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太原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太原市政府工作報告

太原市代市長向太原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太原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太原市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11年3月25日
府 工 作 報 告
──2011年3月25日在太原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太原市代市長 廉毅敏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並就《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作說明,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及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面對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面對保增長、保民生和保穩定的繁重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工作,奮力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
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財政總收入3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一般預算收入1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以上六項指標分別是“十五”末的1.98倍、2.05倍、2.09倍、2.15倍、1.97倍和2.43倍,比“十五”末基本上翻了一番。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58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7611元,比上年增長11.5%。這兩項指標分別是“十五”末的1.65倍、1.73倍。
(一)經濟結構調整全面推進,增長質量和效益得到新提高。
工業轉型取得新進展。煤礦兼併重組如期完成,煤礦數量由130座減到53座;非煤礦山關閉整合工作成效明顯,非煤礦山數量由221座壓減到97座;冶金、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改造升級,太鋼5萬噸不鏽鋼無縫鋼管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太陽能薄膜電池、物聯網套用等項目穩步推進。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和不鏽鋼園區提檔擴容,保持了較快發展勢頭,初步形成和集中了一批在國內外頗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標達到185.3,比“十五”末提高44.9。
農業產業穩步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思路,加強無公害蔬菜、標準化養殖、優質糧三大產業基地建設。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43.8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8萬噸左右。大力發展食醋、乳製品、乾鮮果、蔬菜和肉製品五大加工業,各類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到185個,帶動18萬農戶增收;12個企業或產品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指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851個。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90億元,較“十五”末增長40.5%。
第三產業快速增長。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我市被確定為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標準化菜市場建設、家政服務體系建設、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建設和國家物流園區試點城市,服務外包被列入全國基地城市。加快發展會展業,“能博會”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穩步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改建農家店、農資店2416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文化產業有序推進,組織實施了 “五個一工程”。旅遊業快速發展,國家4A級旅遊景區達到7處,旅遊總收入較“十五”末增長1.86倍。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79.1億美元,是“十五”末的2.35倍。
(二)節能環保與生態建設有效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節能降耗效果明顯。淘汰460戶企業的落後產能,對148戶重點用能單位進行強制性能源審計,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7%。開工重點節能項目150個,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面積達到550萬平方米,我市成為國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建成循環經濟示範項目10個,經濟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試驗區” ,西山煤電榮獲“聯合國清潔煤示範企業”稱號。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嚴守“綠色高壓線”,關停取締落後生產設施930個,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383個。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得到提升,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5.2%和32.9%。市區大氣環境綜合污染指數持續下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市累計造林115.5萬畝,城郊森林公園和環城林帶建設快速推進。建成汾河景區二期等一批園林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8%,綠地率達到31.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59平方米,我市獲“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2.3萬畝,建設節水工程28處。大力推進西山地區綜合整治,“萬畝生態園”建設示範作用顯著,西山國家礦山公園成功獲批。
(三)城市承載能力有效提升,城鎮化建設邁出新步伐。
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面推進。科學組織編制城市概念及發展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片區規劃等200餘項。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87.6億元,完成濱河東路北延、祥雲橋等建設項目413項;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702.4億元。創新管理模式,實現建管分離,城鄉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得到提升。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實施“十項清潔創建”和“五項專項整治”,基本實現清潔體系城鄉全覆蓋。“治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著眼於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主城區發展、產業輻射帶動周邊小城鎮發展。全市7個小城鎮被列為全國重點小城鎮,開工和建成一批建設項目。基本建立了城鄉戶籍一體化登記制度,為小城鎮建設注入新活力。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農村“五個全覆蓋”提前實現。高標準開展“四化四改”,大力扶持農村新能源建設,受益農戶達3.2萬戶。建設農村公路4400公里。建制村班車通達率100%。
(四)民生得到較好保障和改善,社會事業取得新發展。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市養老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連續五年調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五保戶”全部集中供養,率先實施社會散居孤兒最低養育制度;累計保障城市低保對象91.9萬戶次、農村低保對象72.3萬戶次。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三項醫療保險制度無縫對接,實現了“全民醫保”。6.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減幅48.2%。解決58.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大力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9.87萬套,竣工3.94萬套。降低公交票價,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引領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煤層氣燃料重型卡車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成為新的經濟成長極。出台4部地方性科技法規。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專利申請量分別是“十五”的6.5倍和4.6倍,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我市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與“百校興學”工程,投資67.2億元,改造校舍845所,新增優質學校162所,減少薄弱學校289所,我市校舍改造經驗被命名為“太原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國校舍安全現場會在太原召開。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榮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達標率提高47個百分點。民眾體育蓬勃開展,獲得“全國實施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城市”榮譽;競技體育成績顯著;成功承辦女子摔跤世界盃團體賽、小輪車世錦賽、首屆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等重要賽事。繁榮文藝創作,推出晉劇《傅山進京》等一批藝術精品。新建、改擴建53個鄉鎮文化站,建成晉商博物館等重要文化設施。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榮譽。獲得“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榮譽。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人口計生、防震減災、民族宗教、文物、氣象、外事、地方志、檔案工作取得新進展。老齡、殘疾人、慈善救助和紅十字事業取得新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