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惠州市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18年
各位代表:
2018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健康較快發展,較好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實現良好開局。
(一)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抓項目、強實體,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3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預計,下同);來源於惠州的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達1000.9億元,增長2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9.1億元,增長10%。“去降補”任務有效落實。234家國有關停企業和4家非國有“殭屍企業”出清,95家國有特困企業脫困。完成壓減50萬噸精鋼和淘汰61萬噸落後鋼鐵產能任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保持健康平穩發展。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5485.6億元、4012.9億元,存貸比73.15%,不良貸款率0.93%,低於全省0.75個百分點。降低企業成本約162億元。補短板工程完成投資173億元。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全面推行首席服務官制度,230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43.5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06.8%,117宗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0億元,增長10%。新引進外資項目661宗,實際利用外資11.5億美元。國內外市場不斷拓展。成功舉辦惠州產品(福州)展銷會、惠州產品(墨西哥)展覽會、2017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六屆雲博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0億元,增長11%。進出口總額3416億元,增長12.2%;其中出口2233億元,增長13.2%。服務企業成效明顯。出台實體經濟“惠十條”。設立全省首家省市共建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支持企業獲得貸款30.9億元。“小升規”企業8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71家。新增市場主體9.6萬戶,增長37.3%。新增A股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
(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優結構、提質量,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深入實施“產業培育計畫”,“2+2+N”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4.5∶55∶40.5。支柱產業加快向中高端發展。中海油煉化二期1000萬噸煉油項目成功投產、120萬噸乙烯工程竣工試車,TCL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動工建設,旭硝子第8.5代顯示玻璃項目實現量產。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2.2%和40.5%,居全省前列。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30億元,居全省第三。新增國家級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項目4個。入選全省4K電視網路套用與產業發展試點市。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樓宇經濟加快發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215億元,增長20.1%;電子商務交易額1700億元,增長20%。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紮實推進,全年接待遊客5393.6萬人次、旅遊收入439.3億元,分別增長14.4%、20.6%。西湖創5A級旅遊景區有序推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累計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基地120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280家、2236家。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2個。農機化整體水平居全省前列。成功舉辦第五屆農博會。
(三)突出創新驅動發展,著力築平台、聚要素,發展動能持續釋放。牢牢扭住創新驅動發展“八大抓手”發力使勁,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大工程”建設,創新生態不斷最佳化。“海綿行動”深入實施。對深招商選資196宗,總投資2210.9億元,其中引進高技術企業59家。深莞惠經濟圈(3+2)第十次聯席會議32宗涉惠合作事項有效落實,全面對標深圳成效明顯。開放式創新平台取得突破。中韓(惠州)產業園獲國務院批覆設立。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發展規劃編制完成。環大亞灣新區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111宗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41億元,三大起步區及“1+N”創新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初步形成。“廣東矽谷”建設提速。潼湖生態智慧區思科科學城、碧桂園創新小鎮等引領性項目動工建設,14家高端研發機構及平台落戶,創新園初具規模。潼湖科技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創新主體加快壯大。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36家,總量達802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總量達26家,孵化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新增眾創空間8家,總量達28家,金百澤雲創工場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淨增新型研發機構6家,共認定15家。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建成北斗開放實驗室惠州分實驗室。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順利推進。設立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站1個,新增院士工作站2個,新組建省級工程中心59家。夏佳文院士重離子醫用加速器團隊、王復明院士工程安全與防護團隊、TCL集團新型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入選“珠江人才計畫”,共獲得省項目專項扶持資金1.7億元;億緯鋰能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發改委資助資金1.75億元。創新成果量質齊升。PCT專利申請量35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37件,獲十九屆國家專利優秀獎6項。38家企業通過智慧財產權“貫標”認證,新增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家。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第十二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暨全國智慧型硬體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智慧型製造套用技術技能大賽、2017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民融合專業賽等活動。
(四)突出區域統籌協調,著力夯基礎、拓功能,城鄉一體化持續推進。“一市六組團”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城鄉面貌不斷更新。城市建設擴容提質。啟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入列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建成“海綿城市”10平方公里。17條城市主次幹道加速推進,連線四條城市主幹道的金石二路建成通車。惠州大道東段延長線、蘆泰大橋動工建設。惠東大嶺、博羅羅陽和龍溪、龍門平陵四個鎮“撤鎮設街道”。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27萬畝。“兩港三網”加快推進。惠州機場新增6條航線,年旅客吞吐量95.7萬人次,增長74%;機場路二期建成通車。惠州港荃灣煤炭集散基地一期投入運營,亞洲規模最大的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碼頭完工;新開通香港、上海航線,港口吞吐量7211萬噸。5條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段動工建設。新增光纖接入用戶52.3萬戶,光纖入戶率108%、固定寬頻普及率105%、光網覆蓋率220%,均居全省前列。城市精細化管理效能提升。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在全省率先設定城市治理分院。“兩違”整治力度不斷加大,地面建築物全面普查資料庫初步建成,查處違法用地1091宗6164畝、違法建築5159宗185萬平方米。“惠民城管通”“惠民交通APP”服務平台進一步最佳化,“和美格線”套用獲評“省電子政務優秀案例”。部分道路實施潮汐車道制,市區公交TC改革順利實施。新農村建設強力推進。全面推行“3+3+X”模式,新農村示範片建設走在全省前列,150個省市貧困村示範村創建工作全面啟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基本完成。村居公共服務站、農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實現全覆蓋。“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森林村莊162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68個,完成自然村村道硬底化1252公里,基本實現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通班車、通4G網路和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全覆蓋。惠陽區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區)。
(五)突出綠色化引領,著力建機制、抓整治,生態優勢持續彰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生態城市健康指數全國第六,環境空氣品質居珠三角第一、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列。創新生態環保管理機制。率先實行自然資源資產清單管理,構建GDP、GEP“雙核算”體系,採用量化方法為生態環境打上“價格標籤”,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進一步強化。生態創建成效顯著。市級生態村實現全覆蓋,所有縣區均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創建標準。全年造林17.9萬畝,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萬畝、森林碳匯工程3.1萬畝,改造和新建風景林625畝,完成水源林505畝,入選全省首批森林小鎮2個,新增森林公園13個,建成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成功承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惠州)年會,獲評2017美麗山水城市、中國十大養生城市。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獲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潼湖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污染防治紮實有力。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淡水河、潼湖流域水環境整治,東江幹流惠州段、西枝江水質保持穩定達標。市中心區河涌整治持續推進,望江瀝、新開河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開工,17條已整治達標;79條鎮級河涌中64條完成年度整治任務。建成梅湖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完成淡水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新增城鎮污水管網175公里。考洲洋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達標率95.6%;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項目庫,完成146個土壤監測點位布設。常態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加大揚塵及臭氧污染防控,完成國華、平海電廠3台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環境監管力度加大。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強化入海排污總量控制。嚴格環保準入,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135個,否決率10.1%。嚴格環保執法監管,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1345宗,高標準推進中央環保督察組、國家海洋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節能減排深入推進。完成污染減排重點項目50個,清退重污染項目14個,淘汰黃標車1024台,新增綠色建築面積670萬平方米。大亞灣石化區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園區和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六)突出兩大核心任務,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小康指數持續提高。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集中力量編牢織密保障網,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精準扶貧紮實推進。深入開展“三個一百”活動,全市500多個幫扶單位和7000多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村、貧困戶掛鈎對接,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累計投入5.06億元,實施村扶貧項目1116個,圓滿完成省下達的年度脫貧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38772人實現預脫貧。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增長1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指數達97%,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紮實推進,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圓滿成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新增城鎮就業7.5萬人,創業帶動就業2萬人,在全省率先完成本市戶籍人員社會保險參保登記工作。城鄉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孤兒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40元、1184元、1500元。貧困對象政策內住院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100%。流浪乞討人員托養服務管理和救治、安置工作更加規範。配租公租房5177套,發放租賃補貼1111戶。棚戶區改造安置房新開工1700戶,建成452套。農村危房改造開工9505戶,竣工8347戶。
(七)突出全民共建共享,著力抓創建、辦實事,民生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397.7億元,增長10.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71.8%。省民生實事涉及我市的59項工作及市十件民生實事70項工作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文明創建實現新突破。高水平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博羅、龍門新入選全國文明縣城,惠東縣成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候選城市。新增省級以上文明單位、文明村鎮18個。成立志願服務學院和志願服務救護培訓中心,註冊志願者53萬多人。“中國好人”增至27人、“廣東好人”增至37人。教育惠民水平不斷提升。新辦幼稚園58所,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萬多個。新建和改擴建中國小27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65萬個。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高考本科上線率首次超過50%。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成功申辦、順利招生,省市共建惠州學院工作有序推進。清華大學等22所國內知名大學簽約參與大學創新園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成功落戶。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等4項省級試點任務全面通過驗收,5個公共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複評,發放文化惠民卡12萬份,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約1000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東坡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賓興館搶修有序推進。《鄧演達》《一縷陽光》等一批惠州特色文藝精品深受好評,《海上升明月》《記住鄉愁》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承辦中華龍舟大賽、省第四屆體育大會、首屆全國青少年國防體育大會、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化系列活動暨第三屆粵港澳台微影視作品文化交流周。健康事業加快發展。紮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衛生與健康“十大工程”順利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通過“三甲”複審,第一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成為全省首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市。建成醫聯體20個,累計建成75間基層中醫館,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級中醫館服務模式。組建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59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64.6%,計生特殊家庭100%納入簽約服務。獲評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市。成功承辦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社會治理成效明顯。“平安細胞”創建率100%,紮實開展“颶風”“安網”等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全民禁毒工程,刑事發案數下降19%,“兩搶”案件下降62%,“兩搶”零發案天數創五年新高。
連續三次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奪取全國綜治最高榮譽“長安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考核連續5年全省第一,獲評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七五”普法紮實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啟動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468家企業納入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監管平台,43家糧油企業進入市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復退軍人服務等工作,支持駐惠部隊深化改革,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取得新進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廣東道教學院順利開辦。統計、物價、供銷、口岸、打私、方誌、檔案、老齡、科普、氣象、三防、消防、應急、移民、防震減災、對口援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港澳台、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老區建設等工作再上新台階,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八)突出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推改革、轉作風,服務效能持續提升。大力推進政府系統作風建設,促進部門轉變職能、聚焦主業,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全省第一,政務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二。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堅持學深做實、走在前列,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報告,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全面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督促檢查力度不斷加大。“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編制新一輪權責清單調整目錄,取消60項、下放(委託)33項。投資項目審批制度系統集成改革成為省試點,“首席服務官”制度作全國經驗交流。“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紮實推進,所有村居開通網上服務大廳,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任務。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深入推進,服務收費全面取消。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初步建成,市級平台歸集數據近9億條。陽光政務建設取得實效,公開政務信息14.2萬條。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決策諮詢和定期學法制度不斷健全,市、縣兩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主動自覺接受監督。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件,制定政府規章2件、規範性檔案19件。辦理人大議案9件、代表建議170件、政協委員提案203件,辦復率100%。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前行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民眾,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幫助地方發展的駐惠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駐惠單位,向積極參與惠州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成績令人鼓舞,問題不容忽視。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諸多困難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差距不足: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新常態下發展的辦法還不夠多,穩增長還需付出艱苦努力;產業結構有待最佳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不夠,現代服務業有待提質壯大;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人才總量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還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營商環境有待最佳化,與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仍不適應;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統籌協調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公共服務與民眾新期待還有不少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做大量工作;違規用地、違法建設問題時有發生,城市建設管理、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仍然不少,創新社會治理有待加強;政府職能轉變、作風建設有待深化,執行能力、服務意識、辦事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勇於擔當負責,努力加以解決。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惠州撤地設市3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歷次全會、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貫徹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優環境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奮力開創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新局面,為廣東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視窗”和“示範區”作出惠州新貢獻。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增強率先跨越的信心。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我們有了把握機遇的根本指南和深厚底氣。我們要自覺把惠州放在全省、全國的發展大格局中來謀劃發展,提高站位、找準定位,從全局出發抓工作、以全球視野配資源,堅定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目標不動搖,搶抓“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等機遇,進一步做優產業結構,做強發展平台,做活生態文章,做實民生保障,努力開創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新局面。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全面準確貫徹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統籌考慮穩與進、供與需、質與量的統一,該穩的要穩住,該進的要進取,把進的方向和目標落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在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等關鍵領域積極進取,推動惠州經濟儘快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弘揚真抓實幹好作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五個牢牢把握”和“四個方面重點”的決策部署,為做好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我們要積極傳承“紅船精神”和高潭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務實高效作風,堅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幹”,踐行“一線工作法”,強化督促檢查,落實層級責任,以踏石留印的力度、抓鐵有痕的韌勁,定一件乾一件、乾一件成一件,件件抓到底、件件出成效,在新時代乾出新氣象、推動新發展、實現新作為!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人均GDP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出口額增長5%;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2.65%(按可比口徑);居民消費價格累計增長控制在3%以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節能減排等各項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實現以上預期目標,重點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年安排重點項目247宗,年度計畫投資634.3億元,切實把有效投資轉變為有效供給。用好發展實體經濟推動項目建設現場會成果,著力提高履約率、開工率、竣工率和投產率,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和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落地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力爭工業投資800億元以上。抓好SMPO/POD項目建設,科學謀劃煉化三期項目,拓展石化中下游及關聯產業。加快TCL模組整機一體化、伯恩光學新基地、旭硝子二期等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建設,推動欣旺達二期、科達利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加強與世界500強、大型企業務實合作,引進一批產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優質項目。
大力推進“惠州智造”。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發展智慧型終端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大力推進東風本田一體化、億緯鋰能新能源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骨幹製造企業,推動企業由生產智慧型產品向生產智慧型裝備拓展。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LNG等清潔能源產業。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鼓勵企業使用智慧型化製造設備,推廣機器人套用。抓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賽迪(華南)智慧型製造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新一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畫,引導40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擴大名牌產品集群,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加快打造“數字惠州”。緊跟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不斷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以數字政府建設帶動數字惠州建設。推行“網際網路+園區”發展模式,抓好潼湖生態智慧區省級重點大數據產業園建設。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助推企業“登雲觸網”。積極拓展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模式,擴大信息消費覆蓋面。推動5G技術創新套用與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參與技術標準制定。深入開展新數字家庭行動,推動4K套用示範社區(村)建設,加快發展4K電視網路套用與產業。辦好2018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七屆雲博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