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宮內隱匿性感染特徵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

HBV宮內隱匿性感染特徵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

《HBV宮內隱匿性感染特徵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張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BV宮內隱匿性感染特徵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磊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隨著B肝疫苗的廣泛使用,HBV的水平傳播將得到控制,宮內傳播逐步演變為HBV主要傳播模式。通常認為新生兒外周血HBsAg陽性是發生宮內傳播的重要證據,但我們最近研究發現還存在大量的宮內隱匿性HBV感染(OBI)的新生兒,新生兒OBI是對現有認識的補充,其基本流行狀況、傳播機制及其與嬰幼兒人群B肝病毒攜帶的關係都值得關注。本項目基於前期HBsAg攜帶母親及其新生兒研究佇列,對HBV宮內感染尤其是OBI的新生兒人群進行巢氏病例對照研究和隨訪佇列研究,篩選與發生宮內OBI相關的宿主因素和病毒基因特徵,探索新生兒發生宮內OBI後的不同轉歸及影響因素;並採用PCB-HPT模型進行體外病毒攻擊實驗,從體內和體外2個層次分析新生兒OBI的發生機制、流行特徵和影響因素,以期為闡明宮內OBI的特徵、傳播途徑和分子機制提供可靠依據。

結題摘要

HBsAg陽性產婦為B肝傳染源的高危群體,不僅HBV 宮內傳播無法完全阻斷,而且其子代是B肝免疫失敗的主體人群,可能與HBV宮內隱匿性感染有關,而目前具體情況尚不清晰,本項目從巨觀人群研究和微觀細胞與分子水平展開研究。①人群研究:0-1歲為幼兒B肝高發年齡段,91.7%母親孕期即為HBsAg陽性攜帶者,證實幼兒發生HBV感染存在2種途徑——宮內傳播和母嬰傳播。前瞻性佇列HBV宮內傳播率、顯性感染率、隱匿性感染率分別為46.51%、8.14%、38.37%,宮內隱匿性感染是顯性感染4.71倍,其中產婦HBeAg陽性、HBV DNA定量高載量、發生前置胎盤和未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發生HBV宮內傳播的危險因素;隨訪發現其子代HBV宮內顯性感染組、隱匿性組和未傳播組的B肝免疫應答率分別為61.54%、78.38%和65.00%;幼兒發生HBV隱匿性感染者B肝免疫應答率僅為50%。證實HBV隱匿性感染是免疫無應答的高危因素。②產婦PBMC研究:產婦感染HBV的PBMC中80.85%為C基因型,PBMC中B基因型中HBV宮內顯性感染、隱匿性感染和未傳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3%、45%和22%;C基因型中HBV宮內顯性感染、隱匿性感染和未傳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6%、69%和5%。HBsAg陽性產婦外周血C基因型發生HBV宮內隱匿性感染的機率是B基因型的8.57倍,產婦PBMC感染HBV與體內高HBV DNA載量和HBeAg陽性密切相關。在感染實驗中胎盤屏障滋養細胞的感染率分別為:50%、0%、37.5%和12.5%,存在顯著性差異,驗證了胎盤滋養細胞感染HBV可以存在PBMC細胞途徑和體液途徑。③細胞因子研究:HBV可以激發孕產婦體內IFN-γ、IL-18的表達,同時抑制IL-12的分泌,但是IFN-γ在HBsAg陽性產婦體內的表達呈現組內分化現象,IL-18可對其子代發生HBV宮內顯性感染和隱匿性感染進行預判,同時提高HBsAg陽性產婦的IFN-γ、IL-12和IL-18水平提高母體細胞免疫功能,有利於阻斷HBV宮內傳播。④TLR9研究:HBV一定程度下會抑制產婦體內分泌TLR9水平,但HBeAg能刺激母體TLR9分泌,在HBsAg陽性產婦人群中隨著HBV宮內傳播程度的加重,其體內TLR9水平呈增高的組內交叉分化現象,TLR 9可以做為監測管理的有效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