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是南寧市政府2014年3月3日發表的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
- 發布時間:2014-03-03
- 發布機構:南寧市政府
- 會議: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
2014年南寧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和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自治區黨委十屆四次全會、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以抓改革、促發展、惠民生為主基調,始終保持高於全區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舉全市之力辦好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奮力提升首府南寧在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首位度,加快建設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宜居的壯鄉首府和具有亞熱帶風情的生態園林城市。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按自治區下達的目標完成;城鎮化率59.2%;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以改革創新為統領,推動發展活力新增強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接、放、管”,市本級的行政審批事項,能減就減,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堅決控制新增行政審批事項,對保留事項依法管好。創新和完善重大項目聯合審批、預約審批、缺項審批、分段審批等審批方式,探索建立“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審批模式,推行“網上受理、網上流轉、網上審批、政務中心出件”審批流程,解決部門和政務中心兩頭受理問題。加快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實現所有審批項目的實時公示。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打造公平、開放、便捷的發展環境。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構建和完善覆蓋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徑預算體系。繼續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擴大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覆蓋面。實施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穩步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和“三公”經費公開。探索編制全市各級政府性債務收支計畫,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完善市區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創新市本級與城區財政利益共享機制。整合各類產業發展資金,建立健全財政促進產業發展機制。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的長效機制。讓預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規範,公共財政更好地為民服務。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制度,試點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城市低效土地開發利用等改革。加快農村集體土地和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依法進行流轉,建立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逐步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納入城鄉統一的土地交易市場。完善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的保障機制。確保土地利用更加集約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建多元可持續的城鎮建設資金保障機制,爭取發行市政建設債券,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合理收費機制。完善城市規劃制定、實施、監督的地方性法規,強化規劃指導和約束。制定出台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政策。破除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障礙,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城鎮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重點加大九大集團(公司)改革力度,競爭類的國企加快推向市場,將國資重點集中在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和鼓勵各種非公資本參與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探索建立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制度,健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釋放國有企業發展的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堅決廢除對非公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進一步清除市場準入障礙,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出台非公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完善財稅支持、產業扶持、政府服務等配套措施,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低於5000萬元支持非公經濟發展,重點培育100家以上非公強優企業。引導非公企業興辦文化、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讓南寧成為非公企業投資、創業的沃土。
以“工業強市”戰略為牽引,推動現代工業大發展
以科技創新引領工業發展。大力支持富士康南寧科技園研發檢測認證中心建設和研祥、燎旺車燈等一批骨幹企業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實驗室。扶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0家。重點培育20個廣西名牌產品和廣西著名商標,認定工業新產品100個以上。重點推進智慧型製造、網路製造、工業大數據集成為重點的“兩化”融合項目建設,力爭完成製糖、鋁精深加工、機械裝備、食品藥品“兩化”融合方案。投資10億元,完成技術創新及“兩化”融合項目300項。
以重點產業發展最佳化工業結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40%以上用於工業項目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安排16.5億元現代工業發展資金,集中支持生物醫藥、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製造、輕工食品、清潔能源六大重點產業發展,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850億元、稅金115億元以上。以生物醫藥產業園為平台,重點推進中恆、海王等項目建設。以南南鋁為龍頭,重點加強與中國南車等集團合作,全面發展鋁精深加工。加快與知名汽車企業對接,努力在汽車整車製造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設南寧電子信息產業園,力爭富士康南寧公司實現產值200億元。重點支持南寧雙匯食品、百威啤酒年產30萬噸啤酒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將廣西—東協經開區打造成為全區重要的輕工食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努力將武鳴縣建設成為全國生物燃氣重點縣。堅持“壯大關小”,堅決淘汰小造紙、小澱粉、小酒精等落後產能。
以做大園區聚合工業優勢。在各工業園區實施“體制機制創新”、“企業培育”、“產業提升”、“零增地技術改造”、“科技創新”、“金融創新”、“人才引進”、“基礎設施建設攻堅”、“項目引進建設攻堅”九大行動計畫,重點推進150萬平方米工業標準廠房建設,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高承載大項目能力。將國家級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政策逐步延伸到縣區工業園區(集中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加快新興產業園、現代工業園規劃建設及招商。繼續支持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發展,確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
以優質服務做強工業企業。繼續實施領導聯繫服務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工作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在融資、用工、用地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發揮“兩台一會”作用,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融資30億元以上。鼓勵和支持企業股權融資,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積極爭取自治區支持,成立北部灣經濟區(南寧)產業發展基金,爭取實現融資100億元。繼續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加快推進廣發重工重組及改造、鳳凰紙業和華勁紙業異地搬遷等重大項目,支持中煙南寧捲菸廠產值突破100億元,實現全市百億元企業新增1家、10億元以上企業新增3家、億元以上企業新增50家、規模以上企業新增25家的目標。
以金融業為核心,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加快金融業發展。抓住滇桂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積極發揮金融發展決策諮詢委員會和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營造更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利用好5000萬元金融產業發展資金,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及會計、審計、財務等金融中介機構進駐南寧,爭取正在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東協股權交易中心和互聯互通投融資平台落戶南寧,大力推進五象新區金融街等項目建設,加快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完善扶持企業上市相關規定,推動南城百貨等4家企業上市。力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推動旅遊業發展。堅持政府主導,突出市場主體,打造“壯鄉歌海、中國綠城、東協風情、養生之都”四大品牌,把旅遊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大旅遊宣傳和市場行銷,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產品開發,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大力推進上林縣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和雙橋鎮、布泉鄉等10個南寧特色旅遊名鎮(鄉)建設;重點建設東協國際旅遊風情小鎮等28個重大旅遊項目。加快青秀山風景區植物專類園建設和大明山旅遊景區建設。力爭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旅遊景區3家,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
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加快完善商貿流通規劃,合理布局城市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中心、鄉鎮商貿中心等商業流通設施及業態,改造朝陽商圈,完善埌東—鳳嶺商圈,規劃建設五象商圈。重點推進萬達、寶能等城市綜合體建設,力爭新增限額以上企業100家。最佳化物流園區布局,大力支持集智慧型倉儲、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於一體的一站式第三方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平台建設,大力發展綜合物流中心、專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推進中國—東協商品交易中心、中國—東協國際物流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成南寧綜合保稅區。
發展樓宇經濟。編制樓宇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大力發展資金、技術、服務、稅收密集的樓宇經濟,重點培育一批特色街區樓宇、現代服務型樓宇、文化創意型樓宇、總部型樓宇等高附加值樓宇,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發展電子商務。以建設面向東協區域性電商總部和集散中心為目標,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強化政策支持,鼓勵美麗傳說、藍火翼網路科技等有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探索智慧型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務,爭取阿里巴巴等國內電商龍頭企業落戶南寧。加快高新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
以農業現代化為主導,推動“三農”持續發展
推進農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實施“糧安”工程,劃定基本農田,確保糧食總產量220萬噸,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96%以上。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強標準化農田和規模養殖場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積極推廣禽畜生態循環養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示範基地30個、“菜籃子”基地4000畝。
完善農業發展新機制。積極發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繼續推廣“朝南模式”、“金穗模式”,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增產增收。重點扶持桂合絲業、百洋集團等龍頭企業發展,新增1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聯營農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發展30個以上“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民收入倍增計畫實施。
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加大農業政策性保險支持力度,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深化公益性服務能力建設,加快發展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社會化服務等為重點的農業經營性服務。加強農產品網路展銷平台建設,扶持農超、農校、農企對接。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人飲工程,解決3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繼續實施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0座,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7.5萬畝,著力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新建200條非貧困村通屯道路。繼續實施行政村通暢工程,實現97%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以五象新區建設為重點 推動投資消費平穩較快增長
全力推進投資和項目建設。創新模式,探索通過存量資產、土地使用權作價注資、項目資產、財政專項資金注入各投融資平台公司,不斷增強融資能力。最佳化投資結構,鼓勵引導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等領域。落實自治區、市級統籌推進重大項目556項、投資740億元;推進城建計畫360項、投資340億元。高檔次高品質推進五象新區建設。支持新區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集中精力突破核心區域,確保年內總部基地的項目全面開工,抓好五象湖周邊及沿江區域189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75億元以上。加快跨江橋樑及蟠龍、玉洞、龍崗、保稅物流等重點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管廊規劃和建設力度,完善給排水、電力電訊、燃氣、環衛等市政配套設施,全面啟動新區學校、醫院、鄰里中心等城市配套建設。大力推進征地拆遷和安置房建設,全面破解被征地拆遷農民安置工作滯後問題。力爭3—5年,把五象新區建設成財富聚集、功能多元、生態宜居、輻射強勁的高品位魅力新城以及我市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先行先試的試驗區。大力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項目47項、投資225億元以上。建成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及機場高速公路連線線、火車東站及周邊路網。加快軌道交通1、2號線建設,力爭3號線開工,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加速雲桂、南廣等高鐵項目建設,加快外環高速、南北高速改擴建及來賓至馬山、馬山至平果等高速公路建設,推進新江至扶綏、大王灘一級路等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南寧港一期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南寧港永凱碼頭、鶴筍作業區一期、橫縣國銘碼頭工程等。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繼續開展“南寧歡樂消費季”等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加快推進傳統零售業轉型升級,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擴大汽車、家電、通訊器材等傳統消費。以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培育信息、文化、健康、養老等新型消費熱點,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發展大眾化、特色化餐飲消費,促進中低端消費成為餐飲消費增長的主動力。加快推進社區商業中心、鄉鎮商貿中心等仍具有較大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業態發展。
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推動生態宜居城市建設
提升“美麗南寧”建設水平。持續推進“美麗南寧·清潔鄉村”活動,深入發動民眾,繼續實施“三清潔”綜合整治等五大行動,啟動“美麗南寧·生態鄉村”活動,推進村屯綠化、飲水淨化、道路硬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調整最佳化村莊布局,大力推廣並落實農村住宅建設及推薦戶型獎勵辦法,形成美麗村莊新格局。在12個縣區各建成一個綜合示範村,創建3個生態鄉鎮、100個生態村。深入開展“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加快在城管、建設、國土、住房、環保和文化等部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在市政養護、環衛作業、小廣告清理和綠化養護等領域開展市場化社會化改革試點,加強城市戶外廣告規劃管理;繼續實施嚴管重罰,堅決查處城市“五亂”行為;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調度中心、公交場站、公交專用道等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交管理科學化水平;大力推進“城市格線化管理決策服務平台”建設,實現格線化管理智慧型化及城市管理實時監測和快速反應,提高交通組織管理科學化水平,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實現“500天新形象”工作目標。
推進城市綠化美化彩化。按照生態自然化、森林化、多彩化、多樣化、苗木本土化、管理低成本化原則,全面提升城市綠化美化彩化水平。提升“綠城”,重點推進城市精品線路園林景觀提升、城市立交景觀提升等八大工程;改造提升市政主幹道、景觀節點30條(處),重點推進五象大道、白沙大道等17條城市主幹道綠化提升,加快實施白沙—星光立交橋等6座立交橋和13座人行天橋園林景觀改造;建設和提升江南公園、花卉公園等公園。重點推進青秀山風景區綠道、快速環道綠道(竹溪立交—壯錦大道段)及景觀提升工程,新建綠道45公里,建成區新增綠地面積400公頃,改造提升綠地200公頃。建設“水城”,繼續推進江北引水乾渠主體工程;加快南湖等“五湖”環湖水系景觀提升和相思湖、明月湖水系修復;續建老口水利樞紐和邕寧水利樞紐。加快推進污水管網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建設污水管網250公里。加快大王灘第二水源建設,繼續推進天雹水庫、龍潭水庫等應急水源建設,支持賓陽縣清平水庫補水工程、馬山縣興科供水工程建設,提升城鎮安全供水保障能力。加快仙葫半島堤、龜山堤、隆安縣和橫縣縣城防洪堤建設。推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打造“花城”,全面推行盆花下地培土種植,適度縮減草花栽植面積,選用多年生、花期長、花色艷、易維護的花卉,千方百計降低養護成本,精心營造四季花城的景觀效果,確保一年顯成效、兩年大提升。
加快“三舊”改造。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堅持“政府主導、城區主體、整體規劃、連片開發”的原則,繼續抓好水街片區舊城區改建、老南寧·三街兩巷舊城改造項目。將城中村改造、危舊住宅片區項目納入棚戶區改造計畫,確保陳東村、南糖片區、四塘煤礦片區等10個項目取得新突破。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提質、產城一體、統籌發展、改革創新”的原則,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突出大縣城戰略,把發展中小城市、小城鎮作為主攻方向,編制南寧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加快六縣縣城和重點鄉鎮規劃修編,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布、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城鎮體系,努力將南寧建設成為北部灣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按照縣級中等城市的要求,加快推進武鳴縣、橫縣、賓陽縣規劃建設,力爭到2015年,三縣城鎮化率40%以上。按照小城市的要求,加快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規劃建設,力爭到2015年,三縣城鎮化率30%以上。加快雙橋、六景、黎塘等20個經濟強鎮、特色城鎮建設。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把產業發展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位,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以產業發展帶動城鎮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落實《南寧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引導縣(區)結合各自發展潛力和優勢,做強特色產業。力爭橫縣、武鳴縣、賓陽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340億元、240億元、140億元,六縣地區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對全市增長的貢獻率均達27%以上;興寧區、青秀區、西鄉塘區、江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突破370億元、345億元、300億元、150億元,六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全市增長的貢獻率達71%和75%以上。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重點抓好智力扶貧,著力提升貧困民眾受教育水平,提高貧困民眾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能力,幫助農民儘快發家致富。繼續抓好產業扶貧,發動5萬戶以上參與扶貧產業開發,發展種植類扶貧產業10萬畝。修建貧困村屯級硬化路200公里以上。抓好勞動力轉移就業,開闢新的增收門路,力爭“十二五”期末,我市扶貧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以中國—東協合作新的“鑽石十年”為依託,推動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新提升
最佳化開放合作平台。積極謀劃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泛北部灣合作和南新經濟走廊建設。進一步發揮“南寧渠道”作用,創新服務面向中國和東協合作通道建設。繼續推進與國際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密切與港澳台的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廣西打造我國中南西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主動參與南寧—崇左—憑祥對外開放經濟帶建設。加快實施南北欽防玉崇百區域一體化規劃。
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落實出口獎勵措施,扶持和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以組織做好CEPA示範城市工作為契機,以東協國家為主戰場,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資源開發和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帶動商品、勞務、技術和裝備出口。
注重招大商引強企。以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為重點,著力引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公司,重點落實全國工商聯執委會議期間簽約、洽談的重大項目,加快對接修正藥業等行業領軍企業。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創新服務方式,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提供“綠色通道”。力爭實際到位內資784億元,增長8%;外商直接投資(廣西全口徑)6.27億美元,增長8%。
繼續服務好第十一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完善南寧會展商務區規劃,按照“擴大規模、拓展功能、豐富內容、高效便捷”的要求,加快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場館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使博覽會和峰會成為建設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平台。
舉全市之力辦好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把辦好體操世錦賽作為深化南寧對外交流與合作、擴大城市知名度、展現文明宜居城市形象的新載體。廣泛動員,節儉高效、高標準、高水平做好體操世錦賽籌辦和保障服務工作,並以此為契機,著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推動文化、體育、旅遊、交通、環保等相關產業和城市建設有一個新的發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的,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全面振興教育。牢固樹立“不建樓堂建學堂”的理念,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新建國小7所、國中4所、普通高中1所、改擴建普通高中4所,新建鄉鎮中心幼稚園6所、縣城(城區)幼稚園2所,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新時期職業教育攻堅五年計畫,加強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為產業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健全學生資助體系,繼續在六縣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畫,對全部中職學生免學費。
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創建充分就業縣區”等系列活動。全面落實鼓勵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服務專家隊伍建設,促進自主創業。完善基層就業服務平台,擴大和完善失業監測預警,促進城鎮居民收入倍增計畫深入實施。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等保險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確保全市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合)率穩定在97%以上。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完善職工生育保險辦法。合併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行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待遇,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6460套,基本建成18980套,分配入住876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000戶。整治改造20個無人管理的低收入群體較集中的老舊居住區。多渠道興辦養老機構,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強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安置、殘疾康復、抗災救災等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著力推進文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創新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多渠道搭建我市優秀劇(節)目對話世界的橋樑。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扶持100支村屯社區文藝隊。加快南寧市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施動漫精品培育工程,發展南寧演藝市場產業。
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醫療應急救助制度。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行政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以社區、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為重點的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計生服務體系,搬遷和新建江南區人民醫院等4家醫院。加強愛滋病等傳染病防治,做好免疫規劃工作。加強醫院安全防範體系建設。加快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定規劃,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準入。推進市體育運動學校建設,增設一批便捷、實用公共健身設施,在人民公園等7個公園興建7條健康步道,建設健康城市。
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根據南寧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經市委常委會研究確定,將原市級2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調減為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共實施32個子項,調整後的項目更突出民眾關注度高、民生關聯度大、受益面廣的特點。實施好自治區10項共52個子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切實辦好民眾期待的一批實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