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現代管理學將ABC成本法定義為“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據事物的經濟 、技術等方面的主要特徵,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點與一般,從而有區別地採取管理方式的一種定量管理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BC成本法
  • 外文名:Activities-Based Cost Method
  • 別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
  • 套用:成本管理
簡介,兩者區別,成本分配的過程,成本法,組成,分析過程,實施步驟,套用案例,套用優勢,

簡介

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作業成本核算法。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範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讚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帳戶、作業會計等概念。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統的討論。
這是理論上研究作業會計的第一部寶貴著作。但是,當時作業成本法卻未能在理論界和實業界引起足夠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MRP、CAD、CAM、MIS的廣泛套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興起,使得美國實業界普遍感到產品成本處處與現實脫節,成本扭曲普遍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青年學者庫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注意到這種情況,在對美國公司調查研究之後,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在過去10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新型的諮詢公司已經擴展了作業成本法的套用範圍並研發出相應的軟體。ABC成本法引入了許多新概念,下圖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概念之間的關係。分配到作業的資源構成該作業的成本要素(圖中的黑點),多個成本要素構成作業成本池(中間的小方框),多個作業構成作業中心(中間的橢圓)。
ABC成本法ABC成本法

兩者區別

與ABC管理法的區別
ABC管理法又稱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它以某一具體事項為對象,進行數量分析,以該對象各個組成部分與總體的比重為依據,按比重大小的順序排列,並根據一定的比重或累計比重標準,將各組成部分分為ABC3類,A類是管理的重點,B類是次重點,C類是一般 。ABC管理法的原理是按巴雷托曲線所示意的主次關係進行分類管理。廣泛套用於工業、商業、物資、人口及社會學等領域,以及物資管理、質量管理、價值分析成本管理資金管理生產管理等許多方面。它的特點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點問題進行管理,又能兼顧一般問題,從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最好的經濟效益。
ABC管理法的主要程式是:①收集數據,列出相關元素統計表。②統計匯總和整理。③進行分類,編制ABC分析表。④繪製ABC分析圖。⑤根據分類,確定分類管理方式,並組織實施。

成本分配的過程

作業成本計算法不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作業成本計算法基於資源耗用的因果關係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活動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作業;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1.資源
資源是企業生產耗費的原始形態,是成本產生的源泉。企業作業活動系統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屬於資源。一個企業的資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製造費用等。
2.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動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單元。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3.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亦稱成本驅動因素,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誘因。成本動因通常以作業活動耗費的資源來進行度量,如質量檢查次數、用電度數等。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據。成本動因又可以分為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
4.作業中心
作業中心又稱成本庫,是指構成一個業務過程的相互聯繫的作業集合,用來匯集業務過程及其產出的成本。換言之,按照統一的作業動因,將各種資源耗費項目歸結在一起,便形成[作業中心]。作業中心有助於企業更明晰地分析一組相關的作業,以便進行作業管理以及企業組織機構和責任中心的設計與考核。

成本法

成本法是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
那么,什麼是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依據一定的規範計算材料費人工費管理費、財務費等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管理法有時不能反映出所從事的活動與成本之間的直接聯繫。而ABC成本法相當於一個濾鏡,它對原來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調整,使得人們能夠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從事工作之間的直接聯繫,這樣人們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無效的。
ABC成本法主要關注生產運作過程,加強運作管理,關注具體活動及相應的成本,同時強化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

組成

(1)作業
作業是指需要進行操作並因此消耗資源的流程或程式。比如給供應商打電話訂購就是一個作業。
(2)成本動因是工作的直接原因。成本動因反映了產品或其他成本對象對作業的需求。
如果作業是交付貨物,成本動因就是將要被交付的貨物的數量。成本動因應該與度量單位聯繫起來,並且容易度量。它們之間的聯繫會對作業和交易成本的關係產生影響,即作業是否會影響交易成本。簡易的度量可以很容易度量出作業成本的多少、作業的產品或者服務的使用情況。採購作業的一般成本動因包括申請所要求的貨物數量、零件規格的數量、進度表變動的數量、供應商的數量和延遲交付的數量。
需要考核績效的實體,比如產品、顧客、市場、分銷渠道和項目。
(4)作業清單
產品或其他的成本對象所需要的作業及其相關成本的清單。

分析過程

ABC分析法的過程
ABC分析法的過程是:
1.定義業務和成本核算對象(通常是產品,有時也可能是顧客、產品市場等)。這一過程很耗時間。如果兩種產品滿足的是顧客的同一種需求,那么在定義業務時,選擇顧客要比選擇單個產品更為恰當。
2.確定每種業務的成本動因(即成本的決定因素,如定單的數量)。
3.然後,將成本分配給每一成本核算對象,對各對象的成本和價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實施步驟

ABC分析法的實施步驟
作業成本的實施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設定作業成本法實施的目標、範圍,組成實施小組;
作業成本的實施必須目標明確,即決策者如何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實施範圍是作業成本的實施的部門,作業成本可以在全企業實施也可以在獨立核算的部門實施,作業成本的實施主體必須明確。為實施作業成本必須組建作業成本實施小組,小組由企業的領導牽頭,包括企業的會計負責人以及相關的人員。國外作業成本實施時一般由企業內部的人員和外部的專業諮詢人員組成專門實施小組,外部專業的諮詢人員具有作業成本的實施經驗,使得實施可以借鑑其他實施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ABC成本法
(2)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收集相關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過程,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3)建立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係,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係作業到作業產品的分配關係建立
(4)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比傳統成本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複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5)作業成本運行;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
(6)分析解釋作業成本運行結果;
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7)採取行動。
針對成本核算反映的問題採取行動。如提高作業效率,考核組織和員工,改變作業的執行方式,消除無價值的作業。
企業是一個變化的實體,在作業成本正常運行後,還需要對作業成本核算模型進行維護,以使其能夠反應企業的發展變化。伴隨企業的運行,作業成本的運行、解釋和行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套用案例

某農機廠是典型的國有企業,以銷定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傳統成本法製造費用超過人工費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為此,企業決定實施作業成本法。
根據企業的工藝流程,確定了32個作業,以及各作業的作業動因,作業動因主要是人工工時,其他作業動因有運輸距離、準備次數、零件種類數、訂單數、機器小時,客戶數等。
通過計算,發現了傳統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異率達到46.5%。根據作業成本法提供的信息,為加強成本控制,針對每個作業制定目標成本,使得目標成本可以細化到班組,增加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通過對成本信息的分析,發現生產協調、檢測、修理和運輸作業不增加顧客價值,這些作業的執行人員歸屬一個分廠管理,但是人員分布在各個車間。通過作業分析,發現大量的人力資源的冗餘。根據分析,可以裁減一半的人員,並減少相關的資源支出。分析還顯示,運輸作業由各個車間分別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餘,將運輸作業集中管理,可以減少三四台叉車。
此外,正確的成本信息對於銷售的決策也有重要的影響,根據作業成本信息以及市場行情,企業修訂了部分產品的價格。修訂後的產品價格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產品的成本,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套用優勢

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分析法雖然也可作為一個會計系統使用,但分析特定時點上產品盈利能力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由於成本動因和企業的業務是變化的,為確保過去的數據和分析結果能夠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進行修訂。這種修訂應當促使定價、產品、顧客重點、市場份額等戰略的改變,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套用 1、物流成本研究的意義及現狀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裝卸、儲存、流通加工、物流資訊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總和。改善企業內部物流而增加利潤成為當今企業管理的熱點和重點,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那么這塊金礦到底有多大,如何充分挖掘這塊金礦則成為當今企業密切關注的問題。
物流技術20世紀50年代在日本興起,發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由重視功能變為重視成本,進而變為重視服務。物流成本管理一直受到日本物流界的重視,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向物流成本與財務結算制度相連結。神奈川大學的唐澤豐教授認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經歷了四個階段,日本企業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基本停留在第三階段。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了物流的概念,並興起研究的熱潮。在此過程中,從簡單的模仿到獨自創新,物流領域為企業的成本節約做出了貢獻。然而,物流成本管理一直沒有完整的體系,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複雜性以及關聯性強決定的。從中國企業物流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來看,現階段一些先進的企業要解決的是物流成本的核算以及逐步建立物流預算制度。
2、ABC成本法概述
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帳戶、作業會計等概念。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統的討論。這是理論上研究作業會計的第一部寶貴著作。但是當時作業成本法卻未能在理論界和實業界引起足夠的重視。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青年學者庫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學教授開普蘭(RobertSKaplan)注意到這種情況,在對美國公司調查研究之後,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1988)(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在過去10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新型的諮詢公司已經擴展了作業成本法的套用範圍並研發出相應的軟體。
ABC成本法引入了許多新概念,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概念之間的關係。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或作業中心,作業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產品。分配到作業的資源構成該作業的成本要素,多個成本要素構成作業成本池,多個作業構成作業中心。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分別是將資源和作業成本進行分配的依據。
3、以活動為基礎的成本分析(ABC)法是被認為確定和控制物流費用最有前途的方法
第一,傳統的成本計算法造成了所謂的“物流費用冰山說”。一般情況下,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庫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實際這些費用在整個物流費用中猶如冰山一角。因為企業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自己的庫房保管貨物和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都沒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傳統的會計方法沒有顯現各項物流費用,在確認、分類、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許多缺陷。
第二,在現代的生產特點下,傳統物流成本計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多處失真,不利於進行科學的物流控制。現代生產特點是生產經營活動複雜,產品品種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準備,使過去費用較少的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資訊系統的維護等與產量無關的物流費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資源也隨其成倍增加。基於這種無意識的假定,成本計算中普遍採用與產量關聯的分攤基礎--直接工時、機器小時、材料耗用額等等。這就是所謂的“數量基礎成本計算”的由來。這種計算方法使許多物流活動產生的費用牌失控狀態,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和物流服務水平的下降。這種危機在傳統的製造企業表現尚不明顯,然而在先進制造企業,在高科技朝代的今天,它卻是致命的。
第三,傳統的會計實踐通常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物流量度。(1)傳統會計方法不能滿足物流一體化的要求。物流活動及其發生的許多費用常常是跨部門發生的,而傳統的會計是將各種物流活動費用與其他活動費用混在一起歸集為諸如工資、租金、折舊等形態,這種歸集方法不能確認運作的責任。(2)傳統會計科目的費用分配率存在問題。將傳統成本會計的各項費用剝離出物流費用,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分離的,在分配物流成本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很難為個別活動所細分。比如人工費分配率由於每個人花費在物流活動上的精力很難確定,而難以估計。(3)傳統會計方法不能對物流和供應鏈改造工程活動進行物流成本核算。總之,對傳統會計需要做若干修正以便跟蹤物流成本。物流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過程是價值增值與成本增加相結合的過程。完成一項物流作業或活動(activity)可以使產品或中間產品的價值有所增加,同時,產品的成本也增加。而作業成本分析方法,在整個製造業企業物流管理過程中是去除無效成本以及再造整個物流管理過程的實用工具之一。
4、ABC成本法套用於物流成本核算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基礎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並導致成本的發生。作業成本廣告牌突破了產品這個界限,而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它以作業為單位收集成本,並把“作業”或“作業成本池”的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產品。因此,套用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物流並進而進行管理可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1)界定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個作業。作業是工作的各個單位(UnitsofWork),作業的類型和數量會隨著企業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一個顧客服務部門,作業包括處理顧客定單、解決產品問題以及提供顧客報告三項作業。
(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資源。資源是成本的源泉,一個企業的資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產維持成本(如採購人員的工資成本)、間接製造費用以及生產過程以外的成本(如廣告費用)。資源的界定是在作業界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每項作業必涉及相關的資源,與作業無關的資源應從物流核算中剔除。
(3)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作業決定著資源的耗用量,這種關係稱作資源動因。資源動因聯繫著資源和作業,它把總分類帳上的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
(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作業動因反映了成本物件對作業消耗的邏輯關係,例如,問題最多的產品會產生最多顧客服務的電話,故按照電話數的多少(此處的作業動因)把解決顧客問題的作業成本分配到相應的產品中去。
5、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實踐企業物流成本分析主要套用在三方面:企業物流診斷,企業物流流程再造企業財務管理。為公司實施ABC成本法提供了標桿,公司可以比較與最好做法的差距,明確目標。
根據中國企業物流成本發展的實際,要實施ABC成本核算與管理專案,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會計成本為ABC成本。現以某典型製造企業供應物流核算為例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這是一家汽車配件生產廠商,部分原材需要進口。我國入世後,汽車價格面臨壓力,希望通過物流成本的核算發掘成本下降的潛力。由於在原有的會計體系中,無法直接得到物流成本,因此我們採用ABC作業成本進行了核算。
(1)界定供應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個作業
(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資源
(3)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以人工費為例,將其分配到各個作業成本池可選擇工時為資源動因。
(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以採購成本池為例,將其分配到各個產品時可選用採購材料在各產品中的比例為成本動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