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glund綜合徵

本病為足跟後上方跟腱止點處的無菌性炎症、骨性增生肥大以及皮下或跟腱下滑囊炎是一組臨床徵候群。該病變於1928年由Patrick Haglund首先描述,故將止點性跟腱炎、跟骨後上突增生(Haglund畸形)與跟腱滑囊炎統稱為Haglund綜合徵。其中跟骨後滑囊炎好發於年輕人(30歲左右),而伴有骨贅形成的止點性跟腱炎則好發於年齡更高的人群。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年輕人(30歲左右)
  • 常見發病部位:跟腱
  • 常見病因:跟骨後滑囊炎則是由跟骨後突與跟腱撞擊產生。跟腱後皮下滑囊炎常常由鞋幫與跟骨後隆突摩擦所致
  • 常見症狀:跟部疼痛,跟腱的斷裂,跟後部疼痛、局部腫脹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止點性跟腱炎是跟腱在其跟骨止點部位的病變,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不但運動員可發生此類病變,不好運動的中老年人也可發生。跟骨後滑囊炎則是由跟骨後突與跟腱撞擊產生。跟腱後皮下滑囊炎,是跟腱與其表麵皮膚之間出現的滑囊炎症,常常由鞋幫與跟骨後隆突摩擦所致。

臨床表現

運動員的止點性跟腱炎常表現為運動時跟部疼痛。一般不影響日常的活動。非運動員性止點性跟腱炎可逐漸出現跟後部疼痛,開始為間斷性疼痛,以後可轉為持續性疼痛。跟腱止點部外觀正常或增大,局部壓痛。讓病人單足提踵困難或引發疼痛。少數患者可在活動時發生跟腱的斷裂,Thompson試驗陽性。
跟腱滑囊炎一般發病於運動不多的中老年人。典型發病過程為突然出現跟後部疼痛、局部腫脹。跟腱兩側可見膨出,局部皮膚溫度可升高,跟腱內外側均可有壓痛,被動背伸踝關節可加重疼痛。
Haglund畸形一般多發於年輕人。表現為跟骨結節後外側的突出。如不合併有滑囊炎可以無臨床症狀,骨突出部位皮膚和鞋幫磨擦,引起局部皮膚的紅腫疼痛。
但在很多患者止點性跟腱炎、跟腱囊炎和Haglund畸形共同存在。

診斷

1.病史
通常可發現跟骨後方緩慢發作的鈍痛,於運動後或穿特定的鞋後加重;由坐位起立後,或清晨起床後出現疼痛;跟腱止點處逐漸出現腫脹。
2.體格檢查
跟腱止點處可有皮溫增高、腫脹或觸痛;如果跟腱本身既無腫脹也無壓痛,同時觸診跟腱前緣的內外側有助於診斷跟骨後滑囊炎。某些情況下,對滑囊的衝擊觸診有助於診斷;對於跟骨後滑囊炎,足背伸時由於增加了跟腱與跟骨間的滑液囊壓力,疼痛會加劇。並可與合併跟腱增厚與腫脹的止點性跟腱炎同時存在;局部可有骨膜炎,表現為跟骨散在、局限的壓痛區。通常出現在跟骨後方的外側,多為鞋幫長期擠壓所致;應於膝關節伸、屈曲位分別被動背伸踝關節可以用來評估是否存在跟腱攣縮,致使跟腱止點處張力增加。
3.影像學檢查
①於站立位拍攝足部側位片,評價內容包括:測量跟骨后角,如果該角大於75°就可認為是突出過大。對於有症狀的Haglund綜合徵患者,多表現為同時伴有跟骨后角大於75°及跟骨傾斜角大於90°;②磁共振檢查(MRI)可使跟腱和滑囊顯影,並顯示跟骨後上方的任何骨性異常。對於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術前行MRI檢查能幫助確定術中需注意哪些解剖結構。MRI還可直觀呈現跟腱炎的程度,並與單純的滑囊炎相鑑別。
4.實驗室檢查
血尿酸以及HLA-B27等項檢查,以確定有無痛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95%的患者使用非手術治療就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1)對於運動員的止點性跟腱炎,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避免在坡道或硬的地面跑跳。症狀嚴重者,可能需要休息或制動4~6周。
(2)運動後可使用冷敷。
(3)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物(NSAIDs):跟腱囊炎可使用激素注射,但不要注射進入跟腱中。痛風患者需要使用秋水仙鹼、別嘌呤醇等藥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相應的內科處理。
(4)穿軟幫的鞋減輕對跟腱止點的擠壓,還可用帶有矽膠護墊的跟腱襪保護。軟性跟腱護套可減輕跟腱承受的應力,減輕疼痛。鞋跟抬高也可減輕跟腱的應力。矯形鞋或足墊可以糾正足的力線不良,達到減輕跟腱應力的目的。
(5)理療,輕柔的跟腱牽拉訓練。
(6)對於非運動員性止點性跟腱炎,也可先試用上述非手術治療方法。但一般不好活動的中老年患者,非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差,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可切除止點部跟腱退變和炎性組織、滑囊及增生的跟骨後上結節。如果跟腱病變範圍較大,切除病變組織後,失去跟腱附著,需重建跟腱止點,將跟腱直接縫合於跟骨結節。不能重建止點時,需要行肌腱移位重建跟腱,如使用屈拇長肌腱重建跟腱。

預防

主要的預防措施為減少運動量避免過度使用、可行跟腱牽拉練習、穿後跟稍高且有良好緩衝和襯墊的鞋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