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I 是高密度互連(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的縮寫,是生產印刷電路板的一種(技術),使用微盲埋孔技術的一種線路分布密度比較高的電路板。 HDI專為小容量用戶設計的緊湊型產品。它採用模組化可並聯設計,一個模組容量1000VA(高度1U),自然冷卻,可以直接放入19”機架,最大可並聯6個模組。該產品採用全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和多項專利技術,具有全範圍適應負載能力和較強的短時過載能力,可以不考慮負載功率因數和峰值因數。
基本介紹
中文名:HDI板
外文名: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
釋義:高密度互連板
解釋:生產印刷電路板的一種(技術)
名稱來源,HDI套用,市場供需分析,HDI電路優點,
名稱來源
HDI是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的英文簡寫, 高密度互連(HDI)製造式印刷電路板, 印刷電路板是以絕緣材料輔以導體配線所形成的結構性元件。印刷電路板在製成最終產品時,其上會安裝積體電路、電晶體(三極體、二極體)、無源元件(如:電阻、電容、連線器等)及其他各種各樣的電子零件。藉助導線連通,可以形成電子信號連結及應有機能。因此,印刷電路板是一種提供元件連結的平台,用以承接聯繫零件的基底。
對於這類結構的電路板產品,業界曾經有過多個不同的名稱來稱呼這樣的電路板。例如:歐美業者曾經因為製作的程式是採用序列式的建構方式,因此將這類的產品稱為SBU (Sequence Build Up Process),一般翻譯為“序列式增層法”。至於日本業者,則因為這類的產品所製作出來的孔結構比以往的孔都要小很多,因此稱這類產品的製作技術為MVP (Micro Via Process),一般翻譯為“微孔製程”。也有人因為傳統的多層板被稱為MLB (Multilayer Board),因此稱呼這類的電路板為BUM (Build Up Multilayer Board),一般翻譯為“增層式多層板”。
美國的IPC電路板協會其於避免混淆的考慮,而提出將這類的產品技術稱為HDI (High Density Intrerconnection,高密度互連)技術的通用名稱,如果直接翻譯就變成了高密度互連技術。但是這又無法反映出電路板特徵,因此多數的電路板業者就將這類的產品稱為HDI板或是全中文名稱“高密度互連技術”。但是因為口語順暢性的問題,也有人直接稱這類的產品為“高密度電路板”或是HDI板。恆天翔HDI手機線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