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項目
1.社保“鎮村通”:打造優質社保服務圈
實施社保“鎮村通”工程,建立健全以社保經辦機構為主體,橫向到銀行,縱向到鎮村的社保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和社會多方及民眾積極參與的社保經辦服務機制。
2.“救在身邊”:開展應急救護技能普及
(1)持續擦亮“紅十字救在身邊”品牌服務,深化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活動,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公益宣教活動,倡導“關愛生命 救在身邊”文明風尚,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社會氛圍,為文明廣州、健康廣州貢獻紅十字力量;
(2)協助做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培訓合格應急救護保障志願者,發揮廣州健康友好城市典範作用。
3.“鄉村振興”:典型村培育加力提速
從規劃引領、人居環境、風貌管控、綠美建設、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文明鄉風、鄉村治理、示範引領、輻射帶動等方面開展典型村培育,高質量完成約省定典型村培育任務,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4.“美好家園”:推動業主組織籌備成立
(1)推動業主組織(包括物業管理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成立及換屆,提高全市物業小區業主組織比率,提升物業小區治理效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2)監督業主組織規範履職,提高業主自治水平,減少物業管理矛盾糾紛。
5.“舌尖安全”:加大食品安全抽檢力度
加強對米麵油、肉蛋奶等34大類食品的覆蓋抽檢,開展全市食品安全抽檢。
6.“明廚亮灶”:加強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監管
(1)在春、秋季開學期間開展全市轄區內校外供餐單位全覆蓋檢查;
(2)組織開展對校外供餐單位相關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
7.“健身風尚”:增加全民健身場地供給
(1)增加體育設施,推動大型設施達到體育公園標準;
(2)新增桌球台,新建或更新一批小球場和全民健身設施,提高社區全民健身設施維護水平和效率。
8.“增容減壓”: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再擴大
(1)通過新建、改擴建公辦學校,引導規範社會力量辦學等方式,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學校建設,進一步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
(2)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區級統籌,推動集團化辦學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涉農區相對薄弱普通高中納入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管理;
(3)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實驗區實驗校建設,促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和多樣化有特色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9.“星光計畫”:促進鄉村少年兒童素養教育提升
(1)推動校外素養教育資源豐富的中心城區與資源相對薄弱的鄉村地區“結對”,共同為鄉村少年兒童提供素養教育,提供音樂、美術、科技、語言藝術等各種類別課程;
(2)開展鄉村少年兒童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拓展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組織少年兒童、少先隊員到營地(基地)開展實踐體驗、參訪學習活動;
(3)加強鄉村教師交流,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聯合教研、大師講座、工作坊等形式為鄉村素養教育教師提供交流提昇平台。
10.“創贏未來”:以高質量創業帶動就業
通過組織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支持創業者入鄉、返鄉就業創業,以高質量創業帶動就業,組織創業能力提升培訓,開展就業創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服務,培育入鄉創業典型村。
11.“助殘就業”:組織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
(1)召開殘疾人專場招聘會;
(2)組織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
12.“幸福晚年”:推進老年痴呆早防早治
(1)大力開展老年痴呆科普宣教,組織科普宣教,提高公眾對老年痴呆防治知曉度,初步形成全社會支持關注和參與老年痴呆防治行動的社會氛圍;
(2)穩步推進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篩查。開展對全市65歲以上常住人口的認知功能篩查,為痴呆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和綠色就醫通道,制定分類管理與治療方案,並指導試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期隨訪,落實老年痴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3)提升老年痴呆防治服務能力水平。組織多層次的老年痴呆防治技術培訓,包括老年痴呆基本診斷與治療、老年痴呆照護與家屬輔導技能培訓和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等,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13.“挺直腰板”:開展脊柱側彎篩查干預
在全市國小階段開展兒童脊柱側彎干預工作,通過脊柱側彎自我排查、對篩查懷疑有脊柱側彎異常學生進行精準復檢並提出建議、干預點宣教等措施,提升我市兒童脊柱側彎篩查覆蓋率,提高學生和家長對脊柱側彎預防的認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
14.“護蕾花開”:加強鄉村兒童健康指導
(1)百所鄉村地區學校衛生健康指導計畫。在全市涉農街鎮範圍,選取試點學校開展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每校實施“四個一”措施,開展一次健康監測,開展一次健康促進指導,提供一套健康促進資源包,建設一個健康科普空間,助力鄉村地區學校提升衛生健康促進工作水平。
(2)千名鄉村女童健康關愛計畫。在增城區、從化區、花都區選取留守、貧困、孤兒、單親等女童,開展一次健康關愛科普營,涵蓋健康監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健康教育科普等內涵。對身心健康亟需干預的女童提供成長陪伴服務。通過實施關愛計畫,提升鄉村地區留守、貧困、孤兒、單親女童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其健康成長。
15.“溫暖關愛守護”: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
為結對的留守和困境兒童提供心理輔導,為留守和困境兒童家長和愛心媽媽提供賦能助力培訓,提高其關愛服務水平,通過開展集體關愛示範活動,傳遞社會溫暖,增強留守困境兒童的幸福感。
16.“人人慈善”:深入發展社區慈善助力共同富裕
實施社區慈善鞏固深化行動,完善社區慈善參與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廣泛搭建慈善資源連結平台,助力困難群體幫扶:
(1)深化社區慈善(志願服務)工作站建設,廣泛收集社區居民服務需求,針對性策劃、實施慈善項目;
(2)發展社區慈善基金,推動慈善基金實現從“籌起來”到“用起來”的良性閉環運轉;
(3)推進慈善超市建設,為社區困難民眾提供便捷實惠的救助服務,為社區愛心人士提供搭建便捷可靠的慈善捐贈參與平台。
17.“道路最佳化”:提升出行便捷度舒適度
對市本級“五橫三縱”重要市政道路進行環境提升,包括對現狀較差的道路設施實施人行道鋪裝修復,路面病害處置,標誌標線的翻新、人行天橋及隧道美化等工作。
18.“危橋改造”:重建危舊橋樑保障安全
加快推進實施國道G324線雁塔大橋、省道S380線廟潭橋拆除重建工程以及國道G107線江村大橋危舊橋樑改造工程等3個普通國省道危舊橋建設改造項目。
19.“口袋公園”:打造環境優美綠色空間
推進全市口袋公園建設,充分考慮周邊民眾需求,增加活動場地,落實適老化、適兒化和無障礙等要求,因地制宜配置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等設施,堅持節約型園林建設。
20.“細治入微”:城市小微空間整治提升
針對老舊小區、街邊小公園、小廣場、體育場以及城市中其他被忽視或利用不足的微小公共空間,圍繞停車難走路難、環境死角髒亂差、休閒娛樂健身空間短缺、公共基礎設施不足、街道社區功能短板等問題,開展小微公共空間整治提升試點工作。
21.“綠野引航”:構建林區立體化生態警務防控體系
(1)建立林區標識指示牌體系。針對全市網紅徒步路線、林區周邊露營地等重點部位,設定“平安箱”、標識指示牌,提升保障戶外徒步、露營等遊客安全能力;
(2)建立林區感知體系。一是通過圖像智慧型算法賦能衛星圖斑比對,增強圖斑預警的實效性,由人工比對轉向系統預警,大幅提升發現能力;二是對全市現有林區視頻監控進行匯聚識別,並在林區重點部位建立搭載AI場景識別算法的高點瞭望攝像頭和部署無人機動態巡組,實現林區整體監測、特殊時段重點布防的監測;
(3)建立林區立體化防控平台。建立“智慧林區防控”信息化平台,依託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涉林“人、地、事、物、組織”基礎要素上圖展示,涉林違法智慧型預警,林區迷失救援指揮調度等功能。
(4)完善生態警務防控專業裝備。改裝現有警車,配置移動車載無人機,增強區域性機動處置能力,提升對林區迷失救援時效。
22.“多破小案”:集中攻堅入室盜竊犯罪
以破小案工作機制為保障,堅持常抓不懈,在全市範圍開展“破小案”專項行動,集中攻堅入室盜竊犯罪,提升打擊多發盜竊犯罪效能,進一步增強市民民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23.“分險降本”:實施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
(1)實施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政策,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經營主體、種業企業和市級(含)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符合條件的貸款予以貼息,對於符合農產品生產性、農產品加工性、農業科研性、農業服務性等用途的貸款給予貼息;
(2)撬動銀行貸款流向農業農村,有效降低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為推動農產品穩產保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