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十一年,乾支紀年為癸亥豬年。
基本介紹
歷史大事,《資治通鑑》,
歷史大事
玄宗自東都北巡晉陽,返長安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正月三日,玄宗將幸晉陽(太原),由東都啟駕,十四日至潞州(今山西長治)。玄宗嘗官潞州別駕,敕以故第為飛龍宮;赦囚,徒以下皆赦之;免州賦五年。二十五日,至并州(治太原),置為北都,以并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二月十二日,還至晉州(今山西臨汾)。十六日,祭后土於汾陰。先是去冬張說言於玄宗:“汾陰脽上有漢家后土祠,其禮久廢,陛下宜因巡幸修之,為農祈谷。”帝因從之。三月五日,返抵長安。
置大同軍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二月,罷天平、大武等軍,以大同軍為太原以北節度使,領太原、遼(今山西左權)、石(今山西離石)、嵐(今山西嵐縣)、汾(今山西汾陽)、代(今山西代縣)、忻(今山西忻縣)、朔(今山西朔縣)、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等十州。
置麗正書院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五月,置麗正書院。先是開元五年令乾元殿寫四部書,置乾元院使。六年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檢校官,改修書官為麗正殿學士。本年置麗正院修書學士,如秘書監徐堅、太常博士賀知章、監察御史趙冬曦等,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有司供給優厚。中書舍人陸堅以為此屬無益於國,徒為糜費,欲悉奏罷之。張說曰:“自古帝王於國家無事之時,莫不崇宮室,廣聲色。今天子獨延禮文儒,發揮典籍,所益者大,所損者微,陸子之言,何不達耶?”玄宗聞之,重說而薄堅。
頒示《廣濟方》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九月七日,玄宗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令諸州各置醫學博士二人。其後天寶五載(七四六)八月敕:“朕所撰《廣濟方》宜令郡縣長官選其切要者,錄於大版上,就村坊要路榜示;仍委採訪使勾當,無令脫錯。”
免括逃戶
吐谷渾內附
先是吐谷渾於龍朔三年(六六三)為吐蕃所並,實非吐谷渾所願,其可汗棄國走涼州,後漸徙居內地。留者畏吐蕃之強,附之多年。近年邊地漸靖,其酋帥眾詣沙州(今敦煌)降唐,河西節度使張敬宗撫納之。
張說置長從宿衛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十一月二十六日兵部尚書張說奏置長從宿衛兵十萬人於南衙(即諸衛兵),簡京兆(今西安)、蒲(今山西永濟)、同(今陝西大荔)、岐(今陝西鳳翔)、華(今陝西華縣)等州府兵或募白丁充之。準尺八例,一年兩番,州縣更不得雜使役。仍令尚書左丞蕭嵩與本州長官同揀擇以聞。此外,尚加玄宗潞州長從兵共達十二萬人。此即開元“礦騎”之前身。
改政事堂曰“中書門下”
《資治通鑑》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元十一年(癸亥,公元七二三年)
春,正月,己巳,車駕自東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給復五年;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二月,戊申,還至晉州。張說與張嘉貞不平,會嘉貞弟金吾將軍嘉祐贓發,說勸嘉貞素服待罪於外。己酉,左遷嘉貞幽州刺史。
壬子,祭后土於汾陰。乙卯,貶平遙令王同慶為贛尉,坐廣為儲偫,煩擾百姓也。
癸亥,以張說兼中書令。
己巳,罷天兵、大武等軍,以大同軍為太原以北節度使,領太原、遼、石、嵐、汾、代、忻、朔、蔚、雲十州。
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
夏,四月,甲子,以吏部尚書王晙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上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秘書監徐堅、太常博士會稽賀知章、監察御史鼓城趙冬曦等,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有司供給優厚。中書舍人洛陽陸堅以為此屬無益於國,徒為糜費,欲悉奏罷之。張說曰:“自古帝王於國家無事之時,莫不崇宮室,廣聲色。今天子獨延禮文儒,發揮典籍,所益者大,所損者微。陸子之言,何不達也!”上聞之,重說而薄堅。
秋,八月,癸卯,敕:“前令檢括逃人,慮成煩擾。天下大同,宜各從所樂,令所在州縣安集,遂其生業。”
戊申,尊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祔於太廟九室。
先是,吐谷渾畏吐蕃之強,附之者數年,九月,壬申,帥眾詣沙州降,河西節度使張敬忠撫納之。
冬,十月,丁酉,上幸驪山,作溫泉宮;甲寅,還宮。
十一月,禮儀使張說等奏,以高祖配昊天上帝,罷三祖並配之禮。戊寅,上祀南郊,赦天下。
戊子,命尚書左丞蕭嵩與京兆、蒲、同、岐、華州長官選府兵及白丁一十二萬,謂之“長從宿衛”,一年兩番,州縣毋得雜役使。
十二月,甲午,上幸鳳泉湯;戊申,還宮。
庚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王晙坐黨引疏族,貶蘄州刺史。
是歲,張說奏改政事堂曰中書門下,列五房於其後,分掌庶政。
初,監察御史濮陽杜暹因按事至突騎施,突騎施饋之金,暹固辭。左右曰:“君寄身異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於幕下,出境,移牒令取之。虜大驚,度磧追之,不及。及安西都護闕,或薦暹往使安西,人服其清慎。時暹自給事中居母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