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

9·11事件

9·11事件(September 11 attacks),又稱“911”、“9·11恐怖攻擊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四起有組織的恐怖攻擊事件。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恐怖分子劫4架美國民航客機。兩架被劫持的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9時許,其中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另一架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一處空地上。

9·11事件發生後,全美各地的軍隊均進入最高戒備狀態。雖然阿富汗塔利班發表聲明稱恐怖事件與烏薩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無關,但美國政府仍然認定本·拉丹是恐怖攻擊事件頭號嫌犯。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塔利班,並通過了美國愛國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宣布開始對阿富汗發動軍事進攻。

“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含19名恐怖分子)。對於此次事件的財產損失各方統計不一,聯合國發表報告稱此次恐怖攻擊對美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生產總值的2%。該事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損害甚至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此次事件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嚴重削弱。

基本介紹

事件經過,劫機準備,劫機撞擊,初始救援,醫療行動,大樓倒塌,後續行動,廢墟清理,幫凶遣返,照片公布,社會影響,《愛國者法案》,反恐戰爭,政治民意,經濟損失,新聞媒體,航空旅遊,疾病癌症,事件起因,事件調查,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公布,調查檔案解密,人員統計,遇難者,救援者,劫機者,判決爭議,美方,伊朗方,社會評價,事件紀念,國家紀念館,國家紀念廣場,國家博物館,紀念活動,廢墟鋼材造船首,開放瀏覽,賠償事件,賠償法案,賠償基金,賠償爭議,

事件經過

劫機準備

在所有的19名劫機者中,有7人原本就是飛行員,其他人也在各地參加過飛行學校的學習。13人是在2001年4月23日至6月29日之間到達美國的。抵達之後,他們立即分散到全美各地,一般居住在比較偏遠的城郊,並且都改了英文名字。在隨後的數個月時間裡,他們主要在美國的8個州活動。
這些劫機者出高價弄到汽車駕照,他們租了公寓、設立了銀行賬戶,參加健身俱樂部。他們從網上購買機票,一般到哪兒都是用現金付賬。

劫機撞擊

美國航空11號航班
7:59,第一架遭劫持的飛機是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洛杉磯
8:14,飛機攀升到了26000英尺(約8000米)高度,低於最初指定的29000英尺(約8800米)的巡航高度。同時飛機與空塔進行了最後一次常規通信,確認其收到導航指令。通信後16秒鐘,空塔命令飛機攀升到35000英尺(約10700米),但該信息及之後所有嘗試聯繫飛機的信息都沒有得到確認。劫機行動展開後,劫機者很快控制了飛機頭等艙,開始釋放催淚性毒氣、辣霧等刺激性氣體,迫使乘客與乘務員向飛機後部靠攏,並聲稱其持有炸彈。
劫機行動開始後約5分鐘,機上乘務員Betty Ong(華裔人員,中文名鄧月薇)通過機上電話聯繫到美航東南部訂票辦公室,報告了機上的緊急狀況,通話共持續約25分鐘。
8:21,收到求助電話後,美航的一位員工立即向美航運營中心報警。
8:25,劫機者試圖與旅客進行通話,卻誤將通話頻道切換至塔台。
8:28,接到報警的運營中心通知美航調度員,向塔台報告了飛機的異常情況。之後,航班乘務員Betty Ong和Amy Sweeney多次向塔台和美航航班服務辦公室報告機上情況:劫機者刺傷了兩名乘務員,無法聯絡駕駛艙,駕駛艙內裝有炸彈。
8:26和8:38,Betty Ong均稱飛機“飛行狀況不規律”,並在8:44中斷了通話。同時,Amy Sweeney正向美航航班服務辦公室匯報到飛機正“急速下降”、“飛得很低”。
8:46:40,美國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以大約每小時490英里的速度撞向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亦稱“北塔”),撞擊位置為大樓北方94至98層之間,導致機上所有人員及樓內未知數量人員立即死亡。
聯合航空175號航班
8:14,美國聯合航空公司175號航班原定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洛杉磯。
8:33,達到31000英尺(約9450米)的預定巡航高度。
8:42至8:46間,劫機者開始劫機。
8:47,飛機更改了兩次燈塔代碼。
8:51,飛機偏離了預定高度。1分鐘後,塔台開始嘗試聯絡飛機但都沒有成功。
8:42,飛機的無線電通訊和應答器關閉,飛機脫離航線。
8:52,機上一名乘客Peter聯繫到自己的父親,稱劫機者刺殺了兩名機長,控制了飛機駕駛艙,還刺傷了一名乘務員,Peter表示“飛機飛行很古怪”。
8:58,飛機飛往紐約。
9點整,Peter向父親打去了第二個電話,報告到“機上情況非常不好”、飛機“飛行不穩定”、“正在下降”。
9:03:11,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第175次航班撞向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亦稱“南塔”),導致所有機上人員以及塔內未知數量的人員均立即死亡。
美國航空77號航班
8:20,美國航空公司77號航班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起飛,飛往洛杉磯。
8:46,飛機攀升至35000英尺(約10700米)的預定巡航高度。
8:51,飛機最後一次傳送常規無線電通信。
8:54,飛機偏離預定航線,轉向南面。2分鐘後,飛機異頻雷達收發機關閉,塔台與美航調度員多次嘗試與飛機溝通,但都沒有成功。
9:00,美航執行副總裁Gerard Arpey得知了第77次航班的狀況,由於這已是美航第二架飛機失聯,他命令所有東北部沒有起飛的美航航班停留在地面。
9:10,美航總部懷疑第77航班已被劫持,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禁飛令。
9:12,機上一名乘客聯繫到其母親,據稱飛機已被6人劫持,並將乘客轉移到飛機後部。
9:16,機上另一名乘客Barbara Olson聯繫到其丈夫,時任美國副檢察長Ted Olson。Olson報告到劫機者持有刀與開箱刀,並將所有的乘客都轉移到了飛機後部。
9:29,飛機自動駕駛被取消,飛行高度約7000英尺(約2132米),位於五角大樓以西38英里。
9:34,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向特勤部報告稱有一架未知飛機正飛往白宮方向。同時第77次航班在五角大樓西南偏西5英里處,進行了一個330°的轉彎,高度降到了2200英尺(約670米),朝向五角大樓俯衝。
9:37:46,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第77次航班以高達530英里的時速墜毀在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導致機上所有人員及樓內大量軍官死亡。
聯合航空93號航班
8:42,美國聯合航空公司93號航班從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起飛,飛往舊金山,此時航班已延誤超過25分鐘。
9:23,第93號航班收到聯航飛行調度員傳送的警告:“當心任何針對駕駛艙的侵入,已有兩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
9:28,劫機者開始展開攻擊,飛機正以35,000(約10700米)英尺的高度飛行,突然下降700英尺(約213米)。下降11秒後,位於克利夫蘭的塔台收到來自飛機的兩次無線電通訊,通信中包含機長或副機長喊出的“Mayday”(飛機求救訊號),並伴有搏鬥聲。
9:32,一名劫機者以機長身份向(或試圖向)乘客發表聲明,稱機上攜帶有炸彈,示意乘客坐下,飛行信息記錄系統表明飛機自動駕駛系統將飛機掉頭並飛向東面。
9:39,克利夫蘭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收到劫機者發布的第二份聲明,聲明稱機上有炸彈,飛機正飛回機場,要求乘客坐下,但同聯航第175次航班情況相同,該聲明並未發布到乘客通話頻道而是直接發布至控制中心。這時,乘客與機組人員已經開始聯繫地面人員,至少有10名乘客和2名機組人員和地面人員聯絡,機上人員報告稱劫機者戴紅手帕,迫使乘客向飛機後部轉移。同時,一部分機上人員通過地面人員得知了世貿中心遇襲的訊息。
9·11事件
示意圖
9:57,乘客的反擊開始,一名乘客在電話中說:“所有人都往頭等艙衝去,我也得去了,再見。”
9:59:52,錄音機記錄下機內巨大打擊聲、撞擊聲、喊叫聲、玻璃和盤子破碎聲。
10:00:26,一名乘客說道:“進入駕駛艙,不然我們死定了!”16秒後,一名乘客吼道:“沖啊!”
10:02:23,飛機開始朝下並翻了個身,伴隨著乘客持續的反擊聲,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第93號航班以580英里時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香克斯維爾的一片空地上,距離華盛頓特區只有約20分鐘飛行時間。

初始救援

上午8點46分,兩架美國空軍F-15鷹式戰鬥機麻薩諸塞州空軍基地緊急升空前往攔截美國航空公司11次航班,但空軍飛行員不知道美國航空公司11次航班的正確位置,東北防空司令部(NEADS)在接下來的數分鐘設法確定有關飛機位置。
紐約消防局對襲擊做出反應是在上午8時46分,也就是第一架飛機撞擊第一座世貿中心塔樓那一刻。紐約消防局第一消防大隊大隊長在附近街區目睹了第一次撞擊,他也是第一位到達現場的指揮員。大約上午8時50分,他按照紐約市消防局的預案,在世貿中心第一座塔樓的大廳內設立了滅火指揮部。當電視轉播鏡頭推近到世貿大樓一角時,滾滾濃煙中隱約可見求救者。

醫療行動

大約上午9點,消防局長接管擔任事故總指揮。因為不斷掉下的殘骸和其他安全因素,他將滅火指揮部從世貿中心1號塔樓大廳轉移到西街對面的一處場所,一條8車道的高速公路。指揮員考慮到了塔樓可能會發生有限的、局部的倒塌,但沒有想到它們會完全倒塌。
滅火指揮部轉移到西街後,仍有一些消防指揮員留在1號塔樓大廳內,組成了在建築內進行滅火的戰鬥單位的滅火指揮部,他們留在大廳內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他們就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建築系統,例如警報控制系統、電梯和通信系統。
幾分鐘內,消防指揮員就決定集中力量進行營救和撤離。他們派遣消防隊員進入樓內幫助數百名被困在電梯、樓梯間和房間內,以及因受傷而無法撤離的人員。他們還命令消防隊員確定各層人員全部撤離。
與此同時,緊急醫療服務組織指揮官也開始劃定區域,集結救護車,對傷員進行鑑別歸類、治療並送往醫院。緊急醫療服務現場指揮員助理在滅火指揮部中擔任全部緊急醫療服務的指揮,向滅火指揮部報告情況。
上午9點03分,第二架飛機撞擊2號塔樓。
指揮員們立即調集另外的消防分隊,並從1號塔樓調派消防分隊。隨著動員升級,調度員命令所有回應的消防分隊到世貿中心附近上級指揮員指定的集結地點報到。然而,當這些消防分隊接近指定區域時,許多分隊並沒有到指定區域報到,而是直接進入兩座塔樓大廳或事故區域的其他地點。結果,上級指揮員不能準確掌握所有消防分隊的具體位置。另外,集結失敗導致消防分隊在進入塔樓大廳之前,不能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準確方位。
世貿中心1號塔樓大廳內的指揮員們和他們派入樓內的分隊之間的通信聯絡是零星的。指揮員們有時可以聯絡到一些分隊,有時不能。一些分隊也確認有時可以收到無線通信,有時不能。指揮員們不知道他們的訊息是否傳送出去,那些分隊是否因為忙於救助行動而沒有確認收到信息,或者分隊回復了,訊息卻沒有能夠傳送過來。因為關於處在危險中的市民的報告不斷傳到大廳中的救援指揮部,所以指揮員們決定繼續嘗試疏散和拯救市民,儘管存在通信困難。
世貿中心1號、2號大廳中的指揮員們也不知道塔樓外面發生了什麼。他們沒有可靠的訊息來源,也沒有關於事故區域全面形勢的外部信息、塔樓的情形和火災的發展情況。例如,他們無法收到電視報導和來自盤旋在塔樓上空的紐約警察局直升飛機的報告。信息的缺乏限制了他們對全面形勢的估計能力。
緊急醫療服務機構指揮員和救護車也因為無線通信堵塞而面臨通信問題,發生這種現象部分原因是兩個緊急醫療服務頻道在同一頻率上。通常指揮頻道是指揮員專用的,城市覆蓋頻道是救護車和緊急醫療服務派遣使用的。大量救護車反覆請求被派遣到世貿中心,使得通信堵塞問題加劇。
無線通信困難是導致緊急醫療服務調度員在9月11日應接不暇的因素之一。除了要與救護車和指揮員聯繫外,調度員還要根據通過電話或計算機信息從911求救中心和紐約市警察局傳來的求救請求而採取行動。他們必須派遣救護車,將行動錄入計算機,從眾多訊息來源中監控信息和接聽其他電話。大量的、複雜的信息使得調度員們要從他們接到的眾多訊息來源中核實每件事並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非常困難。
上午8時46分-10時29分:至少有20名(主要集中在北樓)被大火和濃煙圍困在大樓頂樓的人員從高空跳下。

大樓倒塌

世貿中心2號塔樓倒塌發生在上午9:59,導致許多市民和第一出動的消防人員死亡。然而,世貿中心1號塔樓中的消防隊員和指揮員們最初並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許多人以為1號塔樓正發生局部坍塌。當1號塔樓大廳充滿碎石和殘骸時,在1號大廳指揮部的第一大隊指揮員迅速通過移動無線通信下達了撤退命令,但是很多消防隊員並沒有聽到這道命令,一些人得以離開是因為其他戰鬥員告訴他們指揮部已經下達了撤退命令。
9·11事件
世貿中心倒塌瞬間
當消防和緊急醫療服務的指揮員在周圍的建築物中尋找避身處時,世貿中心2號塔樓的倒塌摧毀了西街對面的事故救援指揮部,削弱了指揮和控制機構。消防局長和其他指揮員在上午10:291號塔樓倒塌中喪生,使事故救援臨時處於無指揮狀態。另外,倒塌發生後,許多緊急醫療服務人員不知道誰在代理緊急醫療服務指揮官。
上午11時,計畫部門的一位高級官員,接替緊急醫療服務指揮官,但是在接下來的近半個小時裡,整個事故救援指揮仍不十分清楚。上午11:28,城市值班指揮員接替消防局長擔任事故現場救援指揮官,全面恢復了現場指揮。

後續行動

廢墟清理

事件發生至2002年5月28日,工作人員總計在世貿廢墟清出了超過180萬公噸的殘骸,都送到一個專門場地,另外有人員在那裡繼續找尋線索及遇難者遺物。

幫凶遣返

2018年10月,參與美國“9·11”恐怖攻擊在德國服刑的摩洛哥籍男子穆尼爾·穆塔薩德克被遣返回摩洛哥。據媒體報導,穆塔薩德克於2001年11月在漢堡落網,他承認與“9·11”事件中劫持飛機的恐怖攻擊有關聯,但聲稱自己無罪。2007年1月,他因參與9·11恐襲被德國法院判處15年監禁,成為首名被定罪的“9·11”事件“幫凶”。

照片公布

當地時間2021年9月6日至11日,美國特勤局推特賬號陸續公布了多張關於“9·11”事件的照片,並表示其中一些是“前所未見”的照片。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1日,“9·11”恐怖攻擊事件二十周年紀念日當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有關“9·11”事件的罕見衛星圖像。
9·11事件
9·11事件衛星圖像

社會影響

《愛國者法案》

在“9·11”事件後的45天內,美國國會就以極高的通過率出台了《愛國者法案》,主旨是防止恐怖主義,擴張政府執行機關的許可權,賦予有關部門更多的偵查和搜查權,並加強了對移民和外國留學生的控制。但隨著時間推移,對該法案賦予政府過大的監控權以及由此引發的信息泄露的爭議越來越大。

反恐戰爭

阿富汗戰爭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2001年9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賓·拉登被鎖定為製造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頭號嫌疑犯。美國眾議院在9月14日晚同意授權美國總統布希對恐怖分子使用武力。據美國民意測驗顯示,美國民眾中有90%的人支持美國對恐怖主義分子實施武力打擊。
2001年10月7日13時左右,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對阿富汗塔利班當局軍事目標和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拉登的卡達訓練營進行軍事打擊。反恐戰爭爆發。
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一支小分隊乘坐直升機突襲賓·拉登住所。賓·拉登因反抗被擊斃。整個突擊過程用了約40分鐘。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日,拜登宣布美國於7月30日成功對阿富汗喀布爾一處“基地組織目標”實施無人機行動,並擊斃了“基地”組織頭目艾曼·扎瓦希里。扎瓦希里在1998年加入賓·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作為該組織的“首席戰略家”,扎瓦希里是絕大多數恐怖攻擊的最高策劃者,其中包括1998年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大使館爆炸案,以及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恐怖攻擊。
伊拉克戰爭
2003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拿出一小管白色粉末,宣稱這是伊拉克正在研製化學武器的“證據”。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不顧國際社會廣泛反對,糾集盟友入侵伊拉克,伊拉克戰爭爆發。全球統計資料庫資料顯示,2003年至2021年,約20.9萬伊拉克平民死於戰爭和暴力衝突,約920萬伊拉克民眾淪為難民或被迫離開故土。
兩場戰爭巨額支出
這兩場因“9·11”而引發的戰爭出動了美軍總計20多萬的兵力和幾千架的戰鬥機。據美國國會研究所計算,在未經通貨膨脹率國債利率調整的前提下,美國總共支出了1.4萬億美元軍費。由於美國還大量背負外債,僅是利息這一塊就還將面臨幾千億美元的支出。

政治民意

9·11事件後,美國人幾乎在頃刻間將一切可以保衛美國的技術手段都“神聖化”了。民意調查顯示,2001年8月,支持政府儘快部署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的人數約為54%,而到9月25日,這一數字升至80%以上。此外,美國朝野團結一致、共同將反恐作為國家安全首要目標的狀況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本來在飛彈防禦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也幾乎瞬間消失了。
布希政府本來是一個“弱勢”政府,在布希總統的執政初期,其政府前景並不看好。“9·11事件”發生後,共和黨政府成為了“準戰時政府”,確實也表現了出色的危機管理能力以及當機立斷的行動反應。激發了美國的“超級民族主義”情感,提升了受“9·11事件”重創的國民情緒。
“9·11”事件之後,不僅美國的盟友對美國表示了同情和支持,而且非盟友國家也表示支持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美國加強了與其盟國的合作,而且也加強了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德國、日本等一些地區大國間的高層互訪和會晤增多,電話熱線通話頻繁。
“9·11”事件將屆五周年之際,《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仍然有超過2/3、69%的紐約人“非常擔心”當地還會再發生恐怖攻擊,只比2001年10月的74%低了5個百分點,顯示恐怖攻擊的陰影並未真正散去。其中,近1/3的紐約人說他們每天都會想到“9·11”事件,四成的受訪者則說他們還是覺得很不安。

經濟損失

事件發生後,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儘管布希政府向股市內大量注入資金,9月17日重新開市後,恐慌性拋售仍然無法避免,各大股指不斷下跌直至3年來的最低點。
9·11事件
“9·11”襲擊事件遺址重建
由於紐約曼哈頓島是跨國金融公司的雲集之處,這些公司的業務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據初步估計,損失在100億美元以上。辦公室設在世貿大樓上的公司就更加倒霉,他們的業務幾近癱瘓,大量數據丟失,其中著名的公司有美洲銀行朝日銀行、德國銀行、國際信託銀行、肯珀保險公司、馬什保險公司、帝國人壽保險公司、蓋伊·卡彭特保險公司、坎特·菲茲傑拉德投資公司、摩根斯坦利金融公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其中,摩根斯坦利損失最慘,因為它在世貿中心總共租用了29.8萬平米的辦公用地,公司很多職員連辦公地點都沒有。
在已知的世貿大樓4000多名失蹤者中,絕大多數是金融公司的職員,而且不乏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坎托·菲茲傑拉德投資公司1000名職工中就有650人遇難,馬什保險公司也有300名職員失蹤。
據紐約市審計官員估計,事件造成的建築等財產直接損失達340億美元,人員傷亡造成的損失110億美元,災區現場清理和搶救費為140億美元。
美國政府集合了無數建築精英,拿出了無數的設計方案,才於2006年開始動工。新世貿大廈由於工程緩慢、費用超標,完工日期被一次次拖延至2015年,整個項目的預計花費也增加到了180億美元。
僅9·11事件發生後一周之內,美國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AIG就賠付5億美元,第二大壽險公司MetLife賠付3億美元,CNA金融保險集團賠付2.3億美元。全球幾家大型的再保險公司也損失慘重,Munich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倫敦勞合保險、通用再保險等公司更是元氣大傷。美國“股神”巴菲特曾表示,他旗下的再保險公司要花數年時間才能緩過來。國際知名咨信評估機構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預測全球保險業此次的償付總額在15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

新聞媒體

“9·11”事件後,美國媒體和輿論界的政治傾向性發生了微妙而明顯的變化。過去以獨立於政府、敢於批評國家政策為榮的媒體和輿論界“溫順”了許多。局外人很難分清哪種情況是新聞媒體的自我約束,哪種情況是順應民意的變化,哪種情況是受政府的操縱和影響。大量電視節目和新聞報導,都在頌揚政府官員、公務員、警察、軍人的克己奉公和愛國情操。一些主流刊物為“9·11”而出版的專輯都幾乎是愛國主義的宣傳材料。在“新戰爭”的國內外兩條戰線上,美國輿論幾乎都是“一邊倒”,同政府對立的觀點很少見。“9·11”事件後,政府對輿論導向更為關注,對軍事訊息的封鎖更加嚴密。至於國內治安方面的新聞發布,政府和媒體也相當謹慎。

航空旅遊

重創航空業
9·11事件中,美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3天。恢復飛行以後,由於受到事件的驚嚇,美國航空乘客人數短期內劇烈收縮,甚至出現了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的情況。災難發生後,美國航空業就向政府提出了50億美元的現金救助和190億美元其他方式援助的請求。
9·11事件
9·11後美國機場加強了保衛工作
專家認為美國旅遊業這次所遭受打擊的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1991年海灣戰爭的衝擊。美國商務部旅遊行業辦公室主任羅·埃德曼說:“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次危機不會很快就消除。我們正在加緊研究應採取什麼措施來幫助旅遊業復甦。”
安檢升級
在九十年代,美國機場大部分沒有安檢,少數有安保服務也是由私企提供。“9.11”發生後的三個月,與國土安全部一起成立的交通安全局(TSA)開始負責美國全境公共運輸的安全事宜,其重點就是機場的安檢工作,最早的安檢設備是金屬探測器,用來檢查人員身上是否有金屬物。隨後開始投入人體掃描器對旅客進行檢查。
不僅在美國, “9·11”事件後,各國在身份檢查、安全篩查和更新禁飛名單方面都變得更加嚴格。指紋識別和視網膜虹膜掃描技術也被一些國家套用到機場身份檢測中。
艙門改裝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於2007年制定了規則,採用了駕駛艙安全標準,以使其能夠抵抗強行入侵和未經授權的進入。911事件之前,駕駛艙的艙門在鎖定後,乘務員仍可用鑰匙打開,911之後該功能已被刪除。
“9·11”事件後,各國對飛機駕駛艙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在事件後先是用鋼條加固了駕駛艙艙門,後來又正式推出了強化版的駕駛艙門。具有極強的防彈、防衝撞以及防破拆性能。而且可以讓飛行員徹底鎖死駕駛艙門,哪怕門外輸入了正確的開門密碼,飛行員依然可以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將開門指令否決掉,並切換成反鎖狀態確保外部無法打開。
但銅牆鐵壁的駕駛艙門使外人難入,卻也方便駕駛員劫機,堡壘難防“內鬼”。2015年3·24德國之翼航空公司墜機事件空難的原因是副駕駛將機長騙出駕駛艙後,反鎖駕駛艙門操控飛機撞地墜毀。根據事後調查,被反鎖在外面的機長用盡各種手段想要破門進去,但並沒有成功。此後,各國航空公司規定駕駛艙內必須任何時刻都有兩人在,不能僅有一人在駕駛艙內。

疾病癌症

“9·11”事件發生後參與地面營救、清潔的消防員、警察、環衛工人等,患上癌症者多達3700多人,其中消防隊員多達2100餘名。他們中的許多人長期忍受病患煎熬,且無法披上“英雄”光環。就眼下看,是否有更多人因此罹患癌症或其他生理、心理疾病,我們不得而知。很顯然,對他們而言,“9·11”事件還遠沒有過去。

事件起因

美國思想界的諸種論點之中,“文明衝突”論成為解讀“9·11”事件根源的主要論點之一。世界上的許多媒體指出恐怖主義的重要根源是美國的中東政策。以巴長期的軍事衝突和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殺戮及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製造”出具有必死決心的狂熱激進分子。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世界報》都指出“問題癥結在於美國的中東政策。”英國《衛報》以《最好的防禦是公道》為題,指出美國人必須“公道”,“才能真正制止奧薩馬在阿拉伯和穆斯林社會中得到的廣泛支持。”
有觀點認為襲擊是一場政治陰謀。當中的主要疑點包括飛機撞毀一摩天大廈的可能性,五角大樓的缺口直徑與飛機直徑不符,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碎片以及劫機者的生死等疑點。陰謀論者認為該襲擊目的是布希政府自導自演為維護美國的國際地位,達到霸權和平目的,以便控制世界。

事件調查

調查委員會

2002年9月24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一項法案,成立一個由10名成員組成的獨立委員會,對“9·11”事件前後美國政府部門的工作進行廣泛調查。白宮一直反對獨立調查,理由是調查會導致泄露並分散反恐鬥爭的精力。但是迫於“9·11”事件遇難者家屬和國會越來越大的壓力,白宮於20日宣布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2002年12月16日,布希任命基恩為“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新主席,接替3天前辭去這一職務的基辛格。民主黨人李·漢密爾頓則為副主席。
2004年8月20日,美國“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正式宣告解散。但該委員會成員將繼續在國會作證,並且在美國各地訪問,敦促政府改進美國的安全事務。

調查報告公布

2004年7月22日(美國東部時間),美國“9·11”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最終調查報告正式出爐,至此,這項耗時20個月獨立調查畫上句號。這份最終調查報告由美國“9·11”獨立調查委員會在得到高達200多萬件檔案並詢問了1000多位證人的基礎上,對“9·11”事件前後美國的外交、情報、移民、商業飛行以及恐怖組織的資金流動等方面進行調查後得出的最終結果。報告對美情治單位提出嚴厲批評,指責國會在監督情報部門工作方面失職,並就防範未來恐怖攻擊提出37項建議。
調查報告概述
報告長達560多頁,分為13章,詳細闡述了“基地”組織產生、發展以及策劃實施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以及美國有關部門過去10多年來在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方面採取的措施。報告還詳細介紹了“9·11”事件的過程以及美國有關部門在襲擊事件發生後作出的反應。
報告說,美國政府在想像力、政策、能力和管理方面存在失誤,負責保衛邊境、民航和國家安全的機構未能理解恐怖威脅的嚴重性,沒有及時調整政策、計畫和措施以阻止或挫敗襲擊陰謀。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在“9·11”事件前在情報分享和情報分析方面的失誤是導致劫機者陰謀得逞、襲擊事件最終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報告認為,布希政府和前柯林頓政府在對付“基地”組織的威脅方面都有失誤,錯過了挫敗襲擊陰謀的10次機會。但報告沒有作出這次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是可以避免的結論。  
報告說,“9·11”襲擊令人震驚,但人們不應該感到意外,因為伊斯蘭極端分子曾多次發出警告說他們想殺害美國人,美國情報部門也多次獲得“基地”組織計畫發動襲擊的情報。 
美國政府存在的五大失誤
據美聯社報導,報告列舉了美國政府存在的五大失誤:其中包括
①中央情報局忽視了那些“指示信號”的重要性;
②在19個飛機劫持者中,有一些人在入境檔案不完備的情況下能夠進入美國。襲擊的當天,一些人因行動可疑而被擋住後,最後還是通過安檢登上了飛機;
③前柯林頓政府和時任布希政府總體上是通過外交手段而非通過軍事打擊來對付日益增長的“基地”威脅;
④襲擊當天,聯邦航空管理局和軍事官員出現了混亂;
⑤紐約市緊急啟動的“911”電話系統出現了根本性的錯誤,導致沒有向世貿大樓中的人員通報可能逃生的訊息;
報告得出六項結論
①兩屆美國政府都沒有對“基地”組織的威脅予以足夠重視;
②恐怖分子的行動中存在諸多失誤,但是美國國防部和中情局的失誤更大;
③從理論上說,美國情報部門有機會阻止“9·11”恐怖攻擊的發生,但並不能肯定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採取類似措施,襲擊一定能夠避免;
④美國政府在處理“9·11”危機時也存在著失誤;
⑤美國仍不安全;
⑥薩達姆並非“基地”同謀。
報告稱93次航班墜毀前未發生搏鬥
最終報告中斷定,“911”事件中聯合航空公司93次航班在出事前一刻仍由恐怖分子操控著,飛機在賓州墜毀的原因是恐怖分子故意撞向地面,客機墜毀前也未發生乘客和機組人員與劫機分子進行搏鬥,因為乘客和機組人員實際上並未成功闖進駕駛艙。
這一結論,同遇難者家屬所得出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奮不顧身與劫機者進行殊死搏鬥的推斷完全相反。不過,美國聯邦調查局早前強調,雖然93次航班墜毀並非是機上乘客衝過狹窄的機艙過道試圖制服4名劫機者的結果,但並沒有貶低或抹殺乘客和機組人員的英雄壯舉。

調查檔案解密

2021年8月6日,超過1600名“9·11”恐襲事件的受害者或其家屬發表聯名信,要求拜登公開美聯邦政府調查“9·11”事件的相關保密檔案。美國法務部8月9日回應說,將就公開相關保密檔案進行審核,以挑選適合公開的信息,聯邦調查局將儘快分批公布相關信息。
2021年9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指示美法務部等機構公開聯邦調查局針對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的調查檔案。拜登當天發表聲明說,在“9·11”事件20周年來臨之際,他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指示法務部和其他相關機構就公開有關聯邦調查局“9·11”事件調查檔案進行審核。法務部長須在未來6個月內向公眾公開相關檔案。拜登表示,簽署該行政令兌現了他在競選總統時做出的承諾,即確保“9·11”事件調查結果的透明度。
2021年9月11日(當地時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布了第一份與“9·11”襲擊調查結果有關的16頁檔案。根據檔案內容,有曾被懷疑為沙特情報人員的在美沙特人為劫機者提供翻譯、旅行、住宿、資金援助等“後勤支持”,但FBI並未對沙特政府是否參與該事件作出結論。

人員統計

遇難者

2002年9月1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遇難者和失蹤者的統計數字,總數為3025人最終的統計數字2996人得以減少是由於統計人員證實並刪去了一些重複的名字
紐約世貿大廈:市政官員稱共有70人失蹤;醫療機構出具了1400人的死亡證明;有1331人已被證實死亡,但屍體尚未找到(以上數字不包括10名劫機者)。在世貿中心大樓遇難的人中,有230人是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副總裁。有130人是規模大小不一的證券公司的經紀人,而遇難和失蹤者中還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是343位消防隊員。
美航11次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共87人死亡。
美聯航175次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共60人死亡。
美聯航77次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共59人死亡(不包括5名劫機者)。
美航93次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共40人死亡(不包括4名劫機者)。
華盛頓五角大樓:184人死亡。
賓夕法尼亞州:40人死亡。
在所有的美國城鎮中,43個州的近800個城鎮有人在此次事件中遇難。還有一些遇難者來自中國蓋亞那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有2/3的分居住在紐約和新澤西,其中紐約市的遇難者最多,有929人。位於世貿大樓頂端的世界之窗飯店也有71名雇員遇難,其中的許多人都是新移民。
遺體確認身份
2021年9月9日訊息,紐約官員宣布,又有2名在“9·11”事件中遇難者的遺體通過DNA鑑定確定了身份。據報導,這兩人為“9·11”事件中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第1646名和第1647名被確認姓名的遇難者。紐約法醫辦公室表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總計有2753名遇難者。自2019年10月首次展開姓名識別以來,仍有1100多名遇難者的遺體尚未確認身份。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8日,美國紐約市首席法醫辦公室宣布,已確認第1650名“9·11恐襲事件”的遇難者身份,他是來自美國紐約州拿騷縣長島的約翰·巴蘭坦·尼文(John Ballantine Niven)。仍有約1103名遇難者的身份尚未確定,占“9·11恐襲事件”總遇難人數的40%。
墜樓男子
2006年3月,“9·11”墜樓男子身份揭開,該男子名叫喬納森·布里雷,時年43歲,是雙子星北塔頂層“世界之窗”餐廳的一名音響師。
新增遇難者
2023年9月6日,紐約消防局在世貿中心遺址的紀念牆上新增43名遇難者的名字。這些遇難者的死亡均與恐襲掀起的毒粉塵有關。使得因恐襲事件遇難的消防員總數達到331人。襲擊產生的碎片和煙霧有致命劇毒,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人慢慢喪生。

救援者

世界貿易中心死亡者中,包括來自紐約市消防局的341名消防員和2名醫護人員,來自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的34名警察,來自紐約市警察局的23名警察,與來自各民營醫院的8名緊急醫療技術人員。
有數據顯示,至今有至少2518名當年參與搜救的救援人員患癌,當中包括警察、消防員和醫護人員。其中一名60多歲的消防隊長,因為患癌而導致身體變得非常虛弱,被逼退休。截至2014年6月,“911受害者賠償基金”已處理逾千宗癌症索償個案,大部分情況嚴重的人已獲賠償,當中115人獲賠40萬至4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7萬元至2537萬元)不等,但未知有多少救援人員因癌病死亡。

劫機者

2001年9月27日上午,美國法務部正式公布了劫持客機並製造此次事件的19名嫌犯的名字和照片。
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兩人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人來自黎巴嫩,一人來自埃及。
以下就是美法務部公布的19名劫機分子名單:
涉嫌劫持聯合航空公司175號航班並撞毀紐約世貿中心的是:Marwan Al Shehi,Fayez Rashid Ahmed Hassan Al Qadi Banihammad,Mohald Alshehri,Hamza Alghamdi和Ahmed Alghamdi。
涉嫌劫持美國航空公司11號航班並撞毀紐約世貿中心的是:Waleed M. Alshehri,Wail Alshehri,Mohamed Atta,Abdulaziz Alomari和Satam Al Suqami。
涉嫌劫持美國航空公司77號航班並撞毀五角大樓的是:Khalid Al-Midhar,Majed Moqed,Nawaf Alhamzi,Salem Alhamzi和Hani Hanjour。
涉嫌劫持聯合航空公司93號航班並在賓夕法尼亞郊區墜毀的是:Ahmed Alhaznawi,Ahmed Alnami,Ziad Samir Jarrah和Saeed Alghamdi。

判決爭議

美方

2016年3月,紐約法官約翰喬治·丹尼爾(George Daniels)作出判決,伊朗應向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遇難家庭和保險公司支付105億美元的賠償金。
在美國,伊朗在911恐怖攻擊中的角色一直存在爭議。911事件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部分劫機者曾從伊朗出境,但他們的護照上並沒有出境記錄。而且報告認為,被美國視為恐怖組織的黎巴嫩真主黨受到伊朗支持,而黎巴嫩真主黨曾向基地組織提供了物資支持,甚至曾直接為911恐怖攻擊提供了協助。據了解,上述報告結論為此次判決提供了根據。

伊朗方

《伊朗新聞》(Iran Press)主編艾瑪德·阿布舍納斯(Emad Abshena)在接受俄羅斯衛星廣播電台採訪時對美國法院的判決結果進行了評論:“這可以被勇敢地稱作是美國司法實踐歷史上最愚蠢和最可笑的判決。明顯,法院完全沒有掌握關於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的完整信息。襲擊遠非伊朗的‘友邦’或‘盟國’所為,而是同伊朗不共戴天的敵人,也即‘基地’恐怖主義組織成員所為,後者也認為伊朗是自己的敵人。更何況,在實施恐襲的19個人中,有15個人都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也就是說,他們是美國友邦和盟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與伊朗沒有任何關係。更何況,任何法庭在作出判決時應該按照國際法證實所判決的人或國家的罪,而不是憑空指責,要求後者自證無辜。我相信,法庭所公布的裁決將不會得到批准,也不會生效。針對伊朗的這一法庭裁決只是憑空捏造。”

社會評價

“9·11”事件給美國民眾造成嚴重心理傷害,特別是那些遇難者的家屬。這一恐怖攻擊事件已經成為美國人永遠揮之不去的心病。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薩默森說,恐怖活動炸毀的“不僅僅是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一部分,而是美國的平靜和安全感”。“美國人的自由假日從此劃上句號。”

事件紀念

國家紀念館

911國家紀念館占地3萬多平方米,位於世貿中心遺址上,它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構成巨大的正方形水瀑池,是全美目前規模最大的人工瀑布。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用四周的水聲遮蔽鬧市區的喧囂,而瀑布則能過濾外部強烈的光線。池邊的斜坡通往紀念館內。越往裡走,瀑布聲越大。到達最底部時,參觀者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層輕薄的水簾後,面對一個巨大的水池。水池外圍刻著在紐約市、賓夕法尼亞州五角大樓以及1993年世貿爆炸襲擊中喪生的遇難者的名字。瀑布池周圍還種有225棵樹,包括一棵在“911”事件中倖存下來的梨樹。
9·11事件
911國家紀念館
建築的初衷被確定為,尊重這一損失慘重的地方,尊重所有災難中活下來的人,尊重所有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的人,尊重所有在最黑暗時刻給予支持的人。

國家紀念廣場

911國家紀念廣場位於世貿中心“雙子大廈”遺址,是由曼哈頓下城開發公司全權負責的重建與恢復工程。後經多方討論,決定在此處建立一座紀念廣場。2004年1月,以色列建築設計師邁克·阿拉德以作品“倒影缺失”從63個國家的5000多份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之後他邀請了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合作這個項目。

國家博物館

911國家博物館擁有110000平方英尺的展覽空間,位於世界貿易中心遺址上,通過多媒體、檔案、敘述和真實的文物展現真實的911事件,以紀念2001年“9·11事件”和1993年“世貿中心爆炸案”中的遇難者。

紀念活動

2002年9月11日紐約市舉行各種活動,紀念911事件一周年。
2003年9月11日上午,紐約世貿廢墟紀念911兩周年。
2004年9月11日上午,紐約世貿廢墟紀念911三周年。
2005年9月11日上午,紐約世貿廢墟紀念911四周年
2006年9月11日,911五周年,全美降半旗致哀,布希總統前往三個遭襲的地方發表紀念演講。
201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廢墟紀念911事件10周年。
2012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廢墟紀念911事件11周年紀念儀式。
2014年9月11日,美國各界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紀念911事件13周年。
2018年9月11日,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地舉行活動,紀念“9·11”恐怖攻擊事件17周年。
2019年9月1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民眾在93號航班紀念園舉行活動,紀念911恐怖攻擊事件18周年。
2021年9月11日,“9·11”恐襲事件20周年紀念儀式正舉行,五角大樓舉行默哀儀式。時間點選在20年前被劫持的航班襲擊五角大樓的時刻。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1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舉行“9·11”恐襲事件21周年紀念活動。現場以鳴鐘和默哀的方式開始了活動,隨後“9·11”受害者親屬在現場宣讀了受害者名單,以示哀思。
當地時間2023年9月11日,美國紐約、新澤西、等地舉行活動,悼念22年前“9·11”恐怖攻擊事件中的遇難者。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廣場,逾千人出席了莊嚴的紀念儀式。

廢墟鋼材造船首

當地時間2008年3月1日,美國海軍命名“聖安東尼奧”級兩棲運輸塢艦的最新艦艇(LPD-21)為“紐約”號。該艦艇被命名為“紐約”號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罹難的紐約人民。該艇採用了約7.5噸特殊鋼材,這些鋼材來自世貿大樓的廢墟中,熔化後建成了“紐約”號的船首,紀念在災難中逝去的紐約人民。“紐約”號的官方座右銘便是:從不忘記。五角大樓當天邀請數千名嘉賓,包括當年“9·11”死難者的遺屬和朋友,出席這項命名儀式。

開放瀏覽

2018年9月8日,美國紐約市捷運當天重新開放了2001年在“9·11”恐襲中遭到摧毀的科特蘭街車站

賠償事件

賠償法案

2011年1月2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9·11”健康和補償法案,向在那場恐怖攻擊後因參與現場救援而觸發健康問題的救援人員提供特別醫療保障。根據法案,政府將設立基金,支付“9·11”恐怖攻擊救援者的醫療費用。另外,政府將重啟聯邦受害者補償基金,救濟襲擊受傷者和遇難者遺屬。
“9·11”事件現場高濃度有毒有害物質致使一些救援人員隨後出現健康問題。迄今為止,約6萬人接受治療或醫學觀察,在各界擔憂和呼籲下,這份法案最終出台。

賠償基金

2019年7月29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簽署《“911”受害者賠償基金法》,該法案將2020年到期的“911”受害者賠償基金,延長70年至2090年。這將使政府在未來10年支付102億美元賠償金(約合700億元人民幣)。該基金係為“911”事件中的一線救援人員和受害者提供賠償。
賠償基金資金短缺
2019年2月18日,負責監管美國政府“9·11”事件受害者賠償基金的負責人曾表示,由於該基金資金短缺,未來的賠償金額將會減少50%到70%。

賠償爭議

解凍阿富汗資產賠付受害者
2022年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解凍70億美元阿富汗資產,拆分出35億美元賠償給“9·11”事件受害者,另外35億美元用於為阿富汗提供援助。對此,阿塔政治辦公室發言人穆罕默德·納伊姆推特上發文稱,“美國盜竊屬於阿富汗人民的凍結資金,並將其占為己有,這顯示出這個國家和人民的人性和道德的淪喪。”阿富汗中央銀行12日發表聲明說,遭凍結的阿富汗資產屬於阿富汗人民,美國將其分配給其他不相關的用途,是對阿富汗人民的不公。
2023年2月21日,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的一名法官裁定,“9·11”事件受害者及家屬索取賠償時,無權從美方凍結的阿富汗中央銀行35億美元資產中“拿錢”。
誤抓索賠
2006年2月27日,埃及男子埃哈卜·埃爾馬若比的律師稱,美國政府同意向埃爾馬若比賠償30萬美元。9·11事件後,該名從未與恐怖組織有聯繫的埃及男子被美國錯誤拘押了近一年。律師相信他是9·11事件後被錯誤拘押而提出賠償的人中第一個獲得賠償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