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6日在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市人民政府市長倪玉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7年1月6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2016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一江兩岸新銅陵揚帆起航之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銅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應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組織實施“生態建設提升年”、“規劃引領突破年”、“精準扶貧和棚改攻堅年”活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負重奮進、砥礪前行,圓滿完成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順利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億元,增長9%,增幅居全省第6位。財政收入153.8億元,增長5%,其中地方收入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1196億元,增長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4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收入3046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分別增長8.8%、9.2%。節能減排實現年度控制目標,萬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
這一年,我們順利完成行政區劃重大調整。樅陽縣、銅官區、義安區區劃調整平穩有序,高效實施。江南江北發展規劃、思想觀念等加速融合,工作標準、民生待遇等加速接軌。兩岸協調發展全面布局,全省新建里程最長的國道347等重大項目陸續開工,樅陽人民期盼多年的夢想正在化為現實。
這一年,我們推動轉型發展取得重大成效。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銅材加工突破175萬噸,超過電解銅產量43萬噸;銅產業朝全鏈條、高價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車從部件生產向整車製造、智慧型製造邁進,電子信息產業由元器件、印製電路板向手機等終端產品拓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個百分點。國家節能減排示範市績效連續兩年考核優秀,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唯一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的城市,打造循環經濟升級版做法在全國推廣。
這一年,我們爭創國家各類試點示範取得重大成果。獅子山國家高新區即將獲得國務院批准。銅官區成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我市成為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綜合示範市、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西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命名在即。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基本達標。大通鎮成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樅陽縣獲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群心村成為我市第二個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年度測評成績名列全省前茅。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四連冠”。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受到文化部好評。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城市社區社會管理服務信息化實現全覆蓋。
這一年,我們奮力奪取抗洪救災重大勝利。面對歷史罕見的降雨強度、河湖水位和險情災情,我們緊急動員,周密部署,及時轉移安置民眾5萬多人;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奮力搶險,實現了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萬畝圩口不決堤的目標。災後迅速啟動恢復重建,744戶倒房戶11月底前全部“回家”,3500多處水毀設施完成修復,受災民眾生產生活安排有序有力有效。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圍繞提質增效,紮實推進供給側改革。堅持最佳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措施,著力推進“去降補”任務落地見效。關停落後產能企業14家,淘汰小礦山7家,關破重組一批“殭屍企業”,成功化解PCB產業鏈債務風險。通過放開落戶限制、推行貨幣化安置、租售並舉等房地產調控舉措,盤活商業地產47萬平方米;減少商品住房庫存42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個月下降到13個月。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化解企業不良資產43億元,規上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1.33個百分點;爭取置換債券化解政府債務49.7億元,政府平台融資成本控制在6.5%以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下降”。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35億元,用電大戶全部實現直供電。
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深化“暖企行動”,選派109名幹部入駐企業,幫助解決問題360多個。設立過橋資金3.77億元,充實國有擔保機構資本金3.25億元,“政銀擔”在保餘額位居全省第三;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突破千億大關。組建運營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多支基金。投入產業扶持資金3.3億元。推動企業完成直接融資120億元,是上年2.8倍;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全年新增規上企業45家、“專精特新”企業14家。
第二,堅持創新發展,加快“調轉促”步伐。研究出台了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智慧財產權產出指標爆發式增長,新增發明專利510件,是上年2倍;新增著名商標22個,增長15.8%。企業技術創新平台不斷發展,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PCB國家質檢中心獲批建設。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1個,為歷年之最。
全面厚植髮展新動能。創新創業成效顯著,建成眾創空間17家,其中3家成為全國首批農業創新創業平台;新建一批電商產業園區,新業態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5%,快遞業務量增長105.6%;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20.6%。新興產業集聚基地健康發展,銅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資增長25%,產值達686億元;首批4家市級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持續發力,全年技改投資突破400億元,占工業投資比重70%,135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評估審核,傳統動能煥發生機。服務業發展提質提效,新增4A級景區2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2家、家庭農場281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90億元,是農業產值2.3倍,現代農業加快成長。
第三,強化項目帶動,持續擴大有效投入。落實“四督四保”制度,開展“項目建設協調月”活動,促進各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全年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570億元,增長58.3%。民間投資累計完成886億元,增長9%,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安博電路板,松寶、耐科、零點機器人等106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皖能第二台百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艾默生電器、誠創手機、沃特瑪電池項目當年開工、當年竣工投產;有色“奧爐”改造、泰新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加大項目轉化力度,南夾江綜合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新謀劃億元以上項目315個,其中78個項目擠進省計畫盤子,G3長江公鐵大橋、廬銅鐵路連線線等項目進入預可研階段。加大徵收拆違力度,累計徵收房屋150萬平方米、土地1.4萬畝,拆除違章建設13.6萬平方米,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搶抓國務院大督查表揚激勵政策機遇,獲批發行企業債251億元,發債額是上年2.25倍;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58.5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29.6億元。
第四,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年度41項任務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府權力清單在全省率先上線,公共服務和中介服務清單制度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五證合一”營業執照全省首發。“多規合一”聯合審批系統在全省率先運行,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由257個工作日縮短到56個,試點經驗全省推廣。市、縣(區)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基本建成。國企國資改革深化,銅陵有色員工持股計畫順利實施,銅化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股權轉讓階段;盤活國有資產取得階段性成效,清理盤活資產4.8億元。PPP合作模式取得突破,城市排水一體化項目實現運營,華山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全線開工。“營改增”順利實施。社會事業改革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陽光分班”成為中央改革辦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長職級制改革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醫聯(共)體實現四級全覆蓋,“醫養結合”試點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確權頒證試點任務全面完成,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突破億元大關。國有林場和供銷社改革穩步推進。不動產登記實現統一發證。
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招商引資勢頭良好,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55個、10億元以上項目12個,其中新興產業項目占79.4%。在建省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480億元,增長9.6%,增幅居全省第6位;新批外資企業9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52億美元,增長8.7%。港口經濟發展迅速,銅陵港躋身億噸大港,與寧波舟山港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進境水果指定口岸主體工程完工。港航投資集團組建運營。全市73家企業與“一帶一路”4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外貿進出口完成省調度計畫。
第五,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對接國家和省區域發展戰略,出台實施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樅陽縣城總體規劃,江北港新區等重點專項規劃,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交通建設再掀熱潮,壩白路、沿新路、站前路建成通車,國道236銅蕪段完工,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完成632公里。新區建設成效明顯,市一中西湖校區、恆大國小開學,溪潭幼稚園建成,市兒童醫院主體完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快速向新區布局。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建改造義安大道、天山大道等城市主次道路與微循環道路25條;新增清潔能源公車79輛;新建立體停車場3座;整治天橋新村、愛國東村等老舊小區10個;大銅官山公園啟動建設,濱江生態生活岸線向北延伸,板栗山兒童公園煥然一新;市烈士紀念館、老年學習活動中心建成開放,市檔案館、史志館、城建檔案館主體完工。鄉村面貌深刻變化。16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完成整治,建成美麗鄉村30個省級中心村、18個市級中心村,6679個自然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鄉村魅力日益彰顯。
第六,強化生態建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堅持以項目為抓手,著力推進氣水土污染治理。安排環境治理項目118個,總投資152.9億元,已完成投資74億元。皖能5號機組、國電1號機組超低排放完成改造,六國化工、金隆銅業、冬瓜山銅礦等一批廢水治理工程建成使用。堅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突出企業物料堆場、機動車尾氣和秸稈焚燒整治,78個物料堆場實現“車間化”管理,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270輛。全年PM10平均濃度77.8微克/立方米,下降12%,G20峰會期間空氣品質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堅持大力治理水體,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長制”,形成了行政首長負責的“八大水系”管理體系。黑砂河、秀水河、幸福渠基本實現水清岸綠。三大入江口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環境監管實現隨機化、常態化。堅持推進生態修復,人工造林2.86萬畝,綠化提升308萬平方米,新增森林長廊示範段和城市綠道128.4公里,新增街頭綠地(遊園)20個,恢復礦山植被2077畝。山水園林城市品質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第七,實施精準扶貧,持續發力改善民生。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9萬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21個貧困村滿足出列條件。完善了精準扶貧脫貧政策體系,建立了“一結雙包”定點幫扶機制,在全省率先實現“領導聯繫、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工作隊駐村”四個全覆蓋。扶貧責任落實精準,核查識別精準,信息採集精準,因戶施策精準,政策兌現精準。財政與社會各方投入資金4.4億元,22個村集體和2350戶光伏電站併網發電。精心實施38項民生工程,民生類財政支出128億元,占總支出的85%,連續四年保持全省先進位次。棚改攻堅成效明顯,貨幣化安置率65%,7328戶棚戶區居民圓上安居夢,聯盟十一隊等重點區域棚改取得突破,三年棚改任務“大頭落地”。回遷安置居民1.32萬戶,歷史遺留安置問題基本消化。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項目160個,惠及109個行政村、1.26萬戶居民。改造農村危房3110戶,1.2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城鎮新增就業2.61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大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8.2%,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施,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長7.6%,城鄉低保標準提高8%。人民民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多。
第八,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公辦幼稚園比例提高17.2個百分點;75所薄弱中國小校完成改造,樅陽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省級驗收;特教學校遷入新址,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投入使用;職業教育校企融合不斷深化。民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了中國圖書館年會和第十三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高於省控目標。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城市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社區格線化管理實現全覆蓋。省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爭創成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事故起數下降15%。法治宣傳教育獲得全國先進。依法信訪有效落實,社會治安穩定向好。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統計、外宣、氣象、地震、人防、消防、兵役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事僑務、對台、港澳、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深入踐行“三嚴三實”,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落實政府學法制度,加強政府立法,規範政府規章制定程式,大力推進禁止燃放經營煙花爆竹地方法規的落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實現全覆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71件、政協提案267件。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相關規定,“三公”經費下降30%。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抓好中央、省委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深入開展酒桌辦公、違規經商辦企業和“四風”突出問題回頭看等專項整治,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正風肅紀力度,建立健全一批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
各位代表!
一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銅陵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銅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關心、支持銅陵改革發展的省直各部門、兄弟城市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困難。巨觀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世界經濟複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持續。從我市情況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產業比重過大,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尚處於培育成長期,接續替代產業項目數量不多、塊頭不大,產業轉型升級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項目儲備不足,謀劃不深;發展平台支撐力、吸引力不平衡,部分園區缺乏批量承接項目條件;創新驅動能力不足,領軍人才和科技團隊數量不多,高端龍頭企業引進、收購、合作的力度有待加強;國家金融債務政策調整給融資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江南江北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生態治理、環境改善任重道遠,脫貧攻堅、補齊短板任務艱巨。少數政府部門和單位管理薄弱、能力不足,極少數幹部不願作為、不敢擔當,“四風”問題和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未雨綢繆,主動有效應對,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
銅陵建市已經走過一個甲子。6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實幹推動崛起,奮鬥創造輝煌!今天,我們手握接力棒,我們義無反顧,責無旁貸,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堅持乾字當頭、乾在實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五大發展”闖新路,鑄就幸福美麗新銅陵!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2017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新一輪產業革命孕育突破,國家巨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中央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這些都為我們加速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創優爭先,全力把銅陵發展推向更高水平。
今年(201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項目導向,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年(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收入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以下;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實現22個貧困村出列、3.1萬人脫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
新的一年,我們要全力爭創國家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成功創建天井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確保進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奮力再捧“長安杯”!
重點要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實施創新發展行動,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滿足需求,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深入推進“去降補”。堅定不移去產能,提升建材、鋼鐵、能源、紡織服裝產業市場適應性,完善落後和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分類處置“殭屍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成銅化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銅陵有色整體上市,國有獨資企業上繳淨利潤提高到25%。綜合施策去庫存,引導新市民住房消費,推行以貨幣化為主的征遷安置方式,嚴控非住宅商品房土地供應,加強住房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最佳化融資結構去槓桿,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引導商業銀行對市場前景好、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完成1戶企業IPO報會在審,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實現直接融資100億元。加強政府債務管控,平台融資成本控制在6.5%以下。加強金融生態建設,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大刀闊斧降成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在降低人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上加力增效,實現綜合成本降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在創新中轉型、在轉型中發展。構建企業和服務平台、科技與金融融合、創新創業模式、政策和制度集成四大創新體系,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創新主體強化工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10家。實施創新平台升級工程,大力推進獅子山國家高新區建設,加強皖江中心、合工大銅陵工程技術研究院能力建設,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成PCB國家質檢中心;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6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30%;新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個、科技孵化器2萬平方米。實施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引進10個以上高層次創新團隊。實施創新環境最佳化工程,整合最佳化創新激勵政策,設立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開展創新創業券試點,支持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基金做大規模,完善科技管理服務、產學研合作和科技評價機制,促進科技金融融合,不斷激發創新活力。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工業強、銅陵強;實體興、銅陵興。要下大力氣擴大產業投資,著力防止“脫實向虛”,引導更多要素資源投入工業、製造業領域,全力促進實體經濟增數量、上規模、提效益,增強綜合競爭力。深化“暖企行動”,完善精準幫扶機制,落細落實幫扶政策。深入推進“千百十億”工程。強化新一輪技改升級行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50個,加快傳統企業信息化、智慧型化改造。力推“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進規上企業45家以上,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建設,引導企業弘揚“工匠精神”,新增省級新產品、工業精品15個以上。大力培養優秀企業家群體,營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環境。
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入。項目是發展的生命線,是“調轉促”的主抓手,是穩增長的硬支撐。要堅持政府工作項目化,建立完善圍繞項目轉、盯著項目乾、常態抓項目的工作機制,持續督查推進新建項目、續建項目、竣工項目和儲備項目,保證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城鄉建設、民生和社會事業,加強項目謀劃,建立政府性投資項目生成評估機制,努力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態勢,推動形成行行上項目、人人抓項目、鄉鄉有項目的發展格局。全年安排億元以上重點項目500個,新開工120個以上,竣工100個以上,完成投資550億元。力爭有色“奧爐”改造聯動試車,泰新新能源汽車全線投產,爭取“無中生有”引進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開展產業集聚基地推進年活動。“三重一創”建設是促進“調轉促”的戰略舉措。要健全推進機制,強化政策引領,完善考核辦法,促進重大產業基地健康發展。省級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基地完成產值800億元、稅收10億元,在全省爭先進位。加快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4個市級集聚基地建設,力爭1-2個升為省級基地。加快推進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等5個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加快實施超級電容、納米複合材料等5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建設年活動。特色小鎮是孕育新業態、新經濟、新產業、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是推動創新創業、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要突出產業培育,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等手段,重點打造皖江創新小鎮、大通文化旅遊小鎮、西湖文體小鎮、天井小鎮。鼓勵各縣區因地制宜,培育建設一批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鎮,為轉型發展增添新動能。
(二)實施協調發展行動,構建城鄉一體新格局
開展協調發展提升年活動。協調發展是新銅陵發展的現實迫切需要。要圍繞強基礎、促均等、惠民生,統籌布局,細化安排,加大補短板力度。向江北地區交通、水利、電力設施短板發力,向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短板發力,向社會保障、扶貧開發、飲水安全、鄉村環境等民生短板發力,促進江南與江北、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加快協調發展步伐。
著力提振縣區園區經濟。深入實施縣區經濟振興工程、園區經濟倍增計畫,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突出項目建設、實體企業、支撐平台、環境最佳化四大工作重點,聚焦投入、產出和貢獻三大核心指標,加大調度通報、動態評價和考核激勵力度,推動縣區園區經濟錯位發展、集聚發展,在全市增比重,在全省進位次。支持縣區建設產業集群鎮,爭創經濟發達鎮。支持市經開區爭創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強力推進銅官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支持樅陽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鼓勵弘橋智谷等電商產業園做大做強,打造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現代物流、金融和後台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增限上企業30家以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嚴守耕地紅線,新增高標準農田5.8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達80萬噸,實現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率增長10%。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區建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達200億元;建成標準化魚塘2000畝、蔬菜基地1500畝;因地制宜,做精牡丹、白姜、白茶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一批示範家庭農場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普濟圩大型農工商產業集團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提升交通通達能力。開闢對外通道。深入謀劃推進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鐵路、高速、港口和航空項目,新建德上高速樅陽段,著力推進南北過江隧道和北沿江高速、高鐵前期工作。暢通市域交通。全面啟動G3長江公鐵大橋建設,開工建設廬銅鐵路連線線。快補交通短板。實現國道347、236和省道335路基全線貫通,推進國道237與省道425、221建設。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實現“三年計畫兩年完成”。
加大水利治理力度。全面啟動建設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南夾江綜合治理工程和胥壩跨江大橋。落實引江濟淮工程建設任務。啟動順安河三級航道整治。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6個,水庫除險加固19座,改擴建沙池等城鄉排澇泵站6座。玉帶河整治工程,銅蕪路泵站、青山圩泵站、北埂分洪閘項目和水毀修復項目確保汛前全面完成,顯著提升城鄉防洪排澇能力。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組織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暢通城市路網,開工建設翠湖二路東延等一批骨幹路網,打通一批微循環道路和斷頭路。治理違法建設、違法用地,繼續改造一批老舊小區,完成城區棚戶區改造掃尾工程,建設特色風貌街區,促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再投放清潔能源公車90輛,啟動新一輪計程車更新,建成一批立體停車場和充電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施社區光纖改造“最後一公里”工程,提高寬頻普及率和免費無線網路覆蓋率,完成“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創建目標。加快東部城區建設步伐。推進美麗鄉村擴面提質,建設省級中心村30個、市級中心村15個,完成15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加強農村自然村環境治理,建設人富莊美家園,打造鄉村魅力板塊。
(三)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建設生態文明新樣板
打造循環經濟升級版。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精心組織實施“8311”行動年度任務,安排重點項目100個。推動循環經濟由市域資源利用小循環向國際國內資源利用大循環延伸,由主要依靠產業循環拉動向依靠產業、社會、城市循環協同拉動拓展,由主要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向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升級,形成“循環引領、產城融合、三生共贏”的發展模式。爭取市經開區循環化改造通過國家驗收,鞏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創建成果,保持循環經濟全國領跑地位。深入推進國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市建設。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
持續強力治理環境污染。實施“藍天、碧水、淨土”工程,打好氣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大力整治大氣污染,建立倒逼機制,推動企業上項目、促治理。全面完成企業物料堆場“車間化”管理改造,大力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加大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力度,關閉一批小礦山,實現PM10、PM2.5平均濃度達到省控目標。強化水污染綜合防治,落實“河長制”三年行動計畫,加強順安河、紅星河、惠溪河治理;實現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三類以上標準。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工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爭創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強化各級環保責任落實,嚴格執法,嚴肅追責問責,以“零容忍”的態度鐵腕治污。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實施人工造林7083畝,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化185萬平方米,撫育森林16.8萬畝。建成楊村公園,推進大銅官山公園建設,動工興建鷂山公園,新增城市綠道40公里、街頭綠地(遊園)16個。鞏固擴大“三線三邊三小”治理成果,推進礦山裸露山體整治,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建設西湖濕地二期工程,開展東湖濕地保護工作,進一步彰顯銅陵濕地特色。
(四)實施開放發展行動,增強區域競爭新優勢
加強開放合作平台建設。加快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建設進程。搶抓五金市場回暖契機,推動“圈區管理”園區加快發展。建成運營進境水果、糧食指定口岸。開展江北港新區深度設計,推動橫港、永豐萬噸級碼頭建設,提升港口吞吐能力。發揮港航投資集團龍頭作用,整合港口岸線資源,深化與寧波舟山港的戰略合作,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江海聯運。深化口岸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和關檢“一站式作業”,加強跨地區通關通檢協作,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
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保持招商引資強勁勢頭。抓住國家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許可權範圍內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契機,深入研究、用活用好。重點引進國內外中高端產業及龍頭企業,加強與世界500強、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兼併、合作國際國內企業和研發機構。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5個,各縣區、園區引進超10億元產業項目2個以上,億元以上省外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外商直接投資增長8.7%。
高水平推進對外合作。圍繞打造長三角城市群西翼新興增長極,加速“東融北聯”,制定落實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借鑑上海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推動體制機制等高對接蘇浙滬,積極承接加工貿易轉移;著力推動合銅發展帶建設,促進與合肥都市圈聯動發展。完善外貿進出口機制和政策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支持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加快實施銅陵有色境外項目。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認真落實權責清單和服務清單,實現“四單”網上運行,以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全面推行“多規合一”,實現縣區全覆蓋。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融資方式,對有穩定回報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積極運用PPP、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進行投資。拓展融資渠道,加強政銀企合作,運用多種金融產品,加快政府投融資平台轉型步伐。著力深化農村改革,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試點,推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擴面。
(五)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增進人民民眾新福祉
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繼續實施38項民生工程,提升建設管養、績效管理水平。組織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畫,讓人民民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對標“六看六確保”,健全“四項機制”,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健全精準扶貧機制,嚴把精準施策關,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一戶一策量身定製。健全監測評估機制,嚴把精準識別關,加強資料庫建設,實行脫貧對象動態管理;嚴把精準脫貧關,嚴格執行扶貧對象退出標準和機制,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健全防範返貧機制,實行返貧預警,強化返貧信息管理,加強定期跟蹤回訪,及時將返貧戶納入幫扶範圍。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嚴把精準幫扶關,強化各級各部門責任,穩定“城鄉結對、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和駐村工作隊幫扶辦法,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的良好局面。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就業是民生之基。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進“全民參保計畫”,做好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向進城農民工覆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規範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健全基層“救急難”工作機制。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增一批省級和市級一類幼稚園。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確保樅陽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認定。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區和農村學校覆蓋,不斷滿足市民上好學校的願望。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培養名校名師,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支持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安工學院和技師學院發展,培育一批高技能工匠人才,建設技工大市。支持銅陵學院加快建設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辦好特殊教育,支持、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高水平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領先中部、看齊東部、示範全國”為標桿,推進圖書館、全民閱讀、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四大體系建設,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確保高標準通過國家評估。建成市非遺展示館,加快區級、村級文化活動場所達標建設。冠名打造“中國銅博物館”,建設國家方誌館長江分館。切實整合各部門資源,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的實施,努力提升市民科學文化素質。
著力建設健康銅陵。制定實施健康銅陵2030規劃綱要,爭創國家健康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突出“三醫聯動”,以利益為紐帶,健全醫療服務聯合體,推進分級診療,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擴大“醫養結合”試點成果,爭創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區。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建健康社區、健康村鎮、健康單位、健康家庭。構建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完成市體育中心體育場後續工程,辦好市十二屆運動會暨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大農村水廠整合力度,提高飲水質量,保障飲水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拉升文明城市標桿,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提升城市文明內涵,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複審驗收。認真組織實施燃放經營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做到禁放工作法制化、常態化。加強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構建和諧文明網路空間。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省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協調推進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健康發展。深入推進“七五”普法。高度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新要求,紮實開展“鑄安”行動,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防範重大安全風險,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深化“平安銅陵”建設,紮實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反恐防暴和禁毒工作,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形勢催人奮進,發展任務艱巨,政府肩負重責,必須把自身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要貫徹新理念,確立新標桿,認真踐行忠誠乾淨擔當要求,著力打造為民務實清廉政府,增強執行力,展現新作為。
強化政治定力,始終做到忠誠看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地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結合實際創造性轉化,確保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精準落實。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武裝,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化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的強大動力。
強化法治思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推動政府系統工作人員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嚴格遵循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增強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強政府法治機構建設,完善政府立法機制,提高立法質量。嚴格依法決策,落實重大決策法定程式,加強合法性審查,健全決策諮詢制度,提高決策水平。突出加強和改進事中事後監管,強化智慧型監管、信用監管,推進城市綜合執法改革。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執法監督,規範執法行為。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落實新聞發布制度,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服務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適應快速變化的新形勢,深入學習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時補充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專業水準,增強服務本領。認真貫徹黨的民眾路線,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抓住“痛點”和“阻點”,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擴大購買公共服務,加強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減政便民”專項行動,打造網上政府,提高服務效率。深化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推行包辦、代辦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辦好市長熱線、市長信箱、政務微博等政民互動平台,切實為民眾排憂解難。
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增強執行能力。各級領導幹部既要統籌兼顧當好“指揮員”、又要衝鋒陷陣當好“戰鬥員”,既要擔當、又要壓責,推動形成“領著乾、推著乾、比著乾”的幹事氛圍。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對落實部署堅決有力的給予褒獎,對工作成效明顯的給予獎勵。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旗幟鮮明地為敢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負責的幹部負責。完善攻堅克難推進機制,事關全局的重點難點工作都要立下軍令狀,制定路線圖,列出時間表,做到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追。健全督查問效機制,建立重大事項領導督導清單、重點事項督查清單制度,全程督導、跟蹤督查,確保政府工作擲地有聲、落地生根。
強化正風肅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面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自覺加強和接受黨內監督,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加強行政監察,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全方位紮緊制度籠子。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深入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各項規定,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
擔當者書寫發展,奮進者贏得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銅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奮發有為,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銅陵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