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目錄
一、定義▲▲
二、流行病學
三、病因和發病機制
四、臨床表現▲▲▲▲ 變異型疾病
五、輔助檢查
六、診斷▲▲▲▲
七、鑑別診斷▲▲▲▲
八、治療
流行病學
我國以兒童和青壯年多見。以15~35歲和50~75歲兩個年齡段為多發
病因和發病機制
確切病因
不清,多數病人發病前有感染、疫苗接種或手術史。可能與
空腸彎曲菌、巨細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體、
B型肝炎病毒、HIV等感染有關。
大多認為本病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一種
遲發性過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原體某些組分與
周圍神經髓鞘中的P2蛋白相似,導致交叉免疫反應,引起
周圍神經脫髓鞘。
臨床表現
☞ 病前感染史或疫苗接種史。
☞ ①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癱瘓,近端重於遠端,肌萎縮。②感覺障礙輕。
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④顱神經損害(第7、9、10)。⑤肌肉疼痛(腓腸肌壓痛)。
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皮膚、血壓、心律等改變)
⑦Kernig征(+)、Lasegue征(+)。
病情危重者可在1~2天內迅速加重,出現四肢完全性癱瘓、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導致呼吸困難、咳嗽無力、吞咽障礙等而危及生命。
☞ 分型
✍ 按病變部位分:腦神經型 脊神經型 混合型
✍ 按病理變化分:軸突變性型 脫髓鞘型
✍ 按發病及病程經過分:經典型 復髮型 慢性型
☞ 變異型
Ø 腦神經型
Ø 急性運動軸索型神經病(AMAN):
Ø 急性運動感覺軸索型神經病(AMSAN):
Ø Fisher綜合徵(費氏綜合徵):表現為眼外肌麻痹、共濟失調和腱反射消失三聯征。▲
輔助檢查
✏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蛋白增高而細胞數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
周后出現。▲▲▲
✏電生理:
⑴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明顯減慢、失神經或 軸索變性的證據。F波或H反射延遲或消失。
⑵心電圖異常
✏腓腸神經活檢:脫髓鞘和炎性細胞浸潤。很少用。
診斷要點
u 病前1~4周有感染史;
u 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②末梢型感覺障礙及腦神經受累
③CSF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④早期F波或H反射延遲等。
鑑別診斷
☞脊髓灰質炎:
⒈ 發熱較明顯;
⒉ 常累及一側下肢;
⒊ 無感覺障礙及腦神經受累;
⒋ CSF細胞增高、蛋白正常或輕度增高。
☞急性脊髓炎:
GBS脊髓型應注意與該病鑑別。
⒈ 脊髓損害表現:截癱,
錐體束征陽性,傳導束型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障礙;
⒉ CSF蛋白、細胞均有輕度增高或正常。
☞ 重症肌無力:
1. 慢性隱匿起病
2. 肢體呈病態易疲勞性無力
3. 波動性:肌無力晨輕暮重
3. 新斯的明試驗陽性▲▲
八、治療
✏ 血漿交換
✏ 免疫球蛋白靜脈:成人劑量0.4g/(kg.d),× 5
✏ 皮質類固醇:
地塞米松10~15mg/d,靜滴, 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