾發展過擁有類似能力的反艦飛彈。 顧名思義,飽和攻擊是以數量優勢攻擊敵軍防線,即使敵軍的防禦火力能夠摧毀部分攻擊兵力,但當數量超過防禦能量的上限時,剩餘的攻擊兵力就會突破防線而摧毀防禦的重心,在反艦作戰中這個重心就是——美國航母。P一6/P-35最高射速每30分鐘8枚,而OKB-52設計局的P一500 BaZlt飛彈,則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整批飛彈的發射。
P一6/P一35飛彈的發射速度主要受限於發射艦控制導引頭去導引目標所需的時間,其實發射器只需要10秒鐘就可完成下一枚飛彈的發射準備。同樣,在戰場上,多艘戰艦與潛艇同時問可搖控的飛彈數量也有上限,而P一500飛彈企圖在短時間內集火投射時,首先飽和的其實是蘇聯海軍自己的火控體系。
近年來,有人軍機的發展受到成本與需求問題而多有延遲,相反,無人機的市場急速成長。在各方強烈需要UAV快速投入戰場的同時,同樣遇到因無線電頻寬有限的問題。美國波音公司為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開發的先進的UCAV計畫中,就引用了相當先進的觀念,讓戰機間彼此聯絡,如由僚機跟隨長機飛行,或是當1架發現目標時,由程式指揮另一架遂行攻擊,如此一來,地面操作人員只要跟1個“編隊”保持聯絡,就能發揮多架戰機的效能。令人驚異的是,40年前的蘇聯海軍,就擁有了這種“無人編隊攻擊”的能力。

攻擊模式

P一500飛彈最多可由8枚組成1個“編隊”,並指派其中l枚作為“長彈”。“長彈”會維持5000—7000米的高度飛行,並開啟雷達導引頭以搜尋目標,其它“僚彈”則關閉導引頭,維持低空30米的無線電靜默飛行,接收“長彈”傳送的資料。由於P一500型是蘇聯反艦飛彈中首先使用數字電腦的飛彈,因此“長彈”能指派一半的“僚彈”鎖定航母方位,其它的則分別指派1個明顯的目標。如果飛行中途“長彈”故障或被擊落,其餘編隊會自動指派下l枚飛彈爬升接任“長彈”的位置,繼續引領整個編隊接近到終端彈道,再由各飛彈導引頭接管末制導。這不但解決了蘇聯艦隊無線電搖控能量的限制,也更有效的解決了跨地平線導引的問題。P一6/P一35飛彈雖利用飛行高度替母艦提供跨地平線視野,但飛彈本身也暴露在對方遠程監視雷達的視野中。P-500的編隊戰術即使有l枚到多枚的長彈可能在飛行中途遭到探測並擊落,但其他飛彈仍會保持低空高速以穿透防空網。

技術特點

除先進編隊戰術外,P一500飛彈基本仍延續P一6/P一35的構型。推進系統是外掛的助推火箭與渦噴發動機,導引頭則是主動雷達。飛行速度高空能達到2馬赫,低空也有1.5一1.6馬赫。飛行高度最高可達7000米,也可由無線電高度計維持30米的超低空飛行。

發展歷程

1969年開始,蘇聯開始進行P一500前身P一350的測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遂將其從原本類似P-6/P-35的彈腹進氣設計,改為特殊彈腹環狀進氣口設計,成為P一500飛彈系統,於197l_1975年完成試射,射程達550公里。首先裝備P一500飛彈的仍然是核潛艇,1975年開始,原裝備P一6飛彈的675型潛艇中,有10艘改成為發射P一500飛彈,其中有9艘也裝備了Kasatka—B系統,與其他偵察平台利用Legenda與Uspekh戰術數據鏈聯繫。每艘675型具有8具發射管.,通常其中2枚為核彈頭,其他為常規彈頭。雖然P一500飛彈的射程遠高於P—120飛彈,但並不具備水下發射能力,675型仍沿用當年P一6飛彈的水面發射方式。但凶為Kasatka—B系統的衛星天線可在潛望鏡深度伸出海面,接受衛星傳送的雷達影像,比670M型潛艇又先進一些。1977年開始,P一500飛彈開始部署到蘇聯反潛艦隊的旗艦1143型直升機母艦(基輔級)上。頭3艘裝備8具發射管,第4艘,也是在1987年建造的最後l艘“巴庫”號增加到12具發射管。

裝備艦艇

1983年開始,P-500飛彈又裝備到1164型巡洋艦(光榮級)上,在蘇聯解體前,只來得及完成3艘的建造。第4艘加入了烏克蘭海軍。除第3艘之外,每艘巡洋艦都配備了16枚P一500飛彈,不成比例的巨大發射管令人聯想到艦炮時代的戰列巡洋艦。原本烏克蘭計畫將第4艘外銷到中國,但由於俄羅斯仍不準外銷重型反艦飛彈,加上美國的阻撓,交易告吹。

改進型

1979年,P一500飛彈又衍生出射程更遠的P一1000 Vulkan飛彈。由於發射艦外表上與配備P-500的艦隻沒有太大差別,因此西方一直沒有察覺到P一1000飛彈的存在。但由於大量改用鈦制部件,使得重量減輕。配合更省油的渦噴發動機,射程大幅拉長到700公里,如果美國艦長過於信任P一500飛彈的550公里射程而有所鬆懈,P一1 000飛彈可能會有意外的遠程狙擊效果。P一1000飛彈於1987年開始服役,配備在5艘675型潛艇與第3艘1164型巡洋艦上。不過由於冷戰結束後,675型潛艇迅速退役,因此P一1000飛彈可能只裝備在1164型巡洋艦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