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近代戰爭的常態是,一方出現了一種新兵器,另一方就要研製出更新的兵器來對抗。這一點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在二戰期間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較量中,蘇聯和納粹德國就是這樣爭相研製新型裝備,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殊死較量。先是蘇聯方面研製出
T-34中型坦克和
KV重型坦克;緊接著,德國研製出“黑豹”中型坦克和
虎式重型坦克;再後來,蘇聯方面研製出IS-2“史達林二號”重型坦克;最後,德國方面研製出“鼠”式超重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1942年8月,蘇聯最高統帥部獲悉,德國正在研製威力強大的重型坦克。1943年1月,蘇聯紅軍在列寧格勒前線繳獲了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即“虎”1式重型坦克)。此時距離“虎”式重型坦克首次投入實戰,只有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蘇聯軍方的科研部門檢側結果表明, “虎”式坦克的威力,已經超過了KV重型坦克。據此,蘇聯最高統帥部責成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廠儘快研製出一種能和“虎”式重型坦克相抗衡的新型重型坦克。
研製命名
以科京為首的重型坦克設計局,一直在KV系列重型坦克的基礎上,為研製新型重型坦克而努力。為了檢驗各種火炮對“虎”式坦克的穿甲效能,蘇軍將繳獲的“虎”式重型坦克當靶子,進行各種火炮的實彈射擊。射擊結果表明,85毫米高射炮和122毫米加農炮的穿甲效果最好。於是,將85毫米高射炮改裝成坦克炮,根據KV重型坦克的設計經驗,很快便制定出新的重型坦克設計方案。緊接著,很快便製造出3輛樣車。
1943年秋,製成的樣車向蘇聯國防委員會成員進行匯報表演,得到與會人員的肯定,當即被批准定型,定名為ИС重型坦克。ИС是俄文
約瑟夫·史達林(ИОСИФ·СТАЛИН)的兩個字頭,按照習慣的英文拼寫法,則為is重型坦克。以二戰蘇聯人民領袖和最高統帥來命名一種坦克,自然非同尋常。由於有了後來的裝122毫米火炮的IS重型坦克。為了區分,才將原來的裝85毫米火炮的IS坦克,稱之為
IS-1重型坦克,或IS-85重型坦克;而將裝122毫米火炮的IS坦克,稱之為IS-2重型坦克。而且,由於IS-1重型坦克只生產了67輛,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不大,所以,人們更多地熟知IS-2重型坦克,中國人習慣地稱之為“史達林二號”重型坦克。
火炮更換
IS-1重型坦克戰鬥全重為44噸,乘員4人,彈藥基數為71發,其中的曳光高速穿甲彈,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13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而“虎”式重型坦克車體的正面裝甲厚度為102毫米,也就是說,它具有擊穿“虎”式車體正面裝甲的能力。
庫爾斯克會戰之後,科京考慮到85毫米坦克炮已經裝到T-34-85中型坦克上,而重型坦克仍然採用這種火炮就不太合適。於是,準備給IS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0毫米火炮。但是,100炮的炮彈庫存很少,只好作罷。科京選擇早先對“虎”式坦克射擊試驗中表現良好的122毫米艦載炮,經過改裝,將炮門換成立式炮門,並重新設計了炮架部分和防盾部分,製成坦克炮,定名為M1943式D-25型122毫米坦克炮。將D-25型122毫米坦克炮裝到IS-1的底盤上,進行了行駛試驗和射擊試驗,表現良好,很快被命名為IS-2重型坦克。史達林同志在參觀了IS-2坦克的表演後高興地說:“我們要用這種坦克去贏得戰爭!”
IS-2重型坦克從1944年開始生產,到1946年生產結束,總生產量為2250輛。這一數量已經超過了德“虎”式重型坦克(1346輛)和“虎王”式重型坦克(486輛)生產數量的總和。
IS-2重型坦克和IS-1重型坦克,儘管用的是同一底盤,但火炮的口徑和長度不同,特別是IS-2坦克的火炮頂部有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而IS-1坦克的85毫米火炮則上沒有,外觀上不難區別。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IS-2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46.2噸,乘員為4人:車長、炮長、駕駛員和裝填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沒有自己的艙門。這一點在其他坦克上很少見。其優點是可以避免因駕駛員艙門的存在而削弱正面裝甲防護;缺點是駕駛員上下車很不方便,只能從炮塔頂部的兩個艙門或車底下的安全門上下車。一般在坦克部隊,坦克乘員上下車也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4名坦克乘員要從側面跨步登上坦克,用車鑰匙打開艙門,鑽到車內並坐到座位上,關上艙門,迅速發動車輛……這一切必須在1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不經過多次練習,還真做不到。就IS-2重型坦克來說,4名乘員的上下車就很有講究。一般說,車底下的安全門是戰時的緊急情況下才使用的,儘管也要加以訓練和練習,但平時不用。4名乘員上下坦克,主要利用炮塔頂部的兩個艙門:左側的車長門和右側的裝填手門。登車的順序也有講究:從車長門,炮長先進,車長後上;從裝填手門,駕駛員先進,裝填手後進。下車時的順序正好相反。弄錯了上下車的順序,儘管擠擠嚓嚓勉強也能過去,但挺費勁。當代多數主戰坦克,多數是有駕駛員艙門的,而且將駕駛員艙門布置在車體前部頂部上方,這樣,既不削弱車體正面的裝甲防護,也利於駕駛員的上下車。IS-2坦克的駕駛員正面有一個觀察窗,可以打開通風換氣,但口太小,駕駛員根本無法從這裡爬到車內去。看來一個小小的駕駛員艙門的設計,也是挺有名堂的。而沒有駕駛員艙門,正是IS-2坦克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缺點。炮塔內有3名乘員,車長和炮長在火炮的左側,炮長在前,車長在後,車長的位置最高,有一個車長固定式指揮塔,指揮塔上有6具觀察鏡;裝填手在火炮的右側,立姿,活動範圍較大,當然他也是左手推彈入膛了。車體由前至後分別為駕駛室、戰鬥室和動力艙。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這些和當代主流主戰坦克的布置是一樣的。
武器裝備
IS-2重型坦克最突出的一點是裝上了122毫米坦克炮。這種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是由122毫米
艦炮演變而成的。這種火炮為
加農炮類型,身管長為43倍口徑,即身管長為5.246米,相當於德國“豹”2主戰坦克上的Rh 120/L44坦克炮的身管長度,可見一斑。這種D25型122毫米坦克炮,在二戰後經過改進依然用到T-10重型坦克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火炮的構成有身管、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半自動立式炮門、液壓駐退機和液壓復進機等。火炮的高低俯仰角為一3一+20度,間接瞄準時的最大射程為14.6千米。使用分裝式彈藥,彈種有:BR-471型穿甲彈和OF-471型榴彈,彈丸重量都是25千克左右。也就是說,在戰鬥中,裝填手要一次又一次地把50斤重的彈丸裝到炮膛里。發射速度只有2發/分。彈藥基數只有28發。發射速度較小,彈藥基數偏低,是它的不足之處。發射穿甲彈時,炮口初速為780米/秒,穿甲威力為:500米射擊距離上,為152毫米;1000米射擊距離上,為142毫米;1500米射擊距離上,為133毫米;2000米射擊距離上,為122毫米。也就是說,即使是在2000米的距離上,也可以擊穿德軍“虎”式重型坦克的主裝甲(102毫米)。考慮到裝甲傾角的影響,在600至700米的二戰常見交戰距離上,對付德軍主力的“黑豹”式坦克綽綽有餘。在實戰中,還發生過蘇軍一輛IS-2坦克與德軍一個連的Ⅳ型坦克交戰的實例,交戰距離為1500米。結果,這輛IS-2坦克僅用榴彈就敲掉了7輛德軍Ⅳ型坦克,而這輛IS-2坦克完好無損。用這門火炮發射的榴彈對付德軍堅固的混凝土工事,也十分有效,被德軍稱之為“俄國人的攻城錘”。炮塔的旋轉為電動式,旋轉速度為14.4度/秒,炮塔轉一圈需要25秒鐘,比較慢,但比起手搖轉動炮塔還是要快得多。
IS-2重型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7.62毫米炮塔後機槍,由車長操縱射擊。有的IS-2坦克上,還在炮塔頂部裝有12.7毫米高射機槍。射擊時的瞄準儀器為炮長用望遠式瞄準鏡,間接射擊時用象限儀和方位角指示器。
動力裝置
IS-2重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B-2-HC型V型、12缸、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為520馬力。這一功率水平是比較低的,只比T-34中型坦克的功率多20馬力,而戰鬥全重多出14噸,致使IS-2重型坦克的單位功率較低,只有11.26馬力/噸,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37千米/小時,機動性稍差。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蘇聯軍方認為,重型坦克是支援中型坦克作戰的,一般部署在中型坦克的後邊,並不需要重型坦克衝鋒陷陣、跑得太快;另一方面,當時蘇聯坦克柴油機的基礎水平也就是500馬力的樣子,增壓技術還剛剛起步,當時還拿不出採用增壓技術的馬力更大的柴油機。連二戰後蘇聯研製的T-54/55中型坦克,用的也是非增壓的坦克柴油機,最大功率也只是提高到580馬力;直到T-64中型坦克問世時,採用機械增壓技術,才使柴油機的最大功率提高到700馬力。而二戰後不久美國研製的M47中型坦克,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就達到了810馬力的水平。IS-2坦克發動機,還有一個小特點,即坦克乘員可以用搖把手搖起動。一般坦克上都有兩套起動裝置,一般以電起動裝置為主,由蓄電池供電;空氣起動裝置為輔。而IS-2坦克上,儘管也是以電起動裝置為主,但備用的起動裝置則是手搖式,也稱為慣性起動裝置,作為備份啟動。
IS-2重型坦克的傳動裝置包括:帶同步器的機械式變速箱、二級行星轉向機、側減速器等。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加上高低速檔,共可實現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由於變速箱軸上安裝了同步器(KV重型坦克上沒有同步器),不僅使掛檔容易,還避免了變速箱齒輪打齒損毀的現象。
行動裝置採用扭桿式懸掛裝置和乾銷式履帶推進裝置,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誘導論處安裝有履帶鬆緊度調節裝置。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37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60千米。坦克內部燃油箱的容量為520升,車體後部的兩個外掛燃油箱容量為300升。
裝甲防護
IS-2重型坦克的車體為軋制鋼裝甲焊接結構,炮塔為裝甲鋼整體鑄造結構。車體各部位的裝甲厚度為:正面90~120毫米,側面90~95毫米,後面60毫米,動力艙頂面20~30毫米;炮塔各部位的裝甲厚度為:正面100~160毫米,側面90毫米,頂面30毫米。後期生產的IS-2重型坦克,改進了裝甲板的形狀,抗彈性能又有所提高。拿二戰後期的水平看,IS-2重型坦克的裝甲防護水平是相當高的,不僅遠遠高於它的前任KV重型坦克,而且和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相比也旗鼓相當。
強大的火力和堅強的裝甲防護力,使得德軍統帥部曾指示:“德軍坦克應當避免與蘇聯紅軍的IS-2坦克正面交戰,儘量採取設伏或在有掩蔽物的地形上對其射擊”。
通信裝置
IS-2重型坦克的通信裝置為調幅式lOR式無線電台,比較原始,通信距離不到20千米。二戰後的蘇聯坦克上,才用上了改進的IORC式無線電台。
IS-2坦克的內部通信裝置是TPU-4電話/對講裝置,坦克兵的防撞頭盔內安裝了堅固耐用的耳機和麥克風。早期型號配備了10-R式單面(單向)燈外差短波電台,它從開戰初期就裝備在T-34/76上。電台可以再3.75到6MHz之間工作,靜止時工作範圍是24公里,移動時是16公里,可用摩爾斯電碼代替音頻通信。通常這種電台有一個單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每一個都被安裝在一個旋轉變壓器並且帶橡膠襯套減震墊。大部分IS-2坦克安裝了改進過的也更容易生產的10-RK式電台,通信範圍與舊型號相同,但是更容易選擇工作頻率,通常配備4米長的傘狀天線。
性能數據
IS-2重型坦克參考數據:
IS-2 1943年型 |
戰鬥全重 | 45噸 |
車長 | 9.60米 |
車寬 | 3.12米 |
車高 | 2.71米 |
發動機 | V-2-IS(V2K) |
最大時速 | 39千米(公路);21千米(越野) |
最大行程 | 241千米(公路);160千米(越野) |
乘員 | 4 |
火力裝備 |
機槍 | 2挺7.62毫米 DT;1挺12.7毫米 DShK機槍, |
火炮 | 122毫米 D-25 M1943 L/43; |
彈藥 | 7.62毫米機槍彈1000發;12.7毫米機槍彈945發;122毫米炮彈28發; |
裝甲 | 19-100毫米 |
爬坡度 | 36度通過垂直牆高 0.99米 |
越壕寬 | 2.48米 |
涉水深 | 1.3米 |
IS-2 1944年型 |
生產數量 | 3854輛(1944-1945) |
戰鬥全重 | 45.8噸 |
長度 | 9.60米(含炮管) |
高度 | 2.71米 |
寬度 | 3.12米 |
乘員 | 4 |
發動機 | V-2IS(V2K)型 513馬力 |
最高速度 | 37千米(公路);19千米(越野) |
最大行程 | 241千米(公路);210千米(越野) |
耗油量 | 217升/百千米(公路);249升/百千米(越野) |
燃料載量 | 523升 |
爬坡性能 | 35° |
涉水深度 | 1.3米 |
越障高度 | 0.99米 |
裝甲厚度 | 19-110mm(一說炮盾110,首上與IS-2不同,有30°的傾角) |
機槍 | 2×7.62毫米DTM機槍,備彈500發;1×12.7毫米DShK機槍,備彈545發 |
火炮 | D25型122毫米Model 1943坦克炮,L/43,備彈28發,俯仰角-3°~+20° |
服役動態
蘇德戰場
IS-2重型坦克,在二戰後期的蘇德戰場上廣為運用,立下戰功。
到了1943年底和1944年初,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已經勝利地結束了
庫爾斯克會戰,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2月,蘇軍用於突破的重型坦克團,開始由KV重型坦克換裝為IS-2重型坦克,並實行新編制;同時,還新建了若干個IS-2重型坦克團。每個IS-2重型坦克團編制有4個IS-2坦克連,共有21輛IS-2重型坦克。新建的這些IS-2重型坦克團,都獲得了“近衛軍”的榮譽稱號,足見蘇聯軍方對IS-2坦克團的重視。1944年12月,蘇軍開始組建獨立的近衛軍重型坦克旅。建立這種旅的目的是,把重型坦克集中在方面軍和集團軍的主要方向,以便能協同步兵和炮兵突破德軍堅固設防的陣地,保證發展勝利的梯隊進入突破口,並且能夠在戰役進程中同德軍的主力坦克作戰。這正是“好鋼用到刀刃上”的體現。這種近衛軍重型坦克旅,轄有3個IS-2重型坦克團,全旅有人員1666人,65輛IS-2重型坦克、3輛SU-76自行火炮、19輛裝甲輸送車和3輛裝甲汽車。
1944年2月,IS-2坦克在科爾松·謝夫琴科夫斯基戰役中首次參戰。以後,在白俄羅斯戰役、解放烏克蘭戰役、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以及攻克柏林和遠東戰役中,蘇軍都廣泛使用IS-2重型坦克,給納粹德軍和日本關東軍以毀滅性打擊。
蘇軍IS-2重型坦克團的戰史上,以科爾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和利沃夫獨立重型坦克團的戰功最為顯赫。科爾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頑強地突破德軍的堅固設防,殲滅德軍2000餘名,擊毀德軍坦克和自行火炮60餘輛,火炮200餘門,摧毀機槍發射點270個,解救德軍集中營中的盟軍戰俘約2000名。利沃夫獨立重型坦克團的全體官兵,在戰略反攻階段英勇戰鬥。其代表人物是IS-2坦克的炮長M·馬祖林上士。他一個人就擊毀擊傷21輛“虎”式坦克。1945年2月13日的一次戰鬥中,馬祖林所在的IS-2坦克在交戰中被擊傷,馬祖林也負了重傷,但他依然堅持戰鬥,又擊毀了德軍數輛裝甲輸送車,並殲滅德國鬼子數十名。為表彰馬祖林高超的射擊技能和勇敢精神,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蘇聯英雄”的稱號。
到蘇德戰爭臨近結束時,蘇軍共裝備有ISU-12/ISU-152自行火炮的53個獨立重型自行火炮團,每團編制21輛。這些自行火炮團先後參加了白俄羅斯戰役,解放東歐各國的戰役,以及攻入納粹老巢和攻克柏林的戰鬥。尤其是在攻克柏林的戰鬥中,13個重型自行火炮團共260輛自行火炮投入戰鬥,摧毀了大量德軍坦克和堅固堡壘,幾乎每個團都被授予紅旗勳章和紅星勳章。
戰後改型
二戰勝利之後,蘇聯仍在繼續生產IS-2重型坦克,直到1946年。其實,在二戰的最後階段,蘇聯軍方便已經研製成功有重大改進的IS-3重型坦克,並緊急裝備蘇軍精銳的第71近衛重型坦克旅。可是,當這個旅風塵僕僕地趕到德國老巢時,柏林已被攻克。不過,在隨後舉行的盟軍柏林閱兵式上,IS-3重型坦克隆重亮相。它那獨特的有稜角的車體前裝甲和龜殼狀的新炮塔,令盟軍將領大吃一驚。此事被稱為“IS-3衝擊”。
二戰後,蘇聯軍方又研製出多種改進型的“史達林”重型坦克,包括IS-4/IS-5/IS-6/IS-7/IS-8重型坦克等。在二戰後短短五六年的時間裡,蘇聯軍方就研製出五六種改進的“史達林”重型坦克,這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也十分罕見。
其中,IS-6重型坦克上,更採用了
電傳動裝置,很有開創性。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赫魯雪夫開始了 “去史達林化”,IS-8重型坦克改稱為
T-10重型坦克,成為最後一代重型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IS-2重型坦克並沒有“解甲歸田”。除了繼續在蘇軍中服役外,還裝備了一些華約國家的軍隊。
中國引進
根據中國與蘇聯兩國一份在1950年11月3日達成的協定,中國從蘇聯那裡購買10個裝甲團的裝備,其中就包括60輛IS-2重型坦克。這批IS-2坦克中部分坦克曾參與了
韓戰。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在三八線附近穩定下來,敵我雙方都轉入防禦。此時
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統計共有T-34型坦克88輛,IS-2型坦克30輛,喀秋莎火箭炮71門。
在韓戰爆發後,先後有3個坦克師和多個獨立坦克團赴朝參戰,儘管以T-34中型坦克為主,但也有少量的IS-2重型坦克赴朝參戰。
在1951年11月的馬良山反擊戰中,有志願軍的兩個坦克連共10輛坦克參加戰鬥,其中有3輛IS-2重型坦克。志願軍的坦克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多採用間接射擊方式。志願軍坦克採取嚴密偽裝、突然集中使用的戰法,取得了出奇制勝的效果。整個馬良山反擊戰中,志願軍第64軍第191師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全殲了英軍第28旅蘇格蘭皇家邊防團團部和6個連,共1700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4架,擊毀坦克6輛,連同美軍,共斃傷俘敵軍4400餘人,對穩定朝鮮西線戰局,起到了重大作用。戰後,裝備IS-2重型坦克的坦克二連,以及402號IS-2重型坦克榮立二等功,駕駛員萬鳳池榮立一等功。
在1956年的國慶閱兵式上,中國軍佇列隊整齊的IS-2重型坦克方隊駛過天安門廣場。
中國的IS-2重型坦克自韓戰回國後很少露面,原因之一是炮彈匱乏,蘇聯當時為IS-2選用D-25加農炮就欠考慮,單純追求口徑大但精度不高,122毫米在1500米之外有時打不過虎式的88毫米,戰後的T-10系列改用彈道低伸的D-74型炮。中國仿製D-74成功的60式122加農炮,但沒法往IS-2上安(炮塔齒圈、後坐長度等因素),也沒有為的D-25炮專門生產彈藥。IS-2坦克最後一次亮相是1972年,在北京南口裝甲兵靶場受到共和國總理的接見,不過是被拉出去充當新式坦克的靶子,因為裝甲厚度接近T-62坦克,有一張周總理親自登車檢驗命中部位的照片。蘇軍也曾將大量的退役的IS-2坦克部署到中蘇邊境作為火力點。
古巴裝備
在古巴與蘇聯結盟之後,古巴很快就得到了蘇聯在二戰中用過的裝備,其中就包括了41輛IS-2M。
豬灣事件後,一些IS-2M曾經被派出,但很快又被召回並封存。可能還有一部分處於
封存狀態中以防可能的戰爭爆發。
衍生型號
在以IS-2重型坦克為底盤的變型車中,最主要的便是ISU-122和ISU-152自行火炮。
二戰期間,蘇聯軍方為了對付德軍的重型坦克和摧毀堅固設防的工事,先後生產了大口徑的自行火炮4種。它們是:SU一122/SU一152/ISU-122/ISU-152自行火炮。前兩種是以KV重型坦克為底盤,後兩種便是以IS-2重型坦克為底盤研製成功的。
這4種重型自行火炮,裝的都是大口徑的加農榴彈炮,採用分裝式彈藥,乘員為5人,配置了兩名裝填手,可見裝彈是一個負擔很重的體力活。整體為固定炮塔式結構,頂部有裝甲防護,車內比較寬敞,但是,彈藥基數只有20發彈。
152自行火炮
IS-2重型坦克的變形車有ISU-122自行火炮,IS-2 K重型坦克和ISU-152自行火炮。為了摧毀德軍的堅固防禦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蘇軍決定發展威力強大的自行火炮。蘇聯國防委員會於1943年1月4日發布命令:必須在25天內以KV-1S重型坦克底盤為基礎,設計出152毫米自行加榴炮。2月7日,C·特羅揚諾夫領導的設計小組和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城的工種技術人員一起,設計出樣車,定名為SU-152自行火炮。IS-2重型坦克研製出來後,這種自行火炮改用IS-2坦克底盤,並更名為ISU-152自行火炮。
122自行火炮
ISU-122自行火炮有兩種型式:一種安裝A-19型122毫米火炮,另一種安裝D-25S型122毫米火炮。後者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裝有炮口制退器,採用半自動立楔式炮閂。可發射重25千克的榴彈,射程為13000米。ISU-122自行火炮的戰鬥全重41.2噸,乘員5人,彈藥基數40發,1944年生產了2510輛安裝A-19型火炮的ISU-122自行火炮。ISU-152自行火炮的戰鬥全重41.8噸,乘員5人,安裝1門ML-20S型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可發射重48.5千克的破甲彈和重43.5千克的榴彈,彈藥基數20發。榴彈的射程約9000米。該炮的射速較低,但可在相當遠的距離上用穿甲彈摧毀敵人的坦克裝甲車輛。ISU-152自行火炮由於車內只能攜帶20發炮彈,致使其作戰效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S-2K坦克
IS-2重型坦克還有一種特殊的改型車:S-2K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將IS-2的炮塔裝在一種類似於Kv的車體上,並在車體後引擎蓋的附加裝甲上裝載
喀秋莎火箭炮,炮塔射界左110°、右110°,高低射界+20°至-5°。122毫米火炮載彈量40發,喀秋莎火箭炮載彈量16發(另有一種T-34運輸車運載炮彈),火力十分強大。全車重達70噸,車體裝甲120/90/90毫米,炮塔裝甲100/90/75毫米,最大速30千米/小時,發動機功率750馬力。
柏林戰役前夕,3輛試驗車被送上戰場,一輛在郊區被“鐵拳”擊毀,一輛被德軍虎王坦克擊毀,另一輛不知去向。
總體評價
IS-2重型坦克,作為蘇聯研製並投入實戰的重型坦克,在實戰中顯示了出色的打擊實力。雖然因動力裝置水平不高,該坦克的機動性能較差,但瑕不掩瑜,IS-2重型坦克仍然是蘇聯坦克工業的優秀產品。和那個時代的許多坦克一樣,IS-2重型坦克的炮塔尾部也配有機槍,以保衛這種當時十分先進又貴重的技術兵器不被對方步兵暗算。該坦克車體是整體鑄造,裝甲極厚,但122毫米大口徑火炮和負重輪等卻做得很精緻,其採用了當時很先進的扭桿彈簧懸掛系統,保證IS-2坦克具備世界領先的火力性能和機動性能。(《
坦克裝甲車輛》、“二戰資料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