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
- 性質:工作計畫
- 時間:2012年
- 發布單位:南寧市政府
201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2012年主要工作,做大做強工業,大力推進現代產業優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水平,加快五象新區開發建設,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投資擴內需,切實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加強改革開放,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切實提高城市軟實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
201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南寧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提出了南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穩步提升、在全國五個自治區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會(首府)城市排位靠前、在全國大中城市排位前移的戰略任務。我們一定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上來,在實現首府現代化建設新跨越的偉大實踐中勇攀高峰、鑄造輝煌。2012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南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開展“科學發展趕超跨越落實年”活動為引領,按照“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大力推進現代產業、五象新區、重大基礎設施、民生保障“四大建設”,突出抓好增加投資、擴大消費、加強“三農”、穩增財政、改革開放、維護穩定“六項工作”,著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趕超跨越取得新突破,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201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進出口總額增長1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按自治區下達的目標完成,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2‰以內。
實際工作中,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朝著更高的工作目標去努力。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復甦面臨重大挑戰。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南寧作為中國與東協開展經貿和各個領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視窗,將成為連線多區域的國際大通道、交流大橋樑、合作大平台,而且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入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加快推進,作為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南寧既有再上新台階、實現新跨越的基礎,又有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條件。但是,各城市競相發展,給南寧爭先進位帶來一定的壓力。我們要全面開展“科學發展趕超跨越落實年”活動,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趕超跨越貫穿於想問題、作決策、乾工作的全過程,在推動科學發展趕超跨越上見行動、出實效。
一是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堅持產業優先發展,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在強化創新驅動和節能減排中轉變發展方式,在提升質量和增創品牌中增強發展優勢,在促進產業升級和最佳化經濟結構中拓展發展空間,努力形成更加符合我市比較優勢、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更加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確保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2560億元以上,全部工業總產值2650億元以上(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421億元以上。
二是千方百計增投資擴消費促出口,在增強經濟發展均衡性上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堅持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並重實施、經濟建設項目與社會文化項目雙輪驅動、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有機結合,著力在重點工程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完善流通體系、搭建消費平台、培育消費熱點,著力拓寬消費市場;開拓國外市場、加強交流合作、發展對外貿易,推動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一起發力,做到投資拉動不減弱,消費拉動大增強,出口拉動上水平。確保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5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5億元以上,增速不低於全區水平;出口總額增長10%;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
三是倍加注重促減排強環保,在建設生態文明上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牢固樹立綠色、環保、低碳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立市、環保優先之路,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由“以環境換增長”向“以環境促增長”轉變。力爭2012年森林面積達1440萬畝,森林蓄積量達35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7.3%。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節水型城市”。
四是集中精力推改革拓思路,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上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堅持在五象新區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征地拆遷安置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改革創新上邁出更大步子,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應對危機和困難的能力,形成區域競爭的新優勢,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五是盡心竭力惠民生促和諧,在保障民生上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堅持把發展經濟與民生保障有機結合起來,與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對民生的投入只增加不減少、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擴大不縮小、困難民眾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確保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6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6550元以上。
經過努力,全市將呈現科學發展、實力增強、結構最佳化的經濟新格局,展現功能完善、品質提升、環境優美的城市新面貌,顯現城鄉協調、文明進步、和諧發展的社會新局面,人民將過上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明顯提高、幸福感明顯增強的新生活!
2012年主要工作
做大做強工業,大力推進現代產業優先發展
最佳化工業結構。出台主導產業、新興產業扶持政策,企業、企業家獎勵政策,企業創新、創品牌鼓勵政策;繼續安排工業發展資金、工業用地儲備資金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資金;優先安排重點工業項目用地,支持工業發展。突出發展機械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加快形成戰略性主導產業。大力推動化工、輕紡、新型建材、造紙、食品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以富士康為龍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形成更大優勢。年內機械製造業產值力爭超4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鋁加工產業產值雙超100億元。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突出抓好100項重點新開工項目和50項重點續建項目建設。力爭富士康南寧科技園(沙井)項目部分生產線、南寧電廠2號機組投產;南南鋁加工20萬噸項目大型材擠壓車間、熔鑄車間上半年投產,中厚板車間年底投產;廣發重工整體搬遷技改項目結構件車間上半年投產;雙匯食品公司肉製品生產項目、五菱桂花2萬輛專用車等項目年底投產。加快廣西三一機械產業園區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推進一批富士康配套企業落戶南寧。
做強工業企業。實施“百億元工業企業工程”,加大對富士康、南鋁集團等企業的服務和支持力度,力爭到2013年富士康南寧科技園產值突破100億元、2015年南鋁集團產值達100億元。實施“十億元工業企業工程”,加大項目建設、技術改造、要素扶持,培育壯大一批超10億元企業,年內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3家,總數23家以上。實施“億元工業企業工程”,通過技術改造、盤活存量、招商引資等方式,培育和引進一批億元企業,壯大企業總量規模,年內新增億元企業50家,總數453家以上。實施“小型企業上規模工程”,扶持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工業企業儘早上規模,年內新增上規模企業30家以上,總數930家以上。實施扶微工程,採取投資者出一點、財政補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規費減一點、職能部門幫一點等辦法,大力發展以現代物流、服務外包、電子商務、民生服務為主的微型企業。
壯大工業園區。繼續完善園區規劃,抓好產業分工布局。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機械裝備製造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建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引導和鼓勵以市場化方式多元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完成投資80億元、建設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推進園區土地集約化發展,加強園區土地儲備。加大園區招商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加強工業創新。全面開展“質量興企”活動,鼓勵企業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完善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完成技術創新及兩化融合項目300項,投資10億元,認定新產品100個,認定企業技術中心8家。
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繼續推進南寧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生物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和生物產業發展資金。
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落實國家、自治區各項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拓寬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加快推動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和品牌創建,加大對民營經濟 發展的金融、資金、土地支持,加強民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縣(區)域經濟。堅持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融合互動,發揮各縣(區)資源和區位優勢,主動接受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推動各縣(區)發展特色農業、農(林)產品加工和優勢資源型工業,培育發展農村商貿、物流、旅遊等服務業,推進名鎮名村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水平
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中國—東協國際物流基地和安吉、江南、金橋、空港物流5個園區(基地)及武鳴、賓陽黎塘、橫縣六景、隆安那桐、邕寧牛灣5個物流中心,重點推進華南城、金橋農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廣西海吉星農產品國際物流中心、南寧空港物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向綜合保稅區過渡,著力打造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
積極發展金融業。繼續實施“引金入邕”戰略,設立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快金融組織機構建設,發展壯大微型金融主體,擴大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推進企業上市。大力發展金融市場,推進五象新區“金融街”建設,推動南寧區域性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和金融機構集聚區建設。
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業。推進南寧高新區電子信息及軟體產業園建設,加快發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積極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化新技術套用和發展。深化電子政務建設和套用,推進縣域和農村信息化進程。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啟動市民卡工程建設,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社會管理電子視頻監控系統、數字績效平台、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中國—東協信息平台。加快推動中國聯通總部基地和南寧市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建設。建設“智慧南寧”,打造面向東協的區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大力發展會展業。積極引進各種國內外大型論壇和專業性會議,加快發展知名會展企業和會展品牌,全力服務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認真籌辦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2012廣西(南寧)台灣名品博覽會等展會,努力把南寧建設成為集餐飲、娛樂、住宿、購物於一體的會展經濟(中國—東協)區域性核心區。
加快發展旅遊業。以建設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集散中心和組織中心為主線,加快南寧國際都市休閒旅遊區、大明山國際山地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大王灘生態環保旅遊區、崑崙關歷史文化旅遊區、南寧國際旅遊中心及龍象谷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旅遊產業和產品升級。
大力發展商貿業。編制和完善城市商業網點等專項規劃,開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提升原有商業集中區,打造一批大型工業原料、農產品、消費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推進中國—東協商品交易中心建設。
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推進“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自治區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專業園區申報工作。加快建設南寧軟體園、中盟科技園,推進以軟體研發、軟體技術服務、信息技術研發為主的信息技術外包;發展以運營服務、內部管理為主的業務性流程外包和以工業、工程設計為主的技術性流程外包。積極引導和鼓勵生產性企業服務外包,大力支持服務性企業拓展外包業務,特別是拓展離岸外包業務。
加快五象新區開發建設
完善新區建設規劃。堅持“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強城”戰略,按照“現代、生態、便利、特色”的要求,把五象新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獨具特色的現代化新城,年內實現“一年新面貌”目標。完善五象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分區規劃、控規、專項規劃和村鎮規劃。做好交通規劃,實現五象新區與南寧老城區、外東環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火車東站、機場新航站區的便捷交通銜接。做好新區地下管網、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完善七大板塊規劃,合理安排產業布局,實現產業發展與功能完善良性互動。
制定政策保障。完善工作協調機制,落實項目業主、征地拆遷和安置工作責任制,完善新區管理體制機制。重點研究制定土地回收、招商引資、投資融資、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審批、國有土地房屋徵收、回建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通過BT、BOT等模式參與新區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項目建設。
加快五象新區“雙百”項目建設。安排305億元推進100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100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推進“三縱三橫”主幹路網框架形成,連線七大板塊的主要道路和五象、青山等跨江大橋開工建設;建設水、電、氣等市政配套設施,五象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並通水試運行,開工建設五象新區供水加壓站等城市公共配套項目;建成市二十六中五象新校區、良慶區玉洞國小擴建項目,加快推進市三中五象新校區、邕寧高中龍崗新校區、良慶區玉龍學校、良慶區人民醫院、南寧市綜合檔案館及良慶河綜合整治三期工程等項目建設。重點產業項目方面,大力推進廣西文化產業城、體育產業城、台灣健康產業園、南寧東協物流基地、龍象谷一期項目建設;建成並投入使用廣西體育中心二期、南寧保稅物流中心二期、南寧中央直屬儲備糖庫、年產16萬噸鋅基合金加工技改等項目;開工建設廣西體育中心三期、南寧玉洞交通物流中心、五象總部大廈;加快推進青啤·海爾總部大廈、中國聯通南寧總部基地、金川總部大廈等項目建設。
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依靠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抓好主要農作物和畜禽、水產良種選育繁育,推廣先進適用和生態種養技術,發展環保型種養殖業,規劃建設一批種源基地。啟動市“農業專家大院”建設。
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重點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帶、優勢農產品基地和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鼓勵民間資金投入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658萬畝、總產209萬噸,超級稻推廣面積156萬畝。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廣“朝南模式”“金穗模式”“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努力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發展特色化,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
抓好“菜籃子”工程。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開闢新菜地,完善4000畝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2個標準化蔬菜基地,播種蔬菜250萬畝。加強肉蛋奶生產基地建設,肉類總產63萬噸,水產品總產21.6萬噸。加強對動物產品的檢疫檢驗,農產品質量監測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發展林業經濟。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因地制宜推廣林雞、林蜂、林藥、林菇、林花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年內力爭全市林下經濟種養面積125萬畝、產值18億元。重點培育一批林業種植、養殖專業戶,培育一批木材加工、家具製造、竹藤加工等專業村、專業戶。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
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放心糧油市場網路建設,推進“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項目,加強農超、農企、農校對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逐步擴大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及其製成品在東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節水改造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開工建設一批小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46座、年內完成168座,實施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2座,解決農村2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縣鄉道路聯網和通村水泥路建設,重建和維修加固農村公路危橋。加強土地整治,實施城鄉風貌改造,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統籌城鄉電視、電信設施和網際網路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加大扶貧力度。以上林、馬山、隆安、邕寧等縣(區)連片特困地區和貧困村為主戰場,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儘快實現脫貧致富為首要任務,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扶貧,不斷改善貧困村屯的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抓好產業扶貧,培育發展百香果、中藥材、桑蠶、養殖4個重點產業化扶貧項目。切實抓好社會扶貧,積極開展中心城區、開發區對口幫扶貧困縣(區)和億元企業幫扶貧困村活動。切實抓好信貸扶貧,擴大扶貧龍頭企業貼息貸款和貧困農戶貼息貸款規模。做好與靖西、那坡的對口扶貧工作。
增投資擴內需,切實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促進項目投資。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資金投向,謀劃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突出工業招商,採取重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清理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妥善解決拆遷安置滯後和征地拆遷歷史遺留問題;突出土地“節約集約”,探索耗地少、結構優、可持續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千方百計保障項目用地。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項目。加強銀、政、企合作,深化市級融資平台改革,做好土地收儲工作,想方設法籌措項目資金。加強政府投資管理。
鼓勵民間投資。進一步放開民間資本進入經營性水利工程建設、土地整治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以及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市政公用事業、醫療事業、教育事業、文化產業和其他公共服務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建立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的長效機制。推動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完善面向民營企業的投資融資、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創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
進一步做好財稅工作。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加強稅收征管,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著力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重點用於保障民生、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社會管理創新,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進一步完善市本級財政管理體制,加強財政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開展各類促銷活動,辦好南寧消費購物節系列活動,打造輻射力更強的節慶促銷品牌。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措施,支持以自住型為主的需求。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大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力度,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引導房地產企業參與縣域城鎮建設。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配送中心等市場服務設施改善工程建設,推動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激活農村消費市場。
千方百計開拓市場。加快建設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面向東協的商務總部基地、高新區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積極培育進出口經營主體,重點培植和發展機械、電子、農副產品深加工以及生物製藥行業產品出口,開拓國際市場。扶持有能力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努力開拓東協、俄羅斯和中亞、中東、南美市場。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根據《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火車東站周邊地段城市設計》等重點規劃。調整完善城市路網規劃。重點完成打通老城區及鳳嶺新區斷頭路、民族大道沿線交叉路口改造等交通節點過街設施、城市快速路系統設計研究。繼續完善“中國水城”“中國綠城”建設規劃。完成城市內河水系沿線土地綜合開發與利用規劃、“中國水城”文化旅遊策劃規劃研究、城市水質改善和水環境生態恢復規劃研究。
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建設,重點推進南寧鐵路樞紐及南廣、南柳等高速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吳圩國際機場新航站區一期工程、南寧港一期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南寧外環高速公路(三岸收費站外移)、軌道交通1號線、東西向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以興寧路、民生路為重點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規劃,建設更具南寧特色的步行街文化商務區。推進北湖北路2號等舊改項目、沿邕江兩岸上堯片區等“三舊”改造和位子淥村等城中村改造試點項目。研究市政道路和管線“三同步”建設新模式,完成30條城區小街小巷改造和6座市區主幹道人行過街設施建設。整治市區易澇點,對28條城市道路排水管渠進行清淤疏通,完成二坑溪、朝陽溪上游等5條內河清淤。規劃建設一批公廁、垃圾中轉站(填埋場)、變電站、加油(氣)站、郵電所等城市配套工程。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向鄉鎮、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延伸,加強戶外廣告管理,深化泥頭車密閉化運輸工作,加強建築垃圾、渣土消納場的管理,積極開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規範“創業街”、跳蚤市場管理,完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數位化城市管理建設,加快市區範圍路燈編碼設定工作,拓展“12319”城管服務熱線功能。推進環衛管理工作市場化。紮實推進交通暢通工程,加強重點區域停車場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事業,完善公交站點設計和布局,最佳化道路交通組織,實施民族大道全線暢通工程,加強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和交通疏導,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
建設宜居生態環境。提升“中國綠城”水平,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加大市區樹木種植力度,重點推進五象湖公園、五象嶺森林公園、青秀山風景區、鳳嶺兒童公園等大型公園綠地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繼續實施“綠滿南寧”造林綠化工程,重點推進“綠滿邕江”工程,加快邕江兩岸灘涂地綠化美化工作。加快“中國水城”建設,重點推進鬱江老口航運樞紐、邕寧梯級、江北引水乾渠等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南湖—竹排江—民歌湖景觀綠化提升工程,打造“水城精品環線”,開工建設南湖—竹排江水系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完成茅橋東湖、西湖建設,基本完成沙江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一期河道主體工程建設,推進相思湖濕地公園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對重點耗能企業能源消耗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監控;大力推進節能技改,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推進制糖、建材等行業循環經濟建設;開展節能環保型變電站建設,推動綠色電網構建,啟動“綠色低碳示範區”建設,完成一批三星級以上標準的綠色建築。加強環境保護,實施製漿造紙、澱粉酒精、製糖等重點污染行業廢水深度治理工程,開展工業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建築噪聲、道路揚塵、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等工作;大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管網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推進農村連片綜合整治和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工作,年內80%以上的鄉(鎮)完成生態規劃編制工作。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備用水源建設,加快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
加強改革開放,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
加快經濟領域改革。採取合資合作、增資擴股等多種方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完成職工分流安置後的“殼企業”不良資產處置的有效辦法。繼續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擴權強縣。深化國有農林場、華僑農場等改革。完成供銷社改革。
加快社會領域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地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藥品配送長效管理機制;紮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穩步實施文化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加快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力爭成為全區配套改革示範區。
加強科技領域創新。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推進“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市”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南寧)示範基地”。啟動科技風險投資,抓好創新計畫、重大科技專項、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三大科技計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農業產業科技創新、民生髮展科技支撐、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推廣、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節能減排科技示範、自主創新環境最佳化“八個科技工程”。
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加快南寧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建設,充分發揮“南寧渠道”作用,不斷擴大以東協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深化與港澳台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環渤海以及大西南經濟區合作,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區域產業鏈的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南寧在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中的中堅和核心作用,加快推進“南寧—北海經濟帶”、“南寧—崇左經濟帶”建設,打造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參與西江經濟帶建設,加強與桂西資源富集區的互動發展。完善口岸功能和通關機制,配套建設航空、公路、鐵路、水路口岸通關設施,發展口岸經濟,吸引知名外向型企業落戶南寧。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切實提高城市軟實力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繼續實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實現全市所有村屯全覆蓋。加快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標誌性文化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行業、企業、私人博物館建設。鼓勵文藝創作,推出一批符合時代精神、反映南寧風土人情、在區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積極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加強新聞出版管理,促進新聞出版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建設多功能廣播影視中心,實施20戶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完成南寧電台調頻廣播同步覆蓋網工程建設,搭建市級應急廣播基礎平台,開展農村地面數位電視覆蓋實驗工作,推進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展與東協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協助辦好2012中國—東協文化產業論壇。落實文化產業扶持政策,整合、重組文化資源,繼續發展節慶會展、文化創意、演出娛樂、文化旅遊、工藝美術、動漫遊戲等重點產業。繼續推動新會書院粵劇、邕劇天天演項目,打造“風情南方”天天演項目。培育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提升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及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等節慶品牌影響力。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創意印刷產業園、中國—東協儒家文化產業園、唐人文化園、邕州老街、民歌湖現代藝術休閒街等文化園(街)區建設。啟動廣西文化產業城、梅帥元實景演出等項目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特聘專家、人才小高地、博士後工作站、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專業化人才培養五大人才平台作用,擴大人才培養的領域和範圍。加強人才對外交流合作,繼續辦好“南寧—東協人才活動月”活動,提升南寧人才工作國際化水平。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繼續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的精神文明建設,學習踐行“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的廣西精神和弘揚“能幫就幫、敢做善成”的南寧精神。深入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感恩教育”、“迎接十八大,講文明、樹新風”、“做有禮貌的南寧人”和學習宣傳道德模範等活動。突出抓好誠信教育和誠信建設,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深化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活動。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擴大創業就業。深入實施全民創業計畫,扶持發展小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進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拓展“12333”就業援助呼叫系統功能,完成全部鄉鎮(街道)、社區及100個重點行政村的就業服務平台網路信息建設。統籌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工作。力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9萬人,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微型企業創業培訓3500人次。建立市本級勞動保障維權指揮中心,在各縣區(開發區)設立分中心。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城鄉社會保險參保規模,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加快社會保險信息化建設,實現五項社會保險“一卡通”。突出抓好“改制國有企業等自謀職業人員繳費年限調整”、“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實施”、“居民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等惠民新政的實施。擴大失業保險基金使用範圍,推進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加強“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逐步建立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突出解決農村中國小教師住房難問題。加快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2.85萬套(戶)、竣工6000套(戶)保障性住房。完成公共租賃住房“環衛公寓”項目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積極實施農村(農林場)危舊房改造。
做好物價調控工作。增加農產品市場有效供給和大宗商品儲備。加大政府對市場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產品直銷點,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健全調控和應急保供預案,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建立完善價格預警機制,做好“保供、穩價、安民”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制度,理順監管職能,提高監管能力。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加大懲處力度,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實施“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推進教育體制改革五項任務和教育發展“十大工程”。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力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3%,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3%以上。深入實施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和均衡發展工程,實施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國中共同體建設,全市義務教育鞏固率92%以上。鞏固在全區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支持高等教育,重視特殊教育,發展民族教育。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擴大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受益面,推動學生資助政策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加大名師培養力度。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加強以村衛生室和鄉鎮醫生為重點的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兩級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社區首診、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健全衛生應急管理體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實施愛滋病防治攻堅工程。繼續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貧血防治計畫。加快婚育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壯瑤醫科能力建設項目,提升中醫壯瑤醫服務能力。
發展體育事業。建立和完善大眾健身市場,加快發展體育旅遊、體育培訓、體育中介服務等體育產業。建設一批便民、利民、親民的公共體育設施,豐富民眾體育活動。全面啟動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籌備工作,做好國際體操聯合會技術委員會2012年年會籌備工作。加強競技體育,辦好系列國際體育賽事。
加強人口計生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進誠信計生工作。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工作力度。創新服務管理體制,推進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基本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規範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加強司法工作,妥善解決民眾合法合理訴求。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服務體系,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人文關懷。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創建全市“數字校園”管理模式,將公安信息網路覆蓋至校園。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南寧市社會監控報警聯網系統二期建設。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成新一代城市應急聯動平台。做好消防和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法制建設,強化法律援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完成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基地暨未成年人勵志學校前期工作。
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加快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
實施2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在全力抓好中央、自治區10項47個子項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基礎上,全面完成市貧困病患者救助、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殘疾人幫扶、貧困地區幫扶、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社區服務為民、基層幹部民眾住房條件改善、民眾安全保障、放心糧油市場網路建設、“菜籃子”基地建設、教育為民、衛生服務為民、交通便民、城市公廁完善、市區易澇點整治、殘舊街巷改造、市場服務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就業創業、基層文化服務共20項50個子項為民辦實事工程。
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哲學社會科學、宗教、統計、氣象、地震、地方志、檔案等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
解放思想,創新發展舉措。深入開展“解放思想、趕超跨越”大討論活動,以思想大解放促進經濟大發展。堅持用創新的思路謀劃發展,用創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創新的措施破解難題,在創新中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加快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範、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促進執法行為規範、公正、文明。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主動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轉變作風,強化服務職能。切實踐行“六戒”,狠抓工作落實,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探索“民情連線”等方式,傾聽民眾呼聲,為民排憂解難。建立和完善市政府領導聯繫項目及企業制度。推進政務公開、推行各級行政審批“三集中”,加快政務服務由“重審批、輕服務”向“重服務、寬審批”轉變。著力為民眾興辦更多的實事好事,為企業營造更為寬鬆便利的發展環境。
從嚴治政,嚴格行政監督。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準則》,落實黨內監督和民主監督。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嚴格控制行政經費和“三公”經費支出。實行重大項目推進績效考評和約談制度。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點部門的審計。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和招投標行為,把項目建成優質工程、安全工程、陽光工程、廉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