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烙印,心理特徵,心理素質結構的二重性,經濟獨立意識差,愛奢侈消費,心態開放,心理脆弱,敢於擔當,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人際交往,與家長談不來,有戀愛經歷,痴迷武俠小說,社會特徵,與自己:,與他人,與學校,價值標準,調查分析,90後80後差不多,
時代烙印
1.改革成果的完全受益者 2.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 3.和諧社會建設的親歷者
心理特徵
心理素質結構的二重性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苛求知慾與低識別力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渴望交往與自我封閉的矛盾;強烈的性意識與道德規範的矛盾
心理學專家、
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
陳一心對於90後大學生行為模式印象最深刻的一點,“火星文”是90後大學生擅長並廣泛使用的一種網路語言,它包括各種生僻文字、符號,常人(成年人)一般很難理解其含義。陳一心認為,90後偏愛“火星文”,是因為他們在“6+1”家庭結構(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私密空間太小,只能通過網路來向同齡人傾訴。而當QQ聊天內容也被家長監視時,他們只能用“火星文”來保護自己的隱私了。
南京市鼓樓醫院心理科主治醫生
楊海龍表示,在患抑鬱症的孩子中,90後占了相當比例。90後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自我意識很強,不太考慮別人。到2009年1月為止,調查發現,隨著離婚率上升,不少90後小小年紀就嘗到了家庭分崩離析的苦痛。有些90後缺乏挫折鍛鍊,逆反心理特彆強,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
張純認為,對於人們通常觀念中的90後大學生“個性張揚、叛逆”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缺點。90後大學生接觸新事物的能力更強,勇於發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聲音,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如果說90後大學生還存在著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問題,那也更應該從家長和社會上找原因,是家長和社會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成長環境。
心理學專家們表示,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都帶有時代的鮮明痕跡。90後大學生帶有這個時代高速發展、急劇轉型的鮮明特徵,儘管他們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點,但毫無疑問,隨著逐漸成熟並且融入社會,他們必將成為21世紀初的時代的代表。
經濟獨立意識差
對新生每月生活費的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間貧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300元/月,最高超過2000元/月;但近半數新生的月生活費在501元-1000元水平。這表明家境十分貧寒的學生仍然存在,也說明
高校助學貸款和各種獎學金助學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51.4%的“90後”表示:若生活費透支,會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學生打算通過打工賺錢的方式來彌補。
這份調查報告指出:這反映出“90後”大學生對家庭的依賴依舊很大,經濟獨立性方面的意識比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頭萌生較晚。高校和社會應該重視給“90後”大學生更多鍛鍊自我、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武大專家則認為,新一代大學生出生於優越的家庭環境,對他們的“節約意識”教育仍需加強,應鼓勵他們積極、合理消費。同時,高校需要增強對大學生正確消費意識的引導,培養他們科學理財能力。
專家說,澳大利亞人認為:“再富也要窮孩子”。這與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的育子觀念截然不同,但卻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給孩子創造太優越的條件,可以讓他們從小就養成節儉的習慣。
愛奢侈消費
調查顯示,武大“90後”新生中,有62.3%的學生保持著讀書的良好習慣,但興趣愛好已經不像他們的前輩們那樣局限和狹窄,從聚會聯誼到體育健身再到文藝方面,均有廣泛的涉獵。
在這批“90後”中,每月消費主要用於購買書籍、文具等學習方面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費在娛樂性支出、電子產品以及化妝服飾等方面的學生,也比“80後”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分別為38.8%、22.8%和20.1%。
該份報告認為,這表明“90後”的大學生更注重與信息化時代的接軌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娛樂性支出比例較高,也隱含著部分奢侈消費的成分。
此外,引起該校專家關注的是,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菸酒消費的比例竟也達5.4%。
專家表示,這一數據既表明“90後”的一代學生在社會監督和親職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這一代大學新生比以往的大學生更早的接觸到了社會,體驗了社會生活,因為菸酒等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交際的象徵。
心態開放
在接受調查的“90後”新生中,有64.8%的學生認為自己“心態很開放,易於接受新鮮事物”。這表明,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的積澱和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全面接軌,“90後”大學生不再像過去的人那樣保守,這也是“90後”這一代人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逐漸增強的昭示。
在該校被調查學生中,僅有10.9%的人熱衷於標新立異的文字或者裝扮,這與社會上流傳的大部分“90後”喜歡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裝扮”的說法大相逕庭。調查報告認為,這可能是重點高校生源素質較高的緣故。
心理脆弱
“90後”大學生常被稱為“天之驕子”、“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滿足了他們的物質需求,而較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條件也使他們的成長道路大多較為平坦和順利,但是這也在另一個方面減少了“90後”直面挫折和失敗的機會。
武大在這項調查中,關於“遇到挫折後”的心態調查表明:大多數“90後”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有72.3%的人表示自己心理會留有陰影,並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願“總結經驗從頭再來”。
專家認為,這一調查結果令人心存隱憂,大部分“90後”大學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對困難時就更可能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這一點也是高校教師應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在釋放壓力方面,超過五成的學生選擇與家人、同學聊天來紓緩情緒,而有近三成的人則寄託網路,通過QQ空間、部落格、上網打遊戲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二成半的同學則善用目標轉移法,通過學習和工作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麻木自己,給自己放鬆減壓。
敢於擔當
在調查中,有64.7%的學生認為責任就是“要為自己做的、決定的每件事情堅持下去並承擔後果”,體現了半數以上的大學生能夠比較好的理解“責任”的概念,敢於承擔責任;但也有9%的“90後”認為“應該擺脫責任的束縛,做人開心快樂就好”。
不過,令專家更為關注的是,調查顯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規劃;32.2%的人不相信夢想和信念對人生的影響;但卻有77%的“90後”新生對自己“充滿自信”。
該份報告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當一部分“90後”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標,卻“自信滿滿”。這一事實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90後”的大學生日後終將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樑之才,然而信仰的缺失會導致這一批接班人將難有特別重大的作為和貢獻,這是符合歷史事實和辨證規律的。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早日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念,這對於他們的成才和發展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同時,這也表明當前社會環境中,學校和家庭對於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教育還存在比較薄弱的部分,而理想信念的教育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切實有效的措施。
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在關於偶像和榜樣的調查中,八成“90後”大學生在選擇體娛界明星為偶像的同時,還表示自己也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並以他們為偶像或榜樣。如胡錦濤、
周恩來、朱鎔基、
普京、巴菲特、
李嘉誠、比爾蓋茨等都成為了這一代大學生崇拜的對象。
在65.3%的“90後”大學生看來,個人價值與“其對國家和社會所作的貢獻”畫等號,還有45.9%的人則認為個人修養的高低是決定實現個人價值的最關鍵因素。
人際交往
調查顯示,隨著手機的普及和
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發簡訊和打電話、聊QQ成為“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分別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傳統聚會聯誼和信件交流等溝通方式則不被“90後”青睞,僅有17.4%和13.8%願以這種方式交朋友。
同時,有77.4%的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
與家長談不來
調查發現,家長制和與長輩之間的代溝是“90後”與家人溝通的最大障礙,38.8%的學生認為“家長愛限制自己的行為自由,不重視自己心裡的想法”是與家人溝通不暢的原因;還有25.5%的學生則認為自己與家長間存在“代溝”。
有戀愛經歷
武大此次調查發現,有50.6%的“90後”新生承認,自己在進入大學以前就已經談過一次“戀愛”,其中接近10%的同學談過多次。
而更令人關注的是,這次調查結果顯示,“90後”大學生對於青少年早戀和婚前性行為這個問題的看法,已不再如他們的前輩那樣“談虎色變”。
在受調查學生中,約有22.7%的新生表示贊成,並認為“自由快樂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贊同的同時,也認為“不可輕率、應有責任感”;還有近四成的新生表示反對或不願表態。
調查報告認為,這充分表明了“90後”大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同時,當代青少年對於“早戀和婚前性行為”贊同者居多的趨勢,也必須引起各方關注。
青少年的生理髮育尚未完全成熟,特別是心理方面尚未能獨立承擔這些做法的後果,盲目的贊同婚前性行為只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三管齊下,引導青少年端正在早戀和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和認識。
痴迷武俠小說
在對“90後”新生的調查中,武俠、科幻推理和娛樂時尚類書報分別以42.8%、39.3%、35.8%的比例排在前三位,而古典名著的受歡迎程度僅為12.2%。
這說明,隨著電視、網路的功能增大,使得青年一代們的書面閱讀能力減退,進入“淺閱讀時代”:即閱讀不再思考圖文,而是跳躍式的閱讀方式,容易導致“90後”大學生在閱讀中缺少思考。
社會特徵
與自己:
90後大學生與自己:善於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
調查表明,當90後大學生當情緒處於低谷時的面對方法,絕大多數(86.4%)學生選擇了正面、積極的方式,包括找人談話或傾訴、更多參加社會工作、社團工作、運動、課外閱讀等。只有極少數學生(均不超過0.5%)選擇飲酒、吸菸等
消極的方式。
有人曾說“90後”“脆弱”、“在寵愛和呵護中長大”,通過調查發現,“90後”樂於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善於調適自我,總體上健康而陽光。
與他人
90後大學生與他人: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期待和需要
調查表明,當問及90後大學生新生臨時召集人需要為其他同學服務,並且需要提前一天報到,是否願意擔任新生召集人時,四分之一(25.5%)的學生明確表示拒絕,近七成的學生(67%)表示“沒考慮好”,表示願意的僅6.5%的學生。
數據結果似乎印證了人們對“90後”學生專注於自我的評價。但調研者認為,之所以這么多學生明確拒絕或不置可否,可能與他們並不熟悉校園環境,不了解工作項目有關。因為在調研者同步進行的20個個案電話採訪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明確表示“真羨慕電視中看到的志願者,在大學裡,90後大學生表明想多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由此可見“90後”並非像大眾印象中的一味追求自我,他們有著較強的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期待被了解和認同的內在需要,他們喜歡有一定未來感、新鮮感乃至刺激性的事物。
與學校
90後大學生與學校:憧憬校園生活,期待發展突破
大學期間,創新創業進入“90後”視野。調查中有10.5%的學生希望能參加一個社團,同時有5.5%的學生希望能創辦一個社團。
高校學生社團在大學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學生大學生活的重要載體;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的新風尚和不少大學生的現實選擇。調研發現,這些“90後”大學生對大學校園生活充滿著期待,並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懷揣參與創新創業的想法,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90後”大學生憧憬校園生活、樂於展示自我、期待發展突破。
價值標準
調查分析
華南師大師生從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小組座談會中獲取信息,分析出屬於90後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幾個特點。
理解偏於淺層次
現代誠信是在自由和競爭的土壤中孕育生成的一種契約文化,它強調了規則的程式性和權威性。而調查發現,90後認為“誠實信用”、“不說謊”、“對得起自己和別人”、“實事求是”就是誠信,幾乎沒有同學將誠信提高到國家治理、企業信譽、事業成功、個人義務等的高度。
很多同學也提到,對誠信的認識是從家庭,老師,書本那裡來的。那還是在比較年幼的時候,接受的教育都比較傳統,在之後的成長中也沒有得到加強,所以對誠信認識大都停留在比較傳統和比較顯淺的層面。
認知與行為脫節
通過調查與訪談得知,80%以上的90後大學生認為誠信非常重要,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的重要保證,誠信維繫著社會秩序,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所有的90後都強烈指責校園和社會上的不誠信行為,遇到不誠信行為也會去制止。但他們也承認,他們日常行為中還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誠信行為,存在著認知和行為的不一致現象。
在小組座談會上,當被問到是否有過爽約、抄襲、說出朋友秘密、申請助學金虛報或誇大的行為時,往往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並且90後大學生沒有將這些行為與誠信聯繫起來,他們覺得做這些行為都是事出有因,心裡只不過有些愧疚而已。他們在誠信問題上認知和行為的脫節,言行不一致。
對己對人雙標準
問卷中問到,“對你不誠信的同學,你如何對待”,58.42%的大學生選擇“暗暗不高興”,還有3.74%選擇“無所謂”,只有28.9%的選擇“直接講明”。他們維護社會誠信的行動也不夠堅決,面對不誠信行為,66.32%的同學想過要制止,但只有10.74%的人當場制止了, 5.79%的人選擇視若無睹。
在90後大學生的小組座談會中,很多人都反感聚會有人爽約,他們對別人的誠信度要求比較高。但同樣的爽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態度又不同。很多同學表示自己也爽約過,言談之間重視程度並不高。
90後80後差不多
社會多數人對90後的誠信價值觀持保留意見。但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對自己的誠信度非常自信,有44.15%的同學可以給自己打81—90分,還有26.41%打90———99分,另外4.84%的同學給自己滿分。 和別人比較時,47.79%的同學承認90後大學生的誠信度比70後低,52.84%的同學認為比60後低,49.37%的同學認為90後的誠信度與80後相比無差別。同時他們對社會誠信狀況評價不高,59%大學生認為社會誠信情況一般,認為比較不好的占18.72%,認為比較好的占15.64%,認為非常好的只占了1.65%。
90後大學生對他人的誠信度排序中最高的是父母,其次是好朋友,再次是親戚和老師。在問到“你認為社會整體誠信情況如何”時,有60.18%的同學認為“一般”,還有18.72%的同學覺得“比較不好”。90後大學生置身於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壓力大的社會,受到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對社會整體誠信評價不高。
市場經濟在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誘發了人們的逐利心理。調查中,華工的同學普遍認為造成不誠信的原因是自身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缺失,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是社會風氣造成的,只有個別認為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下形成的。大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是社會環境影響了他們的誠信價值觀。有同學提出:誠信價值觀的缺失是因為傳統文化的流逝及西方糟粕文化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