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4日在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海南省代省長 馮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在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驗,迎來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局的歷史性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海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群策群力、奮力拚搏,應對前所未有的“三個大考”[1],交出了令全省人民滿意的“三張答卷”。
(一)眾志成城,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較早實現疫情控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2],實施關口前移、跨海戰“疫”等海南戰法,群防群控、聯防聯控,28天就控制疫情、實現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從3月8日起所有縣域單元都調整為低風險地區。7批865名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在湖北抗疫“第二戰場”作出海南貢獻。較好實現常態化精準防控。形成“嚴管入口、放活島內”[3]的海南策略,實現疫情較好較快得到控制。在全國較早推廣“健康一碼通”,領碼人數達我省常住人口數的193.9%,屑探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取得實效。較快實現經濟正增長。落實“六穩”“六保”[4],出台超常規舉措[5]上百條,全口擊組定霸徑減稅降費175.8億元,推動復工復產,主要經濟指標從二季度開始“V”字型反轉。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長10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貨物進出口貿易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2%,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和7.7%,多項指標好於全國,扭轉了近年來排名靠後的局面。
(二)一鼓作氣,推進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我們向絕對貧困發起格海煮總攻。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2700多支鄉村振興工作隊、8583名隊員深入每個村莊,貧困民眾積極行動,全省上下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贏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4.9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民眾全部脫貧。我們貫徹“四個不摘”[6]要求,出台“一抗三保”[7]等政策,落實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各項措施,實施返貧致貧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全過程閉環管理,抓實“六治”[8],推動貧困人員外出務工增長15%、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村平均水平,實現無返貧和無新增貧困。6萬多戶城鎮困難職工解困。我們嚷訂拔全力衝刺全面小康,監測指標完成九成以上,全面小康指數超過98%,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三)蹄疾步穩,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總體方案》[9]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加快重大政策落地。發布實施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優槳遙才照惠、進口原輔料和交通工具及遊艇“零關稅”正面清單、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辦法等政策。新發布四批32項制度創新案例。制定31項營商環境年度行動計畫,出台政府與市場主體交往“六要和六不準”[10]。爭取更多早期收穫。新增市場主體增長30.9%,新設企業增長113.7%、位列全國第一,總部企業累計入駐64家。離島免稅“新政”[11]促進全年銷售額實現倍增。項目集中簽約315個,集中開工538個。引進人才12.2萬人,比上年增長177%。洋浦港貨櫃年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銀行業存款餘額突破萬億元。自由貿易港智慧財產權法院正式辦公。滾動推進先導性慨朽項目[12]。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完成首單業務,“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登記22艘,樂城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引進120例,離岸新型國際貿易收支增長10倍。提升監管和風險防範水平。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13]初具全天候、實時性實戰能力。打掉離島免稅品“套(代)購”走私團伙39個。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們難以忘懷,習近平總書記5年間兩度親臨海南、2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2018年4月13日親自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向全世界宣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拜棕故易港的重大國家戰略。海南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顯,經濟社會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將載入史冊。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邁上新台階的五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省域“多規合一”、極簡審批[14]、衛生和藥監“二合一”監管、省級醫保統籌等多項改革開全國先河,商事主體登記“全省通辦”、法定機構設定、“旺工淡學”[15]、社會保障“一卡通”等創海南特色,空域精細化管理、農村農墾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國際航空航線最多時達103條,內外貿海運航線最多時達44條。入境免簽政策擴展至59國,年入境遊客規模增長56%[16]。實際利用外資額連續3年翻番。國際教育創新島簽約和入駐高校32所。博鰲亞洲論壇等開放平台鞏固擴大,2020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成功舉辦。
這是經濟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五年。壯士斷腕擺脫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房地產業的增加值、投資、稅收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從最高位回落4%、21.9%、25.1%,但經濟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成功實現闖關。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5:19.1:60.4。服務業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95.8%、提高31.5個百分點。旅遊收入提前一年實現千億目標,旅遊收入快於遊客人數增速年均4.6個百分點,新評29家A級旅遊景區,保亭、陵水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增加近4倍,網際網路產業規模年均增速超30%。百萬噸乙烯、昌江核電二期等大項目開工。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9%、6.9%、7.1%和8.4%。
這是城鄉規劃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形成“南北兩極帶動、東西兩翼加快發展、中部山區生態保育”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基於“多規合一”完善全省空間規劃體系,制定或修訂南北兩大經濟圈、18個市縣、11個園區、6個自然保護區、380個村莊規劃。建成美麗鄉村1001個。加強土地整治,閒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存量下降49%和37.6%。“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光纖寬頻網路和高速移動通信網路實現城鄉全覆蓋,“智慧海南”[17]啟動建設。完成電網改造三年提升行動計畫,裝機規模、發電量、用電量增長47%、37.6%和33.5%,年戶均停電時間下降70%。路網密度從全國第20位升至第13位,實現縣縣通高速、行政村全部通客車[18]、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19]。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利用高鐵的市域列車投入運營。美蘭機場二期建成並即將運營。完成港口資源整合,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增長54.6%。天然氣環島主幹網投入使用,城市燃氣普及率達97%。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全島水資源配置能力有效提升。
這是生態環境保護標準更高、力度更大、治理更嚴的五年。加快頂層設計,細化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省委30條措施[20],編制完成“三線一單”[21],取消12個市縣GDP考核。抓好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形成以“四個最嚴”[22]為核心的環保問題常態化整治機制。以標誌性項目打造海南生態新優勢。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並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涵蓋全島95%以上原始林和55%以上天然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67%、提高2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達4.2%、高出全國水平1.3倍,車樁比2.4:1、好於全國水平20%。“禁塑”開局良好,裝配式建築面積連續3年翻番。歷史性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細顆粒物(PM2.5)濃度年均下降1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能耗、碳排放強度提前完成國家下達控制目標。
這是民生領域補短板亮點紛呈、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財政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比前五年提高3.8個百分點。百姓收入增長跑贏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5.8%。城鎮新增就業61.6萬人、增長29.2%。引進洽談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104所。學前教育“兩個比例”[23]高於國家要求,中國小教育主要指標超全國平均水平,“大班額”降至0.49%。建成中國小游泳池307個,近半數學生接受游泳培訓。職業教育覆蓋32大類452個專業。高等教育形成“1+2+X”總體布局[24]。引進優質醫院49家,新增7家三級甲等醫院,“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覆蓋全省,完成127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新增22種中西醫專科疾病不出島治療,“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開始成為現實。全省消除瘧疾。社會保險覆蓋率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1%。投入困難民眾社會救助資金68.5億元,惠及困難民眾160萬人次。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25]達100%。新增各類保障功能住房29.7萬套,安居型商品房試點啟動。成功舉辦5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3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國際(旅遊)圖書博覽會,建成國家南海博物館、五源河五萬人體育場,培育壯大瓊中女足品牌和辦好環島腳踏車、大帆船、馬拉松等國際賽事。
這是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加快推進綜治中心、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格線化服務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四位一體”建設,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解決一批信訪疑難問題。海口、瓊海成功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深入推進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建設,人民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升級海島型立體化、智慧型化、可視化治安防控體系,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數、治安案件受理數下降34.7%和32.3%,現行命案下降到建省以來最低。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組織、涉惡犯罪團伙308個。禁毒大會戰推動吸毒率從8‰降至2.67‰。安全生產未發生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下降25.8%和35.1%。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政府自身建設從嚴從實。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視窗管受理、一支隊伍管執法”全面推行。最佳化營商環境取得實效。加強和改進行政立法、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議案120件,接受專題詢問14項,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34件、政協提案2256件,辦結率均達100%,制定、修改政府規章36件,審理行政複議案件1513件。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標專項整治靶向發力,審計“經濟體檢”常態化推進,完成黨政機關公車及辦公用房改革、省直行政事業單位房屋及土地資產清理,省本級“三公”經費下降約42.9%。
過去五年,我們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切實抓好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軍地土地置換整合、海上維權、雙擁優撫、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等工作。婦女兒童、青少年、民族宗教事務、地質、氣象、測繪、糧食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五年歷程充滿挑戰,成績取得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在省委帶領下同心同德、不懈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向駐瓊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長期關心支持海南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十三五”規劃共設定32項指標,14項約束性指標全部達標,18項預期性指標中13項達標,由於主動調控房地產帶來階段性影響等因素,有5項沒有達標[26]。2020年省“兩會”召開早於疫情集中爆發,省委、省政府其後決心不調整預期目標,保持工作熱度,激發經濟韌勁,最終多項指標好於全國,但仍有9項低於預期[27]。此外,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短板;科技創新水平落後;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物價較高,求學就醫等還有不少困難;政府服務意識、幹部隊伍作風和專業能力與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還不適應,等等。對此,我們要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五年,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重要視窗期。根據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12號檔案、《總體方案》和省委《規劃建議》[28]精神,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規劃綱要(草案)》圍繞“十四五”主要目標,明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突出以下八個方面。
(一)突出制度集成創新,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完成自由貿易港第一階段制度安排有關任務,爭取2023年底前具備封關硬體條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推動臨床真實世界數據套用[29]等標桿項目搶占“世界第一”。突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推動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實施最佳化營商環境中長期行動計畫。以市場主體獲得感為導向,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企業發展環境。完善營商環境評價考核及成果套用機制,倒逼政府不斷轉變職能。全面落實自由貿易港製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開展制度創新成果問效評估。投融資、土地管理、園區建設、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先行取得突破。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吸引更多科學家、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
(二)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交匯點,著眼擴大流量,對內對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對外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集聚,成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反應爐”。完善全島免稅銷售網路,實現國外商品和國內購買力充分對接,吸引免稅購物回流3000億元。加快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讓中華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吸引求學回流5萬人。加快樂城先行區建設,促進國際先進醫療資源與國內健康需求有效銜接,吸引海外就醫回流50萬人次、不出國診療150萬人次。加快崖州灣科技城建設,吸引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在海南引進中轉,推動種業貿易量大幅提升。用好“加工增值”稅收政策[30],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用好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離岸新型國際貿易、離岸創新創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外資外貿再上新台階。提升對國內國際通達能力,增開國內外航空航線160條、達到646條,通達城市增至200個,旅客吞吐量達6000萬人。增開內外貿航線20條,通達全球100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66億噸、增長20%。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加快建設,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300億元、年均增長12%。豐富國際交流載體,博鰲成為具有非正式、舒適、和諧會議氛圍和田園風光特色的重要政商對話平台。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泛珠區域、長三角等聯動發展。推進港航一體化,實現跨瓊州海峽產業發展、社會管理和環境資源保護等無縫對接。
(三)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打造種業、深海、航天三大科創高地,爭取國家實驗室落戶海南,培育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全國深海科技基地、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和航天重大產業基地。集聚全國熱帶學科研究力量,攻克若干熱帶特有疾病。建設重大新藥創製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力爭創新藥突破10個。拓展“智慧海南”套用場景,在“多規合一”、教育、醫療、應急等領域領跑全國。積極推動重點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先導試驗區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提速行動,企業數量超3000家。實現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34%、投入強度達1.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2件。
(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形成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3+1”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台階。加快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實施質量優先、全域旅遊策略,環島旅遊公路、中部熱帶雨林等成為新的旅遊吸引物,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集群,遊客人均停留天數和消費額顯著提高,旅遊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現代物流、醫療健康、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等產業規模,突破國際冷鏈物流、專病康養、國際設計島等發展瓶頸,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過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做強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等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產值突破4000、2000和500億元,數字經濟年均增長30%以上。培育壯大種業、深海、航天等未來產業,“陸海空”產業總規模超350億元。提升清潔能源、節能環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個優勢產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加快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抓好“米袋子”,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新建改造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引進和培育特有熱帶水果、觀賞魚、花卉等新品種,推進“三棵樹”[31]等全產業鏈發展。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和漁民轉產,深水網箱數量翻番,建成12個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集中培育產業集群,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建設若干個千億級產業和一批百億級園區,重點園區年營業收入1.2萬億元,對經濟貢獻度超30%。
(五)堅持系統觀念,基本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推進“2+4+N”建設格局。“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實現一體化,海口、三亞、儋州、瓊海4箇中心城市提升輻射帶動能力,若干縣城率先提質擴容。推動新型城鎮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建設若干100萬、40萬、20萬人口規模城鎮。規範有序引導農村地區人口向縣城、縣城周邊、城鎮梯度轉移集聚。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實施以居民身份證號為唯一標識、全島統一的居住證制度。實行公共資源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的新機制。打造生態、宜居、韌性、智慧型城市。提升城市數位化水平,建設高質量的城市生態和安全系統,大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有效治理交通擁堵、城市內澇等“城市病”。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升級“多規合一”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功能,實現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測預警全鏈條管控。堅持陸海統籌,提升三沙建設和南海服務保障水平。推進墾地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產業投資、公共服務和項目建設等一體化。堅決遏制“兩違”新增,基本完成存量問題階段性整治。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豐’字型+環線”[32]的多層次路網全線貫通,實現全島3小時通達。兩大經濟圈內實現1小時通勤,圈內城際軌道交通加快建設。推進美蘭機場三期擴建和三亞新機場、東方貨運機場、儋州機場規劃建設。形成“四方五港”現代港口群。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降至13%左右。實現所有鄉鎮及具備條件的行政村5G網路全覆蓋,國際海纜投入使用,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國內領先。完成全國首個智慧型電網綜合示範省建設,獲得電力核心指標達到全國一流。加快“氣化海南”建設,基本實現城鄉地區燃氣全覆蓋。推進綠色智慧水網建設,基本建成海島型水利設施網路骨幹工程。
(六)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樣板。加強制度設計。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有償使用制度。實行減排降碳協同機制,實施碳捕集套用重點工程,提前實現碳達峰。開展海洋碳匯研究。完善中部市縣、流域上下游、濕地、海洋等生態補償辦法。推進標誌性工程。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80%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新增400萬千瓦。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和車樁比達到全國領先。全面推行裝配式建築,加快熱帶建築建材產業集群發展。穩步推進“禁塑”,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基本建成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更好保護海南長臂猿、蘇鐵等珍稀瀕危動植物。加快補齊短板。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基本全覆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基本實現各市縣污水全收集、全處理。落實海上環衛制度,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全面實施,重點海灣污染防治、漁民轉產和養殖業規模化綠色轉型進入良性軌道。啟動工業固廢規模化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體系建設。全省推行綠色殯葬。到2025年,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保持98%以上,細顆粒物濃度降到11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控制在120微克/立方米以內,森林覆蓋率保持62%以上,新增紅樹林濕地面積2.5萬畝,化肥施用量和農藥使用量減少10%以上,省控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95%。
(七)突出品質為上、特色為要,讓廣大人民共享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財政民生支出增速不低於“十三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民生特色項目爭創全國標桿。實現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形成開發性和保障性並舉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格局。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每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萬人。兩年內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農村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前列。解決民生難題。城鎮就業每年新增1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加大保供穩價力度,扭轉“菜籃子”產品價格在全國居高不下的局面。建設安居型商品住房25萬套,以優惠價格向本地居民和引進人才提供住房保障[33]。完善住房租賃市場。實施城市有機更新,完成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實現“抄表入戶”。每年辦成一批民生實事。以國際教育創新島引領教育發展。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幼稚園到大學各階段教育主要指標達全國中上水平。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5年,進入全國前列。培育海南學生“特色印記”[34]成為素質教育全國樣板。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完善全省三級醫院布局。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6.5張、執業(助理)醫師數3.1人。全面實現“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人均預期壽命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3個,養老護理型床位比例達60%。城鎮從業人員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制度有效實施,五項保險應保盡保。形成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特區精神,深入開展文明大行動,建設海南文明島。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動漫、影視全產業鏈發展,促進旅文體融合發展。擴大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等全球影響力,辦好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推動黎苗“三月三”等民族節慶增強國際化、旅遊化元素。省會城市十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35]工程投入使用,鎮村(社區)綜合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加快建設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
(八)統籌發展和安全,織就自由貿易港風險防控網。防控貿易、投資和金融風險。建成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牽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全方位管理服務,有效管控走私活動。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評估治理機制。防控公共衛生和生態風險。實現傳染病監測和救治體系在省級、5個重點區域、縣級全覆蓋,建立境外疫病疫情和有害生物聯防聯控機制。最佳化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布局,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提升到100%。防控房地產風險。堅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調控力度,落實市縣主體責任制,穩房價、穩地價、穩租金、穩預期。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完善預防、救援、處置、保障等協調統一的“大應急”管理格局,布局建設5個綜合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形成必備應急物資本島自主生產的能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合理配置基層服務管理資源,規範社會組織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施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建設重點工程,不斷提升依法治省水平,完善社會治安防控基礎,強化公共安全監管,創建全國最安全地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和11%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細顆粒物濃度較上年控制目標下降1微克/立方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控制目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降碳控制目標。
突出抓好以下11個方面、33項工作。
(一)關於自由貿易港早期安排
1.落實政策措施。配合推進自由貿易港有關政策制度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立法和調法調規事項,制定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深入細緻做好政策宣傳推介。用好離島免稅購物“郵寄送達”、本島居民“離島暫存、返島提取”和免稅購買進境商品等政策,力爭免稅銷售突破600億元。用好“加工增值”稅收政策,形成一批標誌性產業項目。用好“零關稅”等已出台政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吸引市場主體落戶海南,形成產業集聚。大力拓展離岸新型國際貿易、國際船舶登記、保稅油加注、飛機融資租賃、航空維修等新業務。
2.加快重大功能平台建設。出台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進一步開發開放的政策舉措,完善“一區多園”工作機制。推進國家藥監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建設,籌辦真實世界數據與證據研究大會。推廣洋浦保稅港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至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立省級重點園區準入退出機制。
3.加緊封關研究準備。重點研究“二線”管理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方法。啟動簡稅制改革研究。完成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階段性目標,健全免簽入境人員在瓊全程動態服務管理機制,常態化運行瓊粵桂反走私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的監管制度。完成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規劃,啟動口岸建設和升級改造。實質運行非設關地綜合執法點。加快三亞海關監管隔離區域建設。推進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等硬體設施建設。
4.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制定年度最佳化營商環境行動計畫,出台營商環境重要量化指標趕超國內一流水平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推進每月匯報通報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和調整一批行政許可事項。實施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大力推進“網上辦”“掌上辦”,進一步最佳化“一證辦”“全省通辦”“一件事一次辦”等服務,完善商事主體登記系統,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天。明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年度量化目標任務,力爭3年達到全國最優。健全重點企業服務工作機制,年內服務對象形成百家規模。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現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建立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體系,開發5個以上信用信息套用場景。構建“市場主體說了算”、企業和服務對象全面參與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
(二)關於科技創新
1.打造重點科創平台。完成國家實驗室申報。引進1至2家大院大所。爭取獲批建設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國家級頂尖科創機構在海南設立深海、航天科技創新平台。爭取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三亞總部掛牌並運作。推進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實體化運作。創建國家區塊鏈試驗區。實施本地科研院所能力提升工程。
2.健全科創支撐體系。完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健全科技項目評、驗機制。實施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制度。加強院士創新平台建設,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制定外國科技人才來瓊工作許可負面清單。建立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資料庫和培育後備庫。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引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崖州灣智慧財產權綜合保護先行示範區。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和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
(三)關於擴大開放
1.推進開放合作。辦好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和20周年慶祝活動。完成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範建設。促進貨物、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12%和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調整最佳化對賭協定等招商機制。力爭全年引進重點企業100家。完成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規劃建設兩岸陸島物流園區。
2.辦好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用好國家級展會境外展品在展期內進口和銷售享受免稅政策,吸引800家以上全球著名品牌參會,設立鑽石珠寶、時尚生活等特色展區,力爭展會國際化程度、單位面積展品價值、首發首展數量國內領先。
(四)關於現代產業體系
1.發展旅遊業。全面落實振興旅遊業30條行動措施,推動旅遊總收入增長30%。引進國際知名主題公園、酒店落戶。加快建設環島旅遊公路,年內開工3個驛站。推廣套用智游海南APP,實現“一部手機游海南”。創建1至2個全域旅遊示範市(縣),評定A級旅遊景區5家,建設金宿銀宿[36]15家、省級旅遊小鎮2個、椰級鄉村旅遊點[37]15家。打造熱帶雨林旅遊產業集群,拓展遊艇、郵輪、海釣、衝浪等海洋旅遊品類。
2.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配送、貨櫃拆拼箱等航運新業務上規模、上水平。著力培育醫療健康產業,推動樂城先行區等九大工程[38]建設。實現呼吸道專病康復等業態新突破。支持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構建大宗商品場外市場集中統一交易和清結算金融平台,穩步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壯大會展產業,舉辦千人以上會議155場、各類展覽125場,實現綜合收入增長超過65%。
3.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企業達1100家。推動數字經濟成長30%,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建成運行。新藥創製3個以上。推進“陸海空”未來產業集聚更多行業領軍企業。加快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高端食品加工等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海口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昌江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臨高金牌港綠色建築建材產業基地和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等建設。
4.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少於407萬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生豬復養存欄達到350萬頭以上。擴大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覆蓋面。新建高標準農田40萬畝。新增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3個南藥生產基地。推進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和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等建設。
(五)關於促進投資
1.最佳化投資結構。實施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大力推進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到64%。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慧、充電樁、軌道交通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強化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領域投資。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超過90個,年度投資達700億元左右。
2.堅持項目為王。實行項目招商、落地、運營、服務全鏈條管理。繼續開展逢單月集中開工、逢雙月集中簽約活動。落實重大項目責任制,實現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清單化管理。分類分級建立項目全流程、全要素統籌保障體系。完善“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基層”三服務機制。開展項目謀劃專項行動。
(六)關於要素保障
1.強化規劃管控。完成省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城鎮和園區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有序實施農村建築風貌整治。
2.提高土地配置效益。實施新的省級土地儲備運作機制,新增儲備8500畝以上。落實“土地新政”[39],強化用地用林用海保障,健全要素向重點地區、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傾斜制度。建立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制度。落實“增存掛鈎”機制,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下降15%以上。改進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持續整治“兩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土地領域等突出問題,確保違建零增長、存量降一半。
3.深化投融資改革。推動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建立完善交通、水務、園區等投融資模式。規範套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等模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啟動里程費改革,任務完成過半。
(七)關於鄉村振興
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脫貧市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最佳化調整,有效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渡。加強脫貧人口、邊緣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和幫扶,確保無返貧和無新增貧困。
2.以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推動農旅、農商融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啟動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培育高素質農民5000人以上。擴大本地農民到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務工規模。
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海南方案。有序發展共享農莊。建成10個特色產業小鎮、100個特色精品美麗鄉村,完成50個特色小鎮電網改造。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半數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並正常運營。改造廁所5萬戶以上。
4.深化農村農墾改革。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率達95%。完成1985個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覆蓋市縣(區)鎮村四級的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制定墾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實施墾地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
(八)關於生態文明建設
1.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方法和管理制度。完善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深化排污許可制改革。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40],率先在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推行。制定實施清潔能源島、自然保護地、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等規劃。
2.強化生態環境治理。不折不扣抓好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制定綠色殯葬標準,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建設一批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高運營效率。全面啟動海上環衛工作。禁養區養殖池塘清退整改完成率達80%。加強岸線修復。新增紅樹林濕地400公頃,綠化造林10萬畝。
3.推進標誌性工程建設。研究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至70%,實現分散式電源發電量全額消納。推廣清潔能源汽車2.5萬輛,啟動建設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推廣裝配式建造項目面積1700萬平方米,促進部品部件生產能力與需求相匹配。4個地級市垃圾分類試點提升實效,其他市縣提前謀劃。擴大“禁塑”成果,實現替代品規範化和全流程可追溯。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完成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
(九)關於社會事業
1.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創新境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機制,實現國際教育創新島首批學校招生開學。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30所,提升普惠性幼稚園可持續發展水平。“改薄”[41]300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2至3所。中高職貫通培養招生1.8萬人。支持海南大學作物學進入國內一流學科行列。引進和培養“好校長好教師”5000名以上。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
2.加快衛生事業發展。開展健康海南18個專項行動[42]。建設“三醫聯動一張網”,實施基於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縣域緊密型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實施公共衛生能力提升計畫。加快建設市縣綜合醫院創傷、胸痛等“五大中心”和50個省臨床醫學中心。推進省公共衛生中心、省婦幼保健院異地新建、省人民醫院南院、海醫附一江東院區等項目,建成博鰲研究型醫院,完成省中醫院新院區主體施工。啟動實施全球“全健康”[43]海南示範項目。
3.加快文體事業發展。推進省圖書館二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建設,開工建設省藝術中心、省美術館、海南科技館、國際傳媒港(省新聞中心)、華僑博物館等文體設施,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建成開放。引進社會力量,開設民辦博物館。辦好親水運動、沙灘運動、環島大帆船、環島腳踏車等賽事。塑造品牌節慶,形成月月有活動、周周都精彩的節慶會展活動格局。
(十)關於民生工作
1.辦好民生實事。建立問需於民的常態化機制。辦好今年9件為民辦實事項目[44]。
2.抓實“菜籃子”工程。壓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建立“菜籃子”建設聯席會議制、降低菜價目標責任制和督查考核機制。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規模15萬畝,蔬菜自給率達65%。設立農商農超對接、直供直銷場所,政府主導建設運營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促進流通環節成本降到鄰近省份水平。實現綜合菜價全國排名下降。
3.健全社會保障。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以上。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和服務保障。加快社會保障卡發行,持卡人數超937萬。落實失業補助金等政策。做好睏難職工解困脫困,發展慈善事業,拓寬社會救助渠道。
4.改善居住條件。開工建設安居型商品住房3.5萬套,實施範圍擴大到更多市縣。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改造老舊小區400個以上。繼續推進“抄表入戶”。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畫,出台鼓勵政策,形成存量商品住房轉型利用、市場化租賃住房建設、利用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等實操案例。出台租購同權辦法,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及時處置長租房違約風險隱患。
(十一)關於平安建設
1.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嚴管入口、放活島內”,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堅持“人物同防”,上線進口物品溯源系統,做到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守好社區(農村)、發熱門診、流行病學調查三道防線,加強哨點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發熱門診能力建設,建立生物安全防護二級實驗室。完善疫情信息收集、風險研判、應急處置體系。有序推進新冠疫苗接種。
2.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開展市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機制。新設鄉鎮(街道)社工站66個,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出台行業組織賦權清單。深入開展違法犯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持續開展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切實加強建黨100周年安保工作。加強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化品、消防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三無”船舶整治。率先建設中部應急物資儲備基地。提高本島糧食儲備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圓滿完成“十四五”和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以“總書記有號令,中央有部署,海南見行動、見成效”的政治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守人民情懷。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民眾關心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乾,今年將非剛性、非重點項目預算平均壓減5%,以政府過緊日子換來百姓過好日子。打造效能政府。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的力量破難題、促發展。大力推進政府數位化建設,搭建和最佳化政府辦公系統、政務服務、智慧督查等電子政務平台。堅決抵制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佳化政府工作流程,實現省、市縣至基層組織的多級聯動。實施基層執行力提升行動,解決好落實上級決策和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最佳化跨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建立重要工作專班推進機制,構建起目標、平台、項目、政策、改革、機制、督查考核“七要件”的閉環運作體系。政府每件工作只要有可能,都必須量化、項目化、責任化,確保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活動,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提高行政決策法治化水平,健全政務公開、公示聽證、決策諮詢、專家論證等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45],防止任性執法。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加強制度建設,持續開展土地利用、工程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啟動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堅決與不良現象、腐敗行為作鬥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進入新發展階段,海南肩負光榮使命。海南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海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擔當進取,精彩開局“十四五”,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而努力奮鬥!
文字摘要
根據會議議程,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長馮飛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三個部分: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二、“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三、2021年主要工作。
馮飛在回顧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時說,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在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驗,迎來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局的歷史性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海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群策群力、奮力拚搏,應對前所未有的“三個大考”,交出了令全省人民滿意的“三張答卷”。過去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邁上新台階的五年,是經濟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五年,是城鄉規劃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生態環境保護標準更高、力度更大、治理更嚴的五年,是民生領域補短板亮點紛呈、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是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
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五年,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重要視窗期。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突出八個方面:突出制度集成創新,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堅持系統觀念,基本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樣板;突出品質為上、特色為要,讓廣大人民共享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統籌發展和安全,織就自由貿易港風險防控網。
報告指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之年。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和11%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細顆粒物濃度較上年控制目標下降1微克/立方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控制目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降碳控制目標。
報告明確,為實現上述目標,將突出抓好11個方面、33項工作:在自貿港早期安排方面,落實政策措施,加快重大功能平台建設,加緊封關研究準備,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在科技創新方面,打造重點科創平台,健全科創支撐體系;在擴大開放方面,推進開放合作,辦好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現代產業體系方面,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在促進投資方面,最佳化投資結構,堅持項目為王;在要素保障方面,強化規劃管控,提高土地配置效益,深化投融資改革;在鄉村振興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化農村農墾改革;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推進標誌性工程建設;在社會事業方面,加快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體事業發展;在民生工作方面,辦好民生實事,保持菜價穩定,健全社會保障,改善居住條件;在平安建設方面,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馮飛指出,圓滿完成“十四五”和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要提高政治站位,堅守人民情懷,打造效能政府,堅持依法行政。
馮飛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海南肩負光榮使命。海南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海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擔當進取,精彩開局“十四五”,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而努力奮鬥!
(五)關於促進投資
1.最佳化投資結構。實施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大力推進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到64%。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慧、充電樁、軌道交通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強化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領域投資。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超過90個,年度投資達700億元左右。
2.堅持項目為王。實行項目招商、落地、運營、服務全鏈條管理。繼續開展逢單月集中開工、逢雙月集中簽約活動。落實重大項目責任制,實現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清單化管理。分類分級建立項目全流程、全要素統籌保障體系。完善“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基層”三服務機制。開展項目謀劃專項行動。
(六)關於要素保障
1.強化規劃管控。完成省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城鎮和園區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有序實施農村建築風貌整治。
2.提高土地配置效益。實施新的省級土地儲備運作機制,新增儲備8500畝以上。落實“土地新政”[39],強化用地用林用海保障,健全要素向重點地區、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傾斜制度。建立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制度。落實“增存掛鈎”機制,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下降15%以上。改進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持續整治“兩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土地領域等突出問題,確保違建零增長、存量降一半。
3.深化投融資改革。推動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建立完善交通、水務、園區等投融資模式。規範套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等模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啟動里程費改革,任務完成過半。
(七)關於鄉村振興
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脫貧市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最佳化調整,有效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渡。加強脫貧人口、邊緣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和幫扶,確保無返貧和無新增貧困。
2.以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推動農旅、農商融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啟動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培育高素質農民5000人以上。擴大本地農民到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務工規模。
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海南方案。有序發展共享農莊。建成10個特色產業小鎮、100個特色精品美麗鄉村,完成50個特色小鎮電網改造。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半數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並正常運營。改造廁所5萬戶以上。
4.深化農村農墾改革。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率達95%。完成1985個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覆蓋市縣(區)鎮村四級的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制定墾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實施墾地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
(八)關於生態文明建設
1.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方法和管理制度。完善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深化排污許可制改革。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40],率先在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推行。制定實施清潔能源島、自然保護地、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等規劃。
2.強化生態環境治理。不折不扣抓好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制定綠色殯葬標準,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建設一批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高運營效率。全面啟動海上環衛工作。禁養區養殖池塘清退整改完成率達80%。加強岸線修復。新增紅樹林濕地400公頃,綠化造林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