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英特爾出品的微處理器)

奔騰(英特爾出品的微處理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Pentium是英特爾的第五代x86架構微處理器,於1993年3月22日開始出貨。Pentium的命名來自希臘字母的penta(第五)和表示元素的詞尾-ium組合。他不僅寓意這是第五代英特爾處理器,同時也希望他像科幻般的第五元素一樣給用戶非凡的體驗。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奔騰
  • 外文名:Pentium
  • 所屬公司:英特爾
  • 公司地點:美國加州聖克拉拉
概念,由來,改變,

概念

製造日期:由1993年至今
廠商:英特爾
處理器速度:60 MHz 到4000 MHz
前端匯流排速度:50 MHz 到1066 MHz
製程:
(MOSFET通道長度)800 nm 到32 nm指令集架構:x86 到 x64
奔騰32納米CPU奔騰32納米CPU
微架構:P5
插座:
Socket 4
Socket 5
Socket 7
Socket 8
Slot 1
Slot 2
Socket 370
Socket 423
Socket 478
LGA 775
LGA1156
...
核心:
P5
P54
P54CS
P55C
P6
Katmai
Coppermine
Tualatin
Willamette
Northwood
Tillamook
Netburst
Core
...
Pentium是英特爾的第五代x86架構微處理器,於1993年3月22日開始出貨。他是486產品線的後代。Pentium本應命名為80586或 i586,後來命名為“Pentium”(通常認為“pentium”是希臘文“五(penta)”加拉丁文中代表名詞的接尾語“ium”的造詞)是因為阿拉伯數字無法被用作註冊商標。i586被使用在英特爾競爭對手所製造的類80586的微處理器。

由來

Pentium是英特爾的第五代x86架構微處理器,於1993年3月22日開始出貨。他是486產品線的後代,Pentium本應命名為80586或 i586,但從80486處理器開始,CPU逐漸被設計為可替換式的插接配件,DIY逐漸顯露出雛形,而AMDCyrix等廠商推出的486處理器雖不及英特爾,但在性價比上卻也讓英特爾望塵莫及。
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也有了這樣的認識:只要有一個便宜又好用的486處理器誰在乎這顆處理器是來自英特爾還是AMD呢。意識到來自其他廠商的威脅英特爾開始思索尋求新的變化,而當時英特爾的高層的一致認知就是:要為英特爾處理器申請命名專利,並將其打造為獨一無二的,讓消費者易於識別的品牌。但當時的規定是不能為數字申請專利。“下一代處理要以586命名?絕不!除非從我的屍體上跨過去。”當時英特爾掌門人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Grove)在80586記者招待會這樣告訴記者。
奔騰LOGO奔騰LOGO
為了給處理器一個響亮的名號,英特爾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征名活動,最後收到的回覆經過篩選後也多達3300餘份,其中甚至還包括not586、CUAMD等稀奇古怪的建議,經過無數次討論以後,最終確定了三個預選方案----inteligence、RADAR以及pentium,本來inteligence這個既扣主題又彰顯品牌,但英特爾高層卻決定使用另一個稱呼——從此開闢了統治處理器市場13年之久的盛世王朝----pentium(奔騰)。
Pentium的命名來自希臘字母的penta(第五)和表示元素的詞尾-ium組合。他不寓意這是第五代英特爾處理器,同時也希望他像科幻般的第五元素一樣給用戶非凡的體驗。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

改變

486後的改變
超標量(Superscalar)架構 - Pentium 擁有兩個資料路徑(管線:pipelines),可以達到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完成一個以上的指令。一個管線(稱為"U")可以處理任何的指令,而另外一個(稱為"V")可以處理簡單,最共同的指令。使用一個以上的管線是傳統 RISC 處理器設計的特色,這也是在許多 x86 平台上第一個實作出來的,顯示有將兩種技術合併的可能性,創造出幾乎“混合在一起”的處理器。
64位元 資料路徑 - 這使得每一次從記憶體提取指令的資訊數量變成兩倍。這並不表示 Pentium 可以執行所謂的 64 位元套用程式;他的主暫存器仍然是 32 位元寬度。
MMX指令(只有後期的型號)- 一種基本的 SIMD 指令集擴充,設計給多媒體套用程式使用。
Pentium MMX - top viewPentium 架構的晶片最多每個時鐘周期提供約為 486 處理器的兩倍效能。最快的 Intel 486 部分幾乎與第一代的 Pentium 有相等的速度,少部分後期的 AMD 486 型號只大約等於 Pentium 75 MHz。
最早期推出的 Pentium 時脈速度為 66 MHz 和 60 MHz。後來 75、90、100、120、133、150、166、200,和 233 MHz 的版本才逐漸地出現。Pentium OverDrive 處理器以 63 和 83 MHz 的頻率推出,當作老舊 486 等級電腦的升級選像。
原本的 Pentium 微處理器有內部的代碼稱為 P5,是管線化(pipelined)的循序(in-order)超純量(superscalar)微處理器,以 0.8 微米製程技術製造。接著推出的是 P54,是把 P5 縮小到 0.6微米製程,已經是可以作為雙處理器以及擁有與前端匯流排不同的內部時脈速度(要增加匯流排的速度要比增加內部時脈來得更困難)。P54 之後接著是 P54C,使用 0.35微米製程 - 純粹 CMOS 製程,相對於在早期的 Pentium 是使用 Bipolar CMOS 製程。
Pentium MMX
接著,P55C 也以 Pentium with MMX Technology 推出(通常只稱為 Pentium MMX);他是以 P5 核心為基礎,0.35 微米製程也在這個系列中使用,但是擁有新的 57 個 "MMX" 指令集來增進多媒體工作的效率,像是媒體的編碼跟解壓縮。然而,軟體必須明確地對於使用 MMX 做最佳化,以及 P55C 顯示出速度增加的幻象主要是來自於內部快取(cache)的容量變成兩倍為 32 KB。
早期的 60-100MHz Pentium 版本在浮點運算單元有一個問題,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導致除法運算的精確度降低。這個缺陷於1994年 被發現,變成如今廣為人知的 Pentium FDIV bug ,同時這一事件導致 Intel 陷入巨大的窘態,建立召回計畫來回收有問題的處理器。60 和 66 MHz 0.8微米版本的 Pentium 處理器也由於其功能上的脆弱以及產生高熱量而被指責。
Intel 已經保留 Pentium 商標名稱給後面世代的處理器架構,但是在內部其實與 Pentium 相當的不同:
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
Pentium M
Pentium D
Pentium EE
Pentium Dual Core
Pentium G
在這些商標名稱上可以看到與這些 CPU 微架構的天性只有很鬆散的關聯。Pentium 品牌現今在桌上型和移動型部分使用,Celeron 品牌則使用在 "經濟型" 部分(通常是低效能跟低價格),以及 Xeon 品牌使用在適合伺服器和工作站之高效能的部分。同樣的微架構可能會在所有的品牌中使用,但是他們在實作上有不同的時脈速度,快取大小,以及封裝和插槽。而且,在不相關的微架構的晶片上使用相同的名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