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和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組織帶領全市人民,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奮力拚搏,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90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億元,增長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0億元,增長2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8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2475元,增長17%。
(一)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快速推進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紮實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億美元,增長10%;內聯引資468億元,增長30%。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50個。投資215億元的天盛重工一期、投資100億元的恆力聚酯一期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一期投資151億元的正威國際聚醯亞胺、投資50億元的北方重工裝備製造、投資26億元的沈鼓大型裝備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投資70億元的修正藥業大型物流基地、投資30億元的再生資源廢金屬加工和物流基地等一批項目正式簽約。
港口發展再上新台階。規劃建設了8.25平方公里的營口港物流園區,現代物流服務中心主體完工。港口金融創新試驗區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億噸,增長15%;貨櫃運量480萬標箱,增長19%。
重點園區發展邁出新步伐。開發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47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達20%以上。北海新區電機產業園創業中心、服務中心、檢測中心和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累計開工千萬元以上電機項目93個。產業基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200個,新增投產企業60戶,二期達到項目入駐條件;中小企業創業園新增投產企業51戶,一期南擴工程全部完成。高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戶,進入國家"863"計畫及科技支撐計畫項目6個,出庫3個。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達40%以上。沿海新興產業區新增投產企業25戶。
外貿出口完成37.5億美元,增長15%。新增出口企業98戶,8個出口基地入圍全省百強。
(二)工業經濟保持健康發展
狠抓以企業為核心的經濟運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出台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和配套政策,逐一解決重點企業運營、重點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工業經濟實現企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770億元,增長12.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3戶,達到1422戶。
產業集群發展壯大。17個工業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2537億元,增長22%。其中,鎂產品及深加工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5戶,實現銷售收入720億元,增長24%;石化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9戶,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增長43%。汽保、樂器等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增幅均達20%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卓異裝備製造、新東北電氣等一批高科技企業成長壯大,大族冠華等7戶企業成功併購日本筱原株式會社等8戶海內外科技型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288億元,增長20%。
(三)農業和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糧食生產獲得好收成,總產量達14億斤;農業增加值實現111.5億元,增長5%。
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新建設施農業小區1.8萬畝,新增“三品”認證面積10.7萬畝,認證率達82%,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29個,達到83個,居全省第2位。4.3萬畝節水滴灌工程全面實施。新建、續建北方糖業等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農產品加工項目6個。農產品出口創匯1.35億美元,增長31%。
縣域經濟增勢強勁。縣均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1%、30%、26.4%。加大東部山區扶貧開發力度,貧困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80元。
(四)服務業和城區經濟發展呈現強勁態勢
服務業增加值實現528億元,增長1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8%。
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新成果。新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3個,總數達到6個。營口萬達商業廣場、大石橋興隆大家庭摩爾世界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
旅遊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旅遊總收入185億元,增長25.2%。憶江南溫泉谷等一批重大溫泉旅遊項目投入運營,“中國北方最佳溫泉城”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推出營口主城區和遼河西大街旅遊組團,域內完整的旅遊鏈條正在形成。
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建立外來人口服務中心和購房接待展示中心,採取房交會、擴大貨幣化安置比例等措施,保持了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中國(營口)第七屆汽保博覽會、中國(營口)國際樂器博覽會和營口第四屆農博會,參展企業和銷售額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投入運營。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1300億元,貸款餘額達1145億元,分別增長17%和17.5%。
(五)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
高水平編制城市規劃。《營口市城市總體規劃》、《營口市三個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營口市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場項目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覆,機場跑道基礎工程基本完成,航站樓開工建設;高鐵營口東站、蓋州西站、鮁魚圈站投入運行;500千伏南海輸變電等電網工程竣工;市府路、得勝路等15條道路改造和鏡湖公園改造等重點工程全部完工。
城市管理全面加強。出台了《關於加強城市管理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起市、區城市管理聯動機制。
“清潔營口”13個專項整治戰役成效顯著,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城市“綠葉杯”競賽成績居全省前列,產業基地明湖廣場、白沙灣黃金海岸獲省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範例獎。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完成造林35.1萬畝,新增城市綠地3600畝;“大渾太”流域污染治理13項工程在全省率先竣工運行;51個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全部完工;完成礦山治理2135畝,“青山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六)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15件重點民生工程完成年度計畫。新增實名制就業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擴面新增2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擴面新增7.6萬人。工傷、失業等險種的保障標準全面提高。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0%,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
社會事業不斷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區)和基礎教育強縣(區)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大學園申辦本科院校評估工作。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實施,樂器產業園成為全省首家重點文化產業基地。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13家鄉鎮衛生院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5.82%。和1.22%。。“十二運”場館建設基本就緒。
(七)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強化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建議。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復,辦結率分別為78%、78.2%。認真實行重大社會公共事項決策聽證制度,政務公開和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
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推進城鄉警務改革,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民眾安全感不斷提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認真解決民眾來信來訪和投訴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了安定和諧的社會局面。
雙擁共建、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不斷加強。統計、新聞出版、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不斷強化。慈善、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面對百年一遇的洪水襲擊,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全力做好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受災民眾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實現了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和大災之年無疫情的目標。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任期即將結束。過去的五年,是營口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五年,是營口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五年,是營口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奠定了率先崛起的堅實基礎。地區生產總值由2007年的552億元,增加到1390億元,增長1.5倍;固定資產投資由418億元,增加到1100億元,增長1.6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37.7億元,增加到170億元,增長3.5倍。經濟總量居全省第4位,發展速度走在全省前列。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促進了發展方式轉變。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9.7∶54.5∶35.8調整到7.9∶54.1∶38。農業現代化水平快速提升,設施農業由2007年的15萬畝,發展到20.4萬畝;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由2007年的51%,提高到69.8%;水稻平均單產和最高畝產連續四年居全省首位,連續四年奪得省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連續九年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由2007年的180戶,發展到55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5.2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服務業快速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7年增長1.4倍。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
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2007年增長9倍,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8倍,其中出口增長2.9倍。沿海經濟帶累計開發土地233.6平方公里,完成投資3255.6億元,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1634個,其中竣工投產項目910個。開發區榮獲“中國最具發展潛力開發區獎”,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中小企業創業園晉升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產業基地、仙人島能源化工區等重點園區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百公里沿海產業帶初具規模。營口正在成為國內外客商競相湧入的投資熱土。
“一帶三軸”的城市發展格局全面拉開,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五年城市改造總投資700多億元,比上個五年增長近1倍。北海新區、營東新城、河海新西市、站前金灣銀畔等城區建設改造快速推進,產業基地一期初具形象,鮁魚圈區城市建設令人矚目。五年全市新增城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07年的56.6%,提高到62.2%。濱海大道、遼河特大橋、奧體中心“一場三館”、石門水庫供水工程、大夥房水庫輸水配套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熊岳河、民興河景觀改造成效顯著,成為亮麗的城市風景線。“青山工程”、“藍天工程”和“碧水工程”全面實施,造林綠化面積比2007年增長7倍;飲用水水質顯著提高,域內水體質量明顯改善;城區大氣優良天數位居全省首位。濱海城市帶、臨海景觀帶正在形成。
文化強市戰略全面實施,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五年財政對社會事業投入155.4億元,比上個五年增長2.9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成效明顯,“雙高普九”走在全省前列,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成功創建營口大學園,結束了營口沒有本科高校的歷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全國領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民眾文化活力顯著提升,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以上。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全面加強,城鄉醫療救治水平明顯提高。我市連續五年榮獲國家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我市進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行列。
傾力實施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五年新增就業42.5萬人次,養老、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分別比2007年提高90%和275%,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增加17.9萬人,啟動實施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達到95%。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由2007年的24.2平方米,提高到31.8平方米。主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260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38%。主城區實現24小時供水,結束了百年來間歇性供水的歷史。投資2.6億元,解決了49.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五年減少貧困人口11.9萬人,連續三年榮獲省政府扶貧開發優勝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07年增長97.9%和115.4%。
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於我們牢牢抓住國家實施東北振興、遼寧沿海經濟帶和瀋陽經濟區發展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把中央的戰略部署變成營口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得益於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決策,走出一條符合營口實際的發展道路;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新體制、新機制;得益於我們把人民幸福作為工作追求,激發了全市幹部民眾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形成了萬眾一心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營口的發展進步來之不易。這是在改革開放多年來奠定的基礎上取得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民眾團結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中省直單位、駐營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支持營口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經濟總量小、大型企業少、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財政支撐發展的能力不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還不平衡;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醫療發展水平與人民民眾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設還需加強,服務環境有待改善。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奮鬥目標和2013年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是實現營口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率先崛起的關鍵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當前,世界經濟低速徘徊,復甦緩慢乏力,國內經濟有效需求不足,下行壓力仍然很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很嚴峻。同時,也要充分看到我國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遼寧正在走向又一個“黃金髮展期”,營口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高峰期。強勁的後發優勢、豐厚的要素資源比較優勢、良好的產業基礎優勢日益凸顯;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一大批優質產能的釋放效應正在顯現;應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積累了經驗,提振了信心,鍛鍊出一支具有凝聚力、戰鬥力的幹部隊伍。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上下迎難而上、奮發進取的發展激情,我們一定能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鑄就新的輝煌。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十二五”規劃和十一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實施“以港興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戰略,堅持在做大總量中調結構,在最佳化結構中擴增量,在加快發展中惠民生,著力增強綜合經濟實力,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著力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為加速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
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總量突破3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總量力爭達到3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市經濟總量和綜合競爭力再上新台階。
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基本建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三次產業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458”工業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全面提升,11個服務業集聚區基本建成。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營口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力推進港區港市聯動,加快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步伐,構建港口與腹地緊密互動,港口、物流、產業、城市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外貿出口年均分別增長10%。港口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10%,達到4.5億噸以上;貨櫃運量年均增長11%,達到800萬標箱以上。建立起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濱海、帶形、組團、生態型特大城市基本建成。深入實施“一帶三軸”城市發展規劃,大石橋與老邊、蓋州與北海、鮁魚圈與仙人島實現一體化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縣城建設、小城鎮發展全面提速;城市基礎功能和承載力不斷提升,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更加完善,引導全社會更加珍愛自然,保護環境,建設山清水秀的美麗營口。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3%,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住房保障體系,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目標振奮人心,五年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我們加大港區港市聯動力度,推進新老城區一體化發展,加速產業和人口集聚,全面提升城市發展水平;需要我們加快創新體制機制,充分激發每一個區域、每一個經濟單元的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多點支撐的能力;需要我們以更大的魄力、更強的舉措、更紮實的作風,使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項目都能夠高效推進,讓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要按照省、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紮實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加快推進營口在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中率先崛起。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
(一)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
繼續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重點實施“四個百項”工程,即百項工業結構調整項目、百項服務業項目、百項基礎設施項目、百項高技術項目。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31個;竣工投產項目98個,加快建設項目97個,新開工項目131個,簽約儲備項目74個。總投資5256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143億元。
集中精力抓招商。圍繞主題概念,瞄準重點國家和地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2億美元,增長10%;內聯引資608億元,增長30%。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外貿出口完成41.3億美元,增長10%。
加快重點園區發展步伐。開發區要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強力推進南部新區一、二期開發,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10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北海新區要加大服務業集聚區和電機產業園建設力度,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85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產業基地要全面提升開發建設水平,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220個,投產企業達到170戶;中小企業創業園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50個,投產企業達到180戶。高新區要加快渤海科技城建設,開工科技研發、新興產業項目3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55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達到30%以上。仙人島能源化工區開工百億元以上項目2個,固定資產投資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達到50%以上。沿海新興產業區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投產企業達到104戶。
強化要素保障。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力度,抓好增減掛鈎、填海造地,充分使用“三類”用地,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堅持多渠道融資,抓好上市融資、銀行信貸融資,利用企業債券、信託、融資租賃、風險投資等多種金融工具,保證項目資金需求。
(二)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綜合實力
繼續實施企業提升工程。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戶,新增銷售收入超10億元工業企業5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
努力促進冶金、石化、裝備製造、鎂質材料、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六大支柱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加大對現有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老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開拓市場,搞好產品銷售;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兩化”融合,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檔次;支持企業加大合資合作力度,實現規模快速擴張。
加快推進五礦技改H鋼、天盛重工、北鋼管業、中船重工等10個重點項目建設,拉長鋼鐵產業鏈,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質量。
加快推進東吉集團鎂功能材料、新發展集團矽鋼級氧化鎂、博爾凱特鎂合金壓鑄件、銀河鎂鋁公司鎂合金板等40個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鎂產品及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加快推進正威國際聚醯亞胺一期、林氏化學增塑劑、遼寧綠地國豐C9深加工等60個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中國北方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實現石化產業集群化發展。
加快推進遼寧防爆電機、美國IES集團電機控制保全系統、遼寧華電電器公司變頻調速電機等60個重點項目,電機產業園新開工項目50個,投產企業40戶。
以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為切入點,發展優勢產品,壯大優勢企業,打造中國汽車保修裝備產業基地和世界汽車保修裝備製造中心;加快樂器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傳統優勢樂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塑造樂器之都新形象。
加快沈鼓集團、北方重工、無限極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抓好輸變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鋁製品及深加工、工程塑膠製品、管件閥門、食品飲品等產業集群發展,促其儘快做大做強。新增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產業集群3個,鋼鐵及深加工和石化產業集群銷售收入超500億元。
認真做好43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淘汰鐵合金、印染、水泥等行業的落後產能。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達到3%以上。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縣域經濟
農業增加值增長5%。縣域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7%、20%、27%,確保完成縣域經濟倍增計畫。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努力創建優質水稻高產示範縣,爭創省設施水果和蔬菜示範區。新建設施小區1萬畝,新增“三品”認證面積10萬畝、訂單農業10萬畝、水產品工廠化養殖3.4萬平方米。抓好“菜籃子工程”,新增蔬菜基地1.5萬畝。爭創省以上農產品品牌10個。新增節水滴灌面積3.3萬畝。加大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提升蓋州蘋果和大石橋南果梨的規模和品質,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津大生態肥料等6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農產品加工項目要全部建成投產。抓好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打造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土地承包權流轉,完善土地(林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繼續開展宅基地和林權抵押貸款、設施農業產權認證等試點工作,破解農業融資難題。
深入實施東部振興戰略。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東部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0元。
(四)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和城區經濟發展水平
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9%。
加快建設中央商務區,重點推進營口萬達商業廣場、台灣名品城等10個項目。規劃建設鮁魚圈海濱溫泉、營東新城現代物流、大石橋“龍街”等11個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態。加快金融業發展,引進外埠銀行業金融機構2家。
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加快推進萬科海港城、北方亞龍灣溫泉城、奕豐·泉天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完善鮁魚圈石家溝畫家村、雙鳳山旅遊度假村等一批鄉村旅遊景點,積極發展溝域旅遊,努力把白沙灣黃金海岸建設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加強遼河西大街建設管理,完善配套服務,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旅遊總收入實現226億元,增長22%。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建設,培育商貿流通龍頭企業,鞏固“萬村千鄉”市場建設成果,培育開發“夜經濟”等消費熱點。建立15家平價商店,加強價格監管和市場監測,保障市場供應,保持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
(五)著力推進科技創新
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2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啟動創新型企業工程。組織10戶有實力、有潛力的大企業,併購一批國內外科技型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培育創新型龍頭企業。培育100個產品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實施100個技術創新項目和5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
加強產學研合作。推進與省內20所大學的戰略合作,支持企業參與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實施20個重大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項目,加快大石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新興產業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安排5000萬元資金,支持科技創新工作。在高新區、產業基地、中小企業創業園、鵲鳴湖科技產業園建立種子基金,支持初創型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鼓勵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機構共同參與科技項目風險管理,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
(六)加快城鎮化步伐
加強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面落實“三個一體化”發展規劃。以打造站前金灣銀畔和河海新西市為目標,加快北部、西部老城區改造步伐。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構建“大城管”格局。實施“智慧營口”建設,促進城市信息化管理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強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建築工地管理,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創建全國衛生城市。
著力推進縣城建設。大石橋市要抓緊“鎂都新城”和高鐵站建設,加快金水湖和淤泥河等水系改造進度,高標準推進老城改造。蓋州市要加快推進“蓋州-北海一體化”發展,高水平推進大清河景觀改造,確保興隆集團商業綜合體、閩南建材城等項目年內投入運營。
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以工業地產、商業地產和旅遊地產為重點,有序推進房地產開發。引進知名品牌企業,提升房地產檔次和品位。加大城中村、城邊村改造力度,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房地產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額均增長15%以上。
加快推進人口集聚。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城市推介力度,積極吸引外地人來營置業安居。繼續抓好列入省規劃的7個區鎮和6個村的城鎮化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穩妥解決進城農民戶籍、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推動人口集聚規範化、常態化。
(七)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蘭旗機場建設,力爭年底實現通航。加強港口集疏運能力建設,確保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3億噸,增長10%;貨櫃運量530萬標箱,增長10.5%。高鐵客專快速通道、營口汽車客運站改造等重點交通工程確保年內完工。完成華能仙人島熱電廠一期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及配套、東部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實施大清河、大旱河、鹹水河整治和公園、廣場照明改造及16條街路綠化提升工程。開工建設市圖書館、檔案館和市民活動中心。
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實施造林11.6萬畝、義務植樹350萬株、森林撫育1.2萬畝,爭創全國森林城市。深入實施“青山工程”,對高鐵、高速公路和鐵路兩側山體進行全面修復。全面實施“藍天工程”,加快城區集中供熱和“一縣一熱源”建設;加大企業脫硫脫硝工程推進力度和“黃標車”淘汰力度,進一步提高大氣質量。實施“碧水工程”,新建3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完成營口西部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42個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努力創建生態示範鄉鎮和示範村。萬元GDP能耗下降3.77%。
(八)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各項事業
堅持傾情傾力改善民生,讓人民民眾的生活更加殷實、更加幸福。完成上年結轉的3件重點民生工程,新啟動10件重點民生工程。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年新增實名制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確保2.8%以內。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確保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全部就業。統籌推進城鄉保障體系建設。做好養老、醫療等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及城鄉低保保障標準,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6%以上。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健康發展,高標準建設營口市中等職業教育園區,全力推進營口理工學院申辦和建設工作。繼續開展文化惠民工程,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市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城鄉居民公共衛生服務工程,完善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溯源機制,實行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認真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廣泛開展民眾體育運動,認真做好“十二運”營口賽區賽事承辦工作。
努力創新社會管理。強化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社區就業、衛生、治安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全面提高社區格線化管理水平。加強對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從源頭減少不穩定因素。堅持以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切實解決民眾合理訴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平安營口”建設。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城鄉警務改革,進一步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和專項檢查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應急救援體系,提高突發事件處置和防災減災能力。
加強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人民防空工作,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進一步做好統計、新聞出版、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積極發展慈善、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各項事業。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決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重視民眾監督、輿論監督。依法開展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保障公民與法人的合法權益。強化政務公開,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和聽證制度,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繼續解放思想,增強攻堅克難能力。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各級政府和全體公務員必須勇於開拓、敢於擔當,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創新的工作舉措,積極化解各種困難和風險。更加注重吸收先進地區的新理念、新做法,注重發掘人民民眾在實踐中創造出的新經驗,認真總結,大膽實踐。
進一步轉變作風,切實加強軟環境建設。認真執行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規範政務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文風,樹立良好政風。要加大軟環境的整治力度,堅決糾正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著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要大力弘揚腳踏實地、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對各項工作任務要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不斷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最大限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嚴禁鋪張浪費;要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民眾,認真解決好人民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堅持從嚴治政,積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五大系統”建設,努力建設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是人民寄予的歷史重任,是歷史賦予的莊嚴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拼搏進取,紮實工作,共同創造小康社會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