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特點
根據最初的
軌道根數,注意到兩點:
第二,這顆彗星在剛被發現時(遠在木星軌道之外)就已經達到20等左右的亮度,說明這是一個相當少見的“大傢伙”。國際小行星中心的自動化程式給出的估計認為這顆彗星在過近日點前後可達-14等左右,比現代天文學建立以來(20世紀初以來)觀測到的最亮彗星——1965年的池谷-關彗星(儘管日本愛好者有給出最亮-15等的估計值,常見文獻中採納的是最亮-10等)還要明亮。
發現
2012年9月21日,俄羅斯國際科學光學監測網的成員維塔利·納瓦斯基和阿特羅姆·諾維克諾克,使用一台40厘米
反射式望遠鏡發現了這顆
彗星,隨後其他天文愛好者也很快發現了這一目標。在那之後位於美國麻省劍橋的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中心發布了有關這一彗星的通報。
亮度
世紀彗星在發現時視星等為18.8,
彗發直徑為8",此時它的軌道仍在木星之外,據估計它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之間將可以通過裸眼直接觀測到,而且在2013年11月左右時其視星等可能為負,國際小行星中心的自動化程式顯示其最大亮度將可達到-14等,超過滿月(-12.74等)的亮度。如果真是如此,它將超過池谷關彗星,成為自1935年以來人類所觀測到的最亮彗星(實際上即使在1935年以前,如此明亮的彗星也很難看到,但之前的觀測標準並不統一,為了嚴謹,僅說1935年以後)。
當這顆彗星被發現時,它的視星等為18.8等,裸眼雖然看不見如此暗淡的光度,但使用業餘天文學家的大望遠鏡已經可以拍攝到。它的亮度隨著它接近太陽將逐步增加,大約在2013年8月就可以用小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看見,而從2013年10月底或11月初至2014年的1月中旬,將可以用裸眼直接觀察。當他在2013年11月28日通過
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角距離將會小於1°,因此難以在耀眼的陽光下觀測。如果它保持不變,這顆彗星將會非常明亮,可能達到負星等的規模。根據現在天文學的預測,它的亮度會短暫的超過滿月(-12.74等)。但是,預測彗星的亮度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將如此接近太陽的彗星,它的亮度會受到前向散射的影響。柯侯德彗星和C/1999S4都未能符合期望,但是如果ISON能存活下來,它看起來可能會和1680年大彗星、2007年大彗星或C/2011W3(Lovejoy)一樣。從1935年迄今,最亮的彗星是1965年的池谷-關彗星,亮度達到-10.0等。在2013年的11月中旬至下旬,在北半球可以看見ISON彗星成為1935年之後最亮的彗星。
運行軌道
結合已有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們已經可以追蹤到這顆
彗星的運行軌跡並向後反推,並在2011年12月份拍攝的巡天圖像中找到了它的身影。根據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計算得到其軌道參數:這顆彗星沿一個近似拋物線軌道運行,彗星幾乎沿著這一軌道徑直衝向太陽。
有些天文學家發現,C/2012S1(ISON)的軌道與1680年的大彗星軌道相似,認為他們是從同一顆更大的彗星分裂出來的碎片。
這顆彗星的軌道還表明其來自
奧爾特雲區域,這是一個圍繞太陽系存在的遙遠環狀地帶。
科學預測
C/2012 S1 (ISON)在發現時視星等為18.8,彗發直徑為8",此時它的軌道仍在木星之外,此前估計它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之間將可以通過裸眼直接觀測到,而且在2013年11月左右時其視星等可能為負,國際小行星中心的自動化程式顯示其最大亮度將可達到-14等,超過滿月(-12.74等)的亮度。如果真是如此,它將超過池谷-關彗星,成為自1935年以來人類所觀測到的最亮彗星(實際上即使在1935年以前,如此明亮的彗星也很難看到,但之前的觀測標準並不統一,為了嚴謹,僅說1935年以後)。
當這顆彗星剛被發現時,它的視星等為18.8等,
裸眼雖然看不見如此暗淡的光度,但使用業餘天文學家的大望遠鏡已經可以拍攝到。它的亮度隨著它接近太陽將逐步增加,大約在2013年8月就可以用小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看見,而從2013年10月底或11月初至2014年的1月中旬,將可以用裸眼直接觀察。當他在2013年11月28日通過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角距離將會小於1°,因此難以在耀眼的陽光下觀測。如果它保持不變,這顆彗星將會非常明亮,可能達到負星等的規模。根據
天文學(Astronomy Now)的預測,它的亮度會短暫的超過滿月 (-12.74等)。但是,預測彗星的亮度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將如此接近太陽的彗星,它的亮度會受到前向散射的影響。柯侯德彗星和C/1999 S4都未能符合期望,但是如果ISON能存活下來,它看起來可能會和1680年大彗星、2007年
大彗星或C/2011 W3(Lovejoy)一樣。從1935年迄今,最亮的彗星是1965年的池谷關彗星,亮度達到-10.0等。在2013年的11月中旬至下旬,在北半球可以看見ISON彗星成為1935年之後最亮的彗星。
運行數據
結合已有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們已經可以追蹤到這顆彗星的運行軌跡並向後反推,並在2011年12月份拍攝的巡天圖像中找到了它的身影。根據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計算得到其
軌道參數:這顆彗星沿一個近似
拋物線軌道運行,彗星幾乎沿著這一軌道徑直衝向太陽。
有些天文學家發現,C/2012 S1(ISON)的軌道與1680年的大彗星軌道相似,認為他們是從同一顆更大的彗星分裂出來的碎片。
這顆彗星的軌道還表明其來自奧爾特雲區域,這是一個圍繞
太陽系存在的遙遠環狀地帶。
C/2012 S1(
ISON彗星)將於2013年11月28日來到距離太陽中心點約為0.012AU(1,800,000 公里)的近日點。由於太陽半徑有足足695,500公里,彗星與太陽表面的距離大約只有1,100,000千米(680,000英里)。
在它接近的過程中,2013年10月,C/2012 S1將從距離
火星約0.07 AU(10000000公里)的地方擦過。並將於2013年12月在大約0.429 AU(64200000公里)的地方經過地球。
科學觀察
“ISON”彗星正從木星外部向太陽系內部運行,當2013年11月至12月份運行至太陽方向時,地球北半球能夠看到這顆彗星。
義大利拉馬扎克天文台的天文學家指出在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期間,這顆彗星將抵達距離太陽表面不足140萬公里的位置上。在迅速接近太陽時也會由於太陽的加熱而迅速產生巨大的揮發分和塵埃擴散,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異常明亮。同時,ISON彗星的亮度會使20個世紀“最美彗星”——馬克諾特彗星相形見絀,1965年,馬克諾特彗星掠過南半球上空時比金星更明亮。
直到2014年1月份,這顆彗星都將保持在肉眼可見的亮度。
觀測結果顯示,該彗星將在11月期間近距離掠過地球,向太陽方向移動。
天文專家表示,這顆彗星的亮度將於11月末達到
極值,屆時,如果天公作美,北半球地區公眾有望用肉眼目睹到這顆夢幻般彗星的絕世風采。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指出:“進入11月後,中國的一些地方已經能看到‘ISON彗星’了,它近期出現在黎明前的東方低空,亮度目前在4等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亮度會不斷增加。”
2013年11月25日,ISON彗星正在向近日點移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變得越來越亮,無需觀測設備就能看到。其預計於11月28日抵達近日點,用其“彗星之軀”創造一幕引人入勝的宇宙奇觀。而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冰核中,也保留著大量有關太陽系形成時的最初信息。多重證據表明,該彗星很有可能是第一次朝著太陽系內部前進,而這也是令天文學家非常興奮的一點——非周期性的彗星保留著從太陽系誕生以來就未遭污染的初始信息。
從抵達近日點前的最後24小時來看,ISON的表現似乎又在恢復生命力。2013年11月28日6∶30分,激動人心的訊息傳來:ISON彗星的彗尾基本全部進入了“太陽與日光層探測器”SOHO LASCO C3 的視場,在“奔日”的路上越來越亮,顯現出非常漂亮的彗尾,人們或用肉眼即可一飽眼福。
ISON彗星在抵近太陽系內側軌道的過程中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天體景觀,科學家早先發現彗星多了一條“尾巴”,猜測其核心物質可能出現了解體,之後美國宇航局的觀測記錄顯示彗星ISON大部分核心物質已經解體,體積逐漸減小,在近地點炙熱的溫度和輻射作用下,彗星ISON沒能“熬過”關鍵的旅程,該彗星只剩下一些殘骸物質仍然處於運動之中,亮度變得非常暗,在2013年12月10日的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議上,彗星的觀測結果被公布。
肉眼觀測
“ISON”彗星正從木星外部向太陽系內部運行,當2013年11月至12月份運行至太陽方向時,地球北半球能夠看到這顆彗星。
義大利拉馬扎克天文台的天文學家認為在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期間,這顆彗星將抵達距離太陽表面不足140萬公里的位置上。在迅速接近太陽時也會由於太陽的加熱而迅速產生巨大的
揮發分和塵埃擴散,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異常明亮。在12月9日,其亮度或將接近
北極星,亮度可達到月球的15倍。同時,ISON彗星的亮度會使20個世紀“最美彗星”——馬克諾特彗星相形見絀,1965年,馬克諾特彗星掠過南半球上空時比
金星更明亮。
有預計稱,直到2014年1月份,這顆彗星都將保持在肉眼可見的亮度。
假訊息
2013年12月10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議上,彗星的觀測結果被公布。被喻為“世紀彗星”的彗星ISON在抵近太陽系內側軌道的過程中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天體景觀,科學家早先發現彗星多了一條“尾巴”,猜測其核心物質可能出現了解體,現在美國宇航局的觀測記錄顯示彗星ISON大部分核心物質已經解體,體積逐漸減小,在近地點炙熱的溫度和輻射作用下,彗星ISON沒能“熬過”關鍵的旅程,現在該彗星只剩下一些殘骸物質仍然處於運動之中,亮度變得非常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