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早年經歷
1968年,摩爾和諾伊斯一起退出仙童公司,創辦了Intel。Intel致力於開發當時
計算機工業尚未開發的
數據存儲領域,公司生產的第一個重要產品Intel 1103
存儲晶片於70年代初上市。1972年,Intel銷售額就達2340萬美元。從1982年起的過去10年間,微電子技術共有22項重大突破,其中由Intel公司開發的就有16項之多。
在摩爾主導Intel的十幾年時間裡(1974~1987年),以PC為代表的
個人計算機工業萌芽並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摩爾以其敏銳的眼光,準確地預測到了PC的成功。他果斷地做出決定,Intel進行戰略轉移,專攻
微型計算機的“心臟”部件--
CPU。戈登·摩爾正是這場變革和進步的最大推動者和勝利者。在高科技的IT領域,奮鬥過十年的人物就可以被人稱為老兵了。那么閃耀了40多年光芒的摩爾又該被稱為什麼呢?戈登·摩爾不但是一個老兵,他更是一位
信息產業的偶像。雖然擔任Intel榮譽董事主席的摩爾已經淡出了日常的管理事務,但是他還是一周數日出現在Intel總部的大樓里
1998年,摩爾和美國AAA
國際合作創辦了AAAInt-l。Intel公司以“智慧型”產業為主,“AAA”以“智慧”產業為主,合作後“AAAInt-l”以“
智慧型+智慧”的“智創未來,鏈動世界”為
經營理念,以“服務
國際戰略,履行全球責任”為使命,全力滿足未來智慧型化社會從“網際網路---
物聯網---
智聯網”鏈動發展
市場需求!
他是信息產業的偶像,他的定律不僅把
英特爾帶到了產業的頂峰,也指引著40年來
IT產業的發展。他,戈登·摩爾,在盛名之下,把自己謙和地封藏起來,在退出江湖多年之後,他的出場依然如超級巨星一樣,引來技術天才們的如雷掌聲。
沒有哪個工程師的出場能像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那樣,猶如一個超級巨星。為了紀念
IDF成功舉辦10周年,這位極少露面的
摩爾定律之父,在
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的第一天掀起了一個高潮,現場所有觀眾站起來用熱烈的掌聲向他致敬。
第二次見到摩爾,是他忽然出現在安靜的媒體室里,幾乎所有的記者都扔下手裡的
筆記本電腦,抓起相機一擁而上。國外記者說,摩爾的每一次出場都是這樣,他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刻出現在你面前。
摩爾很高,有一米八,年近八旬的他身著黑色西裝仍然挺拔。不管周圍人如何手忙腳亂,這位白髮老者總是氣定神閒、悠然自得。
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什麼,當然是電腦和網路,哪個行業最賺錢,當然是在風口浪尖上的IT行業,那么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是誰,也許會有一些猶豫,不過看看自己的電腦,瞅瞅無處不在的廣告,這個答案就一目了然,當然就是全球最大的CPU製造商“英特爾”,它是計算機行業的領軍人物,生產著電腦的“心臟”——CPU,是真正的晶片巨人,任何一個計算機製造商,沒有誰敢拒絕英特爾的產品,沒有誰敢不使用著名的
奔騰系列,雖然計算機戰場硝煙四起,但幾十年來,它永遠處於不敗之地,幾乎成為完美的化身。
而這個完美的化身是由三駕馬車所駕御的。
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
安迪·格魯夫,每一個都是那么赫赫有名,功勳蓋世,他們是完美的最佳組合,諾伊斯被尊稱為“聖人”,引領著
企業發展方向,安迪被稱為“
偏執狂”,用鐵腕管理著公司,摩爾則是出類拔萃的技術天才,計算機
產業發展第一定律的發明人,尤其擅長技術趨勢的分析與謀略的策劃,是英特爾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它的“心臟”。
科學家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爾出生在
加州舊金山的佩斯卡迪諾。父親沒有上過多少學,17歲就開始養家,做一個小官員,母親只有中學畢業,但一家人日子過得也溫馨和樂。
11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年幼的摩爾對化學產生了興趣。當時鄰居的孩子有一個獨特的
聖誕禮物,那是一個化學裝置,裡面有許多真正的化學試劑,可以製成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甚至可以製造炸藥,摩爾簡直完全著了迷,整天跑到鄰居家裡去,研究這些小東西,他開始想成為一個化學家!
在學校里,摩爾不是最用功的那個人,但卻是最會學習的那個,他整天跑出去做運動,搞發明,但學習成績一直還不錯。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了著名的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化學專業,實現了自己的少年夢想。1950年,摩爾獲得了學士學位,接著他繼續深造,於1954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摩爾來到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在1953—1956年期間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套用物理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當時他的研究方向是觀察
紅外線吸收性狀和火焰
分光光度分析。但不久研究小組因兩個上司的離去而名存實亡。而摩爾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他說:“我開始計算自己發表的文章,結果是每個單詞5美元,對
基礎研究來說這相當不錯。但我不知道誰會讀這些文章,政府能否從中獲得相應的價值。”
幾年之後,在
諾貝爾獎獲得者、
電晶體的合作發明者
威廉·肖克利的邀請下,1956年,摩爾回到
加利福尼亞,作為一名化學專家加入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他想放棄以前那種太過於虛無縹緲的理論研究,做點事情,讓自己的研究得到套用。
事實證明,摩爾加入肖克利半導體公司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夥伴,成就了一番最偉大的事業。羅伯特·諾伊斯、布蘭克、拉斯特都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也有缺憾存在,因為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學家,卻缺乏
經營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對管理一竅不通。
史丹福大學教授特曼曾評論說:“肖克利在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眼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們又很難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實驗室沒有研製出任何像樣的產品。
於是,公司里意氣相通的8個人決定“叛逃”,帶頭人是諾伊斯,他是摩爾最好的朋友。他們向肖克利遞交了辭職書。肖克利怒不可遏地罵他們是“
八叛逆”。但青年人還是義無反顧離開了他們的“伯樂”。不過,後來就連肖克利本人也改口把他們稱為“八個天才的叛逆”。在
矽谷許多傳說中,“八叛逆”的照片與矽谷第一位創業者
惠普的車庫照片,具有同樣的
歷史價值。
英特爾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
華爾街日報》,按
紐約股票欄目挨家挨戶尋找合作夥伴,他們找了35家公司,但被拒絕了35次。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家地處美國紐約的
攝影器材公司,這家
公司名稱為Fairchild,音譯“費爾柴爾德”,意思就是“
仙童”。已經60多歲的費爾柴爾德先生已經沒有多少心情和動力了,他只提供了3600美元的
種子基金,要求他們開發和生產商業
半導體器件,並享有兩年的購買特權。於是,“八叛逆”創辦的企業被正式命名為仙童半導體公司。
“仙童”們商議要製造一種
雙擴散基型電晶體,以便用矽來取代傳統的鍺材料,這是他們在肖克利實驗室尚未完成卻又不受肖克利重視的項目。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答應提供財力,總額為150萬美元。諾依斯給夥伴們分了工,由摩爾負責研究新的
擴散工藝,而他自己則與拉斯特一起專攻平面
照相技術。
1958年1月,
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矽電晶體,用於該公司電腦的
存儲器。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優勢,一舉成為矽谷成長最快的公司,別人稱它是“淘氣孩子們創造的奇蹟”。
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到1967年,公司
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
天文數字。人們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矽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
1965年的一個無意的瞬間,摩爾發現出一個對後來計算機行業極為重大的定律,它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誌上,雖然只有3頁紙的篇幅,但卻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在文章里,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積體電路上能被集成的電晶體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今後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做的這個預言,因後來積體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並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
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新興電子電腦產業的“第一定律”。
但在當時,摩爾和其他人都沒有想到它的作用。因為這時的仙童已經在孕育著危機,隨著分公司的壯大,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
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總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這種現狀,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紛紛出走自行創業。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後兩位諾伊斯和摩爾,帶著當時還不出名的葛羅夫脫離仙童公司自立門戶,在加州維爾山的一幢舊樓中,英特爾成立了,新公司最初起的名字叫“摩爾——諾伊斯電子公司”。但是英文裡Moore Noyce聽起來與more noise(吵吵嚷嚷)非常相似,所以又改成了“英特爾”。“英特爾”(Intel)本來源自於英文單詞“智慧”(Intelligence)的頭部。同時又與英文的“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很相似,於是,這個簡單卻響亮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雖然是個小公司,沒有資金,沒有地方。但他們卻雄心萬丈,要闖一番偉大事業。
創業之初,三人一致認為,半導體最具潛力的市場是存儲器晶片,這一市場完全依賴於高科技。1969年,英特爾推出自己的第一批產品——雙極處理64位存儲器晶片,代號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個大容量(256位)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存儲器1101。1972年,又乘勝推出第一個容量為1KB的
動態隨機存儲器1103,這種價廉物美的產品深受歡迎,供不應求,它的誕生正式宣告了
磁芯存儲器的滅亡,並最終成全了
個人電腦革命。
摩爾時代
在
英特爾公司,摩爾定律開始得到徹底的發揮和實踐。從70年代起,英特爾就構築了其賴以成功的
商業模式——不斷改進晶片的設計,以技術創新滿足計算機製造商及軟硬體產品公司更新換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爾提出,計算機的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贏得高額利潤並將獲得的資金再投入到下一輪的
技術開發中去,才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下來。而摩爾的口頭禪就是“改變是我們終身的熱愛”。
在摩爾定律的指導下,英特爾公司好戲連台,1971年對外公布了世界第一個
微處理器4004,宣告了“一個集成電子
新紀元已經來臨”。1974年,又推出了微處理器8080。“8080”被專家們稱讚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微處理器之一,也正是從8080開始,個人電腦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發展起來。
1974年在諾伊斯卸任之後,時任副總裁的摩爾正式登上了總裁和
執行長的寶座,開始了英特爾騰飛的路程。作為技術出身的企業家,摩爾從不認為自己是公司的總裁,高高在上,並且他十分注重技術的轉化,消除英特爾研究實驗室和製造部門之間的瓶頸,加快了新產品從實驗室向工廠、向市場的轉化。
由於
經營策略的正確,技術上的創新,這時的英特爾已經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巨人地位,環顧四周,無一人是對手,不由得洋洋得意,但他們沒有想到,在遙遠的東方,一股新生的勢力正在成長。
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電氣公司的科研力量聯合起來,組建起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研究所,不到4年時間,他們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3月,
惠普公司總經理安德森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了一份日美兩國晶片質量的比較報告,美國最好的產品的
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產品高出5倍。這份報告引起矽谷的震驚。
然而真正的較量是1981年。這年12月,英特爾公司推出8087晶片,日本松下公司毫不示弱地拿出3200晶片。當時64K動態隨機存儲晶片是電腦界一致看好的
重頭戲,它包含65536個元件,不僅能讀,而且能夠像黑板一樣擦寫。但日本的64K晶片是半路里殺出來的一匹黑馬,以它低成本和
高可靠性,迅速占有美國,使英特爾的單個晶片價格在一年內就從28美元慘跌至6美元,英特爾這個新生的巨人被狠狠地教訓了,矽谷為之譁然,美國為之譁然。
摩爾痛定思痛,決心放棄存儲晶片市場,轉向了微處理器(控制晶片)市場,因為以其敏銳的眼光,摩爾已經準確地預測到了個人電腦以後的成功。他果斷地做出決定,Intel進行戰略轉移,專攻微型計算機的“心臟”部件—CPU,正是這一決策,最終確立了英特爾在全球微處理器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從1985年起,英特爾開始同
康柏聯合研製以80386微處理器為基礎的新型計算機,並於1987年成功地推出運算
速度比IBM
個人計算機快三倍的台式386計算機。1991年,英特爾又與IBM公司達成一項為期10年的微處理器協定,研製能用一塊晶片代替許多計算機芯址,並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處理器。
技術上的創新使英特爾不斷領先於同行,始終占據著微處理器市場的極大
市場份額,利潤連年上升,但摩爾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相信自己的摩爾定律,清楚市場的淘汰是多么快速,依然以極大的頻率“自己淘汰自己”。1993年3月,英特爾又推出微處理器的第五代CPU產品——
Pentium(奔騰)。
在摩爾主導Intel的十幾年時間裡,以PC為代表的個人計算機工業萌芽並獲得了飛速的發展。隨著PC在全球範圍獲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從一個存儲器製造商長成為一個更加輝煌的Intel。戈登·摩爾正是這場偉大變革的最大推動者和勝利者。
1989年,摩爾從主席職位上光榮退休。
人物逝世
2023年3月24日,英特爾公司和戈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宣布,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於當地時間2023年3月24日在夏威夷的家中平靜去世,享年94歲。
人物評價
在IT行業有一個神話,這個神話就是一條定律把一個企業帶到成功的頂峰,這個定律就是“
摩爾定律”。信息產業幾乎嚴格按照這個定律以指數方式領導著整個經濟發展的步伐,這個定律的發現者不是別人,正是世界頭號CPU生產商
Intel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隨著PC在全球範圍獲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從一個存儲器製造商成長為一個更加輝煌的Intel。戈登·摩爾正是這場變革和進步的最大推動者和勝利者。
在矽谷歷史上,尤其是在
英特爾,摩爾是最令人敬佩的公司創始人之一,是最受人尊敬的科學家,他比其他人更能體現英特爾的模式:以技術起家,靠創新成長,是真正的技術領袖和最可親的企業家。但作為公司永遠的名譽主席,摩爾巨大的影響力依然籠罩著整個英特爾公司。他是英特爾真正的“心臟”。
謙和的偶像
在IDF上,現任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
帕特·基辛格是這樣描述摩爾的,“若干年前,接到通知說摩爾博士請我到他辦公室開會討論技術,感覺就像是接受上帝的召見一樣。”
而在英特爾公司前任領導人、摩爾一手栽培的
安迪·格魯夫心裡,摩爾更像是“一個父親的角色” 。
更多的人則把摩爾看做信息產業的偶像,他的一個定律不僅把英特爾這個企業帶到了產業的頂峰,40年來IT產業也幾乎嚴格按照這個定律發展著。
1965 年,作為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應邀為《電子》雜誌撰寫了一篇名為《讓積體電路填滿更多元件》的文章,摩爾在文中對未來半導體元件工業的
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他指出,單塊矽晶片上所集成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年增加1倍。1975 年,他又將原來的預測更新為每兩年增加1倍,後來預測的時間更準確,是兩者的
平均數: 18個月。
早期的積體電路存在許多問題。當時各方面的看法都認為,積體電路沒有意義。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產量問題。當時晶片只能達到20%的產出率。如果在1條電路里裝入8個電晶體,人們認為產出率只有0.2的8次方,這就是實際的產出率,這樣不可能降低
產品成本。
“因此,使積體電路實現和單個電晶體相當的產出率的構想就顯得十分誘人。”摩爾的這一預言後來成為
半導體行業提供日益強大的晶片,同時降低
電子設備成本的指導原則。
而這篇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並未令摩爾感到驕傲,“只要你掌握了超群的高新技術,擁有過人的頭腦和智慧,你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在這篇不經意之作發表數年之後,一位朋友給文章起名為“摩爾定律”,剛開始時,摩爾並不願使用這一名稱,幾十年後,“我最終還是習慣了這個名稱。”
許多人,包括摩爾本人都沒有意料到摩爾定律竟然具有如此長的生命力。摩爾坦言,摩爾定律不會一成不變地永遠繼續下去,大約還有10~15年就會發生變化。“任何以指數增加的
物理量都預示著災難。要知道,這時就接近某種極限了。你總不能超越某種重要的極限。”
不服老的船長
自1968年英特爾誕生之日,摩爾就是這家傳奇性公司的高級領導之一,在1974年
鮑勃·諾伊斯卸任之後,摩爾上任英特爾總裁和執行長,成為駕馭英特爾巨輪的“船長”。
與諾伊斯相比,摩爾可能更擅長管理而不是領導,儘管他不是一名令人望之肅然起敬的管理者,但在決策方面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作為CEO,摩爾必須常常同時從商人、工程師和科學家3個角度來制定決策。在確定是否投資一項新技術或一個新市場時,往往很難做選擇。摩爾認為,最糟糕的是不做出任何選擇,決策越難制定,說明兩個選擇之間的差別越小。“既然選哪一個都差不多,你完全可以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然而有一個簡單的決策,令這位智者有點後悔。
在1968年創建英特爾時,摩爾就規定了72歲強制退休的制度,“我幾年前就已經到年齡了,雖然現在還參加會議,但我的投票是無效的。” 他卻覺得這個年齡太早了。“我認為72歲對現在的這個年代來說,或許是一個十分保守的年紀,很多人在如此高齡的時候,仍然能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儘管成為英特爾的“船長”令摩爾獲得了空前的成就和財富,作為公司的名譽主席,他每周都工作,他的影響力始終瀰漫在這家利潤很高的公司里。但相比在
公共場合露面,他更喜歡扛著一根
釣竿,到矽谷港區釣魚,或是在湖上滑船遊憩,享受寧靜的晚年時光。
“離開工作一段時間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可以離開兩個星期,除了想如何釣到魚,其他的一概不想。”摩爾會到一個沒有電話的地方,徹底消失一段時間,“因為我沒有
黑莓手機。”
釣魚幫助摩爾思考這個世界,令他重新充滿活力,也促成了摩爾的另一段有意義的人生——成立摩爾基金。
慷慨的慈善家
摩爾喜歡在深水釣魚,去他所能發現的最偏遠的地方進行最好的享受。他去過很多偏遠的地方,但當幾年後再次去的時候,卻發現了那裡到處是
高級酒店和高爾夫球場。
“某些地方真的需要保護!看看世界變化有多快,我們人類發展的速度已經超過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極限。恐怕我們是最後一代能夠在地球上看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的人。”這激發了摩爾夫婦對
保護自然資源的興趣。
2000年,戈登·摩爾和他的妻子貝蒂一起捐款50億美元發起成立了“戈登·E·摩爾與貝蒂·I·摩爾基金會”,這是全美國最大的
慈善基金會之一。
在美國《
商業周刊》發布的2005年美國“50位最慷慨慈善家”排行榜中,摩爾夫婦在2001年至2005年期間共捐款或承諾捐款70.46億美元,全球首富
比爾·蓋茨夫婦在該期間內捐款或承諾捐款54.58億美元。摩爾與妻子貝蒂取代了蓋茨與妻子梅琳,贏得了“最大慈善家”的頭銜。
摩爾對保護自然資源的興趣大於一切。他的基金會包含了幾個方面,有一些資金用於環境保護,更多的資金用於科學和
高等教育。他妻子貝蒂最喜歡的項目,是盡一切可能幫助改善護理事業。
“我們比政府更會花錢。”摩爾基金會的50億
美元資產中,每年運營的預算就達到2000萬美元。雖然其財富難與比爾·蓋茨爭鋒,卻是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最安詳、實在的富翁了。
財富排名
2020年4月7日,戈登·摩爾以98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2020年,戈登·摩爾以103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美國富豪榜》第48位。
2021年4月,《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發布,戈登·摩爾以121億美元位列第182名。
2022年3月,戈登·摩爾以630億財富位列《2022家大業大酒·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38名。
2023年3月23日,以330億元財富位列《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第623位。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
福布斯》公布的美國25位最慷慨的捐贈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