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銅陵市郊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銅陵市郊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2月24日在區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區人民政府區長張瓊,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銅陵市郊區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7年12月24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紮實開展“重點項目攻堅年”、“創新引領突破年”、“政府執行力提升年”活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迎難而上、奮力拚搏,較好完成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新一屆政府良好開局。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億元,增長8%。財政收入9.7億元,增長5.35%。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00元,分別增長8.5%、8.1%。節能減排實現年度控制目標,PM10平均濃度、萬元GDP能耗下降完成指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紮實推進供給側改革。著力推動“去降補”任務落地見效,關停落後產能企業8家;盤活大橋經濟開發區、大通美食廣場閒置房產5萬平米;爭取置換債券化解政府債務7881萬元;認真實施“四送一服”工程,進一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幫助企業爭取資金765.19萬元,撥付涉企發展扶持資金2220.71萬元,金誠擔保(小貸)公司再次下調費率和利率,降低企業負擔1700餘萬元,辦理專項過橋、“政銀擔”、“稅融通”等業務460筆,總金額21.52億元。建立郊區產業引導基金,投資項目4個,投資金額3390餘萬元,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三佳變壓器成功掛牌“新三板”,新能科創、啟匯新能等5家企業掛牌“新四板”,全年新進規上工業企業7家。
全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新視文化榮獲省重大科技專項資金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持續發力,實施海螺水泥節能、富鑫鋼鐵高爐富氧配套等工業技改項目15個,傳統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新增限額以上企業8家,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9個,新能眾創空間獲批第二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支持普濟圩農場完成現代農業集團公司組建,永興島有機農業基地成功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分別達到45、89、29家,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
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嚴格落實“四督四保”制度,深入開展“重點項目攻堅年”活動。新謀劃項目46個,總投資332.7億元。實施市級重點項目71個,完成投資69.29億元,皖能六期改擴建第二台百萬機組、銅陵海螺生活垃圾處理二期、東苑碼頭等18個項目順利竣工,皖能發電機組供熱及超低排放改造、城南熱區熱網工程等21個項目開工建設。國家方誌館長江分館落戶郊區,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G236青通河大橋等項目進入項目前期階段,市級政府性投資布點郊區項目7個。
(二)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
城鄉建設提檔升級。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高質量完成大通鎮、銅山鎮總體規劃編制,調整完善土地整治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積極推進大通道建設,G347、S221等重點交通項目相繼開工,濱江大道及天店路維修工程順利完工,農村公路暢通工程“三年計畫兩年完成”。金御華府、麗景豪庭等商業地產項目加速推進,溪山雅居等居民安置點基本建成,麗景小鎮一期正式運營,商業設施、公共服務配套不斷完善。安銅、銅山、普濟圩等“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紮實推進;啟動實施“兩治三改”三年專項行動計畫,拆除違法建築9000多平米,推行環衛保潔市場化,道路清掃保潔市場化率達66.7%;整治龍苑、鳳苑老舊小區2個;南部城區濱江岸線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區文化館和3個城市社區文化中心完成提升。
鄉村面貌顯著改善。大力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實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清理陳年垃圾8000餘噸,完成灰河村等4個村莊污水治理工程,摸清全區農村廁所改造底數。灰河、安銅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完成,大通金華、安銅牧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加快實施,完成投資1095萬元,鄉村魅力日益彰顯。提高水利防災減災能力,投入資金1100萬元實施水毀修復、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及農田水利配套工程,為有效應對嚴峻汛情,奪取防汛抗災全面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特色小鎮初現雛形。圍繞打造“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大通特色小鎮總目標,精心編制“三年行動計畫”,大力實施3651工程。項目建設有成效,17個先行項目全面實施,新區主幹路網提升、光榮大道外立面改造、和悅洲休閒驛站等13個項目相繼建成,完成投資8100萬元,鎮區面貌煥然一新。招引資本有突破,加強與省內外企業對接洽談,與銀江傳媒組建大通銀江旅遊公司,打造瀾溪老街示範業態;促成省鹽業公司與漢馬集團就瀾溪山莊資產簽訂框架合作協定;堅持好中選優,面向全國公開比選特色小鎮規劃方案。產業發展有提升,大通影視文化產業園新引進企業24家,營業收入6989萬元,並獲評“2016年度省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優秀園區(基地)”。活動策劃有看點,圍繞古鎮歷史文化、民俗,策劃節慶展演、“四個一”徵集活動、環和悅洲腳踏車騎行等系列活動20餘場,成功舉辦大通古鎮“隨心車杯”全國龍舟邀請賽,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建成綠洋精品休閒垂釣漁業基地,舉辦國家、省市各類賽事6場。大通古鎮風景區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全年遊客接待量達40萬人次。
(三)綠色發展展現新作為。
雷厲風行抓好環保整改。堅持問題導向,以“不貳過”的決心和“釘釘子”精神,狠抓中辦回訪調研、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按照“基本+”模式確定郊區整改方案,累計辦結交辦件20件,依法關閉企業2家,拆除非法企業4家,立案查處企業3家,解決了一批我區長期以來遺留的環保問題。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體責任,制定《郊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健全環保工作保障機制,積極構建“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責任體系,嚴肅問責在生態環保方面不作為、慢作為幹部7名,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
馳而不息推進環境治理。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建立格線化管理機制,統籌道路揚塵、物料堆場、秸稈禁燒、餐飲油煙、散煤等綜合治理,開展“小散亂污”企業整治。大力治理水污染,建立三級“河長制”網路管理體系,確定全區6大水系河湖名錄,分級分段設立河湖河長19處,完成紅星河河道治理,祠堂湖環境整治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大橋開發區污水處理接入市政管網,大通工貿園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使用,補齊了我區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啟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補充劃定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單元。推進生態修復治理,完成樟木山鐵礦、福光鉛鋅礦礦山復綠工程,加速推進金華片整治。加大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完成第一批漁民減船轉產轉業工作,拆除青通碼頭,嚴查長江郊區段非法捕撈作業,建設永平村集中式污水處理站,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環境提升明顯。
久久為功推進創森行動。大力提升區域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完成造林1325畝、森林撫育3580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30.1%。鴻基植物觀賞園獲批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安銅辦牧嶺村榮獲省級生態村稱號,助力全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激發。
(四)開放發展形成新格局。
深化改革激發新動力。紮實有序推進各項改革,35項改革任務和10項年度重點改革項目全部達到序時進度。“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監管清單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公共服務清單、中介服務清單編制完成,“雙隨機、一公開”全面推行。城管體制改革全面啟動。社會事業改革深入推進,完成專管辦管理體制調整,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走在全市前列,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全覆蓋,居家和社區養老、互助養老及智慧養老逐步推廣。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大通新一、銅山顯化、灰河馬窪、安銅旗星四村股改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開放合作呈現新面貌。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工程,聚焦文化旅遊、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型建材等重點產業,深入對接中農批、鐵漢生態、德嘉新型建材等知名企業。央企合作項目取得新突破,與中農批就銅陵農產品物流園項目簽定框架合作協定,促成中節能與福茂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引進內資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183萬美元。 全力築牢發展載體平台,橫掃區域規劃設計初步完成,大通工貿園基礎設施PPP 項目完成入庫。支持港投集團發展壯大,合作組建非金谷現代物流有限公司。進境水果指定口岸通過國檢驗收,正式運營,成為我省長江沿岸第一個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為銅陵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貢獻郊區力量。
(五)共享發展譜寫新篇章。
全力保障民生建設。精心實施34項民生工程、15項一事一議和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民生類支出占總支出的86.2%。實施棚戶區改造“百日攻堅”計畫,完成棚戶區改造760戶,三年棚改任務基本完成。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安置問題,店門口區域遺留項目房票轉換協定簽約率達84%,讓久拆未置居民圓夢新居。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新增城鎮就業272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設立區級社會救助救災協調委員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急難”工作,發放各類救補資金2583萬元。積極助力橫埠鎮脫貧攻堅,安排資金37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6個。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立義務教育中心學校管理機制,完成民主、五洲國小運動場、銅山幼稚園擴建等項目,制定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畫,推進小班化教育試點,完成教育城域網建設。健康養老服務資源布局不斷最佳化,建成夢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改造村級老年人活動中心2個,家庭醫生簽約率達50.28%,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考評獲省政府表彰。民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區第十屆運動會暨第三屆全民健身大會,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通過中期評審。文明創建再創佳績。大通鎮蟬聯國家衛生鎮稱號,安銅辦喜獲第四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殊榮,牧嶺村躋身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銅山、白鶴社區成為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
強力推進社會治理。注重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持續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突出抓好掛牌隱患整改工作,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食品安全民心工程取得新進展,百姓舌尖上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加強法治教育。積極推動涉法涉訴信訪機制改革,榮獲全省信訪工作責任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稱號。深化平安郊區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有力維護社會穩定,民眾滿意度明顯上升。統計、檔案、地方志、國防動員、雙擁優撫、民族宗教、防震減災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我們堅持依法行政、推動創新管理,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認真開展“講重作”專題警示教育活動,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43件,政協委員提案54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0%以上。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實現重大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全覆蓋。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率先在全市建立政務雲中心,實現“兩網融合”,利用兩微一站一端,唱響發展好聲音。大力開展“三個年活動”,通過組建項目攻堅組、評選創新優秀案例、出台完善各項制度,政府項目建設、創新示範和執行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親切關懷、重視支持的結果,是區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駐區市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郊區改革發展進步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發展空間有限;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還不突出,科技創新帶動作用不強,質量和效益不高;生態環境治理仍需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交通、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尚需進一步加快,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8年主要工作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明年(2019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改革發展新成就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著力推動近郊遠郊協調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面提升幸福美麗新郊區的現代化水平!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18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初步安排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財政收入增長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略高於GDP增幅,PM10濃度指數、萬元GDP能耗下降完成市下達指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最佳化供給,擴大需求,全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深入推進“去降補”。積極引導落後產能企業主動退出,配合做好全市沿江區域化工企業綜合整治工作。徹底摸清轄區廢舊廠房、空置閒地等土地房產資源“家底”,通過項目置換等方式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全力推動店門口區域閒置地塊開工建設。推動企業上市步伐,加大靈通清潔能源公司、新能集團等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充分發揮產業引導基金、政銀擔服務實體經濟作用,降低企業成本。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長效機制,開展追償專項行動,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持續聚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等五大領域30項補短板重點任務,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化暖企服務,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工程,著力構建企業幫扶長效機制。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培育計畫,新增規上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支持中小企業組建“行業協會、產業協會”,抱團與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力爭民營企業、新註冊個體工商戶數量穩步增長。弘揚工匠精神,鼓勵富鑫鋼鐵等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產品競爭力。
切實擴大有效投入。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加大重點項目徵收力度,確保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全年安排重點項目72個,開工建設特種光電複合纜等14個重點項目,建成城南熱區熱網等12個重點工程。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在基礎設施領域和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謀劃推出一批項目,實現PPP項目建設新突破。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狠抓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做好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承接工作。完善政府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監管清單等動態調整機制,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全覆蓋,紮實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增強政府權力運行透明度。完成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建立區屬國有企業績效考評機制,促進金誠集團、金誠擔保公司等區屬金融平台做大做強。
注重招商引資成效。進一步開創“雙招雙引”新局面,實施精準招商,推行產業鏈招商、專業化招商、第三方招商,加強與國內500強、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重點圍繞億元以上項目,推行“一個項目、一名聯繫區級領導、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不低於20個,內資不低於46億元,推動年產180萬噸環保綠色建材一期、農產品物流園等20億元以上大項目落地建設。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完善促進外貿發展政策,推動進出口總額實現新增長。鼓勵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展會,帶動優勢企業和產品“走出去”。
充分發揮園區平台作用。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全力推進大通工貿園基礎設施建設,確定PPP項目實施單位,推動路網、供排水和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探索標準化廠房先期建設,採取“長期租賃”等形式,為客商打造“拎包入住”的硬環境。推動園區轉型升級,發揮“圈區管理”園區平台效益,推進福茂公司與中節能重慶分公司等央企深度合作;建立大橋經濟開發區“騰籠換鳳”激勵機制,幫助指導企業開展二次招商。支持港投集團推進港口岸線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實體經濟;強化水運、冷鏈倉儲、現代物流招商力度,積極盤活順通大市場閒置資源;加大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招商推介力度,提高口岸經濟效益。
(三)最佳化布局,完善功能,著力形成平衡發展格局。
堅持規劃引領。嚴格執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園區、鄉鎮總體規劃,不斷滿足發展新要求。按照“一江兩岸、遠郊飛地”組團布局,大力支持江北港區建設,加快構建以大通、灰河為重點的擁江發展片區,統籌推進安銅、銅山遠郊城鎮化建設,打造銅山禪意小鎮、安銅養生休閒小鎮。
完善城市功能。推動遠郊近郊協調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利用“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利契機,著力解決灰河普濟圩地區出行難、銅山安銅飲用水質量不優問題,啟動夢苑小區公共配套設施項目建設,逐步補齊發展不平衡短板。完善道路交通體系,推動S221朱家咀至大通改建工程、安九高鐵安銅段加快建設,開工建設龍山路、惠溪路,配合做好濱江大道(豐古段)改造工程。以實施“兩治三改”行動計畫為抓手,加大查違拆違力度,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配套商業服務設施,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吸引人口向麗景小鎮、金御華府、麗景花園聚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進橋南區域與主城區融合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以大通古鎮風景區為龍頭,充分整合地域生態資源、人文資源優勢,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葡萄採摘、黃桃種植等體驗式農業,推動灰河“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協同發展;加快南泉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申報,以打造4A景區為抓手,推動南泉禪文化中心建設,著力發展銅山旅遊經濟;發揮人文和生態優勢,推進安銅辦健康養老產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協調發展,推動鄉村建設與旅遊經濟深度融合。
(四)聚焦鄉村,力促振興,打造美麗鄉村共富樣本。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爭創品牌基地,指導綠洋休閒漁業創建國家級休閒漁業基地。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新體系,持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活動,引進知名企業搭建平台、拓展業務,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打造知名品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普濟圩現代農業集團公司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引導農業企業抓好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完成大通河綜合治理主體工程建設任務,加強農村泵站翻修維護,啟動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一體化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選擇2~3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初步建立農村環衛作業一體化體系;實施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建設工程,建成大通、銅山建成區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完成3個村莊污水處理工程;有序推進改廁工作,完成6個村(居)1114戶改造任務。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鄉村美化、亮化、潔化工程,推動大通永平、和悅打造市級特色村,健全美麗鄉村長效管護機制,努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三變”改革試點,完成全區所有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盤活農村“三資”,激活農民“三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五)精心培育,突出傳承,加速大通特色小鎮建設。
選準合作夥伴。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投資模式,多方比選合作夥伴、合作模式,做到好中選優。完成大通特色小鎮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規編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整合大通古鎮風景區內公有資產,充實大通旅遊文化公司實力,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全力提速小鎮建設步伐。
完善旅遊要素。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整合渡口資源,實現居民與遊客分離。豐富景區旅遊資源,重點實施瀾溪山莊、瀾溪書院、和悅洲景區改造提升等工程。加速推動大通銀江公司打造標桿示範業態,帶動周邊居民提升原有經營業態和布局。開發旅遊產品,加強品牌塑造和行銷。盤活閒置農村用房,建設精品民宿,發展星級農家樂。合理設計一日游、兩日游等旅遊精品線路,以遊客享受“慢生活”推動旅遊發展進入“快車道”。
突出產業培育。推進“旅遊+”戰略,推動旅遊產業與特色農業、學術研究、體育活動、影視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旅遊產業鏈。引進實力企業發展集農莊住宿、田園餐飲、農事體驗為一體的休閒農業游;依託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打造水生動物教育基地;舉辦豐富多彩賽事活動,形成以大眾健身、戶外運動、競賽表演為特色的旅遊品牌;鼓勵北廣傳媒等已落戶企業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影視企業落戶郊區、取景拍攝,做實做強“大通影視基地”品牌。
注重文保傳承。充分挖掘大通古鎮歷史文化,推動國家方誌館長江分館開工建設,啟動大通歷史文化展館改擴建工程,加強對大通傳統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與展示。推進古文物普查收集工作,對重點文物單位、百年老店實行掛牌保護。積極舉辦各類民俗活動,打造外界了解、熟悉、感知千年古鎮歷史文化魅力的活動視窗。
(六)防治並舉,補齊短板,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推進綠色發展。落實招商項目進入工業園區環保準入要求和排污標準。推動企業清潔生產,推進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以能耗排放的減法推動傳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實現加法。全面完成“小散亂污”企業取締關閉和規範提升任務。大力普及綠色生產觀,倡導低碳生活方式,促進農業生產資源利用節約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和無害化。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行動,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濃厚文化氛圍,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
深化環境治理。鞏固環保督察整改成果,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整改鞏固提升行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環境保護擺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打贏藍天保衛戰,與轄區企業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做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推進在建工地揚塵、餐飲油煙整治工作。加強區域秸稈禁燒,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深入實施“水十條”,健全“河長制”,落實好全市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畫,全面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機制,進一步削減入江入河排污總量。統籌推進惠溪河黑臭水體治理、祠堂湖環境整治和鄉鎮建成區污水處理等水環境治理項目。全面完成河南嘴社區捕撈漁民退捕轉產工作,有效養護長江流域郊區段水生生物資源。全面落實“土十條”,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著力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與環境保護行動,進一步深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積極開展礦山復綠行動,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礦山裸露山體整治項目。建立林長制,加強林業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城鄉造林綠化,提升森林質量效益。
(七)改善民生,托底保障,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組織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更多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紮實做好轉產漁民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同步做好城鎮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學校三年發展規劃,鞏固教師無校籍改革成果,推進國小小班化教育改革試點。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成1所智慧校園建設。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創建省市一類幼稚園各1所,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普惠水平。
織密托底保障網路。完善社會救助各項制度,統籌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制度有效銜接。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急難”,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救助能力建設。
加快發展健康事業。推進健康郊區建設,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保障水平,廣泛開展健康促進行動,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廣互助養老和智慧養老,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推動文體事業發展。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加大文化陣地建設力度,實現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全覆蓋。開展豐富多彩民眾文化活動,擴大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不斷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加強統計、檔案、科普、史志、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以及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國家安全等工作,支持工青婦、關工委、工商聯等開展工作,持續做好對口扶貧工作。
(八)注重創新,夯實基礎,提升社會現代化治理水平。
切實夯實基層基礎。進一步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社區服務提供方式,實現“三社”在社區良性互動。強化社區工作者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綜合能力。重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做好新一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樹牢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盯住“重點行業”,加大檢查頻次,確保全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切實加強執法檢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的社會化消防工作格局,不斷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化社區格線化管理,加強對特殊人群的幫扶和管理,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紮實做好信訪工作,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調處化解各領域矛盾糾紛。健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斷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平安郊區建設,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啟動智慧郊區建設,推動社管平台由城市社區向鄉村延伸,探索智慧型化工程管理、防汛調度、違章控制等項目建設。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江城最美、生態最佳、縣區最富的幸福美麗新郊區是全區人民的熱切期盼。我們將自覺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踐行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深入開展最佳化發展環境年活動,全面提高政府創造力、執行力、公信力和約束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一是謀發展之策,激發政府創造力。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主動加強學習,培養專業能力,不斷適應新形勢,時刻把握新機遇,使政府工作更具前瞻性。進一步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分類組建專家諮詢團隊,建立專家諮詢論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徵詢公眾意見的方式,提高行政決策民主性。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堅定地為全區各級幹部大膽創新探索撐腰鼓勁。
二是行實幹之風,提高政府執行力。強化擔當精神,大力倡導求真務實、勇於擔當、廉潔高效的優良政風,大力營造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濃厚氛圍,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多辦得民心、順民意的事情。推行“現場解決法”。不斷完善對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各項工作機制,嚴懲庸懶怠政和為官不為,確保確保令行禁止。
三是從法治之道,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大力推進依法治區,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法定程式行使職權,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溝通協商,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四是揚清廉之氣,增強紀律約束力。鞏固“兩學一做”、“講重作”專題警示教育成果,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糾正四風不止步,作風建設不停步。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履行“一崗雙責”,強化《準則》和《條例》等紀律約束。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加強重點領域審計監督,自覺接受監督,塑造清正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擔大任,風起揚帆正當時。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敢於擔當,紮實苦幹,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郊區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