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城市剛需購房報告

《2021城市剛需購房報告》是由貝殼研究院發布。從居住消費行為特徵、選擇偏好及居住痛點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分析,試圖刻畫出相對飽滿的剛需客群特徵畫像。

基本介紹

客群特徵,報告分析,

客群特徵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房住不炒”基調下,對房價持續看漲的預期已經發生轉變。伴隨著支持剛需客群的相關政策逐步落地,“房住不炒”終將成為剛需客群“上車”的基石。
對於行業企業而言,房地產市場正從賣方市場穩步進入買方市場,是否能夠真正了解消費者,是否能夠跟消費者進行有效充分溝通,決定著行業企業是否能夠開發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也決定著行業企業是否能夠在“高壓”的市場上站穩腳跟。
對於政府相關部門而言,及時了解居住消費者,特別是剛需客群的居住痛點及迫切需求,對於相關支持政策的制定與推行,均會產生積極效果。

報告分析

《報告》對剛需客群剛需置業行為特徵進行了分析。
“上車”套均總價方面,分城市能級角度看,2021年一線城市套均總價約為298萬,2020年一線城市套均總價約為297萬,兩者處於持平;2021年新一線城市套均總價約為149.5萬每套,與2020年相比出現略微上漲;對於二線城市而言,2021年套均總價約為123.4萬,2020年約為121.3萬,變化不顯著。分城市看,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及杭州套均總價位居前5,仍是“剛需上車”難度較高的城市。其中,300萬以上的城市達到3個;更多城市集中在100~300萬區間,達到25個;另外,有7個城市套均總價並未達到100萬,以哈爾濱、貴陽、長春、瀋陽及煙臺為代表的城市,“上車”總價相對於其他樣本城市較低。
2021城市剛需購房報告
“上車”套均總價方面
居住負擔指數方面,分城市級別看,一線城市居住負擔指數均值約為84.8,明顯高於新一線城市的52.7及二線城市的45.9。相較於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對於剛需客群而言,一線城市居住負擔明顯更高。以北京、上海及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依靠強大的產業基礎,帶來了更優質的就業機會,疊加便利的基礎配套服務,使得其對人才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需求側角度來看,剛需客群的購房需求就相對旺盛,成為房價的有力支撐。貴陽、哈爾濱居住負擔相對較低主要是由於房價相對較低,相應的居住負擔指數也相對較低,而對於長沙而言,房價相對友好的同時,平均月薪也相對較高,約為9080元,在35個樣本城市中居於第15位,導致負擔指數較低。
置業面積方面,2021年35個樣本城市間剛需“上車”套均面積差異依然顯著,城市能級間差距依舊明顯。城市剛需“上車”面積出現差異性,很大程度上與購房負擔、住房供給結構以及消費習慣等因素有關。深圳、上海、天津及北京等城市剛需“上車”平均面積較小,一方面是因為所在城市居住負擔較大,另一方面則是這些城市住房供給以小戶型房源為主導,以深圳為例,在售房源中近64%集中在90平以下面積段,整體住房市場結構偏向小面積房源。一線城市剛需置業套均面積從小到大排名為“深上北廣”,與2020年的“上北深廣”相比,在排名上出現了變化,4個一線城市平均住房面積約為62.31平。15個新一線城市中,居住面積較低的城市為天津、南京及重慶,居住面積較大的城市為佛山、長沙及鄭州,15個新一線城市的居住面積均值約為83.86平,與2020年15個新一線城市85.66相比,下降約1.8平。16個二線城市中,居住面積較小的城市為哈爾濱、大連及廈門,居住面積較大的城市為南昌、石家莊,16個二線城市的居住面積82.56平,與2020年11個二線城市84.83相比,下降約2.27平。
2021城市剛需購房報告
置業面積方面
跨城置業分化明顯,大灣區重點城市遷徙指數高
伴隨著城市間綜合競爭力分化現象加劇,人才流動的分化趨勢日趨明顯,跨城置業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報告》從人才吸引、城市遷徙指數排名、大灣區重點城市移民指數、城市虹吸效應對比等方面對剛需客群跨城置業進行了分析。
一線城市剛需購房平均年齡33.5歲,居住痛點集中在社區配套
從置業年齡特徵、置業目的、支付方式、房貸壓力、住房空間選擇偏好、社區偏好等方面對剛需客群置業偏好及關注因素進行了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