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工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
  • 發布單位: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 發布時間:2014年2月19日
  • 性質:方案
檔案通知,行動方案,現狀和形勢,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檔案通知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國科發計〔2014〕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工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情況,做好落實工作。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4年2月19日

行動方案

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深入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標和任務,發揮科技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能源結構,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支撐引領作用,全面推進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現狀和形勢

“十一五”期間,國家把節能減排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圍繞節能減排工作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和節能減排全民科技行動,累計安排項目研發經費超過100億元,有力地推進了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示範和推廣套用,科技進步對節能減排貢獻率顯著提升。
“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日益凸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節能減排的要求日益迫切。與此同時,國際上圍繞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的博弈愈發激烈,綠色貿易壁壘日益突出,已開發國家紛紛搶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低碳技術等未來發展制高點。面臨新的形勢,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工作也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部分高效節能減排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發的節能環保裝備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術集成不夠,裝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難以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三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科技創新對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節能減排效果不顯著;四是鼓勵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術服務推廣市場機制亟待完善。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核心技術突破以及關鍵技術集成,大規模推廣套用節能減排新裝備和新產品,進一步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能源安全、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戰略需求為導向,緊密圍繞節能減排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典型區域節能減排科技需求,攻克重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加大關鍵領域技術集成套用力度,提升節能減排相關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大規模套用,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有效支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二)基本原則。
1.科技引領,協同推進。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強化節能減排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總體布局,加強與各部門的統籌協調,實現部省、部際協調聯動。
2.突出重點,持續支持。針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發力度,重點支持當前突出環境污染問題所需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套用,解決制約全局的瓶頸問題,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3.系統集成,工程帶動。加強多學科、跨領域、全產業鏈的技術集成,依託國家重大工程,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成果的推廣力度,服務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4.創新機制,政策引導。創新節能減排科技工作推進機制和管理機制,調動行業、區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積極性,推動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平台和服務平台,培育區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綜合示範。
5.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突出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加強指導和服務,完善產業發展環境;繼續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節能減排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減排科技意識與能力。
(三)主要目標。
至2015年末,科技創新對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自主智慧財產權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體系初步形成,節能減排相關技術標準與規範體系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體系初步建立,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套用形成規模效應。
1.突破共性和關鍵技術150項,相關關鍵設備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訂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100項。
2.在重點行業組織推廣先進適用技術300項,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示範工程100項,套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設20個國家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具備技術創新、集成服務和產業化推廣能力。
4.形成節能減排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個以上,形成一批節能減排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團隊,完善國家節能減排技術服務平台。

重點任務

(一)加快節能減排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圍繞工業、能源、交通、農業、建築、資源環境等相關領域節能減排和最佳化升級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等重點行業能源梯級利用、源頭減量化、資源循環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突破交通運輸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輕量化、尾氣污染物削減等關鍵技術,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處理等技術研發,加強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推進再生資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資源化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究。
專欄1 節能減排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
工業領域
重點突破超高效電機及電機控制系統、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種非晶電機和非晶電抗器、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重點工序能源資源減量化及廢物循環利用、燒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大宗工業固體廢物高值化和規模化綜合利用、工業餘熱余壓綜合利用、窯爐協同處置廢物、有色冶金重金屬減排與廢物循環利用、綠色製造、冶煉固廢有價元素協同提取、工業生物廢物轉化與燃氣化利用等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裝備關鍵部件和材料製備、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高光效半導體照明材料、晶片、器件和光源產品等關鍵技術。
能源領域
重點突破煤炭清潔高效加工及利用技術;發展超高參數超超臨界發電、燃煤電站CO2(二氧化碳)減排與利用技術,節能型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空冷機組、IGCC發電系統(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輔機節能技術;發展工業過程餘熱余壓綜合利用、鍋爐餘熱利用及燃煤污染物控制技術;開發降低輸配電網損技術;發展公共機構耗能設備節能及大型數據中心冷卻節能技術。
交通領域
重點突破車用能量型動力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攻克軌道交通列車再生能量利用和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節能技術,研究載運工具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高效通用航空器發動機技術和航空器輕量低阻技術,發展節能船型及其關鍵裝備技術。
農業領域
重點突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廢物處理處置、低值和廢棄農業生物質高效綜合利用、低成本可降解農用地膜生產技術、村鎮生活污水污泥共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纖維素製備液體生物燃料等技術。
綠色建築領域
重點突破新型節能保溫一體化結構體系、圍護結構與通風遮陽建築一體化產品、高強鋼筋性能最佳化及生產技術研究、高效新型玻璃及門窗幕牆產業化技術、新型建築供暖與空調設備系統、新型冷熱量輸配系統、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利用技術、公共機構等建築用能管理與節能最佳化技術、既有建築節能和綠色化改造技術、建築工業化設計生產與施工技術、建築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技術。
資源環境領域
重點突破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資源開採、選冶及綜合利用等過程中“三廢”減排,尾礦廢渣回收利用,綠色智慧型礦山,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燃煤電站CO2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行業清潔生產及循環經濟,城市垃圾、工業固廢等資源化利用、污染監測等技術及裝備。
(二)加強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
研究編制與產業政策、環境準入政策、污染排放標準等有效銜接的節能減排技術政策大綱。支持編制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推廣目錄,重點篩選出一批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產業化前景好的重大技術成果,通過節能減排技術與標準信息服務平台、技術成果推介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契約能源環境管理等多種形式,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鼓勵地方積極探索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機制和創新模式。
專欄2 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
節能技術
重點推廣低溫低電壓電解鋁、低溫餘熱發電、吸收式熱泵供暖、冰蓄冷、新型冷凝器、蒸發冷卻高效換熱器、高效電機及電機系統、先進節能工業鍋爐/窯爐技術、循環流化床技術、太陽能鍋爐技術、新型通斷供熱計量裝置節能技術、室內溫濕度分控的新型空調系統、高效輻射製冷空調末端。大型熱軋帶鋼新一代超快速冷卻技術、乾法窯外分解技術、分散式冷熱電聯供技術等。
減排技術
大力推廣高效清潔煤炭鍋爐技術、燃煤污染物一體化控制技術、流化床污泥焚燒爐、燒結煙氣複合污染物脫除技術和設備、餐廚垃圾預處理成套設備、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處理設備、膜生物反應器、選擇性催化還原氮氧化物控制、生物質基材料開發技術及設備、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應急用多功能移動式高溫固廢處理設備、高效細顆粒物淨化技術、中小工業鍋爐煙氣一體化淨化裝備、重金屬脫除及回收裝備、高效內燃機技術及排放控制技術、工業化保障型住宅設計與建造成套技術、基於吸收式熱泵的大溫差集中供熱技術、污水源熱泵技術等。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著力推廣廢舊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術與裝備、廢物處置與資源化技術、大中型沼氣綜合利用開發配套技術及設備、建築垃圾處理和再生利用技術設備、廢舊汽車大型拆解裝備等。
(三)深入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工程。
以示範工程為抓手,促進節能減排協同控制技術的研發與示範,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形成可複製的科技成果推廣模式。圍繞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重大需求,創新實施機制,實施一批節能減排技術示範項目。建立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範區域,提高節能減排關鍵產品或核心技術研發、製造、系統集成和產業化能力,扶持一批研發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
專欄3 重點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工程
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示範工程
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運輸等領域的規模化推廣示範,結合青奧會等大型運動會和大型活動,實施新能源汽車示範項目。繼續推進“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示範工程
針對電力、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系統技術集成和示範套用,建設“兩型”企業關鍵技術示範工程,大力實施智慧型電網綜合集成示範項目、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技術集成套用示範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集成套用示範項目、綠色建築技術集成套用示範項目、太陽能光熱技術與傳統技術的結合推廣項目。
重大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
鼓勵半導體照明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分散式冷熱電聯供等具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通過進一步深化實施“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套用工程、“金太陽”示範工程等產業化示範工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首都藍天行動
結合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需求,加強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的集成示範套用,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開展以治理細顆粒物(PM2.5)為重點的技術創新示範項目,實施煙氣脫硝、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清潔生產工藝和綠色產品開發的綜合示範,以及高效燃煤工業鍋爐技術創新與套用推廣。
區域節能減排綜合示範工程
針對資源能源特點突出、節能減排潛力空間較大的地區,實施一批節能減排見效快、示範帶動效應強、技術和產業集成度高的綜合示範項目,加快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業廢水綜合利用、高效電機及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燃煤工業鍋爐高效脫硫脫硝除塵、水泥行業脫硝、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汞等節能減排系統技術集成示範。選擇典型城市或工業園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集成套用,並將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工作與本地區相關產業政策密切結合,推動生態農業園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循環型工業園區、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園區的發展,努力實現示範區域單位GDP(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下降,形成若干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節能減排科技示範區。
(四)完善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平台和服務體系。
加強節能減排條件平台建設,充分發揮相關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平台作用,提升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完善節能減排相關科技政策、措施和推進機制,制定和完善節能減排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建立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和產品的檢測認證服務機制,促進形成技術服務政策環境、投資環境和產業環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減排技術服務基地。
(五)積極開展全民節能減排科技行動。
組織研究開發全民節能減排科技行動系列宣傳品,開發基於網際網路的全民節能減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節能減排適用技術成果庫及信息網,開闢節能減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務的新途徑。依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星火密集區等科技示範平台,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節能減排綜合科技示範活動,集成、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產品和裝備。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單位,建立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組織協調機制,通過部省會商、部際合作,建立與節能減排重點地區的部省聯動機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合作,將節能減排科技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畫和考核目標,明確具體任務,加大支持力度,落實配套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創新實施機制。
組建由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參與的節能減排科技行動專家組,為專項行動的實施提供戰略諮詢。創新科研項目的遴選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發揮行業部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服務平台、高校院所和相關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實現協同創新。完善節能減排技術遴選標準,篩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產業化前景好的重大技術成果,建立節能減排技術信息發布共享機制。推動契約能源管理和契約環境服務等市場化機制中促進節能減排新技術套用的政策措施,聯合有關部門共同構建節能減排技術政策、產業政策和標準規範,推動節能減排技術集成、工藝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深度融合與有機銜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財政對節能減排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範補貼力度,將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的有關工作納入各類科技計畫並給予重點支持。多渠道、多層次籌集社會資金,通過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風險補償、後補助等手段,增加節能減排科技領域的資金投入。加強財稅、金融等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財稅激勵機制研究,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
(四)培養創新人才和團隊。
抓好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研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節能減排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強地方節能減排科技隊伍建設,增強地方節能減排專業人員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對取得重大創新成果人才的獎勵力度。
(五)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將節能減排作為優先領域納入雙邊或多邊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並作為科技援外的重點領域,深化研發、示範、標準、能力建設及政策等方面的合作。有針對性地參與節能減排領域的國際組織和國際研究計畫,鼓勵並支持我國科學家和科研管理人員在相關國際組織及國際研究計畫中任職,牽頭或承擔重要的研究或管理工作。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主要行業節能減排等領域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及聯合研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