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重慶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畫”,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符合預期,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3605.77億元,慨記巴比上年增長6.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551.4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9496.84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57.51億元,增長6.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6:40.2:53.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4699.61億元,增長6.9%,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2.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828元,比上年增長5.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28035元/人,比上年增長6.5%。
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4.02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82.05萬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率為7.5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1‰。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71,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7.22。​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5.16萬人,比上年下降0.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6%,比上年末下降0.7個百分點;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的較低水平。
全市農民工總量758.6萬人,比上年下降1.0%。其中,外出農民工541.9萬人,下降2.2%;本地農民工216.7萬人,增長2.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1%。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4%。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12.1%。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74.68萬戶,比上年增長8.7%。其中,內資企業84.83萬戶,外資企業0.66萬戶,個體工商戶185.55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64萬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9%。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80.1%,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為86.2%,提高14.2個百分點。全年交通、水利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5.4%和14.5%。
新動能產業加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5.0%和19.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分別增長16.0%、7.9%、10.3%和7.8%。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8.0%,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汗多求長6.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9.0%。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5%,高出非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速8.6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2019年末汗捉炒希全市農村貧困人口2.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5萬人;貧困發生率0.1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全年全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比上年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81.1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種植業1042.23億元,增長5.5%;畜牧業345.87億元,下降5.7%;林業82.02億元,增長10.8%;漁業81.30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29.74億元,增長8.4%。
新動能產業加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5.0%和19.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分別增長16.0%、7.9%、10.3%和7.8%。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說組料應年增長陵駝18.0%,占固定資戶謎滲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6.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9.0%。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5%,高出非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速8.6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2019年末全市農村貧困人宙組院口2.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5萬人;貧困發生率0.1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全年全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比上年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81.1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種植業1042.23億元,增長5.5%;畜牧業345.87億元,下降5.7%;林業82.02億元,增長10.8%;漁業81.30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29.74億元,增長8.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998.9萬畝,比上年下降0.9%。糧食綜合單產358.5公斤/畝,增長0.5%。
全年糧食總產量1075.2萬噸,比上年減產0.4%。其中,夏糧產量120.2萬噸,減產1.6%;秋糧產量955.0萬噸,減產0.2%。全年穀物產量750.6萬噸,減產0.4%。其中,稻穀產量487.0萬噸,與上年持平;小麥產量6.9萬噸,減產15.2%;玉米產量249.5萬噸,減產0.7%。全年豬肉產量112.07萬噸,下降15.2%。生豬出欄1480.42萬頭,下降15.8%。年末生豬存欄921.62萬頭,下降21.0%。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6656.72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長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0.4%,私營企業增長8.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6%,製造業增長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1%,機車產業增長2.4%,電子產業增長14.3%,裝備產業增長6.8%,化工產業增長3.1%,醫藥產業增長7.1%,材料產業增長14.7%,消費品產業增長6.1%,能源工業增長5.3%。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4.3%,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下降0.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4.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下降39.2%,集體企業下降14.3%,股份制企業下降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32.0%,私營企業增長4.5%。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0%,製造業下降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1%。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840.1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市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總產值8222.96億元,增長5.2%。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1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6.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7.14億元,增長6.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01.98億元,增長7.5%;金融業增加值2087.95億元,增長8.0%;房地產業增加值1473.04億元,增長2.7%;其他服務業增加值5325.34億元,增長6.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788.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1.28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3610.54億噸公里。全年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17126.77萬噸,增長9.0%。空港貨物吞吐量41.40萬噸,增長7.8%。國際標準貨櫃吞吐量149.33萬標準箱,其中鐵路吞吐量24.21萬標準箱,增長15.4%。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6.36億人次,比上年下降0.1%。旅客運輸周轉量967.74億人公里,增長6.9%。空港旅客吞吐量4643.63萬人次,增長8.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7.7%;餐飲收入額增長13.6%。
在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4.4%,飲料類和菸酒類增長1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6.4%,化妝品類增長7.7%,金銀珠寶類增長5.1%,日用品類增長13.0%,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6.3%,中西藥品類增長7.8%,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0%,家具類增長30.1%,通訊器材類增長16.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8%,汽車類增長0.6%。
從零售業態看,全年無店鋪零售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網上商店增長14.0%、郵購下降3.4%、電話購物增長35.0%;在有店鋪零售企業中,百貨店下降2.0%,超市和大型超市增長12.3%,購物中心、倉儲會員店和廠家直銷中心增長6.4%。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5.7%。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下降0.7%;民間投資增長3.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439.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住宅投資3246.77億元,增長7.8%;辦公樓投資112.85億元,增長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29.48億元,下降6.2%。
全年全市城市棚戶區改造5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3.9萬戶。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23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11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營運里程2394公里。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28.5公里,日均客運量285.40萬人次。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出口3712.92億元,增長9.4%;進口2079.86億元,增長13.8%。按美元計算,貨物進出口839.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537.99億美元,增長4.8%;進口301.65億美元,增長9.0%。全市貨物出口前三位國家(地區)是歐盟、美國和德國,分別出口949.01億元、926.57億元和391.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下降7.1%、增長1.2%。貨物進口前三位國家(地區)為東協、韓國和台灣省,分別進口697.21億元、308.41億元和299.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2.1%、下降0.9%、增長40.8%。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新簽訂外資項目223個,比上年下降3.9%。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10億美元,增長0.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3.65億美元,下降27.2%。截至年底,累計有29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契約額6.6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9.4%;實現工程營業額10.06億美元,下降2.0%。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建設成效顯著,智慧型製造、商貿物流、新興金融、醫療健康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助推區內外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3345戶,註冊資本總額2155.37億元。其中,新增註冊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156戶,註冊資本3.3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980個,簽訂契約(協定)總額2551.42億元,覆蓋大數據、大交通、大健康、總部經濟、文化旅遊、教育、農業農村、扶貧、環保等領域。截至年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先後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34.9億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稅收收入1541.2億元,下降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47.8億元,比上年增長6.8%。
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9483.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0%。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37953.11億元,增長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7105.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1%。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36233.20億元,增長15.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5家,證券分公司42家。境內上市公司54家,總股本805.30億股,股票總市值6277.94億元。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197.74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56家。保費總收入916.46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220.22億元;人壽保險收入506.4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收入189.74億元。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278.99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115.95億元;人壽保險賠付83.0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賠付79.95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比上年增長9.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9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長9.8%。按全體常住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050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5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9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6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5941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長7.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785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12元,增長9.5%。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1.2%,農村為34.9%。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27.72萬人,比上年增長7.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62.68萬人,增長3.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20.63萬人,增長6.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51.44萬人,下降1.4%。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61.67萬人,增長14.7%。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66.95萬人,增長6.2%;享受生育保險待遇29.35萬人次,增長9.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14.95萬人,增長5.1%。
年末全市共有28.1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9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8.61萬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9.87萬人。全年資助164.74萬困難民眾參加醫療保險。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8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40元/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754元/月,集中供養孤兒補助標準1404元/月,社會散居孤兒補助標準1204元/月。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95%。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2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新型研發機構83個,其中高端研發機構34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3141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契約3822項,成交金額150.3億元。
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6.7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1萬件。獲得專利授權4.3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0.70萬件。有效發明專利3.24萬件。
全市共有註冊商標50.22萬件,比上年增長29.8%。馳名商標159件,地理標誌256件。
年末全市共有產品檢驗檢測機構653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7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6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97萬台(件)。全年修訂、制定地方標準94項。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0所,普通中學1127所,普通國小2860所,幼稚園5660所,特殊教育學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9.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46%,國中入學率為99.86%,國小入學率為99.99%,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9.00%。在園幼兒普惠率81.6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00%。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十一、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育
全市共有博物館104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22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1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0%。全年生產電視劇2部、電影21部、電視卡通片1小時40分鐘。出版各類報紙16813萬份,各類期刊4300萬冊,圖書13777萬冊(張)。全市共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全年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38.74萬人。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411.34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5.25億美元,分別增長6.0%和15.3%。年末全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242個,其中5A級景區8個,4A級景區106個。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058個。其中,醫院84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36個,鄉鎮衛生院860個,村衛生室10580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23.19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7.12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55萬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3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22萬人,註冊護士10.32萬人。
我市獲世界三大賽獎牌11枚,其中金牌7枚。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獎牌36枚,其中金牌13枚。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4.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4.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7%。
全年水資源總量497.28億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105.5毫米。全年總用水量76.63億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26平方公里。
全市自然保護區5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完成營造林面積約42.67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50.1%。
全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晝間達標率為99.2%,全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0分貝,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4.6分貝。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二級,評價為較好;道路交通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一級,評價為好。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滿足優良天數316天,與上年持平。主城區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下降5%。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047人,比上年下降4.0%;較大生產安全事故7起,下降61.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44人,比上年下降18.5%。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每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307人,比上年下降2.8%。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1.79人,下降5.3%。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424人,下降65.5%。
全年共發生地質災害117起,直接經濟損失3415萬元。
註:
1.本公報中2019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公路貨物運輸量、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等數據由於口徑調整,與上年不可比。
2.由於統計調查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複數據、企業改革剝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核實調整等因素,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地區生產總值(以2015年價格計算)與全部就業人員的比率,因2019年全市就業人員為預計數,故全員勞動生產率數據也是預計數。
5.其他服務業包括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
6.常住人口是指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雖居住不滿半年,但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戶口待定人口。外出市外人口是指戶口所在地為重慶市,現居住在重慶市外,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市外外來人口是指戶口所在地為重慶市外,現居住在重慶市內,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7.外出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8.高技術製造業包括醫藥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
9.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數字創意產業等八大產業中的工業相關行業。2019年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10.基礎設施投資是指建造或購置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性、大眾性服務的工程和設施的支出。本公報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1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2.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13.行業統計標準:
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有資質的建築業: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
資料來源(以文中數據為序):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社保局;各類市場主體、質量檢測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數據來自市扶貧辦;水產品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委;交通數據來自市交通局;民用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通信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城市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數據來自市住房城鄉建委;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重慶海關;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市商務委;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部分金融數據來自市金融監管局和人行重慶營管部;證券數據來自重慶證監局;保險數據來自重慶銀保監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市醫保局;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救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商標、地理標誌量數據來自市知識產權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委;文化、旅遊數據來自市文化旅遊委;電影、報紙、期刊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檔案數據來自市檔案館;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利局;自然保護區、林業、森林數據來自於市林業局;噪音、空氣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市應急局;地質災害數據來自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2019年末全市農村貧困人口2.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5萬人;貧困發生率0.1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全年全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比上年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81.1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種植業1042.23億元,增長5.5%;畜牧業345.87億元,下降5.7%;林業82.02億元,增長10.8%;漁業81.30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29.74億元,增長8.4%。
新動能產業加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5.0%和19.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分別增長16.0%、7.9%、10.3%和7.8%。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8.0%,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6.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9.0%。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5%,高出非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速8.6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2019年末全市農村貧困人口2.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5萬人;貧困發生率0.1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全年全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比上年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81.1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種植業1042.23億元,增長5.5%;畜牧業345.87億元,下降5.7%;林業82.02億元,增長10.8%;漁業81.30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29.74億元,增長8.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998.9萬畝,比上年下降0.9%。糧食綜合單產358.5公斤/畝,增長0.5%。
全年糧食總產量1075.2萬噸,比上年減產0.4%。其中,夏糧產量120.2萬噸,減產1.6%;秋糧產量955.0萬噸,減產0.2%。全年穀物產量750.6萬噸,減產0.4%。其中,稻穀產量487.0萬噸,與上年持平;小麥產量6.9萬噸,減產15.2%;玉米產量249.5萬噸,減產0.7%。全年豬肉產量112.07萬噸,下降15.2%。生豬出欄1480.42萬頭,下降15.8%。年末生豬存欄921.62萬頭,下降21.0%。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6656.72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長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0.4%,私營企業增長8.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6%,製造業增長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1%,機車產業增長2.4%,電子產業增長14.3%,裝備產業增長6.8%,化工產業增長3.1%,醫藥產業增長7.1%,材料產業增長14.7%,消費品產業增長6.1%,能源工業增長5.3%。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4.3%,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下降0.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4.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下降39.2%,集體企業下降14.3%,股份制企業下降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32.0%,私營企業增長4.5%。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0%,製造業下降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1%。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840.1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市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總產值8222.96億元,增長5.2%。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1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6.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7.14億元,增長6.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01.98億元,增長7.5%;金融業增加值2087.95億元,增長8.0%;房地產業增加值1473.04億元,增長2.7%;其他服務業增加值5325.34億元,增長6.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788.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1.28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3610.54億噸公里。全年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17126.77萬噸,增長9.0%。空港貨物吞吐量41.40萬噸,增長7.8%。國際標準貨櫃吞吐量149.33萬標準箱,其中鐵路吞吐量24.21萬標準箱,增長15.4%。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6.36億人次,比上年下降0.1%。旅客運輸周轉量967.74億人公里,增長6.9%。空港旅客吞吐量4643.63萬人次,增長8.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7.7%;餐飲收入額增長13.6%。
在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4.4%,飲料類和菸酒類增長11.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6.4%,化妝品類增長7.7%,金銀珠寶類增長5.1%,日用品類增長13.0%,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6.3%,中西藥品類增長7.8%,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0%,家具類增長30.1%,通訊器材類增長16.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8%,汽車類增長0.6%。
從零售業態看,全年無店鋪零售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網上商店增長14.0%、郵購下降3.4%、電話購物增長35.0%;在有店鋪零售企業中,百貨店下降2.0%,超市和大型超市增長12.3%,購物中心、倉儲會員店和廠家直銷中心增長6.4%。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5.7%。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下降0.7%;民間投資增長3.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439.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住宅投資3246.77億元,增長7.8%;辦公樓投資112.85億元,增長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29.48億元,下降6.2%。
全年全市城市棚戶區改造5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3.9萬戶。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23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11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營運里程2394公里。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28.5公里,日均客運量285.40萬人次。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出口3712.92億元,增長9.4%;進口2079.86億元,增長13.8%。按美元計算,貨物進出口839.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537.99億美元,增長4.8%;進口301.65億美元,增長9.0%。全市貨物出口前三位國家(地區)是歐盟、美國和德國,分別出口949.01億元、926.57億元和391.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下降7.1%、增長1.2%。貨物進口前三位國家(地區)為東協、韓國和台灣省,分別進口697.21億元、308.41億元和299.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2.1%、下降0.9%、增長40.8%。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新簽訂外資項目223個,比上年下降3.9%。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10億美元,增長0.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3.65億美元,下降27.2%。截至年底,累計有29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契約額6.6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9.4%;實現工程營業額10.06億美元,下降2.0%。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建設成效顯著,智慧型製造、商貿物流、新興金融、醫療健康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助推區內外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3345戶,註冊資本總額2155.37億元。其中,新增註冊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156戶,註冊資本3.3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980個,簽訂契約(協定)總額2551.42億元,覆蓋大數據、大交通、大健康、總部經濟、文化旅遊、教育、農業農村、扶貧、環保等領域。截至年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先後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34.9億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稅收收入1541.2億元,下降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47.8億元,比上年增長6.8%。
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9483.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0%。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37953.11億元,增長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7105.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1%。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36233.20億元,增長15.3%。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5家,證券分公司42家。境內上市公司54家,總股本805.30億股,股票總市值6277.94億元。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197.74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56家。保費總收入916.46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220.22億元;人壽保險收入506.4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收入189.74億元。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278.99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115.95億元;人壽保險賠付83.0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賠付79.95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比上年增長9.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9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長9.8%。按全體常住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050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5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9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6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5941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長7.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785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12元,增長9.5%。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1.2%,農村為34.9%。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27.72萬人,比上年增長7.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62.68萬人,增長3.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20.63萬人,增長6.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51.44萬人,下降1.4%。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61.67萬人,增長14.7%。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66.95萬人,增長6.2%;享受生育保險待遇29.35萬人次,增長9.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14.95萬人,增長5.1%。
年末全市共有28.1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9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8.61萬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9.87萬人。全年資助164.74萬困難民眾參加醫療保險。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8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40元/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754元/月,集中供養孤兒補助標準1404元/月,社會散居孤兒補助標準1204元/月。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95%。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2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新型研發機構83個,其中高端研發機構34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3141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契約3822項,成交金額150.3億元。
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6.7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1萬件。獲得專利授權4.3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0.70萬件。有效發明專利3.24萬件。
全市共有註冊商標50.22萬件,比上年增長29.8%。馳名商標159件,地理標誌256件。
年末全市共有產品檢驗檢測機構653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7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6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97萬台(件)。全年修訂、制定地方標準94項。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0所,普通中學1127所,普通國小2860所,幼稚園5660所,特殊教育學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9.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46%,國中入學率為99.86%,國小入學率為99.99%,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9.00%。在園幼兒普惠率81.6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00%。
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十一、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育
全市共有博物館104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22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1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0%。全年生產電視劇2部、電影21部、電視卡通片1小時40分鐘。出版各類報紙16813萬份,各類期刊4300萬冊,圖書13777萬冊(張)。全市共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全年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38.74萬人。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411.34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5.25億美元,分別增長6.0%和15.3%。年末全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242個,其中5A級景區8個,4A級景區106個。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058個。其中,醫院84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36個,鄉鎮衛生院860個,村衛生室10580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23.19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7.12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55萬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3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22萬人,註冊護士10.32萬人。
我市獲世界三大賽獎牌11枚,其中金牌7枚。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獎牌36枚,其中金牌13枚。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4.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4.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7%。
全年水資源總量497.28億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105.5毫米。全年總用水量76.63億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26平方公里。
全市自然保護區5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完成營造林面積約42.67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50.1%。
全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晝間達標率為99.2%,全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0分貝,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4.6分貝。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二級,評價為較好;道路交通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一級,評價為好。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滿足優良天數316天,與上年持平。主城區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下降5%。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047人,比上年下降4.0%;較大生產安全事故7起,下降61.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44人,比上年下降18.5%。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每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307人,比上年下降2.8%。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1.79人,下降5.3%。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424人,下降65.5%。
全年共發生地質災害117起,直接經濟損失3415萬元。
註:
1.本公報中2019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公路貨物運輸量、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等數據由於口徑調整,與上年不可比。
2.由於統計調查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複數據、企業改革剝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核實調整等因素,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地區生產總值(以2015年價格計算)與全部就業人員的比率,因2019年全市就業人員為預計數,故全員勞動生產率數據也是預計數。
5.其他服務業包括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
6.常住人口是指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雖居住不滿半年,但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戶口待定人口。外出市外人口是指戶口所在地為重慶市,現居住在重慶市外,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市外外來人口是指戶口所在地為重慶市外,現居住在重慶市內,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7.外出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8.高技術製造業包括醫藥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
9.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數字創意產業等八大產業中的工業相關行業。2019年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10.基礎設施投資是指建造或購置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性、大眾性服務的工程和設施的支出。本公報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1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2.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13.行業統計標準:
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有資質的建築業: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
資料來源(以文中數據為序):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社保局;各類市場主體、質量檢測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數據來自市扶貧辦;水產品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委;交通數據來自市交通局;民用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通信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城市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數據來自市住房城鄉建委;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重慶海關;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市商務委;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部分金融數據來自市金融監管局和人行重慶營管部;證券數據來自重慶證監局;保險數據來自重慶銀保監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市醫保局;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救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商標、地理標誌量數據來自市知識產權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委;文化、旅遊數據來自市文化旅遊委;電影、報紙、期刊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檔案數據來自市檔案館;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利局;自然保護區、林業、森林數據來自於市林業局;噪音、空氣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市應急局;地質災害數據來自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