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市經濟社會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的發展態勢,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地點:上海市
一、綜 合,二、農 業,三、工業和建築業,四、批發和零售業,六、金融業,七、對外經濟,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城市信息化,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十三、人口和就業,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十五、環境保護,十六、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萬元。
  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3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826.64億和店多放元,增長5.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0%。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6133.2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旋付剃工業增加值2710.43億元,增長3.3%;服務業增加值3422.79億元,增長13.3%(見表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全年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43.15萬戶,比上年增長7.9%。其中,新設企業36.76萬戶,增長11.6%;新設個體工商戶6.35萬戶,減少9.2%;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349戶,減少15.1%。日均新設企業1476戶,增長12.0%。至年末,上海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70.4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8%。其中,企業220.77萬戶,增長6.5%;個體工商戶48.59萬戶,增長2.9%;農民專業合作社1.07萬戶,減少2.4%。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65.10億元,比上年增長0.8%;非稅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13.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79.28億元,下降2.1%(見表2)。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3697.99億元(不含關稅及海關代徵稅),下降0.9%。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6%;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9%(見表3)。
  
  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5。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指數為105.0,居住類價格指數為101.9,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為103.3(見表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1.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8.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8.7。
  以上年12月價格為100,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2.3,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1.3;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銷探陵歸售價格指數為102.0,二敬重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99.7。
  

二、農 業

  全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80.74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種植業143.48億格凳鴉元,下降4.9%;林業18.06億元,增長17.1%;牧業48.42億元,下降17.5%;漁業53.89億元,下降0.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16.90億元,增長9.6%。
  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6.43萬公頃,比上年減少7.4%。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74萬公頃,減少9.6%。糧食產量95.90萬噸,比上年下降7.6%;生牛奶產量29.74萬噸,下降11.1%;水產品產量32.47萬噸,增長5.3%(見表5)。
  至年末,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企業數共654家,產品1132個,全年獲證產量104.78萬噸,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20%;農產品地理標誌14個。
  至年請屑恥乎末,全市累計建成市級蔬菜標準園198家;納入統計範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757家,其中市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24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86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69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4家;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4347家,請厚她其中市級示範家庭農場76家。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670.68億元,比上年增長0.4%。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5487.05億元,下降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427.17億元,下降0.3%。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13501.66億元,增長1.3%。
  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63.86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2.4%。
  全年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279.1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7.6%(見表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9%。全年燃料油產量360448噸,比上年增長84.0%;新能源汽車產量8.30萬輛,增長29.6%;3D列印設備產量780台,增長34.9%(見表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06.25億元,比上年下降13.7%;實現稅金總額2253.73億元,下降8.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1.1%。
  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81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0918.88萬平方米,增長7.0%;竣工面積9231.95萬平方米,增長16.0%。

四、批發和零售業

  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02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批發銷售額10.85萬億元,增長0.5%。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97.21億元,比上年增長6.5%(見表8)。其中,無店鋪零售額2403.19億元,增長13.0%。網上商店零售額1896.51億元,增長1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1%。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3318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B2B交易額19997.6億元,增長7.8%,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60.3%;網路購物交易額(含服務類交易)13188.50億元,增長27.0%,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39.7%。
  至年末,全市已開業城市商業綜合體達277家。其中,商場商業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69家。全年全市城市商業綜合體實現營業額1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全年全市新集聚商業零售品牌首店986家,其中全球首店及亞洲首店、全國首店及大陸首店、華東區域首店、全市首店占比分別為2%、22%、13%和63%。
五、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50.44億元,比上年增長3.6%。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09608.51萬噸,比上年增長2.1%。旅客傳送量22237.84萬人次,增長3.4%(見表9)。
  
  全年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2031.32萬噸,比上年下降1.4%;貨櫃吞吐量4330.26萬國際標準箱,增長3.1%。貨櫃水水中轉比例達48.3%,其中國際中轉比例10.8%,分別比上年提高1.5和2.0個百分點。上海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78.5萬架次,增長1.7%;進出港旅客達到12179.14萬人次,增長3.5%。其中,國內航線進出港旅客7985.70萬人次,增長4.2%;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4193.44萬人次,增長2.3%。
  全年上海港接待國際郵輪靠泊259艘次。其中,以上海為母港的郵輪226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189.3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1.2%。郵輪母港旅客吞吐量占95.6%。
  有序推進10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18號線等4條捷運項目建設。至年末,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條,長度達到704.91公里,運營車站415個。至年末,地面公交運營車輛達1.79萬輛。其中,國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車13614輛,占全部公交運營車輛的76.1%。公交運營線路達1575條,線網長度8997公里;運營計程車4.0萬輛,客運量5.63億人次。全年公共運輸客運總量60.12億人次,日均164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38.84億人次,增長4.7%;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0.85億人次,下降0.8%。
  至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汽車441.5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2%。其中,私人汽車339.90萬輛,增長12.5%。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70.04億元,比上年下降6.2%;電信業務總量2244.05億元,增長56.7%。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4.57億件、包裹業務210.94萬件、快遞業務31.33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288.84億元。
  全年實現旅遊產業增加值2309.43億元,比上年增長7.6%。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195家,旅行社1758家,A級旅遊景區(點)113個,紅色旅遊基地34個(見表10)。
  
  全年接待國際旅遊入境者897.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4%(見圖1)。其中,入境外國人692.12萬人次,增長0.9%;港、澳、台同胞205.11萬人次,減少1.3%。在國際旅遊入境者中,過夜旅遊者734.69萬人次,減少1.0%。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36140.51萬人次,增長6.4%,其中外省市來滬旅遊者17186.41萬人次,增長6.0%。全年入境旅遊外匯收入83.76億美元,增長13.6%;國內旅遊收入4789.30億元,增長7.0%。
  

六、金融業

  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600.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金融中心開放創新深入推進。全年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滬倫通”、滬深300ETF期權及股指期權、長三角一體化ETF、天然橡膠期權等金融創新產品成功推出。
  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2820.27億元,比年初增加11679.94億元;貸款餘額79843.01億元,比年初增加5609.84億元(見表11)。
  
  全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934.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上海證券交易所總成交額283.48萬億元,增長7.1%。其中,股票成交額54.38萬億元,增長35.3%;債券成交額6.41萬億元,增長25.0%。全年通過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5145.33億元,比上年減少15.8%;發行公司債34986.49億元,增長37.9%。至年末,上海證券市場上市證券17623隻,比上年末增加3554隻。其中,股票1615隻,增加121隻。
  全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12.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69.62萬億元,增長1.7倍。銀行間市場總成交金額1454.31萬億元,增長15.2%。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4.38萬億元,增長33.2%。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72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43.39億元,增長10.5%;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076.62億元,增長30.7%。全年保險賠付支出654.90億元,增長12.6%。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賠款支出306.12億元,增長12.7%;壽險業務原保險給付225.15億元,增長8.3%;健康險業務原保險賠款給付100.77億元,增長22.6%;意外險業務原保險賠款支出22.87億元,增長15.5%。

七、對外經濟

  全年上海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84267.90億元,比上年下降1.2%,繼續位居世界城市首位。其中,進口35453.00億元,下降2.6%;出口48814.90億元,下降0.2%。全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63457.78億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進口26221.24億元,下降2.8%;出口37236.54億元,增長0.4%。
  全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34046.82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進口20325.91億元,下降0.1%;出口13720.91億元,增長0.4%(見表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為41.2%。按市場分,對歐盟進口4905.14億元,增長5.8%;出口2370.55億元,下降2.6%;對美國進口1735.37億元,下降10.3%;出口2793.71億元,下降10.9%;對東協進口2893.38億元,增長14.5%;出口1808.00億元,增長6.7%;對日本進口2351.38億元,下降1.1%;出口1357.95億元,下降4.2%(見表13)。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要節點城市貨物貿易額占全市比重達到22.4%。
  
  全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800項,比上年增長21.5%;契約金額502.53億美元,增長7.1%;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90.48億美元,增長10.1%。全年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7.12億美元,下降2.0%,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比重為9.0%;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72.86億美元,增長11.6%,占比為90.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滬投資契約金額占全市比重達8.2%。至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88個,在上海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720家。其中,亞太區總部116家;外資研發中心461家。年內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家。其中,亞太區總部28家;外資研發中心20家。
  全年備案和核准對外直接投資項目845項,比上年增長6.7%;對外直接投資中方投資額139.94億美元,下降17.1%。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契約金額125.44億美元,增長5.4%;實際完成營業額94.01億美元,增長24.7%;派出人員9226人次,增長5.3%。對外勞務合作派出人員19843人次,增長102.3%。
  全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會及活動1043個,總面積1941.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其中,舉辦國際展310個,展覽面積1502.65萬平方米,增長7%;舉辦國內展496個,展覽面積272.71萬平方米,增長7.2%;舉辦活動237個,活動面積166.31萬平方米,下降24.8%。
  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6萬平方米,比首屆增加6萬平方米。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
 

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落實國務院批准的總體方案,出台管理辦法,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實施特殊支持政策,推動重大改革優先在新片區試點、重大項目優先在新片區布局、重大政策優先在新片區適用。新片區新設企業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821.9億元。
  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市場準入管理新體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正式印發實施,共列入事項131項,相比2018年版減少了20項,放開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移出部分不符合清單定位的措施,持續推動縮短負面清單長度。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作用持續發揮。目前,浦東企業在新加坡、捷克等3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近454個項目,中方投資額達74.2億美元。
  金融市場體系日益完備。自由貿易賬戶功能不斷拓展,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成為境外融資、結售匯便利化等許多重要金融改革的基礎。截止12月底,累計開立FT賬戶13.1萬個,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38112億元,比上年增長49.4%,占全市39.0%;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總額42.63億元,增長6.9倍。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透明。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超市、藥店、便利店等14個行業全覆蓋實現“一業一證”改革,平均辦理時間縮短約90%。注重放管結合,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加強協同監管、集約監管、信用監管,目前發出《行業綜合許可證》40張,確保行業健康發展。
  
  九、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
  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下降2.6%。其中,電力建設投資下降21.2%;交通運輸投資下降13.5%;公用事業投資下降14.6%;郵電通信投資增長33.9%;市政建設投資增長23.9%(見表15)。
  
  至年末,全市公交專用道路長度395.8公里。完成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景觀燈光提升改造。完成120.5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完成126.3公里燃氣隱患管網改造及15.8萬戶立管改造。
  全市自來水供水能力為1250萬立方米/日,與上年持平。全年供水總量為29.79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售水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下降1.5%。其中,工業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別為4.04億立方米、19.95億立方米,分別下降6.7%和0.4%。全年全市用電量1568.58億千瓦時,增長0.1%(見表16)。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氣用戶215萬戶,下降10.3%;家庭天然氣用戶733萬戶,增長4.8%。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比上年增長4.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1%;辦公樓投資下降0.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0.9%。商品房施工面積14802.97萬平方米,增長0.9%;竣工面積2669.67萬平方米,下降14.3%。商品房銷售面積1696.34萬平方米,下降4.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53.70萬平方米,增長1.5%。全年商品房銷售額5203.82億元,增長9.5%。其中,住宅銷售額4457.16億元,增長15.4%。全年二手存量房買賣登記面積2099.00萬平方米,增長36%。
  大力推進舊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55.3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9萬戶;完成1184萬平方米三類舊住房綜合改造,受益居民約20萬戶;完成104萬平方米各類里弄房屋修繕改造;完成624幢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計畫立項,完工運行131台。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1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12.8萬套。全年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3萬套。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實現信息產業增加值4094.60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信息服務業增加值2863.12億元,增長15%。
  至年末,千兆接入能力覆蓋家庭數達到9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9萬戶。光纖到戶能力覆蓋家庭數達9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萬戶。家庭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頻寬達181M,比上年末增加42M。4G用戶數達358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31萬戶。城域網出口頻寬21860GB,比上年末增加5768GB;網際網路國際出口頻寬4777GB,比上年末增加1213GB。IPTV用戶數達55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59萬戶。全國首次跨省5G視頻通話實現互聯,年內完成建設16672個5G宏基站,14614個5G室內小站,實現5G網路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全覆蓋。以行業示範套用帶動5G產業鏈、業務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在智慧型製造、健康醫療、智慧教育等十大領域推進234項5G套用項目。加快部署新型城域物聯專網,至年末,智慧型感測終端累計超過50萬個。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新突破。“一網通辦”總門戶接入事項達到2261個,線上辦事651萬件。審批事項提交材料和辦理時限分別平均減少52.9%和59.8%,全市通辦事項和業務流程再造事項分別新增177個和105個。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至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929所,普通國小698所,特殊教育學校31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有所增加,畢業生數有所減少(見表17)。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60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6.49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52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達99.7%。
  至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1.62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3所,在校學生8.68萬人;民辦國小111所,在校學生10.56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4所,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726所,老年教育機構287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機構23所。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含少年宮)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1500億元。全市科技小巨人和小巨人培育企業共2155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16家。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950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累計達12848家。全年共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額167.24億元,享受企業數3339家。落實技術先進型企業減免所得稅額6.60億元,享受企業數169家。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822項,比上年增長25.3%,認定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項目占86.0%。至年末,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2940項。
  全年專利申請量17.36萬件,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發明專利7.14萬件,增長13.8%;實用新型專利8.06萬件,增長15.9%;外觀設計專利2.16萬件,增長20.5%。全年專利授權量為10.06萬件,比上年增長8.8%。其中,發明專利2.27萬件,增長6.6%;實用新型專利6.16萬件,增長10.9%;外觀設計專利1.62萬件,增長4.3%。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0.32萬件,比上年增長28.0%。至年末,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12.98萬件,比上年增長12.9%,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為80.9%,位於全國第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5件,增長12.7%。
  全年商標申請量為43.88件,比上年增長7.3%,位於全國第六;商標註冊量為36.10萬件,同比增長23.8%,位於全國第六。至2019年末,商標有效註冊量達147.26萬件,增長28.1%,位於全國第五;商標活躍度(每新增1戶市場主體同時新增註冊商標)達到0.84件,增長15.1%;商標集聚度(每萬戶市場主體等的平均有效註冊商標擁有量)達到5450件,增長21.3%。全年經認定登記的各類技術交易契約36324件,比上年增長67.9%;契約金額1522.21億元,增長16.8%。
  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開板運行,受理205家企業上市申請,70家企業成功上市,籌資額達到824億元。
  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正式開通,集聚了2422家服務機構31165台(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內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二屆國際電影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推出7大板塊350餘項活動,42台96場參演劇目中全球首演7台、亞洲首演6台、上海原創8台;500餘個演藝項目達成交易意向。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基本建成。“文化進捷運”推出19列捷運文化列車、20餘場文化長廊、100場音樂角演出;“文化進機場”在浦東和虹橋機場藝術館推出4場展覽。深化“建築可閱讀”等品牌,黃浦、靜安等6箇中心城區開放歷史建築1237處,設定建築二維碼1827處,推出327種建築可閱讀文創產品和87條建築微旅行線路,全年接待遊客1830萬人次。建成程十髮美術館、上音歌劇院等文化設施,完成隧道調頻廣播工程、市級廣播電視發射塔基礎設施運維工程。全年共出版報紙7.84億份、各類期刊0.74億冊、圖書5.33億冊;攝製完成102部影片。
  至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610所,衛生技術人員21.33萬人(見表18)。全年全市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82億人次;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06‰;上海地區孕產婦死亡率3.51/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2.25/10萬。
  註:衛生機構數中含部隊醫院、醫療衛生機構的分支機構。
  “量質並舉”推進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簽約居民756萬人,常住居民簽約率超過30%,簽約居民年內門診就診70%在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內,55%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簽約社區就診率4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兒科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增加到276家,其中提供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加到125家。首批28家綜合醫院兒科門急診建設基本完成。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增500張兒科床位投入使用。全年累計搶救危重孕產婦652例、危重新生兒4638例,搶救成功率分別為99.2%和90.3%。
  順利完成市政府實事項目“新建10個醫療急救分站”,全市急救分站增至174個,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2.4分鐘。超額完成市政府實事項目,建成85家智慧健康驛站。大力推動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37家市級醫院之間率先實現35項醫學檢驗和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互聯互通互認,並逐步向區級公立醫療機構擴展。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三省一市主要醫療機構,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覆蓋醫療機構超過5000家。
  年內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163場。成功舉辦F1第1000站、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上海賽區比賽和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海城市業餘聯賽共開展賽事活動近6000場,參賽市民330萬餘人次。在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上共獲得12枚金牌、9枚銀牌、6枚銅牌,實現金牌數與獎牌數雙料第一,連續四屆蟬聯金牌榜第一;在全國第二屆青運會上獲得73枚金牌、72枚銀牌、76枚銅牌;上海男排實現聯賽五連冠;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獲得中國足協杯冠軍。完善崇明體育訓練基地功能,建成市民體育公園一期(足球公園)。在公園、綠地和社區中新建改建112條市民健身步道、76個市民球場、345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

十三、人口和就業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萬人,出生率為7.0‰;死亡13.3萬人,死亡率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5。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6歲。其中,男性81.27歲,女性86.14歲。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8.91萬個(見圖2)(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16.84萬個)。全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3579人,新消除零就業家庭391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1339人,其中,青年大學生6966人;幫助8698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全年共完成職業培訓106.64萬人。其中,農民工職業培訓44.67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4.18%。至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9.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4.3%以內。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5元,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5605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827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449元,增長12.4%。
  至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2平方米。
  至年末,全市共有1589.5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77.1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提高到24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1元提高到22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540.69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349.8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加快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鎮全覆蓋。年內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8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3家和社區老年助餐場所217個。新建養老床位7202張,改建1485張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改造89家郊區農村薄弱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惠及49.3萬老年人。至年末,全市部門共有養老機構724家,床位15.16萬張。其中,由社會投資開辦359家,床位6.65萬張。全市建有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720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場所1020個。
  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對648家企業發放1.12億元社保補貼,惠及殘疾職工1.3萬人。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8.15億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96億元,惠及9.03萬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19億元,惠及21.81萬殘疾人。
  全年各級政府支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18億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3億元、特困供養金0.8億元、糧油幫困0.81億元。

十五、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1079.25億元,相當於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8%。
  全年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為84.7%;二氧化硫年日均值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日均值45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4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7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達標率92.9%。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834.3萬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2.6%。全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達40200噸/日,其中焚燒19300噸/日、填埋15350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5550噸/日。全年乾垃圾清運量647.18萬噸,下降17.5%;濕垃圾處理量272.03萬噸,增長88.8%;可回收物收運量147.79萬噸,增長4.3倍;有害垃圾處理量219噸,增長5.0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建成兩網融合回收點1.5萬個、兩網融合資源回收筒201個、兩網融合回收場10個,建成8個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
  全年完成新建綠地1321.02公頃,新建林地11.3萬畝,新建城市綠道210.14公里,新建立體綠化40.63萬平方米。黃浦江濱江綠道45公里核心段貫通,外環綠道浦西段基本貫通,持續推進建設市級重點生態廊道17條(片)。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7.6%。至年末,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4平方米,城市公園數達352座,林蔭道達245條,濕地保有量46.46萬公頃。

十六、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27起、死亡452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2.6%和26.3%。其中,工礦商貿事故185起,死亡20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28起,死亡234人;生產經營性火災死亡事故7起,死亡11人;水上交通死亡事故5起、死亡5人;農業機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漁業船舶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4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498/10萬。
  全市食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8.1%。市民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得分為86.2分,市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得分為83.9分。全年共接到集體性食物中毒報告3起,中毒人數65人(無死亡),中毒發生率為0.27例/10萬人,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年共收到食品類投(申)訴、舉報和諮詢71915件,比上年減少41.5%。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7981起,罰沒金額1.34億元。
  說明: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2018年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的修訂結果,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修訂為36011.82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331.95億元,增加幅度為10.2%。根據國家統計局反饋的統一核算數據,以修訂後數據為基數,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38155.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本公報中涉及2019年增加值增幅的數據均以上述修訂後數據為基數。
  3.上海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數據執行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4.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國有或集體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口徑計算。
  5.戰略性新興產業包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個部分,是本市根據國家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品目錄進行的行業劃分。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均為規模以上口徑。
  6.城市商業綜合體是指以區域為中心、以購物中心為主導,融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閒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項城市主要功能活動,面向各類消費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建築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由企業有計畫地管理運營,有統一的名稱,如XX中心、XX廣場、XX城等;(2)涵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商品零售業態,以及餐飲、文化、娛樂、健身、遊藝、培訓等兩項及以上主要服務業態;(3)營業面積一般不少於1萬平方米、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的商戶一般不少於50個。
  7.自2019年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單列的股票、債券成交金額僅指現貨,不再包含回購;公司債發行金額包含資產支持證券
  8. 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9. 旅遊產業和信息產業的增加值是依據若干行業的有關資料進行跨行業核算的,不能將其與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其他行業的增加值進行簡單加總,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10. 銀行間市場成交額包括銀行間本幣市場和外匯市場成交額。自2017年起,各市場成交額按單邊計算 (2016年統計公報中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按雙邊計算,為17.44萬億元)。
  11. 學年是指教育年度,即從一年的9月1日(學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學年末)。
  12. 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在上海選取6000宅(戶)城鄉居民家庭,直接開展調查。2015年起,發布城鄉可比的新口徑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是國家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評價標準。AQI監測體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污染物指標。2019年起,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狀態執行《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修改單,監測數據與歷年已發布數據不具有可比性。
  數據來源:
  本公報中新設企業數據來自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上海市財政局;農業企業和農產品認證、設施糧田、市級蔬菜標準園、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數據來自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郵政數據來自上海市郵政公司和上海市郵政管理局;星級賓館、旅行社、A級旅遊景點、紅色旅遊基地、接待國內外遊客和旅遊收入、文化活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廣播電視電影數據來自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市文物局);電影數據來自上海市電影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證券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數據來自上海期貨交易所;金融期貨數據來自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銀行間市場數據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黃金數據來自上海黃金交易所;保險數據來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上海海關;電子商務、城市商業綜合體、外商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國際經濟合作、對外承包工程、派遣勞務和展覽會數據來自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數據來自浦東新區統計局;航運、軌道交通、民用汽車數據來自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黃浦江兩岸岸線、商品房開發、銷售、存量房交易、規範房地產市場、居民居住、舊區改造、燃氣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來水數據來自上海市水務局;城市信息化數據來自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教育數據來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數據來自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利和商標數據來自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檔案館數據來自上海市檔案局;出版數據來自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上海市衛生和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上海市體育局;就業、養老保險、最低工資數據來自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上海市醫療保障局;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養老機構、低保數據來自上海市民政局;環保投入、空氣品質數據來自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城市污水處理數據來自上海市水務局;城市綠化建設、市容管理、生活垃圾處理數據來自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數據來自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和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
  

二、農 業

  全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80.74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種植業143.48億元,下降4.9%;林業18.06億元,增長17.1%;牧業48.42億元,下降17.5%;漁業53.89億元,下降0.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16.90億元,增長9.6%。
  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6.43萬公頃,比上年減少7.4%。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74萬公頃,減少9.6%。糧食產量95.90萬噸,比上年下降7.6%;生牛奶產量29.74萬噸,下降11.1%;水產品產量32.47萬噸,增長5.3%(見表5)。
  至年末,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企業數共654家,產品1132個,全年獲證產量104.78萬噸,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20%;農產品地理標誌14個。
  至年末,全市累計建成市級蔬菜標準園198家;納入統計範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757家,其中市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24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86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69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4家;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4347家,其中市級示範家庭農場76家。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670.68億元,比上年增長0.4%。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5487.05億元,下降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427.17億元,下降0.3%。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13501.66億元,增長1.3%。
  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63.86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2.4%。
  全年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279.1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7.6%(見表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9%。全年燃料油產量360448噸,比上年增長84.0%;新能源汽車產量8.30萬輛,增長29.6%;3D列印設備產量780台,增長34.9%(見表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06.25億元,比上年下降13.7%;實現稅金總額2253.73億元,下降8.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1.1%。
  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81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0918.88萬平方米,增長7.0%;竣工面積9231.95萬平方米,增長16.0%。

四、批發和零售業

  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02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批發銷售額10.85萬億元,增長0.5%。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97.21億元,比上年增長6.5%(見表8)。其中,無店鋪零售額2403.19億元,增長13.0%。網上商店零售額1896.51億元,增長1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1%。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3318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B2B交易額19997.6億元,增長7.8%,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60.3%;網路購物交易額(含服務類交易)13188.50億元,增長27.0%,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重為39.7%。
  至年末,全市已開業城市商業綜合體達277家。其中,商場商業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69家。全年全市城市商業綜合體實現營業額1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全年全市新集聚商業零售品牌首店986家,其中全球首店及亞洲首店、全國首店及大陸首店、華東區域首店、全市首店占比分別為2%、22%、13%和63%。
五、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50.44億元,比上年增長3.6%。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09608.51萬噸,比上年增長2.1%。旅客傳送量22237.84萬人次,增長3.4%(見表9)。
  
  全年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2031.32萬噸,比上年下降1.4%;貨櫃吞吐量4330.26萬國際標準箱,增長3.1%。貨櫃水水中轉比例達48.3%,其中國際中轉比例10.8%,分別比上年提高1.5和2.0個百分點。上海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78.5萬架次,增長1.7%;進出港旅客達到12179.14萬人次,增長3.5%。其中,國內航線進出港旅客7985.70萬人次,增長4.2%;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4193.44萬人次,增長2.3%。
  全年上海港接待國際郵輪靠泊259艘次。其中,以上海為母港的郵輪226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189.3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1.2%。郵輪母港旅客吞吐量占95.6%。
  有序推進10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18號線等4條捷運項目建設。至年末,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條,長度達到704.91公里,運營車站415個。至年末,地面公交運營車輛達1.79萬輛。其中,國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車13614輛,占全部公交運營車輛的76.1%。公交運營線路達1575條,線網長度8997公里;運營計程車4.0萬輛,客運量5.63億人次。全年公共運輸客運總量60.12億人次,日均164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38.84億人次,增長4.7%;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0.85億人次,下降0.8%。
  至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汽車441.5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2%。其中,私人汽車339.90萬輛,增長12.5%。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70.04億元,比上年下降6.2%;電信業務總量2244.05億元,增長56.7%。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4.57億件、包裹業務210.94萬件、快遞業務31.33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288.84億元。
  全年實現旅遊產業增加值2309.43億元,比上年增長7.6%。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195家,旅行社1758家,A級旅遊景區(點)113個,紅色旅遊基地34個(見表10)。
  
  全年接待國際旅遊入境者897.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4%(見圖1)。其中,入境外國人692.12萬人次,增長0.9%;港、澳、台同胞205.11萬人次,減少1.3%。在國際旅遊入境者中,過夜旅遊者734.69萬人次,減少1.0%。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36140.51萬人次,增長6.4%,其中外省市來滬旅遊者17186.41萬人次,增長6.0%。全年入境旅遊外匯收入83.76億美元,增長13.6%;國內旅遊收入4789.30億元,增長7.0%。
  

六、金融業

  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600.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金融中心開放創新深入推進。全年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滬倫通”、滬深300ETF期權及股指期權、長三角一體化ETF、天然橡膠期權等金融創新產品成功推出。
  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2820.27億元,比年初增加11679.94億元;貸款餘額79843.01億元,比年初增加5609.84億元(見表11)。
  
  全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934.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上海證券交易所總成交額283.48萬億元,增長7.1%。其中,股票成交額54.38萬億元,增長35.3%;債券成交額6.41萬億元,增長25.0%。全年通過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5145.33億元,比上年減少15.8%;發行公司債34986.49億元,增長37.9%。至年末,上海證券市場上市證券17623隻,比上年末增加3554隻。其中,股票1615隻,增加121隻。
  全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12.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69.62萬億元,增長1.7倍。銀行間市場總成交金額1454.31萬億元,增長15.2%。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成交金額14.38萬億元,增長33.2%。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72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43.39億元,增長10.5%;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076.62億元,增長30.7%。全年保險賠付支出654.90億元,增長12.6%。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賠款支出306.12億元,增長12.7%;壽險業務原保險給付225.15億元,增長8.3%;健康險業務原保險賠款給付100.77億元,增長22.6%;意外險業務原保險賠款支出22.87億元,增長15.5%。

七、對外經濟

  全年上海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84267.90億元,比上年下降1.2%,繼續位居世界城市首位。其中,進口35453.00億元,下降2.6%;出口48814.90億元,下降0.2%。全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63457.78億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進口26221.24億元,下降2.8%;出口37236.54億元,增長0.4%。
  全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34046.82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進口20325.91億元,下降0.1%;出口13720.91億元,增長0.4%(見表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為41.2%。按市場分,對歐盟進口4905.14億元,增長5.8%;出口2370.55億元,下降2.6%;對美國進口1735.37億元,下降10.3%;出口2793.71億元,下降10.9%;對東協進口2893.38億元,增長14.5%;出口1808.00億元,增長6.7%;對日本進口2351.38億元,下降1.1%;出口1357.95億元,下降4.2%(見表13)。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要節點城市貨物貿易額占全市比重達到22.4%。
  
  全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800項,比上年增長21.5%;契約金額502.53億美元,增長7.1%;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90.48億美元,增長10.1%。全年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7.12億美元,下降2.0%,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比重為9.0%;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72.86億美元,增長11.6%,占比為90.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滬投資契約金額占全市比重達8.2%。至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88個,在上海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720家。其中,亞太區總部116家;外資研發中心461家。年內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家。其中,亞太區總部28家;外資研發中心20家。
  全年備案和核准對外直接投資項目845項,比上年增長6.7%;對外直接投資中方投資額139.94億美元,下降17.1%。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契約金額125.44億美元,增長5.4%;實際完成營業額94.01億美元,增長24.7%;派出人員9226人次,增長5.3%。對外勞務合作派出人員19843人次,增長102.3%。
  全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會及活動1043個,總面積1941.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其中,舉辦國際展310個,展覽面積1502.65萬平方米,增長7%;舉辦國內展496個,展覽面積272.71萬平方米,增長7.2%;舉辦活動237個,活動面積166.31萬平方米,下降24.8%。
  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6萬平方米,比首屆增加6萬平方米。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
 

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落實國務院批准的總體方案,出台管理辦法,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實施特殊支持政策,推動重大改革優先在新片區試點、重大項目優先在新片區布局、重大政策優先在新片區適用。新片區新設企業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821.9億元。
  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市場準入管理新體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正式印發實施,共列入事項131項,相比2018年版減少了20項,放開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移出部分不符合清單定位的措施,持續推動縮短負面清單長度。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作用持續發揮。目前,浦東企業在新加坡、捷克等3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近454個項目,中方投資額達74.2億美元。
  金融市場體系日益完備。自由貿易賬戶功能不斷拓展,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成為境外融資、結售匯便利化等許多重要金融改革的基礎。截止12月底,累計開立FT賬戶13.1萬個,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38112億元,比上年增長49.4%,占全市39.0%;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總額42.63億元,增長6.9倍。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透明。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超市、藥店、便利店等14個行業全覆蓋實現“一業一證”改革,平均辦理時間縮短約90%。注重放管結合,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加強協同監管、集約監管、信用監管,目前發出《行業綜合許可證》40張,確保行業健康發展。
  
  九、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
  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下降2.6%。其中,電力建設投資下降21.2%;交通運輸投資下降13.5%;公用事業投資下降14.6%;郵電通信投資增長33.9%;市政建設投資增長23.9%(見表15)。
  
  至年末,全市公交專用道路長度395.8公里。完成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景觀燈光提升改造。完成120.5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完成126.3公里燃氣隱患管網改造及15.8萬戶立管改造。
  全市自來水供水能力為1250萬立方米/日,與上年持平。全年供水總量為29.79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售水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下降1.5%。其中,工業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別為4.04億立方米、19.95億立方米,分別下降6.7%和0.4%。全年全市用電量1568.58億千瓦時,增長0.1%(見表16)。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氣用戶215萬戶,下降10.3%;家庭天然氣用戶733萬戶,增長4.8%。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比上年增長4.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1%;辦公樓投資下降0.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0.9%。商品房施工面積14802.97萬平方米,增長0.9%;竣工面積2669.67萬平方米,下降14.3%。商品房銷售面積1696.34萬平方米,下降4.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53.70萬平方米,增長1.5%。全年商品房銷售額5203.82億元,增長9.5%。其中,住宅銷售額4457.16億元,增長15.4%。全年二手存量房買賣登記面積2099.00萬平方米,增長36%。
  大力推進舊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55.3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9萬戶;完成1184萬平方米三類舊住房綜合改造,受益居民約20萬戶;完成104萬平方米各類里弄房屋修繕改造;完成624幢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計畫立項,完工運行131台。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1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12.8萬套。全年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3萬套。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實現信息產業增加值4094.60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信息服務業增加值2863.12億元,增長15%。
  至年末,千兆接入能力覆蓋家庭數達到9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9萬戶。光纖到戶能力覆蓋家庭數達9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萬戶。家庭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頻寬達181M,比上年末增加42M。4G用戶數達358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31萬戶。城域網出口頻寬21860GB,比上年末增加5768GB;網際網路國際出口頻寬4777GB,比上年末增加1213GB。IPTV用戶數達55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59萬戶。全國首次跨省5G視頻通話實現互聯,年內完成建設16672個5G宏基站,14614個5G室內小站,實現5G網路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全覆蓋。以行業示範套用帶動5G產業鏈、業務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在智慧型製造、健康醫療、智慧教育等十大領域推進234項5G套用項目。加快部署新型城域物聯專網,至年末,智慧型感測終端累計超過50萬個。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新突破。“一網通辦”總門戶接入事項達到2261個,線上辦事651萬件。審批事項提交材料和辦理時限分別平均減少52.9%和59.8%,全市通辦事項和業務流程再造事項分別新增177個和105個。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至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929所,普通國小698所,特殊教育學校31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有所增加,畢業生數有所減少(見表17)。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60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6.49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52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達99.7%。
  至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1.62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3所,在校學生8.68萬人;民辦國小111所,在校學生10.56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4所,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726所,老年教育機構287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機構23所。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含少年宮)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1500億元。全市科技小巨人和小巨人培育企業共2155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16家。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950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累計達12848家。全年共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額167.24億元,享受企業數3339家。落實技術先進型企業減免所得稅額6.60億元,享受企業數169家。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822項,比上年增長25.3%,認定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項目占86.0%。至年末,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2940項。
  全年專利申請量17.36萬件,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發明專利7.14萬件,增長13.8%;實用新型專利8.06萬件,增長15.9%;外觀設計專利2.16萬件,增長20.5%。全年專利授權量為10.06萬件,比上年增長8.8%。其中,發明專利2.27萬件,增長6.6%;實用新型專利6.16萬件,增長10.9%;外觀設計專利1.62萬件,增長4.3%。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0.32萬件,比上年增長28.0%。至年末,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12.98萬件,比上年增長12.9%,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為80.9%,位於全國第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5件,增長12.7%。
  全年商標申請量為43.88件,比上年增長7.3%,位於全國第六;商標註冊量為36.10萬件,同比增長23.8%,位於全國第六。至2019年末,商標有效註冊量達147.26萬件,增長28.1%,位於全國第五;商標活躍度(每新增1戶市場主體同時新增註冊商標)達到0.84件,增長15.1%;商標集聚度(每萬戶市場主體等的平均有效註冊商標擁有量)達到5450件,增長21.3%。全年經認定登記的各類技術交易契約36324件,比上年增長67.9%;契約金額1522.21億元,增長16.8%。
  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開板運行,受理205家企業上市申請,70家企業成功上市,籌資額達到824億元。
  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正式開通,集聚了2422家服務機構31165台(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內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二屆國際電影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推出7大板塊350餘項活動,42台96場參演劇目中全球首演7台、亞洲首演6台、上海原創8台;500餘個演藝項目達成交易意向。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基本建成。“文化進捷運”推出19列捷運文化列車、20餘場文化長廊、100場音樂角演出;“文化進機場”在浦東和虹橋機場藝術館推出4場展覽。深化“建築可閱讀”等品牌,黃浦、靜安等6箇中心城區開放歷史建築1237處,設定建築二維碼1827處,推出327種建築可閱讀文創產品和87條建築微旅行線路,全年接待遊客1830萬人次。建成程十髮美術館、上音歌劇院等文化設施,完成隧道調頻廣播工程、市級廣播電視發射塔基礎設施運維工程。全年共出版報紙7.84億份、各類期刊0.74億冊、圖書5.33億冊;攝製完成102部影片。
  至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610所,衛生技術人員21.33萬人(見表18)。全年全市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82億人次;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06‰;上海地區孕產婦死亡率3.51/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2.25/10萬。
  註:衛生機構數中含部隊醫院、醫療衛生機構的分支機構。
  “量質並舉”推進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簽約居民756萬人,常住居民簽約率超過30%,簽約居民年內門診就診70%在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內,55%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簽約社區就診率4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兒科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增加到276家,其中提供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加到125家。首批28家綜合醫院兒科門急診建設基本完成。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增500張兒科床位投入使用。全年累計搶救危重孕產婦652例、危重新生兒4638例,搶救成功率分別為99.2%和90.3%。
  順利完成市政府實事項目“新建10個醫療急救分站”,全市急救分站增至174個,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2.4分鐘。超額完成市政府實事項目,建成85家智慧健康驛站。大力推動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37家市級醫院之間率先實現35項醫學檢驗和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互聯互通互認,並逐步向區級公立醫療機構擴展。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三省一市主要醫療機構,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覆蓋醫療機構超過5000家。
  年內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163場。成功舉辦F1第1000站、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上海賽區比賽和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海城市業餘聯賽共開展賽事活動近6000場,參賽市民330萬餘人次。在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上共獲得12枚金牌、9枚銀牌、6枚銅牌,實現金牌數與獎牌數雙料第一,連續四屆蟬聯金牌榜第一;在全國第二屆青運會上獲得73枚金牌、72枚銀牌、76枚銅牌;上海男排實現聯賽五連冠;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獲得中國足協杯冠軍。完善崇明體育訓練基地功能,建成市民體育公園一期(足球公園)。在公園、綠地和社區中新建改建112條市民健身步道、76個市民球場、345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

十三、人口和就業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萬人,出生率為7.0‰;死亡13.3萬人,死亡率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5。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6歲。其中,男性81.27歲,女性86.14歲。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8.91萬個(見圖2)(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16.84萬個)。全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3579人,新消除零就業家庭391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1339人,其中,青年大學生6966人;幫助8698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全年共完成職業培訓106.64萬人。其中,農民工職業培訓44.67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4.18%。至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9.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4.3%以內。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5元,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5605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827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449元,增長12.4%。
  至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2平方米。
  至年末,全市共有1589.5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77.1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提高到24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1元提高到22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540.69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349.8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加快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鎮全覆蓋。年內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8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3家和社區老年助餐場所217個。新建養老床位7202張,改建1485張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改造89家郊區農村薄弱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惠及49.3萬老年人。至年末,全市部門共有養老機構724家,床位15.16萬張。其中,由社會投資開辦359家,床位6.65萬張。全市建有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720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場所1020個。
  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對648家企業發放1.12億元社保補貼,惠及殘疾職工1.3萬人。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8.15億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96億元,惠及9.03萬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19億元,惠及21.81萬殘疾人。
  全年各級政府支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18億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3億元、特困供養金0.8億元、糧油幫困0.81億元。

十五、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1079.25億元,相當於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8%。
  全年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為84.7%;二氧化硫年日均值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日均值45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4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7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達標率92.9%。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834.3萬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2.6%。全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達40200噸/日,其中焚燒19300噸/日、填埋15350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5550噸/日。全年乾垃圾清運量647.18萬噸,下降17.5%;濕垃圾處理量272.03萬噸,增長88.8%;可回收物收運量147.79萬噸,增長4.3倍;有害垃圾處理量219噸,增長5.0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建成兩網融合回收點1.5萬個、兩網融合資源回收筒201個、兩網融合回收場10個,建成8個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
  全年完成新建綠地1321.02公頃,新建林地11.3萬畝,新建城市綠道210.14公里,新建立體綠化40.63萬平方米。黃浦江濱江綠道45公里核心段貫通,外環綠道浦西段基本貫通,持續推進建設市級重點生態廊道17條(片)。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7.6%。至年末,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4平方米,城市公園數達352座,林蔭道達245條,濕地保有量46.46萬公頃。

十六、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27起、死亡452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2.6%和26.3%。其中,工礦商貿事故185起,死亡20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28起,死亡234人;生產經營性火災死亡事故7起,死亡11人;水上交通死亡事故5起、死亡5人;農業機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漁業船舶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4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498/10萬。
  全市食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8.1%。市民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得分為86.2分,市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得分為83.9分。全年共接到集體性食物中毒報告3起,中毒人數65人(無死亡),中毒發生率為0.27例/10萬人,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年共收到食品類投(申)訴、舉報和諮詢71915件,比上年減少41.5%。共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7981起,罰沒金額1.34億元。
  說明: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2018年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的修訂結果,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修訂為36011.82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331.95億元,增加幅度為10.2%。根據國家統計局反饋的統一核算數據,以修訂後數據為基數,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38155.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本公報中涉及2019年增加值增幅的數據均以上述修訂後數據為基數。
  3.上海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數據執行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4.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國有或集體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口徑計算。
  5.戰略性新興產業包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個部分,是本市根據國家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品目錄進行的行業劃分。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均為規模以上口徑。
  6.城市商業綜合體是指以區域為中心、以購物中心為主導,融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閒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項城市主要功能活動,面向各類消費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建築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由企業有計畫地管理運營,有統一的名稱,如XX中心、XX廣場、XX城等;(2)涵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商品零售業態,以及餐飲、文化、娛樂、健身、遊藝、培訓等兩項及以上主要服務業態;(3)營業面積一般不少於1萬平方米、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的商戶一般不少於50個。
  7.自2019年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單列的股票、債券成交金額僅指現貨,不再包含回購;公司債發行金額包含資產支持證券
  8. 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9. 旅遊產業和信息產業的增加值是依據若干行業的有關資料進行跨行業核算的,不能將其與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其他行業的增加值進行簡單加總,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10. 銀行間市場成交額包括銀行間本幣市場和外匯市場成交額。自2017年起,各市場成交額按單邊計算 (2016年統計公報中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按雙邊計算,為17.44萬億元)。
  11. 學年是指教育年度,即從一年的9月1日(學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學年末)。
  12. 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在上海選取6000宅(戶)城鄉居民家庭,直接開展調查。2015年起,發布城鄉可比的新口徑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是國家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評價標準。AQI監測體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污染物指標。2019年起,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狀態執行《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修改單,監測數據與歷年已發布數據不具有可比性。
  數據來源:
  本公報中新設企業數據來自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上海市財政局;農業企業和農產品認證、設施糧田、市級蔬菜標準園、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數據來自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郵政數據來自上海市郵政公司和上海市郵政管理局;星級賓館、旅行社、A級旅遊景點、紅色旅遊基地、接待國內外遊客和旅遊收入、文化活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廣播電視電影數據來自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市文物局);電影數據來自上海市電影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證券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數據來自上海期貨交易所;金融期貨數據來自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銀行間市場數據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黃金數據來自上海黃金交易所;保險數據來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上海海關;電子商務、城市商業綜合體、外商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國際經濟合作、對外承包工程、派遣勞務和展覽會數據來自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數據來自浦東新區統計局;航運、軌道交通、民用汽車數據來自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黃浦江兩岸岸線、商品房開發、銷售、存量房交易、規範房地產市場、居民居住、舊區改造、燃氣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來水數據來自上海市水務局;城市信息化數據來自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教育數據來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數據來自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利和商標數據來自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檔案館數據來自上海市檔案局;出版數據來自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上海市衛生和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上海市體育局;就業、養老保險、最低工資數據來自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上海市醫療保障局;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養老機構、低保數據來自上海市民政局;環保投入、空氣品質數據來自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城市污水處理數據來自上海市水務局;城市綠化建設、市容管理、生活垃圾處理數據來自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數據來自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和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