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農場(855農場)

八五五農場

855農場一般指本詞條

八五五農場,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位於密山市境西北部與寶清縣七台河市交界處。場部距密山市區30公里。 八五五農場,原名金沙農場,以金沙河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營八五五農場
  • 外文名稱:855th Farm 
  • 別名:金沙農場   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第四十一團
  • 行政區類別:四級街道
  • 所屬地區:墾區  牡丹江農墾管理局
  • 下轄地區:場直 第一 二 三 四 五 六作業區
  • 電話區號:0467
  • 郵政區碼:158327
  • 地理位置:三江平原穆林河-興凱湖平原興凱小平原
  • 面積:514.43平方公里
  • 人口:1.4萬
  • 方言:標準國語
  • 氣候條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七里噶石人
  • 機場:第二管理區農用飛機場
  • 車牌代碼:黑 R4
  • 行政代碼:230382502402
  • 地形地貌:低矮丘陵為主 草甸濕地為輔
場所介紹,建立,土地及土壤,水系,自然資源,氣候,區域,沿革,規模變革,農場現狀,詳細情況,場直單位,農林業,集體制,

場所介紹

建立

1955年10月,在省直屬勃利種羊場基礎上擴建而成。1956年12月,劃歸鐵道兵農墾局管轄。1959年4月,改為八五五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墾分局管理。1963年1月,將一、三、五分場劃出成立北興農場;二、四分場與試驗場仍為八五五農場。1968年6月,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四師第四十一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改為“金沙農場”,1979年改為八五五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
八五五農場地處完達山東部的山間浸崗低山丘陵地帶,地勢為此區的山前台地,四周環山,地形起伏,崗谷交錯,變化複雜,西北較高,東南較低,海拔最高為老黑背山683.7公尺,最低為120—130公尺。場區內有大砬子、老黑背、七里嘎、老爺嶺、鹿山等山峰。耕地坡度較為平緩,一般在3°左右。農業生產隊布局多為扇形,耕地集中於漫崗及溝壑水線兩側,便於機械作業。
八五五農場新口號八五五農場新口號
農場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9.5公里,轄區總面積514.43平方公里,現有土地總面積80.4萬畝,其中耕地45萬畝,林地32萬畝。農場下轄6個管理區,24個基層作業站,17個企事業單位。總人口1.4萬人,場部現有住戶4500 戶,人口8553 人。是一個農林牧副漁及生態旅遊綜合發展的中型國有農場。2011年國民生產總值約4,5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約合人民幣32142元。2013年農場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

土地及土壤

土地總面積為772000畝,有耕地320000畝,林地438220畝,水面13680 畝。場區耕地多在丘陵漫崗地帶,土壤層草甸白漿土占80%以上,沼澤草甸土約占12%,黑土層厚度多在15~20厘米,土質較粘重,透水性差,肥力低,pH值在6 左右。有機質>10%的占耕地面積的1.87%,有機質在8 —10%的占3.5%,有機質在3%和4 —8%的各占47%左右。

水系

場區內有小的河流5條。北為撓力河水系的上、中游,南為穆陵河水系的上游金沙河、小裴德河,還有溝壑水線密布全場,但河道彎曲,河床狹窄,一般年分在雨季經常漫溢出槽,枯水期則間歇斷流。總長度954公里,流域總面積760平方公里,流徑總量1.25億立方米,水域7049畝,占總面積的0.8%。
場內已建數座水庫,一是金星水庫,庫容360萬立方米,灌溉稻田3000畝;另一座是紅星水庫,庫容940萬立方米,水面4500~6000畝,可灌溉水田7000畝,有抽水站一座,可灌大田4000畝,已養魚50萬尾。另有育紅、金沙、青一、新西河水庫。

自然資源

場區內大部可耕地已開墾利用,但尚有大量草場和林業資源有待開發利用,中、成齡林材蓄積量約70萬立方米,植樹造林更有廣闊的天地。煤炭儲量初測在500萬噸以上,三十年內自給有餘。山野產品豐富,山蕨菜每年出口都在5萬斤以上,木耳蘑菇山葡萄黃花榛子甚多。野生藥材數量較多的有五味子刺五加芍藥野百合穿地龍黃芪龍膽防風人參黨參。野生動物有狐狸旱獺黃鼠狼野雞等。

氣候

本場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帶有山區性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而多雪,夏季短暫而炎熱,由於受海洋性暖流影響,多對流雨地形雨。秋季氣溫變化急劇,常有霜凍。
春季多風易乾旱,四季氣候變化較大。歷年平均降雨量為553.4毫米,年最大降雨量為902.2毫米,最小降雨量為305.3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5.6%,雖然降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場區山南為暴雨中心,6—8月最大降雨量在635.3毫米,最小降雨量為1 35.9毫米,偏多的年份占19%,偏少的年份占22%,一日最大降雨量41.7毫米,連續降雨最多達l2天。歷年平均蒸發量為l269.1毫米,4—9月為l014.8毫米,因而蒸發量大於降雨量。
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積溫為2375.9℃,最多為2678.2℃,最少為1901.0℃,可滿足作物生長需要。歷年平均溫度2.4℃,ll月至3月平均氣溫都在零下,每年最高氣溫在30℃以上。極端最高溫度為36.9℃,極端最低溫度為一36.5℃。最低濕度0℃,初雪最早為9月10日,最晚為10月10日。
歷年風速平均3.9米/秒,其中1—5月份平均風速為5.7米/秒,風向多為西一北,北西風範圍內最大風力可達9—10級,6—10月份平均風速為3.1米/秒,風向多出現在東一南西風範圍內,11—12月份,風速為4.2米/秒,風向多出現在北東一西風範圍內,最大風力可達8—9級。風速8米/秒的日數最多為139天,最少為77天。
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25.4d,時,5—9月平均日照時數1118.9小時,最多年份為1296.3小時,最少年份為861.3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為l24天,最長達145天,最短為109天,秋霜平均在9月21日,最早9月7日,最晚lo月10日,比密山鎮早七天左右,個別山區小氣候秋霜出現在8月底。春霜平均在5月18日,最早終止在5月4日,最晚終止在6月1日。歷年平均結凍在10月底,由於地形地勢複雜,各區差異較大,全場氣候大致是十春九旱,十秋四旱三澇,三、五年一次低溫早霜,並伴有冰、雹,病、蟲災害出現。

區域

八五五農場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東部密(山)虎(林)鐵路線的西北側,在密山縣、寶清縣、七台河市的行政區劃之內,東南鄰八五一一農場,並與密山縣的富源、裴德、新村公社(鄉)、二龍山林場接壤,西與七台河市的紅山林場、紅興隆管局的北興農場相連,北以撓力河為界與寶清縣“五七”鄉僅一水之隔。農場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9.5公里,縱橫跨越1580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84.1萬畝。交通尚方便,場部距鐵路32公里,勃(利)密(山)公路橫貫場區。全場有34個居民點,密山縣境內26個,寶清縣境內7個,七台河市轄區內1個。場區地理坐標東經l31°8′至l31°50′北緯45°38′—46°00′。本場境內多丘陵漫崗,西北地勢較高,東南漸低,有1/3的農業生產連隊在山區,林地資源較豐富,農場的場界建場以來,雖幾經省農管廳、東北農墾總局設計院勘測設計,並上報在案,但由於體制變化,十年動亂,以及人事更迭等原因,遲遲未審定。現有場界是根據相鄰單位已簽的協定和省(80)113號檔案確定的範圍為依據,並以此來計算實有面積的。

沿革

本場境內雖漫崗丘陵地居多,但並不乏水,是水豐草茂宜於耕種之地。1915年前後,遼寧省一些富戶(大聯戶)遷來此地僱人務農開荒。“李大聯戶”在大巴山一帶,“劉大聯戶”在富源地區,“趙大聯戶”在奶子山附近,“符大聯戶”在王八脖子山前後,“趙禹田戶”在現青年水庫範圍。後因交通不便,土匪猖獗,糧價暴跌等緣故,1919年前後相繼離去。
1938年日本移民“開拓團”的400餘戶來此開荒種地,北五道崗是山形開拓團,團長是熊谷伊三郎,南五道崗是長野開拓團,團長是平澤千秋,l945年“8.15”光復後撤走。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炮八師45、46團在開拓團撂荒地基礎上,擴大耕地400多垧種植大豆,l950年秋赴朝後由密山縣農場接收。
六十年代的八五五農場六十年代的八五五農場
1954年秋,農建二師又在五道崗開些荒地,1955年撤走後移交給縣農場。
1955年10月1日黑龍江省農管廳所轄的金沙農場在此建點。
1957年8月金沙農場改歸鐵道兵農墾局領導,為三級制農場。
1959年4月屬牡丹江農墾局建制,易名八五五農場。
1963年春體制調整,改為兩級制農場,一、三、五分場劃為北興農場,二、四分場,實驗場組成八五五農場,大型畜牧場退歸富源公社。
現在的八五五農場現在的八五五農場
1969年2月八五五農場編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
1977年兵團撤消曾用金沙農場名稱,
1979年仍恢復八五五農場。
90年代初改稱金沙企業集團,旋即恢復為八五五農場。

規模變革

1956年為三個分場,7個農業連隊,一個畜牧連隊;職工967名,土地91 789畝,人口1267人,1957年擴大為四個分場,8個農業生產連隊,一個畜牧連隊;1958年分場未變,農業連隊擴大為18個,畜牧隊3個;1959年5個分場,29個農業連隊,4個畜牧連隊,職工1561人,土地445634畝,總人口21662人;1960年7個分場,31個農業連隊,7個畜牧連隊,職工總數8347人,耕地445386畝;1961年分場未變,農業連隊擴大為38個,1962年6個分場。29個農業連隊,職5106人,耕地365796畝;1963年總場撤消後的八五五農場為兩級管理兩級核算,下設15個農業生產連隊,其中包括機械化連隊1個,職工2211名,土地l63119畝,總人口7475人。2007年,農場下轄6個管理區,24個基層作業站,17個企事業單位。

農場現狀

1994年

詳細情況

本場共有基層單位56個(其中副處級1 個、科級2 個),居民點34個,農牧生產連隊28個(其中集體青年隊3 個),林場三個,工副業單位16個,文教衛生單位3 個。 場部一金沙鎮。八五五農場場部在密山市西北32公里處的五道崗。占地2.5 平方公里,原是日偽時期的一個機場,1957年春建點,同年秋場部由密山遷此。場部地區有2313戶,占全場總戶數的50%,人口4835人,占全場人數的34%,職工1991人,占職工總數的33%。場部街道寬闊,民房排列有序,11幢樓房分別落座在兩條主要路段,辦公樓與中學樓、通信樓與交電樓、賓館與農行相互對應,形成場部中心廣場。集貿市場在場區中心,電視差轉台復蓋全場。1994年開通程控直撥電話。 場區的循環客車兩次往返基層單位,每天有四次客運班車通往密山,並有密山至佳木斯的客車途經此地。商店、郵局、銀行、圖書館、醫院、學校、俱樂部、老幹部、老職工活動室、幼稚園等行業門類齊全,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成為農場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農場機關編制 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實行簡政放權,壓縮編制,農場機關進行了多次調整,體現了小機關大服務的精神,成立為第一線服務的公司,和機關脫鉤,單獨核算、自負盈虧是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
場區遠瞰場區遠瞰
八五五農場(855農場)

場直單位

場直中學(第一中學):建於1959年,有高中、國中班,1994年有學生516 人,教職工112人(含教委13人)。
場直國小(第一國小):1958年建校,1990年全場國小並點於此校,1994年有1 一6 年級學生1084名,教職工148 名。
職工醫院:建於1959年,位於場辦公樓東側100 米。有醫務人員73人,床位100 張。設有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放射線室、理療室、生化室、化驗室、鑲裝室。擁有B 超儀、胃電圖、心動監測儀、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X 光機、雷射理療機、GX一Ⅲ型光量子血療儀等主要設備。內科可治療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肺心病、氣胸肺栓塞、腦出血、腦血栓、上消化道大出血、胰腺炎、出血熱等病。外科可做外傷、腦外傷、腦開顱、膽囊摘除、肝外傷破裂修補、脾切除等手術。醫療水平有顯著提高,較好的完成了對危重病人的搶救和常見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八五五農場糧油公司:位於場部西側,建於1958年,原八五五農場加工廠,1994年7 月份改為糧油公司,升格為副處級。總人口657 人,職工362 人,1986年增建飼料加工車間一個,1991年新建麵粉樓1132平方米,更新加工設備,1992年增建糧食處理中心一座,日處理糧食600噸,現有固定資產782 萬元,年酒廠,1985年投產,1987年2 月又在此建立乳品廠,1987年兩廠合併,稱食品總廠。現有人口206 人,職工218 人,擁有固定資產477 萬元,年產鹿山牌奶粉458.3 噸,暢銷5 省18個地區。
八五五農場商店:建於1956年,位於場部中心,1994年末有職工69名。改革開放後受市場經濟的衝擊,經營日益困難,從1992年出租櫃檯由個人經營。
90年代的金沙商店(俗稱“大商店”)90年代的金沙商店(俗稱“大商店”)
電力通信局:原為電業所,1990年改為電力通信局提為科級單位,1994年末有職工95名,負責全場和地方富源鄉部分村屯配電、高低壓線路的施工維護和全場電話通訊設備的管理工作。
食品總廠(科級單位):位於場辦公樓西南1.5 公里處。1982年2 月籌建果酒廠,1985年投產,1987年2 月又在此建立乳品廠,1987年兩廠合併,稱食品總廠。現有人口206 人,職工218 人,擁有固定資產477 萬元,年產鹿山牌奶粉458.3 噸,暢銷5 省18個地區。
磚瓦廠:位於場部北4 公里處,1958年建廠,現有136 戶,總人口384 人,年產紅磚800萬塊,紅瓦20萬塊,效益較好。 農機修配廠:建於1956年,1994年未有職工182 人,廠房3000平方米,中、大修設備齊全。
紅星水庫管理站:位於場部西北6 公里處,1985年由水利隊分離出來,成為獨立核算單位,負責紅星水庫的管理工作兼養魚業,有職工24人。
鹿山煤礦;位於場部北25公里處,原為四十一團二營採煤點,後成為八五五農場煤礦,煤質較好,熱量達7000卡,可煉焦,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104 戶,總人口287 人,職工93人。年產煤4 萬噸,除供全場自用外,銷售密山、虎林等地區。
密山辦事處:建於1956年,位於密山火車站對面,是農場貨物中轉、對外聯繫的辦事機構,設有招待所,床位50張,職工58人。
科研站:位於場部住區,建於1959年,以農業科研實驗和農作物良種繁育為主要任務,1994年末有耕地4500畝,職工160 人。擁有鏈軌拖拉機3 台、輪式拖拉機2 台、自走收割機2 台,牽引收割機一台。各類房舍5504平方米。
基建隊:位於場部西南0.5 公里,1958年組建,1994年未有職工126 人,技術人員已解聘;因技術、素質、設備等原因不適應現代建築、裝潢的要求,效益不好,難以為繼。
水利隊:位於場部北3 公里,1972年組建,負責全場水利設施的施工、維修。1994年末有職工167 人,有EX—200 挖掘機2 台,400 立升攪拌機l1台,120 推土機l1台,60推土機4 台,C —100 拖拉機l 台,55膠輪拖拉機3 台。
道路隊:位於場部北3 公里處,與十連、水利連、磚瓦廠在同一居民點,建於1978年,負責全場公路的施工養護維修。1994年未有職工123 人。 制材廠:位於場部西南0.5 公里,是1982年與基建連隊分離組建的,負責木材加工、家具製作。1994年未有職工64人。

農林業

第一生產連:位於場部東南18公里,周圍與密山市富源鄉民政村屯相鄰,南部隔山與青年水庫相連,1963年春建隊,現有98戶,總人口281 人,耕地12630 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是管局級“農機管理機械化生產隊”。
第二生產連:位於場部東南12公里處,在勃(利)密(山)公路旁,和密山市富源鄉的民政大隊為鄰,耕地交叉。1956年建隊,1994年底有90戶,總人口274 人,耕地11070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
第三生產連:位於場部東南9 公里,靠近勃密公路,南鄰密山市富源鄉金山村。1957年建隊,1994年底有128 戶,總人口389 人,有耕地22635 畝,以生產糧豆為主。生產經營連年盈利。多次被管局授予“生產經營效益顯著單位”和“先進單位”。
第四生產連:位於場部西南3 公里,緊靠勃密公路,1957年建隊,是以養豬為主的畜牧隊,1994年底有108 戶,總人口322 人,耕地8875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被管局授予“農業機械管理標準化生產連隊”和“售糧先進連隊”。
第五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南9 公里,北鄰楊木峽林場,南鄰密山市新村,面對本場二十二隊,1960年建隊。1994年底有106 戶,總人口325 人,有耕地12495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經營曾多年虧損,90年代以來大有轉變,1994年盈利61.6萬元。
五團戰士的批判會(1974年)五團戰士的批判會(1974年)
第六生產連:位於場部西2l公里密山市與七台河市(原勃利縣域)交界處,勃密公路穿過居民點,1959年建點時為林場,以山林撫育採伐為主。1960年以後逐漸擴大耕地面積,轉為以種植業為主,但地號分散不便經營,曾多年虧損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後有好轉。現有耕地7530畝,有55戶,總人口162 人。
第七生產:位於場部西12公里,勃密公路北側,西南鄰楊木峽林場,建於1957年,原為十三連隊,1963年改為第七生產連隊。1994年底有82戶,總人口267 人,有耕地13830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曾被管局授予“農機管理標準化生產連隊”和“先進單位”。
第八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北3 公里處,西臨七連,北臨紅星水庫。1956年建隊,1994年底有143 戶,總人口450 人,有耕地18345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稻780 畝。原是農場重點裝備的機械化生產隊,機務管理制度化,標準作業規範化,歷年來經濟效益顯著,是多年的先進單位。
第十生產連隊;位於場部北4 公里,東北臨金星水庫,東南與十六生產連隊相鄰,1956年建隊,1994年底有117 戶,總人口280 人。耕地12480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稻2615畝。1994年小康隊達標,是管局級“文明單位標兵”和“農機管理標準化生產連隊”。

第十一生產連:位於場部西北11公里處,南臨二十六生產連隊,西臨十二生產連隊,1956年建隊。1994年底有135 戶,總人口384 人,有耕地22725 畝,是農場四大生產連隊之一,以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為主,另種水稻1560畝,是管局級“農機管理標準化生產連隊”。
11作業站大馬力機車整地作業11作業站大馬力機車整地作業
第十二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北16.5公里處,南臨七台河市礦務局紅山林場,北接二十三連隊,西連勃利縣東方紅鄉龍勝大隊。1969年建隊,1994年底有92戶,總人口238 人。耕地15915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曾農場總局級“成績顯著”單位和管局級“財會工作先進單位”。
第十三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北27公里,西臨北興農場,1975年建點,1994年底有3l戶,總人口92人,有耕地4535畝,以種植糧豆為主,由於受山水危害,多數年份不能全部播種,且產量不高,建隊以來少有盈利。
第十四生產隊:位於場部西北10公里,1966年秋建隊,東臨十五隊,西南與十一隊相鄰,西北與青年一隊相連。1994年底有124 戶,總人口358 人,耕地16935 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水稻。另有一個鹿場,養鹿248 頭,其中母鹿79頭,仔鹿37頭,每年生產鹿茸100多公斤,此外還生產“鹿胎膏”。曾被管局授予“養鹿先進青年集體”和職工業餘教育先進單位。
第十五生產連隊:位於場部北9 公里處,是1956年建的山東藤縣移民屯,1959年由公社併入農場。1994年底有130 戶,總人口385 人。有耕地20222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稻845 畝。曾是管局級“興牧先進連隊”、“先進連隊”,並立麥收集體二等功。
第十六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3 公里處,南與密山市富源鄉富民村接壤,西北與第十生產隊相鄰。1958年建隊,有耕地10665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為主。另種水田3780畝,旱改水田成功,增加了糧食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
第十七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部10公里,東臨密山市富源鄉愛林村,北鄰十八連隊,南鄰十六隊。1961年建隊。1994年底有105 戶,總人口279 人,有耕地12492 畝,以種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稻375 畝,是管局級“先進單位”和“農機管理標準化生產隊”。
第十八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13公里處,東臨密山市富源鄉富民村,南鄰十七連隊。1959年建隊,1994年底有107 戶,總人口319 人。有耕地14235 畝,以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為主。 90年代以來生產經營呈上升趨勢,1994年盈利60萬元。是管局級“農機管理標準化生產隊”、“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
第二十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38公里,北臨寶清縣紅衛鄉,東南與二十一連隊相鄰,西南與二十四連隊接壤。1959年建點。1994年底有95戶,總人口253 人,有耕地12870 畝,以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為主,另種水稻80畝。
第二十一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33公里,北與二十隊相鄰,東與寶清縣紅衛鄉接壤,1966年建點,1990年十九隊撤點併入二十一隊,1994年末有81戶,總人口347 人,有耕地15495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曾被農場總局、牡管局授予“先進連隊”、“先進單位”、“小麥高產隊”稱號。
第二十二生產隊:位於場部西南15公里,東鄰第五生產隊,西北臨第六生產隊和勃密公路,南鄰密山市二龍山林場。1970年建隊。1994年末有84戶,總人口260 人,有耕地9363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曾被評為管局級“先進黨支部”。 第二十三生產隊:位於場部西北22公里,臨北興農場,東南與十二生產隊為鄰,1968年建隊,1994年底有49戶,總人口146 人,有耕地8490畝,地號分散,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
第二十四生產連隊:位於場部東北31公里,東與二十連隊相連,北臨寶清縣紅衛鄉,西臨二十五連隊,建於1969年,1994年未有54戶,總人口135 人,有耕地7605畝,以種小麥、大豆、玉米為主。曾被農場總局授予“農業生產成績顯著單位。
第二十五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北33公里處,隔撓力河與北興農場相望,東與二十四連隊相鄰。建於1975年,1994年末有80戶,總人口239 人。有耕地9555畝,以種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稻390 畝。曾被管局授予”種甜菜400 畝以上先進單位“稱號。
第二十六生產連隊;位於場部西北14公里處,北臨十一連,南臨七,東連本場紅星水庫,1970年從十一隊分離建連。1994年末有88戶,總人口Z30 人。有耕地11280 畝,以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另種水田620 畝。曾被農場總局授予“小麥高產隊”稱號。
愛林林場:位於場部東北22公里處,在老黑背山的西側,周圍群山環抱。1969年建點,以林業生產為主,林農並舉,春造林、夏種地、秋扶育、冬採伐。1994年末有職工36人,耕地1898畝,山林地45075 畝,人工林10710 畝。
迎門山林場;位於場部西北18公里處,居迎門山腳下,1980年8 月建點,1994年未有山林144975畝,人工林28245 畝,職工59人,以林業生產為主。
楊木峽林場:位於場部西11公里處,勃密公路南側,1981年建點,以林業生產為主,1994年未有職工35人,有山林111393畝,人工林424畝。

集體制

青年一連::在場部西北14公里處,東鄰十四連隊,南接十一連隊地界,1968年10月建點,1982年交集體一連隊經營,1994年末有職工61人,耕地2798畝,以種植糧豆和經濟作物為主。
青年二連::位於場部西南8 公里處,在四隊西南2 公里,1970年4 月場直中學在此建“五七”分校,拓荒耕地,1973年移交給雞西市冶金局青年點,1983年由集體連隊接收,有耕地1037畝,以種植業為主,1994年未有職工25人。
青年三連::位於場部西20公里處,1980年春在此建二十七,1984年移交給集體生產連,有土地750 畝,職工27人,以農業為主兼搞多種經營。
註:部分單位和連隊已撤銷,合併或已原無職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